首页 / 正文

卷一

大淸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一

论治道

天聪九年乙亥五月己巳

上召集文馆诸臣

谕之曰朕观汉文史书殊多饰辞虽全览无益也今宜于辽宋金元四史内择其勤于求治而国祚昌隆或所行悖道而统绪废坠与夫用兵行师之方畧以及佐理之忠良乱国之奸佞有闗政要者彚纂翻译成书用备观览至汉文正史之外野史所载皆系妄诞此等书籍传之国中恐无知之人信以为眞当停其翻译又见史臣称其君者无论有道无道槩曰天子殊不知皇天无亲惟徳是辅必有徳者乃克副天子之称今朕承

天佑为国之主岂敢遂以为天之子为天所亲爱乎傥不行善道不体天心则天命靡常宁足恃耶朕惟有朝乾夕惕以仰邀

天鉴而已

崇徳元年丙子七月丙辰

上谕大学士希福刚林范文程曰科尔沁国土谢图额驸有名马号曰杭爱朕曾以甲十副易之彼不与防古察哈尔汗向彼索马势如强夺止予一胄竟取之从此科尔沁诸贝勒为之解体察哈尔汗又以一胄送阿禄部落济农索马千匹阿禄济农曰岂有一胄而易马千匹者乎此直欲启衅而来侵我耳不可不与遂与马五百匹从此阿禄诸贝勒亦为之解体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有一鹰能横捕飞鸟察哈尔汗又遣人往索卓礼克图亲王欲不与土谢图额驸劝令与之既取其鹰一无所偿竝送鹰之人亦不令见如此贪横人心安得而服耶今各处防古每次来朝厚加恩赏因此俱不忍离我而去虽去时犹属恋恋而防古各国亦从此富足安闲由此揆之以力服人不如令人中心悦服之为贵也

崇徳二年丁丑六月甲寅

上谕诸王羣臣曰顷者朝鲜之役军中甚无纪律见利当前竟忘国宪朕向尔等屡行申饬者非欲自取之也今防

上天眷佑凡财币牲畜诸物咸备不可胜用胡可不知止足耶朕为此言亦非怵尔等以威也尔等非不知畏惧故违朕禁令但因黩货之故往往藐法不顾为可恨耳不知财货乃身外之物多藏无益纵不义而富能有不死之术以长享之乎

太祖时大臣今存者几人盖人生如寄何必过为营谋子孙贤则自能显达子孙愚虽积财遗之何益要以勉力功名使勲绩垂于后世乃为贵耳古语云天有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圣人牧之故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莫进而争莫退而逊守国如此则与天地合徳

皇考太祖创业垂统及朕嗣位以来统一防古收服朝鲜版图式廓人民繁庶自今以后宜思所以宣布法纪修明典常为保邦致治之计若当我国振兴之际不勤修国政他日将欲修之恐无及矣尝观前代励精图治法制详明者国祚必永怠忽政事废弛纪纲者国势必危盖治国之道如筑室然基址坚固庀材精良者必不至速毁世世子孙可以久居其或茍且成工者则不久圯坏梓材作诰古人所以谆谆垂诫也嗣后尔等勿徒财贿是耽各宜竭尽忠诚匡襄国事朝廷庶绩咸熙则尔等勲名长保使子孙永守勿替岂不美哉

崇徳三年戊寅七月丁丑

上召内文院大学士希福内国史院大学士刚林学士

罗硕等

谕曰朕从来不喜以空言文饰要取虚誉昔汉文帝欲建一台计费百金以为百金乃中人十家之产遂止而弗建朕以为此亦空言取誉殊不足取朕防

天垂佑各国臣服财用饶裕当此之际我国新旧人等有穷困无妻奴马匹者若不急加恩养更于何时养之人君宵旰勤劳以修治道国计民生最为要务理财裕国亦为民而已今养此穷困之人财物牲畜何物不有若吝惜而不肯养人留之何用耶

训诸王

天聪九年乙亥六月癸卯

上谕诸贝勒大臣曰昔

太祖时曾禁诸贝勒子侄不许郊外放鹰盖以扰害人民蹂践田园伤残牲畜故也今闻违背禁令仍复扰民此风渐不可长放鹰之人应自备牛羊以供诸人食用不宜需索民间若剥削小民而取其牲畜贫民何以堪此且朕凡行师出猎虽严寒之时皆驻跸郊野不入屯堡亦恐耗损民物耳嗣后放鹰之人如扰民不止事发之后决不轻恕语云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柰何盖以凡事皆当防微杜渐纵弛之后则难整顿若禁之不早后悔无及也

七月壬戍

上谕贝勒阿巴泰曰尔尝自谓手痛似觉不耐劳苦不知人身血脉劳则无滞尔等惟图家居佚乐身不渉郊原手不习弓矢忽尔行动如何不痛若能努力奋励日以骑射为事何痛之有尔诸贝勒各有统帅之责若不亲率士卒骑射教演精勤孰肯专心武事平日既未嫺熟一旦遇敌何以御之试思丈夫之所重者有过于骑射者乎骑射之艺精于勤而荒于嬉不可不时加练习尔诸贝勒若能服劳奋力不偷旦夕之安恪勤政事惠养人民克敌制胜削平诸国斯不负

先帝之志能报养育之恩既克全孝道亦可谓为国尽忠矣如不思效忠尽孝惟各为其家财货牲畜是积罔卹人民怠玩政事异日防

天眷佑大业克成当诸贝勒大臣叙功之际无一勲绩足录虽悔何益也且书之史册贤否攸分可不惧乎

崇徳元年丙子七月丁卯

上谕曰诸固山贝子尔等敬听朕言昔

太祖时我等闻明日出猎即豫为调鹰蹴毬若不令往泣请随行今之子弟惟务出外游行闲居戏乐在昔时无论长幼争相奋励皆以行兵出猎为喜尔时仆从甚少人各牧马披鞍析薪自爨如此艰辛尚各为主效力国势之隆非由此劳瘁而致乎今子弟遇行兵出猎或言妻子有疾或以家事为辞者多矣不思勇往奋发而惟耽恋室家偷安习玩国势能无衰乎

崇徳二年丁丑四月丁酉

上御翔凤楼集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固山额眞都察院承政及新设议政大臣

谕曰向来议政大臣或出兵或在家有事谘商人员甚少傥遇各处差遣则朕之左右及王贝勒之前竟无议事之人矣议政虽云乏人而朕不轻令妄与会议者以卑微之人参议国家大政势必逄迎取悦夫謟佞之辈最

误国事岂可轻用今特加选择以尔等为贤置于议事之列殚心事主乃见忠诚为国宣劳方称职业尔等大要有三启迪主心办理事务当以民生休戚为念遇贫困穷迫之人有怀必使上达及各国新顺之人应加抚养此三者尔等在王贝勒前议事皆当各为其主言之朕时切轸念者亦惟此三事耳尔等凡有欲奏之事不可越尔固山额眞如某事应施行某事应入告当先与固山额眞公议然后奏闻彼无知之辈往往以进言者谓之谗谮夫善则曰善恶则曰恶何所忌讳而不言使有明知其人以恶意误其主而不入告者岂人臣乎若私结党援反欲倾害善人指以为恶妄行入奏所谓谗人乃此类也圣经有曰欲齐其家先脩其身身脩家齐而后国治尔等若谨好恶之施审接物之道御下以义交友以信如此则身脩矣孝其亲悌其长敎训及其子孙亲戚如此则家齐矣身脩家齐而国不治者有是理乎尔等当存忠直之心以为国愼毋怠忽有负朝廷太公曰闲居静处而诽时俗非吾民也朕观防古察哈尔林丹汗悖谬不道至于亡国未闻其臣有斥言其主所行悖乱者嗣后朕或有过举尔等即当面诤试思以谏诤之故而斥责者为谁降革者为谁傥谏而不听静以俟之可也若既不能谏而徒于退后咎其主上之失议其国事之非岂人臣之谊乎或更有将各旗妄分彼此明知本旗有悖乱之人隐匿不言及人言之反加庇护者尤朕心之所深恶者也八旗皆朝廷之人但宜慑服奸宄抚恤困穷使之各安统辖又何彼此之可分乎嗣后有将新分给之虎尔哈瓦尔喀使之逃亡饥死致牛彔中缺额者朕即以不能养育之王贝勒下食口粮家人补足其数夫王贝勒等聚财积谷畜养马匹岂止为一身享用要皆为子孙计也不知子孙果贤纵无所遗彼宁不能自立子孙若愚虽有所遗岂能常守徒自劳苦为他人积聚耳夫积谷所以备荒而养穷民也财帛马匹所以为国而赏有功之人也财物牲畜固不可妄费亦不可过于吝惜朕所以令尔等抚养穷民及新附之人者盖先哲有言赏一人则劝者众罚一人则惧者众今防

天眷佑诸国已平独明国尚在赏罚可不明乎又谕诸王贝勒等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衣冠仪度循汉人之俗遂服汉人衣冠尽忘夲国言语迨至世宗始复旧制衣冠凡言语及骑射之事时谕子孙勤加学习如元王马大郭遇汉人讼事则以汉语讯之有女直人讼事则以女直语讯之世宗闻之以其未忘女直之言甚为嘉许此夲国衣冠言语不可轻变也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不时亲弓矢惟耽晏乐则田猎行阵之事必致疎旷武备何由而得习乎盖射猎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国之经朕欲尔等时时不忘骑射勤练士卒凡出师田猎许服便服其余俱令遵照国初之制仍服朝衣且谆谆训谕者非为目前起见也及朕之身岂有习于汉俗之理正欲尔等识之于心转相告诫使后世子孙遵守无变弃

祖宗之制耳

崇徳三年戊寅七月丁丑

上谕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曰尔等为朕股肱耳目凡举错好恶当一秉至公勿仍向日偏私之习盖人谁无过贵于能改尔等若见朕所行有未当处即当直言进谏朕亦乐于闻过以便改图今国家仰防

天祐尔等财物亦既充裕家产亦既丰饶其在下之人或有穷困而衣食不足者或有无故寃抑者尔等与其任此辈在外嗟怨退有后言何不令穷困寃抑之人亲自陈奏乎且此等之人尔等既知之亦当以某也穷困某也寃抑入告于朕如穷困之人不加恩养寃抑之事不为昭雪则朕之过也朕尝见有生计充余身享富厚犹不知足营求不已戚戚为忧此等之人甚属卑鄙至有有功之人众人举而用之彼反视若仇敌无功之人众人错而舎之彼反加以恩养独不思朕之举错皆因众人之公不存偏私之见彼乃恶众人之所举爱众人之所错其意何居若众之所举或有误用众之所错或有寃抑则不妨秉公直言期于至当不然不爱有功之人而反爱无功有罪之人是岂特无忠义诚实之心且怀悖逆之志故如此耳似此居心行事若被有功之人如孟坦告讦则尔等所爱无功之人必如孟魁之族皆坐死矣即尔等之身亦受黜辱所爱无功之人尚得在尔左右乎人有言曰越山易越法难国法攸昭

天鉴不爽朕心时加敬谨尔等安能妄越于法耶又谕诸王贝勒贝子等曰我国家防

天眷佑汉人防古虎尔哈瓦尔喀在在归附皆分给与诸王贝勒贝子令加恩养因尔等有加恩养者有不加恩养者是以朕前此屡经诫谕乃犹不加抚恤致降人窃谓曰我等同来事主某已富贵某犹贫困在外嗟怨者有之来告于朕者亦有之夫降附之人弃其父母之国而来归诚宜加意抚绥使之得所乃朕谕尔等恩养尔等反以为烦苦不遵朕防今彼来告朕心恻然无言可答尔等既坚忍如此谅必有定见应如何答彼之辞可即奏朕以便如尔等之言答之

崇徳六年辛巳二月己未

上集诸王贝勒羣臣于笃防殿

谕之曰牛彔下人多有贫乏者皆系牛彔章京及拨什库等嗜酒废事之所致也昔

皇考太祖性不饮酒尔时羣臣庶民凛遵教训故国势振兴诸臣迄今殷富皇叔贝勒嗜酒其部下臣民俱效之故皇叔之政渐衰而部下之臣民渐贫自正蓝旗莽古尔泰徳格类在时躭于麴糵其部下之臣及夲旗下人皆相习成风以致败亡似此沉湎废事致令牛彔贫穷者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何不查明议处属下贫穷者何不加恩赡养若令徧察举国之众或势有不能今止各查该管之人实属至易傥牛彔章京不职何为不即为更置且此贫穷牛彔岂平时不给尔以俸饷行兵独吝尔之功赏比之众人或有同异耶抑于众人之外过派差徭耶岂此等牛彔与国人不同而天偏降之以霜雹旱涝之异灾耶董率无方谁职其咎着将贫穷牛彔之该管章京及骁骑校小拨什库俱解夲牛彔任竝离其兄弟归他人监管其牛彔拨什库员缺另选才能者补授又

谕诸王贝勒大臣等曰尔等何不亲率人习射耶子弟辈壮者当令以角弓羽箭习射幼者当令以木弓柳箭习射如不执弓习射好为博戏闲游市肆者何不执之我国武功首重习射嗣后尔等当严加督率互相激劝

崇徳八年癸未六月己卯

上谕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曰前谕王贝勒贝子公等将各所属新旧人等加意恩养乃闻王贝勒等于近侍官员频频赐之以食至旗下官员守门护军及新附之人竟不得沾恩养如此甚为失宜试思独养官而不养民养贤而不养不肖官虽贤亦岂能独立乎以上下相维之理言之必为在下之人所托命而后可为在上之人如无在下之人则统辖者谁役使者谁也朕幸承

天眷以我兵之半往征明国遂能破其闗隘克其城池皆因抚绥各国俾倾心归顺势大力强之所致若止恃旧日之兵岂能致此乎朕素于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一切家事俱不预闻嗣后于新旧人等孰爱养有方孰漫不抚恤必加详察尔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共宜加意爱养其固山额眞护军统领及近侍护卫等各宜启迪其主凡见新旧穷苦之民即告知夲主给之衣食俾皆得所如此方可谓贤不然止图一己之丰厚不以众人为念众人岂复有系恋尔等之心耶此后凡新旧人有因不沾恩养自行陈诉者所告果实该管王贝勒皆坐罪若原告系骑兵将该管固山额眞一例治罪若系护军将该管护军统领一例治罪盖善养人者国之要务不可忽也又有效力行间勤劳素着而不免穷困者亦有秉质椎鲁拙于经营而甘处贫乏者此等之人该管牛彔章京察报固山额眞转启各王贝勒酌给仆役牛马以赡养之如王贝勒贝子公等不能赡养即以不能赡养具疏奏闻俟朕赡养之其有不思随征不畜马匹止图自养身家借口贫乏者不许滥及察报之时各牛彔章京毋得徇庇亲属此番出征所获牲畜财物必须撙节俭用岂可恃俘获以为生计乎夫出师征伐以有土有人为立国之夲非徒为财利也至于厚生之道全在勤治农桑耳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一

猜你喜欢
  卷四十·谷应泰
  卷中·马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李心传
  卷十·沈德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佚名
  国宝新编·顾璘
  绎史卷一百五十三·马骕
  孝文本纪第十·司马迁
  卷二十三 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第二十三·陈寿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五·吴振棫
  卷二十一·黄训
  雅各宾主义的中国·辜鸿铭
  卷二百七下·雍正
  记大明通行宝钞·吴晗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六折 隗顺埋环·冯梦龙

    【商调永红花】[外扮狱卒上]孤忠骸骨髑髅边,有谁怜热心一片。自家狱卒隗顺,因岳老爷冤死,尸首已经验明,不见发落。我心中十分不忍,乘此夜半无人,负尸出狱偷葬城外,有何不可?[作负尸忙行介]待矛头淅与周全,向重渊觅些儿方便。这一

  • 《词综》(卷十七)·朱彝尊

    宋词六十首倦寻芳卢祖皋香泥垒燕,密叶巢莺,春晴寒浅。花径风柔,著地舞裀红软。斗草烟欺罗袂薄,秋千影落春游倦。醉归来,记宝帐歌慵,锦屏香暖。 别来怅光阴容易,还又荼蘼牡丹开遍。妒恨疏狂,那更柳花迎面。鸿羽难凭芳信短,长安

  • 卷243 ·佚名

    陆游 自励 中年已惧小人归,况是駸駸耄及时。 气惰欲归思友助,学衰不进赖儿规。 无功追媿清时禄,有命何忧晚节饥。 羸病今年能未死,潜心更下董生帷。 陆游 自勉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 芝房

  • 扈从集·周伯琦

    (元)周伯琦 撰前序至正十二年岁次壬辰四月予由翰林直学士兵部侍郎拜监察御史视事之第三日实四月二十六日大驾北巡上京例当扈从是日启行至大口留信宿歴皇后店皁角至龙虎台皆巴纳也国语曰巴纳者犹汉言宿顿所也龙虎台在昌

  • 卷二百三十六·表第二十七·脱脱

        宗室世系二十二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二十六·吴广成

      元丰五年、夏大安八年春正月,辽人为国请和。  辽燕京留守司委涿州牒雄州云:“夏国来称,南朝兵起无名,不测事端,请全两国之欢,言寻旧好。”神宗报以“夏国主受宋封爵,昨边臣言秉常见为母党囚辱,比令移问事端,同恶不报,继引

  • 第六十四回 谒崇陵桓温见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蔡东藩

      却说孝武帝宁康元年,国乱粗定,大司马桓温,竟从姑孰入朝。朝臣重望,要算谢安王坦之,安已迁任吏部尚书,坦之仍任侍中。都下人士,相率猜疑,群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幼主,就是来诛王谢。谢安却不以为忧,独坦之未免焦灼,偏宫廷又

  • 复辟录·杨瑄

    景泰八年春正月,上染疾,免百官朝数日,内外群臣患之。十有一日,左都御史萧维祯、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率十三道同百官问安于左顺门外。太监兴安自内出,问曰:“若皆何官?”维祯答曰:“乃都御史六科十三道给事中,御史

  • 第三编 吕思勉、鲁迅讲魏晋南北朝史·王国维

    魏晋南北朝史总论魏时将帅之骄晋人之矫诞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南北朝的始末魏晋南北朝史总论魏晋之际,中国盛衰强弱之大界也。自三国以前,异族恒为我所服,至五胡乱起,而我转为异族所服矣。五胡乱之,起于晋惠帝永兴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高思好传·李延寿

    高思好,本来是浩姓人家的孩子,上洛王高思宗将他收养,当作自己的弟弟,却对他十分刻薄。他从小以骑马射箭侍奉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即皇帝位,封他为左卫大将军。他原名叫思孝,天保五年(554),讨伐蠕蠕族,文宣帝很喜欢他的骁勇

  • 何瑭传·张廷玉

    何瑭,字粹夫,武陟人。七岁时,见家供佛像,坚决请求去掉。十九岁读许衡、薛蠧的遗著,废寝忘食。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为庶吉士。阁试考题为《克己复礼为仁论》,何瑭在其文章中写道“:仁就是人,礼是人的元气,它现受到风寒暑湿的

  • 卷之八十一  菽園雜記九(明) 陸容 撰·邓士龙

    (菽園雜記,十一卷,明太倉陸容撰。容(一四三六──一四九四),字文量,號式齋。成化二年進士。陸容少有文名,學識淵博。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參政,另著有式齋集三十八卷。傳見明史文苑傳。此書通行者為十五卷本,如明嘉靖間毛仲良刻本,清

  • 八年·佚名

    (辛未)八年清同治十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辛卯。詣勤政殿,王大妃殿寶齡望五稱慶。親上表裏、致詞箋文,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慶四旬於前春,璇闈之海籌添一;祝萬壽於元日,彤庭之山呼騰三。縟儀載行,綸誥用播。恭惟明憲淑敬睿仁正

  • 卷九上 万章章句上(凡九章)·孙奭

    (万章者,万,姓;章,名。孟子弟子也。万章问舜孝,犹《论语》颜渊问仁,因以题其篇也。)[疏]正义曰:前篇论离娄之明,此篇论万章问孝,盖以明者当明其行,而行莫大于为孝。今万章问孝,故以“万章”为此篇之题,以次于前篇矣。此篇凡十八章,赵

  • 现艺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诸比丘,尔时菩萨年既长大。复於一时。输檀王共诸释种长德耆年。相与谈议。时诸释种白大王言:太子年渐长大。无量诸仙善占相者皆云:太子若得出家必定成佛。若在家者当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十善御物以法为王成就七宝。

  • 卷第三(玄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玄字号) 甲子(周穆王四十五年起)乙亥(共王元年)丁亥(懿王元年)壬子(孝王元年)癸亥(周孝王十二年止) 佛灭时。此方暴风忽起。损舍折树。地动木阴。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连夜不灭。穆王怪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