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则传

王则,本是涿州人。因闹饥荒,流落到恩州,自己出卖给别人放羊,后参加宣毅军,做了一名小校。恩州、冀州一带的民俗喜欢妖幻,老百姓互相都学习《五龙》、《滴泪》等经以及河图、谶纬等书籍,说是释迦佛衰谢后,应由弥勒佛主持世界。当初,王则离开涿州时,他母亲与他诀别,在他背上刺了个“福”字作为标记。一些迷信的妖人因此妄说他的“福”字是自然生起来的,争相信奉他,而州官张峦、卜吉主谋此事,联络德、齐等州的党羽,相约以庆历八年(1048)正月初一割断澶州浮桥,在河北叛乱。因同党潘方净写信求见北京留守贾昌朝时,事情败露被捕,因此不等到约定日期,便于庆历七年冬至发动叛乱。

当时知州张得一正同官吏们一起朝谒天庆观,王则率叛军劫杀了府库的守兵,张得一退守骁捷营。叛军焚烧营门,抓住张得一关了起来。兵马都监、内殿承制田斌率领部下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出城。城门关闭,提点刑狱田京、任黄裳带着官印,抛弃家人,用绳子爬下城墙逃出,守南关。叛军从通判董元亨那里取军资库的钥匙,董元亨拒不交出,便杀了他。又放出狱中囚犯,囚犯中有人恨司理参军王奖,于是杀了王奖。后来节度判官李浩、清河县令齐开、清河主簿王氵奕都被害。

王则僭称东平郡王,用张峦做宰相,卜吉做枢密使,建立国号叫安阳。在居所门上署上“中京”的匾额,居所和马厩库房都立有名号,将年号改叫“得圣”,将十二月改为正月。老百姓年龄在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都在脸上刻上“义军破赵得胜”的字眼。旗帜号令,大都以“佛”字作为名称。城中以一栋楼为一州,写上州名,任命他的同伙做知州,每一面设一总管。然而攀绳爬下城墙而逃者日益增加。于是下令守城的人每五个人结成一保,如有一个人越城逃跑,其余都要被处斩。

有几个名字分别叫汪文庆、郭斌、赵宗本、汪顺的州民,从城上系了一封信射到明镐的营帐,约定做官军的内应,夜晚垂下粗绳拉引官军入城。官军进去了数百人后,焚烧叛军的..望楼,被叛军发现,于是率众抗战。当初,首先一批官军登上城楼后,想独占功劳,便砍断绳索,绝了后来官军的路。等到与叛军作战,兵少不敌,与汪文庆等只得又垂绳下城撤退。这一晚,州城差一点被攻克。王则计划在正月十四日出城半路拦劫契丹使者,间谍将此情报告明镐。明镐派遣殿侍安素率兵埋伏在西门,叛军果然派几百人夜间出来,遭到官军伏击,都被擒获。

因为州城险固不能攻破,官军于是在城门外另建造用来攻城的曲城,但快要建好时,又被叛军焚烧。于是在南城挖地道,而每天进攻北城以便牵制叛军。等文彦博到来时,地道已通至城中,挑选一批壮士半夜由地道进入,众人于是登城。叛军放出火牛,官军用枪刺中牛鼻子,牛返回向叛军进攻,叛军大溃败,开东门出遁。..门祗候张纟因凭借战壕与叛军搏斗,战死。总管王信抓捕到王则,其余叛军退守到村舍民房,都被官军放火烧死。用囚车押送王则到京师,朝廷将他支解示众。王则反叛共六十六天。

猜你喜欢
  卷一百 晉紀二十二·司马光
  卷四十一 漢紀三十三·司马光
  卷五十八·毕沅
  卷九·岳珂
  卷九·常璩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二·李心传
  卷之一千六十七·佚名
  ●二○、宫中的字画·秦翰才
  中兴小纪卷二十九·熊克
  卷三十三·傅恒
  一六 橘子屋读书二·周作人
  职官五·徐松
  卷四十·纪昀
  192.铁面无私的包拯·林汉达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唐圭璋

    周邦彦(十六首)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

  • 卷二百五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三 黄清老 福山庵 晨光海上来云气升万壑鸡鸣落花中残钟度城郭庵僧戴星出我自饭藜藿宁知天地心但有山水乐书灯夜摇动雾气

  • 卷一百八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九 朱熹 远游篇 举坐且停酒听我歌远游远游何所至咫尺视九州九州何茫茫环海以为畺上有孤凤翔下有神驹骧孰能不惮远为我游其方为子奉尊酒撃铗歌慨慷送

  • 嵗时杂咏巻十一·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寒食上【古诗】咏寒食鬬鸡秦王教杜 淹寒食东郊道扬韝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心知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埽阵利距屡通中飞毛遍緑野洒血散芳丛虽然百战胜防自不论功驩州风景不作寒食沈佺期海外无寒

  • 列传第二十四·魏徵

    ○炀三子 炀帝三男,萧皇后生元德太子昭、齐王暕,萧嫔生赵王杲。 元德太子昭,炀帝长子也,生而高祖命养宫中。三岁时,于玄武门弄石师子,高祖与文献后至其所。高祖适患腰痛,举手凭后,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高祖叹曰:“天生长者,谁复

  •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欧阳修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泰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张说试之,说曰:“国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请旁午,号神童,名震一时。天宝中,累调夏令,未尝督赋,而输无逋期。举贤良方正,补温令,所至有惠利可纪,民皆刻石

  • 两汉刊误补遗卷六·吴仁杰

    史书令史艺文志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刊误曰史与书令史二名今有书令史仁杰曰史书大篆也太史籀所作以志考之盖太史课试善史书者以补史书令史而分隶尚书及御史也按尚书御史皆在禁中受公卿奏事故下文云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輙举劾

  • 九四六 闽浙总督富勒浑奏奉旨改建文澜阁估需价银片·佚名

    九四六 闽浙总督富勒浑奏奉旨改建文澜阁估需价银片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九日再,钦奉上谕:【真按:疑上尚有文,何故一开头写个再字?】四库全书已经告竣,再行缮写三分,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府圣因寺内,以昭美备。

  • 卷十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九上 朱批黄国材奏摺 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福建巡抚【臣】黄国材谨 奏为请 旨事窃【臣】於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蒙 圣祖仁皇帝特旨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程氏经説七卷皆伊川程子解经语也原本不着编辑者名氏书录解题谓之河南经説称系辞一书诗二春秋一论语一改定大学一又称程氏之学易传为全书余经具此其门目卷帙与此本皆合则犹宋人旧笈也其中若诗书解论语説本

  • 妙玄节要跋·智旭

    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九旬谭妙。奚足云多。且九旬之中。纵四辩以宣扬。文义何限。章安所记。亦自略矣。岂容更删节耶。特以末世钝根。畏繁乐简。望妙玄而如海。甘蛙守而不前。致使无上醍醐。毕世罔法一滴。良可痛

  • 幻住室随笔(十六则)·太虚

    一或阅弘明集,至南朝宋文帝与侍中何尚之,赞扬佛教之美,极尽玄致。时吏部郎羊弘保亦适在座,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进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耶”?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尚之曰:“夫

  • 宗镜录卷第四十三·延寿

    夫大乘圆顿。识智俱亡。云何却述缘生。反论因果。答。经云。深信大乘。不谤因果。又云。深入缘起。断诸邪见。夫唯识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识变故。诸法得生。以识为因。正果相者。由种识故。生诸分别法体之果

  • 小窗自纪·吴从先

    《小窗自纪》是晚明文学家吴从先所著的一部清言小品著作,全书四百余则,以修身养性为主,兼顾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天地宇宙发表看法和评说,与《小窗艳纪》《小窗清纪》和《小窗别纪》共称为吴从先“四纪”。

  • 文昌帝君阴骘文·佚名

    作者不详。道教劝善书的一种。简称《阴骘文》。一卷。 “阴骘”一词源于《尚书·洪范》: “惟天阴骘下民”,意谓冥冥之天在暗中保定人们。文昌本古代星名,帝君指梓潼帝君。宋元道士造作的《清河内传》及《梓潼帝君化

  • 近词丛话·徐珂

    词话。清末徐珂撰。一卷。清徐珂撰。徐珂,清末民初时人,生卒年不详。杭县(今浙江余杭)人。他是谭献的学生,曾帮助谭献汇编《复堂词话》。著作除《近词丛话》外,有《纯飞馆词》、《纯飞馆词续》、《纯飞馆词三集》、《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范康

    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

  • 大乘无生方便门·佚名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