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温叟传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是唐朝武德功臣刘政会的后代。其叔祖刘崇望,任唐昭宗的宰相。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不能预知的只是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所以给他取名为温叟。因祖辈功劳补任国子四门助教、河南府文学。清泰年间,任左拾遗、内供奉。因母亲年老请求归家养老,改任监察御史,分府视事。当时台署废弛,温叟加以革新。不久,召他入朝任右补阙。

后晋初年,王松权任知青州,上表推荐他任判官,加任朝散官。入朝任主客员外郎。后晋少帝任开封府尹时,上奏推荐他为巡官,命令他掌管文翰,又改任广晋府巡官。少帝即皇帝位后,授任他为刑部郎中,赐金紫朝衣。改任都官郎中,充任翰林学士。当初,刘岳在后唐任职,曾经官居内署,到这时温叟又任此职,当时人都感到刘家很荣幸。温叟受命后,回家为母亲祝寿,在堂下站着等候。不久听见音乐声,两个青衣人举箱走出庭堂,向温叟献上紫袍、缣衣,他的母亲命卷开帘帷见温叟说“:这是你父亲在宫中时内库赏赐的。”温叟跪拜接受时泪如雨下,退到开影堂列祭时,用文章告祭。他的母亲伤感了好几天,不忍心见温叟。一年后,加任知制诰。

契丹军队攻入汴京,温叟畏惧,跟随契丹兵迁到北边,与承旨张允共同上表请求解除职务。契丹主大怒,打算把张允等人调出京城任县令。赵延寿说“:如果学士才能不称职请求解职者,可以仍任本官,不能贬出。”于是得以罢免职务出翰林院。后汉高祖南下时,温叟从洛阳跟从到郑州后,称病不行。进入汴京后,温叟很迟才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

后周初期,任左谏议大夫。一年后,改任中书舍人,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显德初年(954),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温叟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恭帝即位,升任他为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元年(960),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于是向皇上进言说“:我见两京各部门,慢慢缺乏旧臣,大多毁掉旧制。虽然检阅时旧制仍存在于以往的典籍,但是行动必须在主管部门。因年限已满应得官,到吏部时照例要减选;冬季集中赴调,授官者不久又出京城。还有人初官满期被裁,不回到原来的官署,只声称前任官职,以图免除赋役。又有人曾经因故停任,急欲回到吏部,而又不具备元敕,无法复职。于是使得在任者失于教习,管事者难于追还。我希望从今以后各部门的任务,授官留任及回吏部待职的,按例减免外官欠任三选以下的,仍然须吏部执行公事,到三十个月后就允许赴吏部集中,按理减免外官欠任三选以下的,以及在任没有通过考核的,就按照元敕处理。如果是在任停官以及在有关部门停职的,经恩准后由刑部出给雪牒,勒令到吏部报到,如果没有空缺,就让他候缺,其余的依照敕令处理。”

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你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温叟侍候继母孝顺闻名,即使是大热天不戴帽穿衣不敢相见。五代以来,说到遵从礼法的只有温叟,在朝任官时有德望,精于鉴赏,门生中尤其器重杨徽之、赵邻几,后来二人都成为名士。范杲年轻时,曾经拿文章拜见温叟,温叟大为称赞他,并把女儿嫁给他。

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介,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的清节越是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雍熙初年,他的儿子刘癤被罢免徐州观察推官待选,因为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到引对皇上时,太宗问他是谁的儿子,刘癤回答是温叟。太宗很悲伤,召宰相来谈他的事,并且说当今大臣很少能与他家相比。于是问他“:癤应得任什么官?”宰相说“:免除待选作为厚恩。”太宗说“:他的父亲有清操,录用他的儿子入朝做官,来表示劝勉。”提升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历任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江南转运司,入朝任司封郎中。温叟的另两个儿子刘炳、刘烨都考中进士。

猜你喜欢
  卷九·应劭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杨仲良
  春秋别典卷十一·薛虞畿
  宋史全文卷十六上·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八·佚名
  卷之六十五·佚名
  ◎章一山却聘记·李定夷
  卷二十九·傅恒
  提要·熊方
  卷十一·徐一夔
  卷一百五十九·佚名
  243.皇太极施反间计·林汉达
  卷五·佚名
  地理志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谿集李弥逊字似之蘓州吴县人登大观二年进士第调单州司户政和间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改奉嵩山祠靖康元年召为卫尉少卿绍兴七年迁起居郎

  • 卷一百一·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一书画书赋           【齐】王僧防情冯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圗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以心麾毫以手从风揺挺气妍孊深功尔其隶明敏婉蠖绚蒨趋将摛文斐缛托韵笙簧仪春等暧丽景依光

  • 第十九回 强胡内乱列部纷争 逆迹上闻储君被废·蔡东藩

      却说真珠可汗,闻唐廷下诏绝婚,只好自悔失期,不敢再索,实由自惩前败,只好如此。仍与唐廷修和。太宗益自欣慰,竟将新兴公主嫁与长孙曦。薛延陀事,至后再表,小子要叙及西突厥了。西突厥自阿波可汗,与东突厥屡有战争,后来阿波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十一章 詩人、名妓、高僧·林语堂

    杭州,在當年一如今日,是一個美妙難言的都市,諺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後來幾乎變成了蘇東坡的第二故鄉。他初到杭州便寫出下麵的詩句: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杭州像是蘇東坡的

  • 方从哲传·张廷玉

    方从哲,字中涵,他的先祖是山东德清人。户籍隶属锦衣卫,家住京城。方从哲考取万历十一年(1583)的进士,授任庶吉士,多次迁官后升任国子监祭酒。请假在家休养,长期不出任官职,当时人们颇为称道他恬静雅正。大学士叶向高奏请任用

  • 金朝兴传·张廷玉

    金朝兴,巢人。淮西战乱,他聚众结寨自保。俞通海等人已归附太祖,金朝兴也率部前来归附。从太祖渡江,征伐各地,立下战功。攻克常州,担任都先锋。收复宜兴,担任左翼副元帅。平定武昌,晋升为龙骧卫指挥同知。平定吴地,改任镇武卫指

  • 卷中·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续编卷中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言旬宣徧也大雅江汉云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郑笺宣徧也底【同耆】致也周颂下武云耆定尔功毛传耆致也王肃曰致定其大功谓诛纣定天下也遹述也谓述行之也大雅文王有声遹骏

  • 卷十八·道世

    △感应缘(略引四十一验)▲《汉法内传经》晋济阴丁德慎晋汝南周闵晋於潜董吉晋会稽周珰晋会稽谢敷晋沙门释道安晋沙门释僧生魏沙门朱士行魏沙门释志湛魏沙门五侯寺僧魏太和中内阉官宋沙门释慧严宋比丘尼释智通宋沙门释慧

  •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佚名

    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只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迦叶,当知如来是诸法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法,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王日休

      造至深之理者虽居浊世。与净土何以异哉。故此卷载至深之理名净浊如一。然亦不可恃此而不修净土之业。恐易涉于空谈。又若参禅者之弊故也。  情说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马王品第四十五(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彼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经术。天文.地术靡不贯练。世间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

  • 入阿毗达磨论卷下·佚名

        塞建陀罗阿罗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取有四种。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即欲瀑流加无明名欲取。有三十四物。谓贪嗔慢无明各五疑四缠十。即有瀑流加无明名我语取。有四十物。谓贪慢无明各十疑

  • 卷第七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七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五世随录吉州青原净居眉庵秀禅师金陵夏氏子。弱岁投宝光寺出家。首谒天童。後参金粟乘。一见针

  • 优婆夷志目录·圆信

    庞行婆  灵照女  煎茶婆  凌行婆  李行婆  台山婆  转藏婆  一掌婆  无语婆  插田婆  寄宿婆  临斋婆  郑十三娘  住庵婆  平田嫂  闭门婆  凤林婆  卖饼婆  抛儿婆  甘贽妻 

  • 菩提心离相论·龙树

    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由大悲为体,达蕴处界等诸相唯心所现,成就第一空义,则能以众生为所缘境,现种种相,说种种法,皆真实义。

  • 那先比丘经·佚名

    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

  • 释门归敬仪·道宣

    一卷。唐代释道宣撰。《释门归敬仪》作于唐龙朔元年(661),旨在劝说规范僧众,禅法归心,笃诚奉法。此仪共有十章,第一章,敬本教兴;第二章,济时护法;第三章,因机立仪;第四章,乘心行事;第五章,奇缘真俗;第六章,引教征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