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

○泰定帝

开经筵

泰定元年开经筵命平章政事张珪翰林学士承旨和塔拉多尔黙色学士吴澄集贤直学士邓文原王结等以帝范资治通鉴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进讲厥后翰林学士承旨库库尝曰天下事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备位经筵得言人所不敢言于天子之前志愿足矣

求言成法

泰定元年谕朕即位以来无一人能执成法为朕言者知而不言则不忠且陷人于罪继自今凡有所知宜悉以闻使朕明知法度断不敢自纵非独朕身天下一切政务能守法以行则众皆乂安反是则天下罹其忧苦凡事防之于小则易救之于大则难尔其以朕言明告于众俾知所慎

授下第举人教官

泰定元年三月中书省臣奏下第举人仁宗延佑间命中书省各授教官之职以慰其归今当改元之初恩泽宜溥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汉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先有资品出身者更优加之不愿仕者令备国子员后勿为格从之

减止祠醮

泰定元年平章张珪言自古圣君惟诚于治政可以动天地感鬼神初未尝徼福于僧道以厉民病国也且以至元三十年言之醮祠佛事之目止百有二大德七年再立功德使司积五百有九明年一増其目明年即指为例已倍四之上矣僧徒又复营干近侍置作佛事指以算卦欺昧奏请增修布施莽斋自称特奉传奉所司不敢较问供给恐后况佛以清净为本不奔不欲而僧徒贪慕货利自违其教一事所需金银钞币不可数计岁用钞数千万锭数倍于至元间矣凡所供物悉为已有布施等钞复出其外生民脂膏纵其所欲取以自利畜养妻子彼既行不修洁适足亵慢天神何以要福比年佛事愈繁累朝享国不永致灾愈速事无应验断可知矣臣等议宜罢功德使司其在至元三十年以前及累朝忌日醮祠佛事名目止令宣政院主领修举余悉减罢近侍之属并不得巧计擅奏妄増名目若有特奉传奉从中书复奏乃行古今帝王治国理财之要莫先于节用盖侈用必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国用匮而重敛生如盐课增价之类皆足以厉民矣上是之

罢蜑户

泰定元年七月罢广州福建等处蜑户为民仍免差税一年初张珪奏议广州东莞县大步海及惠州池始自大德元年奸民刘进程连言利分蜑戸七百余家官给之粮三年一采仅获小珠五两六两又人入水为虫所伤死甚众遂罢珠戸为民其后同知广州路塔不儿等又献利于失列门创设提举司监采亷访司以其扰民复罢归有司既而内正少卿魏按达拉冒启中旨驰驿督采耗廪食疲民力非旧制请悉罢遣

太学贡试之法

泰定三年更积分而为贡举并依世祖旧制其贡试之法从监学所拟大槩与前法畧同而防闲少加严密焉其本学正录各二员司乐一员典籍二员管勾一员及侍仪舍人旧例举积分生员充之后以积分既革于上斋举年三十以上学行堪范后学者为正录通晓音律学业优瞻者为司乐干局通敏者为典籍管勾其侍仪舍人于上中斋举礼仪习熟音吐洪畅曽掌春秋释奠每月告朔明赞众与其能者充之

○文宗

谕饬台臣

天厯元年谕太祖皇帝尝训饬臣下云美色名马人皆悦之然方寸一有繋累即能坏名败德卿等居风纪之司亦尝念及此乎世祖初立御史台首命达齐尔奔帖杰儿二人协司其政天下国家犹一人之身中书则右手也枢密则左手也左右手有病治之以良医省院阙失不以御史台治之可乎凡诸王百司违法越礼一听举劾风纪重则贪墨惧犹斧斤重则入木深其势然也朕有阙失卿亦以闻朕不尔责也

追封伯夷叔齐

追封伯夷叔齐制畧曰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谏伐以严君臣之分昔居北海之滨遗庙东山之上休光垂于千载余泽被于一方永怀孤峻之风庸示褒崇之典可追封伯夷为昭义清惠公叔齐为崇让仁惠公

建奎章阁

天厯二年命翰林焕章阁诸儒臣采辑本朝典故着经世大典置奎章阁学士建奎章阁于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南间以藏物中间诸臣入直北间设御座进儒臣集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左右列珍玩命羣玉内司掌之阁官系衔初名奎章阁置大学士二员正三品东宫属官后文宗复位升为奎章阁学士院阶正二品置大学士二员并知经筵事侍书学士从二品承制学士正三品供奉学士正四品并二员兼经筵官职

籍没免及妻子

二年行台御史孔思迪言人伦之中夫妇为重比见内外大臣得罪就刑者其妻妾即断付他人似与朝廷旌表贞节之旨不侔夫亡终制之令相反况以失节之妇配有功之人又与前贤所谓取失节者以配是身已失节之意不同今后凡负国之臣籍没奴婢财产不必罪其妻子当典刑者则孥戮之不必断付他人庶使妇人均得守节请着为令从之

屯田东京之议

天厯二年学士虞集言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合其众分授以地而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三年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朝廷以次渐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其禄十年佩之符印得以传子孙如军官之法则京东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寛东南海运以纾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获其用江海游食盗贼之类皆有所归此都燕之至计惜元不能用至顺帝之季南粮不至以御衣御酒乞米于张士诚可慨也

学校师道

天歴二年集贤修撰虞集疏言师道立则善人多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至于成德达材者也今天下学官猥以资格授强加之诸生之上而名之曰师尔有司弗信之生徒弗信之于学校无益也如此而望师道之立可乎下州小邑之士无所见闻父兄所以导其子弟初无必为学问之实师友之游从亦莫辨其邪正然则所谓贤材者非自天降地出安有可望之理哉为今之计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成德者身师尊之至诚恳恻以求之其德化之及庶乎有所观感也其次则求夫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者确守先儒经义师说而不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服非乡原之徒者延致之日讽诵其书使学者习之入耳着心以正其本则他日亦当有所发也其次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者其议论文艺犹足以耸动其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抵者矣

怀庆水利

天厯三年三月怀庆路同知阿哈玛特言天久亢旱夏麦枯槁秋谷种不入土民匮于食近因访问耆老咸称丹水浇溉近山田土居民深得其利有泄水亦可溉田中统间尝开此渠溉济源河内河阳温武陟五县民田三千余顷二十余年后因豪家截河起堰立碾硙壅遏水势又经霖雨渠口淤塞堤堰頺圯今分水渠口及旧渠口俱有可考若蒙依前浚治多方区画遇旱视水缓急撤闸通流验工分水以灌溉若霖雨泛涨闭闸退还正流禁治不得截水置碾磨栽种稻田如此则涝旱有备民乐趋利乞相视施行

奎章阁官制

至顺元年正月谕奎章阁学士曰昔我祖宗睿知聪明其于致理之道自然生知朕以统绪所传实在眇躬夙夜忧惧自惟蚤岁跋涉艰阻视我祖宗既乏生知之明于国家治体岂能周知故立奎章阁置学士员日以祖宗明训古昔治乱得失陈说于前使朕乐于听闻卿等其推所学以称朕意其勿复辞按奎章阁在西宫兴圣殿之西廊为屋三间髙明敞爽南间以藏物中间诸官入直所北间南向设御座左右列珍玩命羣玉内司掌之阁官署衔初名奎章阁阶正三品隶东宫属官后文宗复位乃升为奎章阁学士院阶正二品置大学士五员并知经筵事侍书学士二员承制学士二员供奉学士二员并兼经筵官幕职置叅书二员典籖二员并兼经筵叅赞官照磨一员内掾四名内二名兼检讨宣使四名知印二名译史二名典书四名属官则有羣玉内司阶正三品置监羣玉内司一员司尉一员亚尉二员佥司二员典簿一员令史六名典吏二名司钥二名司膳四名给使八名专掌秘玩古物艺文监阶正三品置大监兼检校书籍事二员少监同检校书籍事二员监丞叅检校书籍事二员或有兼经筵官者典簿一员照磨一员令史四名典吏二名专掌书籍鉴书博士司阶正五品置博士兼经筵叅赞官二员书吏一名专一鉴辨书画授经郎阶正七品置授经郎兼经筵译文官二员专一训教集赛官大臣子孙艺林库皆从六品置提典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司吏二名库子一名专一收贮书籍广成局阶从七品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二员司吏二名专一印行祖宗圣训及国制等书特恩创制象齿小牌五十上书奎章阁三字一面篆字一面蒙古字与辉和尔字分散各官悬佩出入宫门无禁学士院凡与诸司徃复惟札送参书厅行移而已命侍读学士虞集撰记御书刻石阁中

南郊肆赦

至顺元年十二月亲祀南郊肆赦诏朕膺昊天之成命承圣祖之贻谋祗缵丕基于今三载统万几之兢业思兆姓之雍熙式举礼文聿严报祀爰以今年十月初四日躬服衮冕致明禋于南郊尊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配享上帝方至诚之孚格嘉景贶之旋臻宜施旷荡之恩用洽溥天之庆于戏永言配命克肩昭事之心一视同仁益思鸿宁之福

加封孔子父母

至顺元年制曰阙里有家系出神明之胄尼山请祷天启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敦求徃哲惟孔氏之有作集羣圣之大成原道统则尧授舜传之周文王论世家则契至汤下逮正考甫其明德也远矣故生知者出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如太极之生天地如巨海之有本源云礽既袭于上公之封考妣宜视夫素王之爵于戏君子之道考而不缪建而不悖于以敦典而叙伦宗庙之礼爱其所亲敬其所长于以报功而崇德尚笃其庆以相斯文齐国公叔梁纥可加封启圣王鲁国夫人颜氏可加封启圣王夫人

加封宣圣夫人

至顺元年制曰我国家惇典礼以弥文本闺门以成教乃睠素王之庙尚虚元嫓之封有其举之斯为盛矣大成至圣文宣王妻亓官氏来嫔圣室垂裕世家笾豆出房因流风于殷礼琴瑟在御乐好合于鲁堂功言邈若于遗闻仪范俨乎其合德作尔袆衣之象称其命鼎之铭秩秩彛伦吾欲广关睢鹊巢之化皇皇文治天其兴河图凤鸟之祥可特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经世大典

至顺三年纂修经世大典成三月朔日词臣欧阳玄进表云尧舜之道载诸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策道虽形于上下政无间于精粗特于纪录之闲足见弥纶之具是以秦汉有掌故之职唐宋有会要之书于以着当代之设施于以备将来之考索我国家受命龙朔缵休鸿基发政施仁行苇之忠厚世积制礼作乐关睢之风化日兴纪纲具举于朝廷统会未归于简牍钦惟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陛下总揽羣策躬亲万几思祖宗创业之艰难与天地同功于经纬必有铺张以揭皦日必有述作以藏名山爰命文臣体会要之遗意徧勅官寺发掌故之旧章仿周礼之六官作皇朝之大典臣某叨承旨谕俾综纂修物有象而事有原质为本而文为辅百数十年之治迹固大畧之仅存千万亿世之宏规在鸿儒之继作谨缮写皇朝经世大典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装潢成帙随表以闻伏取进止学士虞集经世大典序云钦惟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以上圣之资缵承大统聪明睿知度越古今至让之诚格于上下重登大宝天命以凝于是辟延阁以端居守中心之至正慨念祖宗之基业旁观载籍之传闻思辑典章之大成以示治平之永则乃天厯二年冬有旨命奎章阁学士院与翰林国史院参酌唐宋会要之体会稡国朝故实之文作为成书赐名皇朝经世大典明年二月以国史自有著述命阁学士专率其属而为之太师丞相答刺罕太平王臣雅克特穆尔总监其事翰林学士承旨大司徒臣阿林特穆尔奎章阁大学士臣和塔拉笃尔弥实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右丞臣撒迪奎章阁大学士太僖宗禋使臣阿荣奎章阁承制学士佥枢密院事臣朶来并以耆旧近臣习于国典任提调焉中书左丞臣张友谅御史中丞臣赵世安等以省台之重表率百司简牍具来供给无匮至于执笔纂修则命奎章阁大学士平章政事臣赵世延而贰以臣虞集与学士院艺文监官属分局修纂又命礼部尚书臣库库择文学儒士三十人给以笔札而缮写之出内府之钞以充用是年四月十六日开局仿六典之制分天地春夏狄冬之别用国史之例别置蒙古局于其上尊国事也其书悉取诸有司之掌政而修饰润色之通国语于尔雅去吏牍之繁词于是定其篇目凡十篇曰君事曰臣事大君临天下名号最重作帝号第一祖宗勲业具在史策心之精微用言以宣询诸故老求诸纪载得其一二于千万作帝训第二风动天下莫大于制诰作帝制第三大宗其本也藩服其支也作帝系第四皆君事也蒙古局治之设官用人共理天下治其事者宜录其成故作治典第五疆理广袤古昔未有人民贡赋国用系焉作赋典第六安上治民莫重于礼朝廷郊庙损益可知作礼典第七肇基建业至于混一告成有绩垂逺有规作政典第八政刑之设以辅礼乐仁厚为本明慎为要作宪典第九六官之职工居一焉国财民力不可不慎作工典第十皆臣事也以至顺二年五月一日草其成书缮写呈上臣集等皆以空疎之学谬叨委属之隆才识既凡见闻非广或疎逺不知于避忌或草茅不识于忧虞谅其具藳之诚实欲更求是正疎畧之罪所不敢逃窃观唐会要创于苏冕续于崔铉至宋王溥而后成书宋会要始于王洙续于王珪至汪大猷虞允文二百年间三修三进窃惟祖宗之事业岂唐宋所可比方而国家万万年之基方源源而未已今之所述粗立其纲乃若国初之旧文以至四方之续报更加搜访以待増修重惟纂述之初猷实出圣明之独断假之以岁月丰之以廪饷给之以官府之书劳之以诸司之宴礼意优渥圣谟孔彰而纂修臣寮贪冒恩私不称旨意不胜兢惧之至惟陛下矜而恕之谨序

任官之法

至顺三年六月监察御史陈思谦言内外官非文武全才出处系天下安危能拯金革之难者不许夺情起复从之时思谦又言铨衡之弊入仕之门太多黜陟之法太简州郡之任太淹朝省之除太速欲设三策以救四弊一曰至元三十年以后増设衙门冗滥不急者从实减并其外有选法者并入中书二曰宜参酌古制设辟举之科令三品以下各举所知得材则受赏失实则受罚三曰古者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盖使外职识朝廷治体内官知民间利病今后歴县尹有能声善政者受郎官御史歴郡守有奇才异绩者任宪使尚书其余各验资品通迁在内者不得三考连任京官在外者须歴两任乃迁内职绩非出类守不败官者则循以年劳处以常调凡朝缺官员须二十月之上方许迁除帝可其奏命中书议行之

给假省亲之制

至顺三年六月亷访使僧嘉努言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今官于朝十年不省觐者有之非无思亲之心也由朝廷无给假省亲之制而有擅离官次之禁古律诸职官父母在三百里外三年听一给定省假二十日亲不存者聴一给拜墓假十日以此推之父母在三百里以至万里宜计道里逺近定立假期其应省觐匿不行者坐以罪若诈冐有所规避者与诈奔丧者同科着为令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欧阳修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张廷玉
  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十二·赵尔巽
  卷第二百八十三 後晉紀四·司马光
  卷一百八十六·毕沅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古墓中之宝玉·李定夷
  卷一百七·张守节
  史记集解卷九十二·裴骃
  李承勋传·张廷玉
  卷九十·佚名
  四六、魏文侯二十五年乃子击生非子罃生·钱穆
  卷七十八·宋敏求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十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回 征东将奏凯回朝·陈端生

    第八卷第二十九回征东将奏凯回朝诗曰:金台挂印定山东,胡虏彷徨拜服同。血本陈情先尽孝,皇恩宠渥始旌忠。传家礼义千秋壮,镇府旗枪万古风。离合悲欢俱历过,一堂佳庆喜无穷。转眼端阳是昨朝,时光迅速去迢迢。榴花照日红似火

  • 提要·袁华

    臣等谨案可传集一巻明袁华撰华有耕学斋诗集已着録此本为至正癸卯杨维桢所删定华维桢弟子也前有维桢序称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余人求如张宪袁华者不能十人其集名亦维桢所题盖推奬之甚至而维桢与李五举论诗又称梅一于

  • 鲍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鲍溶,初为隐士,后客居他乡。 泊杨子岸 鲍溶 才入维扬郡, 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霁雨, 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 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 寒气近来饶。 鲍溶诗鉴赏 古代的下层文士,为了求得一官半职,经常要奔走他乡,

  • 卷八十六·志第三十六·百官二·宋濂

        ◎百官二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员,佥书枢密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员,院判一员。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三·汪楫

      崇禎四年二月   ○崇禎四年二月   四年辛未二月乙巳朔工科給事中李春旺以大計事竣地方不可一日無人請敕部嚴限水程令其刻期復任仍行各撫按重加查核倘有優游途次枉道歸里者重加罰治其已經禠斥懸缺之官尤宜急

  • 第六十四回 登将坛灵帝张威  入宫门何进遇救·蔡东藩

      却说灵帝中平年间,朝政日紊,国势愈衰,灵帝只知信任阉人,耽情氵㸒乐。今岁造万金堂,明岁修玉堂殿;铸铜人四具,分置苍龙玄武门外;制黄锺四架,分悬玉堂云台殿中;又特在平门左右,用铜范成天禄虾蟆,天禄兽名。中设机捩,口中喷水,谓

  • 从征实录·杨英

    延平王户官杨英撰□□□□□□□户部主事杨英为辑造先王实录事,谨将永历三年己丑九月陈策从王,十月初一日蒙录用,□永历十六年壬寅五月先王宾天□,凡所随从战征事实,挨年逐月,采备造报,以□□□。永历三年己丑(一六四九)九月,藩

  • 卷一百五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五月癸酉朔驻跸杨林茂 上阅武之暇皇大孙侍语及创业守成之难且曰前代帝王多有生长深宫狃于富贵安逸不通古今不识民难于经国之务瞢然弗究而至于亡者朕常以之为戒汝将来有嗣统之责须勉力学问于凡天下之事不可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天启元年九月己亥朔 光宗贞皇帝小祥遣伯郭振明祭 庆陵○是日梓宫至 庆陵 孝和皇太后梓宫同至 孝元贞皇后梓宫迁祔俱于 献殿奉安驸马都尉侯拱宸行奠献礼遣阳武侯薛濂宁阳侯陈光裕灵璧侯汤国祚抚宁侯朱国弼武清侯

  • 刘穆之传·沈约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地人,汉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人。世代居住在京口。年青时喜好《书》、《传》,博览而精通群书,济陽江詔很了解他。江詔当时作建武将军、琅王牙内史,他让刘穆之作了府主簿。起初,刘穆之曾梦见与高祖一

  • 汉纪二十九王莽中始建国元年(己巳、9)·司马光

    汉纪二十九 王莽始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 [1]春,正月,朔,莽帅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玺上太皇太后,顺符命,去汉号焉。 [1]春季,正月朔(初一),王莽率领公侯卿士捧着新制的皇太后御玺,呈上太皇太后,遵从上天的符命,去掉汉朝的名号。 初,莽娶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二辍朝废务辍朝       废务休假辍朝大定八年正月九日勅防自今后凡享太庙行礼日免朝大定九年二月勘当祭太社太稷行礼日有无合免朝事检讨到唐会要社稷门该天宝三载升为大祠又牲用太牢

  • 第二节 南方诸国形势(上)·吕思勉

    自后唐至石晋,为时约三十年,据中原之地者,无暇过问偏方之事,梁尚有意于经略吴、楚,特力不足耳。后唐庄宗,则初无意于此。其灭前蜀,特由好贿,说见第十二章第五节。不久亦复失之矣。而偏方诸国,亦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海内遂

  • 张承哲·周诒春

    张承哲 字肖竹。年二十九岁。生于福州。本籍住址。福州芙蓉弄九十一号。已婚。女二。初学于福建高等学堂。及北京银行学堂。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芝加哥大学。习财政及商业。宣统三年。入本薛文尼大学。民国元年

  • 情与欲·钱穆

    人生最真切可靠的,应该是他当下的心觉了。但心觉却又最跳脱,最不易把捉。纯由人之内心觉感言,人生俨如一大瀑流,刹那刹那跳动变灭,刻刻不停留。当下现前,倏忽即逝,无法控传,无法凝止。任何人要紧密用心在他的当下现前,便会感此

  • 小把戏·凡尔纳

    《小把戏》(P'tit-Bonhomm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作品共2卷31章。本书受狄更斯的影响,并且作者也将这本书题献给了狄更斯。在爱尔兰的一座小城,一个江湖艺人正在表演一场富丽堂皇的英国宫廷觐见场面,而使这

  • 星际迷航·海因莱因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中,地球上的人口急剧增长,人类的需求已远远超出土地供应量。而这时,科学技术也有了极大的飞跃,时空隧道取代了宇宙飞船,担负起了向其他星球输送移民的任务。罗德·沃尔克这个高中生,选择了一门叫做“高级

  • 储光羲诗集·储光羲

    诗集。唐储光羲(707—约760)撰。五卷。光羲,族望兖州(今山东曲阜)籍贯润州延陵(今属江苏)。开元进士。曾任微官,退隐终南。后复出,迁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受伪官,乱平下狱,贬死岭南。原有文篇赋论凡七十卷,乃其子储溶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