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朱子编《近思录》有跋,大意谓:“取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之要,与夫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则此书所收当可分两大纲,一曰关于大体,一曰切于日用。实即朱子此后《大学格物补传》所谓:“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也。朱子明谓物犹事也,即凡天下之事,此即每一人切于日用之事。如为子弟,在家奉父母,侍兄长,孝弟之理,即所已知。然而家不同,父母兄长亦各不同,无可依样画葫芦,必因其日常所切,一言一语,一应一答,各自益穷其理,以达于真孝真弟之极。一人然,人人然。一事然,事事然。一旦豁然贯通,而后在外之万物之表里精粗,在内之一心之全体大用,乃无不到而达耳。本末始终,中国人论学每如此。
西方哲学务求其关于大体,而忽其切于日用。下及近代,如美国杜威谓真理如支票,须能在银行兑现,此可谓切于日用矣,但又无关于大体。有始而无终,有末而无本,此则两失之。科学之格物穷理,如由苹果落地发明万有引力,由水锅蒸汽发明轮船火车,此皆即物穷理,可谓其有始终本末矣。但宇宙大体则终不即此而见。物物而分之,事事而别之,以至如文学艺术,可谓皆切于日用而无关大体。故自中国人言之,此皆有学而无道。与中国学人之所欲到达者,大异其趣。此实中西双方学术文化相歧一至要点所在也。
猜你喜欢 东溪日谈録卷六·周琦 跋·徐祯稷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九·佚名 卷二十四上·严虞惇 第十四章 22·辜鸿铭 卷十一·胡广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仪礼小疏卷三·沈彤 卷七·姚际恒 第二章 相对论·林语堂 舍利品第三十八·佚名 佛法要在起行·太虚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九·延寿 宗镜录卷第五十三·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