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隆运传
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韩匡嗣之子。统和十九年(1001),赐名德昌。二十二年(1004),赐姓耶律。二十八年(1010),又赐名隆运。端庄忠厚,颇有智谋才略,深明治事之体,喜好建功立业。
侍奉景宗,以谨慎周到著称,加东头承奉官,补枢密院通事,转上京皇城使。遥授彰德军节度使,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暂时代管京城事务,颇有声誉。不久又代父守南京,时人觉得他很荣耀。宋兵取河东,进犯燕地,五院纠详稳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回,宋兵围南京城,劝谕威胁十分急迫,很多人有出降之意。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到,便解了围。及至接战于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因功拜为辽兴军节度使,召为南院枢密使。景宗生病逝世,隆运与耶律斜轸一同受临终遗命,立梁王为帝,以皇后为皇太后,行使皇帝权力,隆运总管宿卫之事,太后更加宠任信用他。统和元年(983),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四年(986),宋遣曹彬、米信率十万人马前来进犯,隆运随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回师,与北府宰相室日方同掌国政。上奏称山西四州多次遭受战争,又加上年成不好,应减轻赋税以招徕流民,皇上从之。六年(988),太后观看击鞠球,胡里室冲撞隆运使之坠于马下,下令立即斩之。诏令率兵伐宋,包围沙堆,敌人乘夜前来偷袭,隆运整军以待,敌人兵败逃走,封为楚王。九年(991),又上言说燕人心怀奸诈,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免赋役,权贵们乘机给以窝藏包庇,可派遣北院宣徽使赵智前往警告、晓谕,皇上从之。
十一年(993),遭逢母丧离职,诏令强行起复。次年(994),室日方归还政事,以隆运代为北府宰相,仍领枢密使、监修国史,赐为兴化功臣。十二年(994)六月,上奏称东中南三京各断案官吏,多因私下之嘱托,枉法加以宽恕,或者妄行拷打,请加以禁止。皇上准其奏。又上表请求任用贤能斥逐奸邪之辈,太后高兴地说“:举荐贤才辅佐朝政,这才真个是尽了大臣之职。”优诏给以赏赐。服丧期满,加守太保,兼政事令。适逢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令由隆运兼其职。又过了好久,拜为大丞相,进位为齐王,总领南北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粮食歉收,上奏免去百姓的农器钱,又请求平准各郡经商之价格,均从之。
二十二年(1004),随从太后南征,到了黄河,许宋求和而还。迁为晋王,赐姓,出其宫籍,隶于横帐季父房后,于是改赐今名,位在亲王之上,赐予田宅及陪葬地。
随从皇上伐高丽回,四肢风瘫,皇上与皇后亲自探病给医药。薨,年七十一岁。赠尚书令,谥文忠,由官府拨给葬具,并在乾陵旁边建庙。
猜你喜欢 卷七 昭帝纪第七·班固 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张廷玉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二·佚名 ◎财政部·费行简 ●平闽纪卷之九·杨捷 卷十七·郝经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六·杜大珪 鲁迅与闰土·周作人 卷之一·沈有容 后汉纪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乾元年(戊申、948)·司马光 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钱穆 卷第十七·佚名 244.徐霞客远游探险·林汉达 陈锦涛·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