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七十三

礼部三十二

传制

诸司职掌

一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止鸣鞭讫赞四拜传制官诣御前跪传制由东门出至传制位称有制赞跪宣制云洪武某年正月某日大祀天地於南郊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传讫赞俯伏兴乐作又四拜平身乐止奏礼毕

一凡遣官祭祀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服於丹墀北向立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钟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陞座乐止卷帘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赞四拜平身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陛东西向立称有制唱跪宣制【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祭帝王则曰先圣历代帝王】命卿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皇明祖训

凡传制遣官代祀历代帝王并旗纛孔子等庙前一日沐浴更衣处於斋宫次日还宫

事例

洪武二十五年凡传制遣使持节俱用东阶左行

传制乐【与朝贺同】

乐章

典祀之曲

氤氲满殿香八音丝竹弄笙簧金石音韵彰匏土革木度铿锵高捧降明香吾皇诚念诣神方神不佞祸淫福善理之常

进春

诸司职掌

一是日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应天府官置春案于丹墀中道之东引礼引府县官就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春引府县官举春案乐作由东阶陞跪置于丹陛中道俯伏兴平身乐作又四拜礼毕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北向立赞班齐致词官诣中道之东跪奏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赞鞠躬乐作赞五拜三叩头讫乐止仪礼司奏礼毕【今顺天府进春】

进春乐【与朝贺同】

有司鞭春仪

永乐中定每岁有司预期塑造春牛并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舆迎至府州县门外土牛南向芒神在东西向至日清晨陈设香烛酒果各官具朝服赞排班班齐赞鞠躬四拜兴平身班首诣前跪衆官皆跪赞奠酒凡三赞俯伏兴复位又四拜毕各官执彩杖排立於土牛两傍赞者曰长官击鼓三声擂鼓赞者曰鞭春各官环击土者三赞礼毕

颁诰

诸司职掌

一陈设如常仪至皇帝陞殿鸣鞭百官一拜叩头毕引礼引受诰官诣拜位执事官举诰案于丹墀中道或吏部或兵部官奏讫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执事官举诰案置于丹墀中道赞跪俯伏兴乐作又四拜乐止礼毕

颁诰乐【与朝贺同】

官员受诰封赠并焚黄仪

洪武中定凡受诰前一日本家设诰案於正厅中设香案於诰案之南其日彩亭鼓乐送【如无彩亭用?袱一人捧前行】受诰官前行诰将至受封赠者即出大门外迎接命妇服冠服迎於门内候诰舆【即彩亭】入门随至厅前各就拜位执事者於舆内捧诰置於案赞礼者赞鞠躬五拜三叩头【如命妇则不必叩头】捧诰入受封赠并受诰官具香烛等物诣家庙或祠堂告知四拜讫受诰官并命妇於父母前行四礼

凡焚黄前一日受诰於本家祠堂中设案卓一於中间设香烛卓一於案前置祝文於案至日清晨孝子捧封赠诰命置祠堂中案上着能写人以黄纸一幅依诰命一般誊抄置于案卓执事者陈设祭物於案前孝子等各设拜位从祭子女列于後赞礼者赞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至香案前赞跪上香祭酒亚祭酒三祭酒读祝执事者取祝文跪于右读祝讫赞宣诰宣诰者立于东宣讫赞俯伏兴平身赞焚黄读祝者取祝文宣诰者取黄俱至焚所焚烧孝子酧酒礼毕

祝文式

维洪武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孝【子孙】致祭显【某考散官之灵 若灵在写之灵若已除某妣夫人之灵 灵入祠堂则写神主】追念音容不胜感慕兹者钦蒙圣恩追封显【某考散官某妣夫人】谨於今日行焚黄礼特备牲醴告祭尚飨

开读

诸司职掌

前期一日尚宝司设御座于奉天殿设宝案于殿东锦衣卫设云盖于奉天门教坊司陈中和韶乐于殿内礼部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其日清晨陈设如常仪教坊司设大乐于午门外承天门外东西相向仪礼司设百官拜位於承天门外桥南校尉四人擎云盖于殿内帘前鼓初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鼓次严引礼引公侯侍班于午门外东西相向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皇帝服皮弁服导驾官前导中和乐作陞座乐止鸣鞭卷帘礼部官奉诏书诣宝案前用宝讫捧置云盖中校尉擎执云盖由殿东门出大乐作自东陞降由奉天门至金水桥南午门外乐作公侯前导迎至承天门上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就拜位唱班齐鞠躬乐作赞四拜乐止宣读展读官陞案称有制赞衆官皆跪礼部官捧诏书授宣读官宣读官受诏书唱宣读宣读官宣讫礼部官捧诏置云盖中赞礼唱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唱搢笏鞠躬三舞蹈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岁唱再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校击鼓齐声应之唱出笏俯伏兴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序班即报仪礼司跪奏礼毕礼部官捧诏书分授使者毕驾兴中和乐作鸣鞭乐止百官以次退

一凡遇有诏书礼部差人賫往各处开读所差人员必预先教其捧诏进退礼仪

一凡使者钦賫诏书至各处开读预期一凡报知本处官司照依已降仪式迎接行礼

一凡使者钦賫勑符丹符到处多系机密重事不许先期报知亦不许本处官司迎接使者与衆官直至本衙门开看置勑符於案使者立于案东衆官四拜使者取符宣读讫复置于案衆官再行四拜礼毕本处官遂与使者行礼若与一二人止於本家接符从便安放使者以符授本官本官叩头开看毕乃与使者行礼

一凡使者钦賫诏书至总兵官处近营十里先令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营内南向列金鼓旗仗率领诸将出营迎接见使者下马立於道傍俟诏书过总兵官并衆官上马後从至营门外各下马使者前行总兵官并衆官後从至营内使者捧诏书置于案使者立於案东西向总兵官并衆官行四拜礼使者取诏书以授宣读官衆官皆跪宣读毕以授使者复置于案衆官皆俯伏兴平身行四拜礼礼毕使者东立西向总兵官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一凡使者钦賫制谕勑符手诏至总兵官处干系机密军务经过去处不许报知本处官司亦不许迎接径至总兵官营外先密遣人报知总兵官设香案于兵幕南向总兵官亲出营迎接使者下马捧制谕勑符前往总兵官後从至兵幕使者取制谕勑符置于案使者立于案东西向总兵官行五拜礼礼毕悉令屏去左右使者取制谕勑符亲授总兵官开看毕即收卷复置于案使者东立西向总兵西立东向行两拜相见礼毕使者居东总兵官居西相向叙坐

一凡总兵官奉命征讨凡遇使者賫到制谕勑符手诏依仪行礼即便依旨奉行如有应合复奏事理随时具奏请旨不许迟延方命违则如律

开读乐【与朝贺同】

有司迎接诏赦礼仪

一凡朝廷遣使各处开读诏赦如至开读所本处官员具龙亭彩舆仪仗鼓乐出郭迎接朝使下马取诏书置龙亭内南向朝使立于龙亭之东本处官具服北面行五拜礼衆官及鼓乐前导引朝使上马在龙亭後行至公?门外衆官先入文武官分东西序立候龙亭至公庭中朝使立於龙亭之东西向如有出使官员赞者先唱曰出使官行礼礼生引出使官於公庭露台上行五拜礼毕於露台之上东立赞者唱衆官排班有武官处文东武西排班如无武官处文官依次左右排班班齐乐作赞曰拜礼朝使奉诏授展读官展读官跪受诣开读案宣读出使官於露台北向跪衆官皆跪宣读讫开读官奉诰授朝使朝使奉诏放龙亭中衆官俯伏兴四拜三舞蹈跪山呼者三俯伏兴四拜礼毕本处官班首诣龙亭前跪问圣躬万福朝使鞠躬荅曰圣躬万福衆官乃退易服而见朝使行两拜礼朝使答礼礼毕本处处官复具鼓乐送诏于官亭

迎接诏赦官班仪仗行次图

横瓜钺斧瓜搥劒令旗鼓乐文官耆儒甲士鼓角金鼓旗

【四人】   天丁 天丁 天丁 天丁

龙亭   香案

【甲士】   天丁 天丁 天丁 天丁

横瓜钺斧瓜搥劒令旗鼓乐武官耆儒甲士鼓角金鼓旗

凡开读诏赦文武官拜位图式

伞 横瓜钺斧瓜槌劒令旗鼓乐丹墀 【生员吏典耆儒僧道甲士鼓角金鼓旗】龙亭 横瓜钺斧瓜槌劒令旗鼓乐丹墀 【千百户总小旗甲士鼓角金鼓旗】

进实録仪

成化间定前一日设表案于奉天殿丹陛之东设实録案于丹墀中教坊司设中和韶乐及大乐如常仪设宝舆香亭于史舘前是日早锦衣卫设卤簿驾史官具服至舘捧实録置宝舆中上御华盖殿具衮冕鸿胪寺官导迎实録宝舆用鼓乐盖从东廊北行由左顺门外引由桥南中道行史官後随至奉天门堦下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捧实録置于案乐止俟香亭宝舆退鸿胪寺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奏请陞殿导驾官前导乐作上御奉天殿乐止鸣鞭史官入班文武官各具服诣丹墀分左右侍班鸿胪寺官奏进实録乐作序班举实録案以次由中道陞班首由左堦陞至殿门外上兴序班以实録置于殿中乐止班首跪于案前赞史官皆跪乐作内侍官举实録案入内殿置于中上复座乐止赞俯伏班首及史官皆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班首复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赞进表乐作序班举表案置于殿中乐止赞宣表赞衆官皆跪鸿胪寺官展表宣讫赞俯伏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进实録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鸿胪寺官致词云文武百官某官某等恭惟英宗睿皇帝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拚礼当庆贺赞鞠躬乐作赞四拜兴平身乐止赞有制史官仍入班赞跪宣制云英宗睿皇帝功德配天纪述详实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宣讫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山呼万岁三赞俯伏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礼毕

进书仪

凡纂修书籍进呈前一日内执事官设御案于文华殿内稍东至日早朝退上御文华殿鸿胪寺官设表案一书案一于左顺门内当中纂修官捧表并书各置于案鸿胪寺官四员举案二员前导锦衣卫设伞盖二俱随案行由文华门中门入纂修官後随从二门入至丹陛上鸿胪寺官举表与书案由中门入置于殿内正中出赞四拜礼毕鸿胪寺官二员从左门入举御案进上前出赞进表纂修官一员从右门入取表进上前展表俟上览毕收表置于前案赞进书纂修官取书进上前展书俟上览毕收书置于前案出就班鸿胪寺官六员由左门入二员彻御案四员彻表与书案各置于殿内东出赞四拜礼毕退内执事官收所进表并书

明会典卷七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八·毕沅
  卷二十四 前燕录二·崔鸿
  卷五·张预
  卷之六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五十九·佚名
  自序·继昌
  卷四十四·苏辙
  第六章相续·佚名
  一八三 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柯瑾奏请刷印藏书并准扣俸承买折·佚名
  卷十八·朱轼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陈寿
  王玉汝传·宋濂
  卷十九·黄训
  卷一百二十七·雍正
  提要·张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陈三立

    陈伯严(三立)九首录自《晚清四十家诗抄》唤船至长头岘雨罅唤轻舠,溯涨信帆风。晴峰颇照眼,百里青蒙蒙。沙岸所啮痕,今来易西东。一片黄琉璃,乱插榉柳丛。畸零瓜蔓水,处处没凫翁。犊有浮鼻过,鯈有衔尾通。其阳出微波,杂花摇白红

  • 末帝纪中·薛居正

    清泰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贺,仗卫如式。乙巳,中书门下奏:“遇千春节,凡刑狱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后请重系者即候次月,轻系者即节前奏覆决遣。”从之。戊申,宗正寺奏:“北京、应州、曹州诸陵,望差本州府长官朝拜。

  • 卷二百十二·毕沅

      ◎元纪三十 ∷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顺帝   至正十四年年   春,正月,甲子朔,汴梁城东汴水冰,皆成五色花草如绘画,三日方解。   丁丑,帝谓托克托曰:“朕尝作多尔济克勒好事,迎白伞盖游皇城,

  • 卷之二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八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佚名

    一二五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议添派覆校官及功过处分条例折(附条例)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八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仰惟我皇上典学右文,表章经籍。钦奉谕旨,采访遗编。集中外之秘藏,萃古今之著述。搜罗大备,裒

  • 自当传·宋濂

    自当,蒙古族人,英宗时由速古儿赤升监察御史。在大兴县检案情,其中有被冤枉而关押者。此人曾见有骆驼死于道旁,便拿回家腌于瓮中。恰巧当时官府骆驼被盗,搜捕甚急,不问明实情将此人抓去审问,屈打成招。自当审阅其供词,疑为冤案

  • 慎国政·朱元璋

    凡广耳目,不偏听,所以防壅蔽而通下情也。今后大小官员,并百工伎艺之人,应有可言之事,许直至御前闻奏。其言当理,即付所司施行;诸衙门毋得阻滞,违者即同奸论。(如元朝命相诏有云:诸衙门敢有隔越中书奏请者,以违制论。故内外百司,有

  • 卷五·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五宋 崔子方 撰公门例月【凡月往则月至不月往则不月至不月往不月至皆讥也惟桓文之例则异是】至桓二年冬公至自唐【春秋贱桓於桓之事未有讥焉者然此不月至何也春秋之例内

  • 第三章 纵欲则学业无成·佚名

    如果纵欲就会学业无成周思敏说:“人生在天地之间,要成为圣贤豪杰,在于自己努力奋斗。然而必须有十分的精神,才能做成十分的事业。如果不先在年富力强之时,除去欲心,节省欲事,以便保守精神,筑好根基,那么虽然有特大的志愿,想

  • 对于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的修正·太虚

    ──十七年春作──邰君庙产兴学动有四个小题:一、打倒僧阀,二、解放僧众,三、划拨庙产,四、振兴教育。今修正如下:革除弊制,改善僧行,整理寺产,振兴佛教。一、革除币制:邰君所云的僧阀,中国其实尚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但原来为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澄观

    第四大尽分中。文前有四。一依论科。二此五依下论释义。三前二下料拣。四文中下辨经义。二中五义之内义字向上。皆是论文。义字已下即是疏释。然前二离惑智二障。成心慧二解脱。后三利他即是三业。一意二口。虽云意持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

  • 卷第一百七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四问相异熟业以何为自性。为身业。为语业。为意业耶。答三业为自性然意业增上。有说。唯意业为自性。非身语业。所以

  •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四家语录卷三)·百丈怀海

    百丈广录卷三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

  • 吾汶稿·王炎午

    宋文别集。10卷。王炎午著。凡散文9卷,附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谓“炎午大节不亏,而文章不甚著名”。但集中《生祭文丞相》和《望祭文丞相》两文,为世人所推重。文天祥被元军俘去后,作者写《生祭文丞相》,勉励其为

  • 养生辨疑诀·施肩吾

    养生著作。唐·施肩吾撰。文中明确指出“学道可以长生”,进而说明习练气功应“先须知其本,知其本则末无不通”,本者即“神由形住,形以神调”、精神稳定于形体之内,形体与精神和调。指出练功时应当节食调神定气, “泯

  • 太上洞玄济众经·佚名

    太上洞玄济众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云笈七签》卷三一亦录其文。经文乃太上道君与普光真人讨论人之形、识、神三者生成轮转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形体乃由五种烟蕴,聚合而成,会其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