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凡例

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内各体诗三十七卷凡二千八百余首此外犹有集中遗漏者可谓富矣乃宋元以来殊未见有诗集单行椠本宋祁曰居易最长於诗它文未能称是公与元九书反覆千余言以自道其诗之所得力而文章顾略焉则公之自喜者已有定论举其所长不嫌略也

新唐书艺文志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按公前集为长庆集元稹勘定讫长庆二年冬合五十卷以成於长庆四年明年改元宝历故得名亦犹之乎前集中集云尔元集具在公之没去长庆末二十有二年距微之没亦十有五年从杭州召还及苏州洛中诗皆在後集奈何以长庆集括公之作乎此误相承已久至今莫辨良不可解

白集相传以郭武定本为最海虞冯定远犹谓巳失次第则其他可知春明退朝録云公自勒文集成五十卷後集二十卷皆写本寄藏庐山东林寺又藏龙门香山寺高骈镇淮南寄语江西廉使取东林集而有之香山集经乱亦不复存其後履道宅为普明僧院後唐明宗子从荣又写本寘院之经藏今本是也後人亦补东林所藏皆篇目次第未真与今吴蜀摹板无异而文献通考又云吴本蜀本编次亦不同又有外集一卷往往皆非自记之旧矣并亡可考

郡斋读书志长庆集七十一卷晁子止曰长庆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续後集五卷本七十五卷续後集亡三卷按此亦当有七十二卷又云集後有闻李崖州贬二絶固疑非乐天语以编年考之果谬今集後无此诗然则今本之七十一卷又非复晁氏所论之旧矣

今本有姑苏钱考功刻曰白氏文集云间马元调刻曰元白长庆集大都从元及白者故独详於元前有凡例後有补遗元刻既竣漫镌白集以附行耳往往前後紊杂既非分体又非编年二本略同而钱为甚目与卷不合卷首所标与卷内不合有律诗卷而杂入古体者有一题小序而冠作通卷之序者有失去诗题竟以小序作题者有本是他人作因公唱和附见者辄易题中字扭为公作甚至删落字句颠倒前後舛譌未易枚举今悉从各本校正

唐音丁签载白诗全集盐官胡氏曰集中诗三十七卷前後为例不一难以彚编今通照後集分体仍备注以存其旧凡编五古二十卷七古二卷新乐府二卷长短句一卷五律五卷五排六卷七律九卷半律七排合一卷五絶一卷七絶七卷合五十四卷缪戾虽稍减於马钱二本然分体太琐遂有一题之诗而割裂各卷者且其所注前後集亦颇有误盖白诗岁月本井然可考如长庆集公自谓讫二年冬而胡本於三年诗亦注前集公自杭州还始卜居洛中得履道宅乃别杭州等诗并在後集而洛中卜居履道里等诗反注前集虽本相沿之谬要其考据亦不得谓之详密矣

古人诗多以地名如苏州柳州樊川丁卯类然今长庆集後集既各自为卷而仍统之曰白香山诗集从其归老之地也

是集依胡本分前後集各本虽不另分二集然并载後集於二十一卷之首且二十卷以上分讽谕间适感伤律诗凡四类以类次卷卷各以年为先後二十一卷以下则但分格律又互有间断而独不杂入长庆三年以前诗是後集之起於二十一卷明矣顾前集八卷及二十卷卷末反杂长庆三年诗者要亦有故尝考元序与公自序长庆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各以诗文编次旧本既亡今本尽编文藳於三十七卷後中间取足卷尾未免移补遂失其旧如曲江感秋诗序云元和二年三年四年皆有曲江感秋诗编在第七集卷今本第七卷尽江州诗而所谓第七集卷者皆莫可考西溪丛话云白乐天後集第五十一卷同微之赠别郭虚舟链师五十韵叙烧丹事甚详今本此诗在二十一卷可见宋本尚各集诗文次卷未尝截然列文於後也此非分并之明验乎今编长庆集二十卷分类仍之後集十七卷各本仅分格律亦仍之合三十七卷公集本有续後集散失难稽其亡据者不敢臆分也

集内应制诸诗及试作皆附别卷有列赋後者有列制诰後者本不在三十七卷内盖唐人多以此另为一体也集後又有謡吟歌篇等作文苑英华唐文粹皆入诗选从之都为别集一卷

今本遗漏诗甚多他不具论即韦縠才调集所选且有未备者乃从各本蒐辑次为白集补遗二卷合前後别集凡四十卷

公生平事略见於新旧唐书其中亦互有详略第新书多假借字语致本事反以辞晦而年月先後亦不甚详今备载旧书仍参考异同为一卷

宋锓吴蜀本各有年谱一卷今可考者惟唐诗纪事中寥寥数行不编年而多纰缪丁籖自谓得虞山宋本校刻然年谱亦多袭纪事之误而文加略焉似未见宋谱者盖旧本之亡久矣窃不自揆参考志传旁证诸家次为年谱一卷不过约略其出处先後之大?俾读公诗者虽编次失旧犹得按岁月以考之耳

诗中笺释皆原注间有增入者则为按字以别之但就本诗之可考者而已不复蔓引他书妄托笺注自惟浅陋不足以注古人诗而公诗亦非撏撦餖飣所能摸索也

集中字句之讹悉从诸本校对家塾数种之外复假证於吴中旧家藏书有万间堂校改本苕溪草堂本最後又得憩闲堂所藏泰兴季侍御依宋刻手校本聚本不一自多互异若银根亥豕凿然譌谬抹改固不待言其或意义可通原属疑似则注一作某字於其下以存其旧

唐宋诗话?因事扬扦引类旁通或考据时地颇足鼓吹风雅今并采録本诗之後又考公集中记序等作凡时事相涉诗文互见者亦因诗附载吟讽之下既挹春华兼登秋实也

古人引用诸书必详根柢出处嘉隆以後此风邈矣是集采用凡一百二十余家各标原书名目其有邪说流传不根已甚者亦间为折衷駮正既卒业适秀水朱检讨竹垞先生来探梅西山因过草堂留话竟日疑难相质多所发明既归复以藏弆钞本邮寄广所未备先生每及表章古人辄津津娓娓商榷忘倦衣被後学之功不敢忘也

是集缘起本以案头俗本讹误偶有考正日注行间渐采小史诗话笔记一二积之穷年不觉盈卷北还杜门重加编订时家侄陛来泰交读书小园相与晨夕谬谓此本能洗俗刻芜秽从臾剞劂因为予雠校字画襄成之雅固得附书

猜你喜欢
  陈潜心·唐圭璋
  高似孙·唐圭璋
  吴则礼·唐圭璋
  ◆黎佥事崱(静乐稿)·顾嗣立
  第一场·老舍
  第三十九出 林公理寃·王世贞
  第一折·郑光祖
  ●卷六·葛立方
  时 间·林徽因
  卷三十八·唐圭璋
  卷290 ·佚名
  卷三十二·康熙
  卷十五·沈季友
  頥庵居士集原序·刘应时
  友林乙稿原序·史弥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一十四·彭定求

        卷814_1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无可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卷814_2 【酬厉侍御秋中思归树石所居见寄】无可   

  • 韵语阳秋序·葛立方

    韩愈疑《石鼓》之篇不入于诗,而杜子美之诗世或称为诗史。夫以《诗》三百篇皆出圣人之手,其不合于礼仪者,固已删而弗取,岂容致疑其间。子美诗虽比物叙事,号为精确,然其忧喜怨怼,感激愤叹之际,亦岂容无溢言。余以是知观古人文辞

  • 丁集第十五·钱谦益

    李副使蓘四十四首【岐阳旅舍作】岐山烟茫茫,渭水从中泻。自三千年来,凤皇不复下。羸马厌空郊,冻禽啼永夜。高馆发长歌,王风慨沦谢。【晓梦陈晦伯十二韵】人皆竞荣达,君独嗜编撰。廿载历中外,蹉跎寡青眼

  • 卷四百七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七十二车螯类五言古永叔请赋车螯      【宋】梅尧臣素唇紫锦背浆味压蚶菜海客穿海沙拾贮寒潮退王都有羙醖此物实当对相去三千里贵力致以配翰林文章宗炙鲜尤所爱旋坼旋沽饮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方伎·刘昫

    ○崔善为 薛颐 甄权弟立言 宋侠 许胤宗 乙弗弘礼袁天纲 孙思邈 明崇俨 张憬藏 李嗣真 张文仲李虔纵 韦慈藏附 尚献甫裴知古附 孟诜 严善思 金梁凤 张果 叶法善 僧玄奘 神秀慧能 普寂 义福附 一

  • 卷一·龙衮

      先主   江南先主姓李,名昪,字正伦。其先唐宪宗之子建王恪之后。祖志授署为徐州判官,卒于任所。父荣有器度,不事产业,每交结豪杰为事。属时离乱,群盗蜂起。朱梁统天下,而杨行密专据淮南。荣乃感愤,欲图兴复之志。然无少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佚名

    万历八年十月丁酉朔上御皇极殿钦天监进万历九年大统历○是日 上亲享 太庙○应天巡抚孙光祐请咨送朝鲜国飘流夷人梁成贵等二十余人给与沿途应付押还本国从之○戊戌 孝洁肃皇后忌辰遣宣城伯卫国本祭 永陵○是日免经

  • 卷之一千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四·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十月。壬辰。谕军机大臣等、御史崇芳奏、京城警政渐不如前。请饬下民政部加力整顿一摺。京师地方繁盛。警务关系重要。若如该御史所奏。殊属不成事体。着民政部严饬内外城厅。于各厅巡警。认真督察

  • 三 寄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督抚采买刊书梨板·佚名

    三 寄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督抚采买刊书梨板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尚书 公福〈隆安〉字寄直隶、河南、山东各督抚,乾隆三十七年十月 日奉上谕:现在需用刊书梨板约计五、六万块,若于京城就近采买,恐难如数购觅。着交直隶、河南

  • 卷一百五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七 朱批何国宗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初一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何国宗等谨 奏为奏 闻事【臣】等於四月初一日至山东东昌府初四日抚

  • 哀公·哀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夏,宋人伐郑。晋赵鞅帅师侵齐。五月,公至自伐齐。葬齐悼公。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薛伯夷卒。秋,葬薛惠公。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传】十年春,邾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   萬二千衆所知識得陀羅尼成就辯才樂說無盡安住三昧而不動轉善能了知無盡   之慧得深法忍入深法門於諸無量

  • 卷第三十一·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一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启 复何菲莪大司寇 插草谕诚。大地无过。岭表芳尘联接。中天独让闽南。标佛国名。从来有种。续祖灯焰。光亘无穷。恭惟阁下。揭露衣珠。重披慧

  • 乡言解颐·李光庭

    5卷,旧本不题撰人,自序末署“瓮斋老人”,据周作人考证,此书作者为李光庭,号朴园,宝坻人,其生平不详。此书自序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时作者年已77,知其生于乾隆年间。本书共分为天、地、人、物4部,举凡天文、地理、人情、物态

  • 宜麟策·佚名

    《宜麟策》,2卷,著者佚名。作者抄录了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宜麟策》1卷,又根据历代对嗣育的认识及作者自身体会再续1卷,分大意、畜德、培原、布种、胎教等内容(上卷详见《妇人规》),强调人类生殖中男精女

  • 分门古今类事·佚名

    宋代文言志怪、 轶事小说集。作者姓宋,名不详,号委心子,南宋乾道间人。二十卷。撰者不详。据本书第八卷载“先大夫龙泉梦记”一篇,记中称崇宁乙酉岁拨漕解,次年及第,未署政和七年三月宋如璋记。以此看,此书作者当为宋如璋

  • 林语堂散文·林语堂

    林语堂的散文,在内容上有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特点,除其明显的政治上和观点上的差错外,他的有些思想和主张,如要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的人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等等,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