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许棐

  棐字忱父,海盐人。自号梅屋。嘉熙中,隐居秦溪。淳祐九年(1249)卒。有献丑集、梅屋诗馀。

  三台春曲

  昨夜微风细雨,

  今朝薄霁轻寒。

  檐外一声啼鸟,

  报知花柳平安。

  又

  春是人间过客,

  花随春不多时。

  人比花尤易老,

  那堪终日相思。

  谒金门

  微雨后。染得杏腮红透。春色好时人却瘦。镜寒妆不就。

  柳外一莺啼昼。约略情怀中酒。困起半弯眉印袖。髻松簪玉溜。

  鹧鸪天

  翠凤金鸾绣欲成。沉香亭下款新晴。绿随杨柳阴边去,红踏桃花片上行。

  莺意绪,蝶心情。一时分付小银筝。归来玉醉花柔困,月滤窗纱约半更。

  柳枝

  冷迫春宵一半床。懒熏香。不如屏里画鸳鸯。永成双。

  重叠衾罗犹未暖。红烛短。明朝春雨足池塘。落花忙。

  小重山

  正是拈芳采艳时。连朝风雨里,掩朱扉。强排春恨剪新词。词未就,莺唱缕金衣。

  云薄弄晴晖。试穿花迳去,拣双枝。紫香红腻著罗衣。簪不尽,瓶里顿将归。

  满宫春

  懒抟香,慵弄粉。犹带浅酲微困。金鞍何处掠新欢,偷倩燕寻莺问。

  柳供愁,花献恨。衮絮猎红成阵。碧楼能有几番春,又是一番春尽。

  浣溪沙

  欲把香缯暖缬裁。玉箱金锁又慵开。一杯茶罢上春台。

  方向柳边揉碧缕,又纵花畔并红腮。不知凝待阿谁来。

  更漏子

  泪淹红,腮褪粉。等得玉销花损。羞阮凤,怯筝鸾。指寒无好弹。

  一庭雪。半窗月。又是独眠时节。孤枕怨,小屏愁。天涯梦里游。

  荷叶杯

  鹊踏画檐双噪。书到。和笑拆封看。归程能隔几重山。远约数宵间。

  准备绣轮雕辔。游戏。说与百花知。莫教枝上一红飞。留伴玉东西。

  夜行船

  一辔东风留不住。离歌断、日斜春暮。多事啼莺,妬情飞燕,一路送人归去。文君自被琴心误。却惆怅、落花飞絮。锦字机寒,玉炉烟冷,门外乱山无数。

  应天长

  溅紫飘红风又雨。一刻韶芳留不住。燕吞声,莺谇语。待得晴来人已去。

  怯新歌,怜旧舞。冷落艳腔芳谱。要识此时情绪。豆梅酸更苦。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

  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虞美人

  杏花窗底人中酒。花与人相守。帘衣不肯护春寒。一声娇嚏两眉攒。拥衾眠。

  明朝又有秋千约。恐未忺梳掠。倩谁传语画楼风。略吹丝雨湿春红。绊游踪。

  清平乐

  风双鸾偶。天上人间有。檐玉无声花影瘦。夜浅春浓时候。

  别来几度寒宵。六桥风月迢迢。灯下有谁相伴,一红湿鲛绡。

  山花子

  挼柳揉花旋染衣。丝丝红翠扑春辉。罗绮丛中无此艳,小西施。

  腰细最便围舞帊,袖寒时复罩香。误点一痕残泪粉,怕人知。

  琴调相思引

  组绣盈箱锦满机。倩谁缝作护花衣。恐花飞去,无复上芳枝。

  已恨远山迷望眼,不须更画远山眉。正无聊赖,雨外一鸠啼。

  画堂春

  一绡香暖看灯衣。领珠襟翠争辉。金球斜亸雪梅枝。著带都宜。

  桃艳妆成醉脸,柳娇移上歌眉。一轮蟾玉堕花西。携手同归。

  相见欢

  绣围春水锦笼山。冶游天。可惜连朝中酒、怯秋千。

  妆楼暖。朱帘卷。燕斜穿。冲落两三花片、镜台边。

  后庭花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猜你喜欢
  崔敦诗·唐圭璋
  ●三编·卷二·沈瘦东
  第三十出 会真·李渔
  第十二场·老舍
  第三十一出至第四十一出·徐霖
  顾鉴中·隋树森
  白石道人诗集卷上·姜夔
  山居杂诗·周作人
  不要这样盈盈地相看·戴望舒
  四集卷十一·乾隆
  卷七·陈起
  卷二百三十八·曹学佺
  同文馆唱和诗巻五·邓忠臣
  诔词·徐志摩
  卷五·贾岛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杨慎

      ○捣衣  《字林》云:“直舂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图後有行书魏瓘赋云:“夜如何其,秋兮已半。拽鲁缟,攘皓腕。

  • 感伤一 古调诗五言 凡七十八首·白居易

    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田中老与幼,相见

  • 槎翁诗集卷七·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排律题萧静安所藏归隐图髙人归隐定何年一望青山兴杳然桂树髙岩晴雪里桃花流水白云邉桥通絶岸茆堂近路转深林草市连巢父持竿还入海留侯辟榖早归仙偏思骑鹤扪星斗亦拟呼龙种石田此境未知何处有畵图千古

  • 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三十五·脱脱

        刘保勋 滕中正 刘蟠 孔承恭 宋珰 袁廓 樊知古 臧丙徐休复 张观 陈从信 张平王继升 尹宪 王宾 安忠   刘保勋,字修业,河南人。父处让,仕后唐,入晋拜枢密使,出为彰德军节度。保勋少好骑射。后唐清泰中,裁十

  • 卷九十九·列传第二十九·脱脱

        萧岩寿 耶律撒剌 萧速撒 耶律挞不也 萧挞不也 萧忽古 耶律石柳   萧岩寿,乙室部人。性刚直尚气,仕重熙末。道宗即位,皇太后屡称其贤,由是进用。上出猎较,岩寿典其事,未尝高下于心,帝益重之。历文班太保、同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柯劭忞

      ○武宗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拉第二子也。顺宗三子:长曰魏王阿木哥,其母微;帝与仁宗皆昭献元圣皇后宏吉剌氏所出,所谓兴圣皇太后也。帝以至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生。   成宗大德三年,命帝代宁远王

  • 卷三百二十六 列传一百十三·赵尔巽

      开泰 阿尔泰 桂林 温福   开泰,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九年,迁侍讲。上御门,开泰未入侍班,黜令乾清门行走。十三年,复编修。乾隆元年,迁国子监司业。八年,迁祭酒。督江苏学政。再迁内阁学士

  • 读礼通考卷七十四·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七国恤九皇后丧仪魏明悼毛皇后【黄初中选入东宫明帝即位以为贵嫔太和元年立为皇后景初元年崩然犹加諡葬愍陵】通典明帝时毛皇后崩未葬诏宜称大行尚书孙毓奏武宣皇后崩未葬时称太后文徳皇后崩侍中苏林议皇后

  •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九四移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一·佚名

    管带栋字副营移请新竹县:将私出藤草人犯,差拘讯办移文 关防 管带栋字副营关防二月十八日到管带栋字副营、两江尽先即补协镇都督府、随带加二级袁〔为〕移请差拘严办事。窃本月十七日,据抚垦局丁勇刘

  • 郦道元传·魏收

    郦道元,字善长,范陽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间,任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因郦道元秉公执法,清廉勤勉,推荐他为治书侍御史。历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为政严厉威猛,当地的人向朝廷控告他苛刻严峻,以致定罪而免

  • 145.魏征直言敢谏·林汉达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

  • 卷八·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八      宋 杨简 撰唐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

  • 序·惠周惕

    甚哉说诗之难也。自孔子删定六经,教授弟子,于诗则屡言之。而门弟子中如子贡子夏者,一语会心,则反复兴叹,以为可与言诗。外此无闻焉。其后子夏得孔子之传,着为小序,略言作诗之旨,而未有论说。汉儒始句解而字释之,毛公最晚出,而传

  • 佛说七千佛神符经·佚名

    人身延年益算。年一百二十岁。甲辰□□□□益算。七千佛守护人身。令不见恶□□□□救我益算。七千佛为护人身断诸□□□□甲子。从佛益算人身命尽之者。□□□□千佛下生与我益算。七千佛救护人□□□之者。益其食算

  • 道德真经全解·佚名

    二卷。原题亳社时雍逍遥解。时雍,号逍遥,其余不详。据时雍于金正隆四年(1159)所作《道德真经全解序》中所称:“故人郤去华自真定复归于亳,出《道德全解》示仆,莫知名氏”因而知其书原非时雍所作。时雍认为以前研究《

  • 棠村词·梁清标

    词集。清梁清标(1620—1691)撰。一卷。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崇祯进士、官庶吉士。入清,授编修,累迁至兵、刑、户各部尚书,晋保和殿大学士卒。著有《蕉林诗文集》。其词集单行,初刻于钱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