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礶传

王袺,字袺然,涿州人。皇统二年(1142)中进士,由尚书省令史任同知霸州事。累迁至刑部员外郎,因为替故人说情而获罪,被责打四十杖,降任泰定军节度副使。四迁而任大兴府治中,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金世宗对宰臣说“:王袺过去当外地官员时,以刚直而闻名。而今听说专门替人减免罪刑以积阴德,各种事情他都不按法令而从轻处理。又善于侥幸以偷安,如果真是刚直的话,就应当为国家而忘记自身,公正而不偏颇,何必卖法来求得福佑呢?”不久任命他去赈济密云等三十六县猛安的民户,他多请了三万多石的粟米,被尚书省参奏而降了一阶官阶,出任同知北京留守事。皇帝说“:人们多认为王袺是名有才干的官员,依我看法,他凡事不肯尽力去办,只不过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罢了!”大定二十四年(1184),改任辽东路转运使。一年多以后,又改任显德军节度使。因为他在转运使的任上曾强扯硬拉侮辱仓使王祺致死,追降两级官阶解除现职务,并被命令打七十杖,降任郑州防御使。

金章宗即位,又提升为同知大兴府事。审录官员上奏说,王袺在担任显德军节度使时,廉洁刚直,军吏们都服从命令,遵纪守法,没有发生争执诉讼。于是,被提升为礼部尚书,兼任大理卿。他出使宋朝回国之后,正值朝廷要改葬太师广平郡王徒单贞。徒单贞是金章宗母亲孝懿皇后的父亲。皇帝打算引用前代旧例,赐予班剑、鼓吹和羽葆等仪仗护卫。宰臣因为徒单贞是因参与刺杀金熙宗而被杀的,感到很为难。于是,皇帝下诏让礼官们提出看法。王袺上奏说“:晋朝埋葬丞相王导时,给予前后部的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唐朝以来,皇帝的仪仗使用班剑,王公以下的大臣使用的仪仗并无班剑,兼用羽葆也不是适宜臣子使用的,国朝以来埋葬大臣也没有采用过。”皇帝事先已经知道唐朝在安葬大臣李靖等人时都用了班剑和羽葆,便生气地说:“过去典故没有的,固然可以遵从,但使用了也并不过礼。”有一天,章宗诏令王袺和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张日韦到殿门来,对他们说:“朝廷中的事情,你们这些谏官、礼官也应当加以争辩和分析。小民百姓的言论可以采纳的,我尚且听从,何况你们呢?自今以后在朝中议事,不能够都附和尚书省的意见。”

明昌二年(1191),改任知大兴府事。当时许多僧人喜欢到各贵戚家里去游串,王袺十分厌恶,于是禁止僧人午后走出寺院。曾经有位僧人违犯了禁令,皇姑大长公主来替他求情,王袺说:“有皇帝的命令,立即可以放掉他。”于是,他立即召来这位僧人,打了一百杖致死,从此京城肃然。后来,他又因故意放纵罪人而获罪,又被削去官职。第二年,皇帝特别任命他为定海军节度使。并对他说:“你的性格过于刚直,随着自己心意办事,因而自陷于刑罚。你在年底被降职,我念你任职日久,颇有主见,所以特地把你从遭罪贬谪之中提拔起用,授以现职。况且那个地方年成歉收,民众饥荒,盗贼众多,你必须仍用熟悉情况的旧人加以镇守和安抚,才能使地方安宁和得到治理。希望你尽力而为,以图后效。”不久,他便上表请求退休。皇帝说“:王袺是个能干的人,国家的事情他出力很多。”因而不许可。后来,王袺又再次请求,这才答应了。泰和七年(1207),死去,时年七十五岁。

王袺性情刚直严厉,遇事果断,官员和民众都害怕他的威严,就是有权势的豪强们也不敢触犯他。承安年间(1196~1200),知大兴府官员出缺,皇帝对宰辅大臣们说“:要选用很有风度和气魄的就像王袺这样的官员当这个职务。”他就是这样被皇帝所深知。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欧阳修
  卷七十四·志第二十五·祭祀三·宋濂
  卷四十·志第七·柯劭忞
  ◎“海上三老”的罪责·佚名
  卷一百四·杨士奇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杨士奇
  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六·佚名
  卷三十四·萧常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刘文晔传·魏收
  裴光庭传·欧阳修
  王艮传·张廷玉
  纳哈出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叔达·唐圭璋

      叔达字知命,黄庭坚弟。   南乡子   落帽晚风回。又报黄花一番开。扶杖老人心未老,堪咍。漫有才情付与谁。   芳意正徘徊。传与西风且慢吹。明日馀尊还共倒,重来。未必秋香一夜衰。

  • ●卷三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四。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六日壬子,尽十八日甲寅。   十六日壬子杨时上书论三镇利害。   臣窃谓自汉迄唐待戎狄(改作攘御)之道无如我祖宗之时者百年之间民生戴白不见兵革贼臣要功为国生事与恶而弃好

  • 第六十二回 侍宴乞封两姨争宠 轻装观剧万目评花·蔡东藩

      却说滇、黔两军,联络北伐,黔军司令官戴戡,由遵义直趋重庆,驻师松坎,并遣第一团长王文华,第三团长吴哕鸾,分攻湘境,牵制袁军。滇军总司令蔡锷,自威宁通道毕节,直达永宁。永宁为川南要塞,系四川第二师长刘存厚驻守地,刘原驻泸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四·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备荒 ○洪熙元年六月乙卯无为州奏州民艰食已

  • 卷之八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七 谕着金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佚名

    一三七 谕着金简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奉旨:金简前曾派在四库全书处经管纸绢、装潢、饭食、监刻各事宜,今已授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着卽充四库全书处副总裁。所有原派承办事

  •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二。科目二。○凡试官。 光宗始命双冀为知贡举。 自后命文臣一人为知贡举二十三年增置同知贡举寻罢之。景宗二年以王融为读卷官亲试则称

  • 一七四 日本管窥·周作人

    《日本管窥》是我所写关于日本的比较正式的论文,分作四次发表于当时由王芸生主编的《国闻周报》上头,头三篇是在民国廿四年下半年所作,可是第四篇却老是写不出,拖了一年多,到得做成刊出,恰巧是逢着七七事件,所以事实上没有出

  • ●牧令书卷二十二 事汇·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外攘内安斯教养裕而政无余矣顾致用不厌其详而推类必要于尽凡有事关牧民而分之不能悉分者总归一编附于各类之后曰事汇庶无分之不备之憾云 李塨 王植 顾炎武 田文镜 潘杓灿 王植 袁守定 严如熤 黄可润

  • 卷十一·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一宫殿华盖阁道上应天文魏阙明堂详备往牒凡以式示崇闳由来尚矣我朝宫殿制度自外朝以至内廷多仍胜国之旧而斟酌损益皆合於经籍所传以为亿万年攸芋攸宁之所煌乎盛哉且夫治莫隆於孝政莫重於农桑

  • 卷十三·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三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大射仪第七之一郑目録云名曰大射者诸侯将有祭祀之事与其羣臣射以观其礼数中者得与于祭不数中者不得与于祭射仪于五礼属嘉礼敖氏曰诸侯

  • 卷一·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说卷一縂论天官论看天官须是怀洪大横渠曰天官之职须懐洪大方看得葢其规模甚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防凑合此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天官之职非大其心者不能为晦

  • 复广盈君书·太虚

    天津广盈君鉴:阅来书,欲复而无地名,请速告通讯地址!盖来函所云,虽为非佛法之道术,能善用之亦可为助道方便,但须毫无隐瞒以细述详告,乃可回答之耳。太虚启。九月、二日。(见海刊十七卷九期)

  • 学仕遗规·陈宏谋

    作者雍乾名臣陈宏谋将“先儒格论编采成书”,以“警醒俗学浮靡之弊习,有裨经世利济之实学”。《学仕遗规》在清末民初被列为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

  • 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佚名

    《玄都九真明科》称“三奇”之二为《雌一宝经》,该经盖是。故该经亦为六朝上清经之一。述存思三一、存念太素三元君、三素元君诸女神、诵读《大洞真经》、上十二愿、服符朝礼等

  • 金銮密记·韩偓

    笔记。唐韩偓(842—9237 )撰。一卷。偓有《韩翰林集》已著录。是篇记发生在唐代帝王周边的十事,故名。共八百字。所记皆朝中琐闻细事,或偶涉政事。如武则天梦鹦鹉折两翅,狄仁杰解为起用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两翅即

  • 郑志·郑小同

    三卷。补遗一卷。三国魏郑小同撰。小同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着名经学家郑玄之孙(一说为郑玄子)。其生卒年月及字号均不详,据说郑玄因其手纹似己,取名小同。郑玄博学多才,尤以精通经学而闻名乡里,高贵乡公曹髦时为侍中,后

  • 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可诵之,出生饮食,施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