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斜卯爱实传

斜卯爱实,字正之,以策论中进士。正大年间,累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左司郎中。天兴元年(1232)正月,听说元军将到,朝廷任命点检夹谷撒合为统帅,带领步骑兵三万人在黄河渡口巡逻,又命令宿直将军内族长乐代理近侍局使,监督这支军队。军队走到封丘就折回来,从梁门入城,枢密副使合喜遇到他们,便笑着对夹谷撒合说:“我的话应验了,你们应当做主人请我。”也就是世俗所说的酬谢的意思。第二天,元兵便包围了京都,朝廷对两人放置一旁不加问罪。于是,斜卯爱实上奏说:“撒合统兵三万,本来是要乘大兵远来,喘息未定而攻打它。可是他们出京不过几十里,也没有遇到一人一骑,已经畏缩而不敢前进。如果遇见元军,他们肯拼命作战吗?请斩两人以严肃军纪。”朝廷没有回报。这是因为合喜之流认为京城只有这支军队可以依靠,起初并不敢让他们出战,只是因为外边议论哗然,所以让他们暂时出去应付一下罢了。

卫绍、镐厉两王的家属,都派兵防卫,而且还设置提控官管理,巡查防卫之严超过了监狱。到这时,卫绍王的宅子已经防守了二十年,镐厉王的宅院有四十年。正大年间,朝臣们屡次有人提及此事,朝廷都不回答。斜卯爱实便上奏说“:两族均已衰败,和平民百姓并无差别,如果他们想要干什么坏事,谁肯和他们同做?男女婚嫁,是人之大欲,岂有囚禁终身,永无成为夫妇的可能,即使对外人也觉得于心不忍,何况自己的骨肉之亲呢?”哀宗听后受了感动,这才开始听随他们自由行动。不久,便发生了青城之难。

斜卯爱实痛恨当时担任丞相的人都不合适,曾经历数这几个人说:“平章白撒只知道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施小恩小惠,除了会打弹丸之外一无所能。丞相赛不菽麦不分,再缺少人才,也不至于让这个人当丞相。参政兼枢密副使赤盏合喜为人粗暴,只是一个充当骑兵的材料而已,却让他兼有将相的权力。右丞相颜盏世鲁身居相位已达七八年之久,碌碌无为,无补于事,只不过占一个位子而已。国家患难之际,依靠这类人,想要中兴就太困难了!”于是,世鲁被罢免宰相,赛不请求辞职,而白撒和合喜却不以为忧。

当年四月,京城外敌军停止进攻,元兵退去。不久,因为杀了唐庆,和议便中断了。于是,再挑选民兵准备守城。八月,收查京城中的粟米,由转运使完颜珠颗、张俊民、曳剌克忠等设局,以推排举报。珠颗对民众说:“你们应当照实说出,如果真的一旦粮尽,让你们的妻子当军粮吃,还能吝惜吗?”后来,朝廷免除了搜括粮食的命令,又采取进献的办法来收取。

前御史大夫内族合周又想得到进用,便建议说,在京城搜括粮食,可以得到一百多万石。朝廷相信了,任命他为代理参知政事,跟左丞李蹊一起总管这件事。他们先让各家自报,壮年的存粮一石三斗,年幼的只存一半,然后把存粮的数量写在门前,胆敢有私藏的以超过的升斗数量多少论罪。京城中共有三十六坊,都选用残忍的人来担任这件事,内族完颜久住尤其残暴。有位寡妇两口人,实有豆子六斗,其中杂有草籽三升,完颜久住笑着说“:我抓到了。”便将她抓起来示众。寡妇哭着说“:我的丈夫当兵而死,不能抚养婆婆,所以混杂些草籽糠来度日,并不是作为军粮。而且不过三升,六斗多出这一点。”久住不听,她竟然被打死在杖下。全京城人听到这消息后都十分惊慌,便将多余的粮食全部扔进粪坑里。有人告诉李蹊,李蹊皱着眉头说“:去告诉参政吧!”那人立即告诉了合周,合周说:“人们说是‘花又不伤,蜜又酿成’。我说花不损伤,怎能得蜜。况且京都危急,如今是要保存社稷呢,还是保存百姓呢?”当时说得没人敢吭。斜卯爱实便上奏,大意说:“停止搜括粟米,便将暴政改为仁政,可以使民众散去怨气变为和气。”可是,朝廷并不回报。

当时所搜括粮食还达不到三万斛,而京城却更加显得冷落了。从此以后,死去的人相互枕压,不管贫富都束手等死而已。皇帝听说以后,命令取出太仓中的米来熬粥给饥饿的人吃。爱实知道以后叹息说:“与其现在给吃的,不如当初不抢。”他的话被奉御把奴所告发。又因当时近侍臣子干预朝政,爱实上奏章进谏说“:如今近侍臣权力过重,将相大臣们都不敢跟他们对抗。自古以来侍御之臣不过用来使唤而已,虽然名为仆臣,也必须选择正人。如今不论贤与不贤,只要是世家子弟就可以充当。这些听从使唤的人员,却干预国家大计,这些人真正懂得什么?”奏章送上后,几位近侍臣在皇帝面前哭诉着说“:爱实把我们都说成是奴隶,他把皇上放在什么地位呢?”皇帝更加恼怒,让立即送交有关部门处置。近侍局副使李大节慢慢地替他在皇帝面前做了解释,这才赦免了他,派他出任中京留守,后来不知结局如何。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张廷玉
  路史卷三十五·罗泌
  提要·赵子栎
  第四卷 书院表·缪荃孙
  卷五十三·傅恒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2)·李叔同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司马迁
  卷十四 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陈寿
  嵇康传·房玄龄
  周贤传·张廷玉
  后汉纪二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司马光
  食货三○·徐松
  卷六十二·佚名
  卷二十八·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三·彭定求

        卷863_1 【与薛昭合婚诗】张云容   脸花不绽几含幽,今夕阳春独换秋。   我守孤灯无白日,寒云陇上更添愁。   幽谷啼莺整羽翰,犀沈玉冷自长叹。   月华不向扃泉户,露滴松枝一夜寒。   韶光不见分成尘,曾

  • 卷十一·唐圭璋

    【林辕:词作6首】○水调歌头雷在地中复,山下出泉蒙。枢机合发,时惟君子为能通。初九潜龙勿用,上九亢龙有悔,溟滓萃黄宫。大畜有攸利,善继养元雄。剥鸿蒙,求鼎实。作参同。有孚盈缶,油然道济沛其丰。酬酢噬金

  • 榖城山馆集卷十六·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纪赐四十首【有序】皇上登极以来日御讲幄谈经论艺五六儒臣趋陪近弻晨朝三接宠赉便蕃歳无虚月即勲贵大臣有不与焉臣慎行自丙子秋叨侍日讲至已丑七月进掌春卿始解计横经御案前后十有四年特恩赐予

  • 崔护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进士,官岭南节度使。 晚 鸦 崔护 黯黯严城罢鼓鼙, 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寒窗梦, 却恐为奴半夜啼。 崔护诗鉴赏 诗中描写的情景应发生在长安城南,禁夜之后。 示意“止其行李,以

  • 陆逊传第十三·陈寿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陆氏世颂曰:逊祖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父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四十八·柯劭忞

      常咬住 普兰奚 普化 奥屯世英 贞 也里迭儿石抹明里 刘哈剌八都鲁许国桢 扆 韩麟   常咬住,信都人。祖父资,太祖选入宿卫,典御膳。父兀迩笃袭职,兼纳怜总管奴婢。宪宗二年夏,大会诸王于驴驹河上,水忽暴涨,鼎俎失序,兀述

  • 第八十二回 挥刀遇救逆弟败谋 酣宴联吟艳妃专宠·蔡东藩

      却说隋主坚起用一人,令为太子少保,兼纳言度支尚书。这人为谁?就是西魏度支尚书苏绰子威。先出官名,后出姓氏,笔法特变。威五岁丧父,哀毁若成人,及长颇有令名,周太祖泰代为申请,令袭爵美阳县公。嗣由大冢宰晋公宇文护,强妻

  • 卷之一百三·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十一月。庚午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己亥皆如之。起居○谕内阁。刘坤一奏请开缺回籍养亲一摺。刘坤一着赏假两个月。回籍省亲。

  • 董晋传·刘昫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明经科殿试及第。至德初年,肃宗从灵武抵达彭原,董晋上书谒见,授校书郎、翰林待制,再调任卫尉丞,出任汾州司马。不久,刺史崔圆改任淮南节度使,奏请董晋以本职代理殿中侍御史,充任判官。不久又归任御史台

  • 刘应秋传·张廷玉

    刘应秋,字士和,吉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晋升南京司业。万历十八年(1590)冬天,上书评论及首辅申时行说“:陛下召见辅佐大臣面议,询问边防的事务,申时行不能坦诚地为国家谋划,专门隐瞒弊害。敌贼大举进犯,已

  • 王友传·张廷玉

    王友,荆州人。承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跟随燕王起兵,平定京城。论功应当封侯,可他因行为骄纵,只被授为都指挥佥事。直到丘福等奏达朝廷,才封为清远伯。第二年,王友充任总兵官,率水师沿海追捕倭寇。倭寇屡次骚扰海上,王友无功

  • 卷三十 昭怀太子之诬·李有棠

    道宗清甯九年,封皇长子浚为梁王,小字伊囉斡。宣懿皇后萧氏生。幼即好学能文,道宗尝曰:“此子聪慧,殆天授与!”至是六岁,封梁王。明年,从道宗猎,矢连发三中。道宗顾左右曰:“朕祖宗以来,骑射绝人,威震天下。是儿虽幼,不坠其风。”后

  • 卷三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八旗大臣年表十一八旗都统年表一满洲八旗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

  • 二十五  天志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乱者,其说将何哉?则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何以知其明于小不明于大也?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处人之家者知之。今人处若家得罪,将犹有异家所以

  • 补卷下·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补卷下吴江朱鹤龄撰成公二年曲县周礼注郑司农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轩县三面其形曲故春秋传曰曲轩诸侯之礼也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却克不杀丑父丑父必归齐师矣史

  • 序·姚际恒

    序                            鄂山余制蜀六年,恒以公余课士。蜀士颖异者众;求所为根柢之学则十无二三。窃念朱子小学可以端其趋,王伯厚困学纪闻、顾亭林日知录可以扩其识而练其才,先后镂板

  • 河防一览·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 (1521—1595)撰。十四卷。季驯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凡四奉治河之命,任事二十七年, 卓有成绩。曾于万历七年(1579)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辑成《塞

  • 般舟三昧经·佚名

    全称《佛说般舟三昧经》,亦称《三昧经》。佛教经典。东汉支娄迦谶译。一卷。“般舟”,梵文Pra-tyut panna的音译,意为“出现”、“佛立”。“般舟三昧”,即“佛立三昧”,佛教禅法的一种。本经主要述说修持般舟三昧之法,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