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传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祖父郭荣精通五经、算术、水利。守敬先从刘秉忠为师,中统三年(1262)被张文谦推荐去学习水利,思维敏捷过人。
世祖召见,守敬面陈水利六事:其一,由中都至通州之旧漕河,引玉泉水可通舟楫,进行漕运,每岁可节省雇车钱六万缗。通州以南,于蔺榆河口径直开渠引水,由蒙村跳梁务至杨村注入黄河,可避免浮鸡氵甸水浅流急和风浪之患。其二,将顺德达泉引入城中,分为三渠,灌溉城东田地。其三,顺德沣河东至古任城已失故道,淹没民田千三百余顷。若将此水开修成河,既可得田耕种,又可自小王村经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筏。其四,磁州东北滏、漳二水合流处,引水由滏阳、邯郸、氵名州、永年下经鸡泽,合入沣河,可灌田三千余顷。其五,怀、孟之间沁河,浇灌左右两岸田地,犹有余水,使之东与丹河余水相合,再引向东流至武陟县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余顷。其六,黄河自孟州向西开渠引水,分一支渠,经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的古岸而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其间亦可灌田二千余顷。每奏一事,世祖都点头称是,并说“:办事的人都像这样,那就没有白吃俸禄的了。”于是授守敬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使任副河渠使。
至元元年(1264),随张文谦至西夏。西夏地方,古渠之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其他州郡主渠十条,皆长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条,灌田九万余顷。但兵乱以来,这些河渠都被淤塞。守敬重新建立闸堰,使河网灌溉如往日一样。
至元二年,郭守敬受任为都水少监,建议“:自中兴乘船四昼夜至东胜,可进行漕运,沿河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应加以疏通。”“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分引卢沟河水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去,是谓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地方守将以大石堵塞。如今应加以疏通,使上可收西山之利,下可以扩大至京畿的河道。”“还应于金口之西预开一条浅水渠,西南通大河,以防涨水突入之患。”世祖认为这些建议都很好。至元十二年(1275),丞相伯颜南征,打算建立水运站,命守敬视察河北、山东一带可通舟行船的地方,绘图奏报。
刘秉忠认为辽、金所行之《大明历》,已有二百余年,须加修正,但未付诸实行就去世了。至元十三年,江南平定后,世祖想起了修改历法的事,命守敬与王恂领导南北天文官员,分头观测,命张文谦与枢密使张易总其成奏报,左丞相许衡参预其事。守敬首先认为“:制定历法的基础在于观测,而观测首先要有仪表。今司天浑仪系宋代皇..年间汴京所造,与此处天度不相符合,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仪表因年深日久,也有偏差。”他制作一系列天文仪器,计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星晷定时仪、正方案、丸表、悬正仪、座正仪等,用以观测天体运行、经纬度和日月食。还制作了《仰规覆矩图》、《异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图与仪表互相参考。
至元十六年(1279),改局为太史院,以王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是年守敬进呈所制仪表,对世祖详加解说,奏称:“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令南宫说于南北各地设点观测,书中所见到的观测点有十三处。今我元朝疆域远比唐大,若不在远方进行观测,则不知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之不同,日月星辰离天高下之不同。目测的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影。”世祖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至各地进行观测,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越朱崖,北至铁勒,四海之内设立观测点共二十七处。
至元十七年,新历告成,守敬与诸臣共同上书,其大意是:中国在西汉以前尚无历法,西汉制定了《三统历》;东汉有《四分历》;三国时期刘洪造《乾象历》;魏晋南北朝时期,姜岌制定《三纪甲子历》,何承天制定《元嘉历》,祖冲之制定《大明历》;隋代刘焯制定《皇极历》;唐代傅仁均制定《戊寅元历》,李淳风制定《麟德历》,僧一行制定《大衍历》,徐昂造《宣明历》。又二百三十六年之后,有宋代姚舜辅制定《纪元历》。前后一千一百八十二年中,历法经过了七十次修正,创造历法者有一十三家之多,每次修改创造,都是对天象的新认识。如今大元圣朝要改治新历,臣守敬等创造了简仪、高表,藉以测量周天度数,校正以往观测之失误者七事,即:冬至、岁余、日躔、月离、入交、二十八宿距度、日出入昼夜刻;新创者五事,即:太阳盈缩、月行速缓、黄赤道差、黄赤道内外度、白道交周。关于冬至时间,据测定:至元十四年在十一月初九日夜半后八刻半,至元十五年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夜半后三十三刻,至元十六年在十一月四日夜半后五十七刻半,至元十七年在十一月十五日夜半后八十一刻半。这四年的冬至时间各比《大明历》中的冬至时间减十八刻。关于日出日没时间及昼夜长短,郭守敬等人的奏章中指出:《大明历》日入日没时间及昼夜长短,皆以汴京为准,现以大都为准,夏至极长,日出寅正二刻,日没戌初二刻,昼长六十二刻,夜长三十八刻,冬至极短,日出辰初二刻,日没申正二刻,昼长三十八刻,夜长六十二刻。
至元十九年,王恂卒,这时新编历法已付诸实行。郭守敬将观测、推算的材料,分类整理,撰成《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至元二十三年(1286)郭守敬继任太史令,上表进呈天文、历书,计有《时候笺注》二卷、《修改源流》一卷、《仪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考》二十卷、《五星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二卷、《新测二十舍杂坐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名诸星》一卷、《月离考》一卷。
至元二十八年,有人说滦河自永平挽舟逆水而上,可至开平;有人说泸沟自麻峪可至寻麻林。朝廷派守敬去考察,实际上是滦河既不能行舟,泸沟亦不通航。守敬因而陈奏水利十一事。其中之一是:大都运粮河道,不用一亩泉旧道,而可别引北山白浮泉水,先向西而后折向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城,汇于积水潭,再向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每十里置一闸,到通州沿河设七闸,各闸相距一里多。闸上设闸门闸板,借以截断流水,便于行船。世祖看后大喜,令立即按规划进行。于是再设置都水监,使守敬主持该都水监的工作。又命丞相以下官员都携带工具去参加劳动,由守敬统一指挥。原来,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每岁若干万石,秋季多雨,运粮驴畜死者不可胜计。新河道开通后,不再陆运官粮了。至元三十年,世祖自上都至大都,路经积水潭,见满河船只首尾相连,十分高兴,题名为“通惠河”,赐守敬钞万二千五百贯,并令他以原职兼管通惠河漕运事。守敬又建议于澄清闸稍东,引水与北坝河相接,且设闸于丽正门西,使船只能环城往来通行。但这一规划未能实现。
至元三十一年(1294),守敬受任为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大德二年(1298),召守敬至上都,商议开铁幡竿渠。守敬认为“山上洪水频年暴下,非修建宽五十或七十步的大渠堰不可”。执政者不愿多投工费,说守敬是夸大其词,把渠堰的宽度缩小三分之一。第二年大雨,山洪注下,渠小不能容纳,淹没人畜屋舍,甚至几乎漫及行宫。成宗对宰相说“:郭太史真是神人,可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大德七年,诏朝廷内外官员,凡年满七十者,都可申请并批准退休,唯有守敬不许申请。从此以后,翰林、太史、司天官不退休,成为定制。
延..三年(1316),郭守敬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六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一 周浚(子嵩 谟 从父弟馥 成公简 苟晞 华轶 刘乔(孙耽 耽子柳·房玄龄 卷二百七·列传第九十五·张廷玉 卷一百九十 表三十·赵尔巽 七国考卷七·董说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二·徐紘 卷二十八·叶盛 五一五 山西巡抚巴延三奏查获《六柳堂集》并汇缴违碍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浦阳人物记卷下·宋濂 郭进传·脱脱 汉纪八 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前154)·司马光 通政司·佚名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吕思勉 徐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