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隆传
徐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二十岁中金正大四年(1227)进士,朝廷任命他做县令。其父告诫他说:“你还年少,所学不多,不忙去为官,应再多读书,增加知识,三十岁为官不晚。”世隆便辞官而更加努力学习。
金天兴元年(1232),父亲去世,第二年同母亲北渡黄河,严实招他到东平为书记官。世隆劝严实收养贫困书生,因而许多名士都投奔而来。宪宗即位,召他去做管理燕京路课税官,世隆坚决拒绝。世祖即位前于宪宗二年(1252),在日月山召见世隆,询问有关征讨云南的事,世隆说:“孟子说过‘不杀人的君王能统一天下’。君王不杀人能统一天下,何况小小西南一隅之地。”
中统元年(1260),被提升为燕京等路宣抚使。这时中书省令各路饲养禁卫军的瘦马数万匹,为世隆所拒绝。前任宣抚使亏欠清沧应征盐课,世隆对此进行清查,使盐课有余,朝廷赐他白银三十铤。二年,调职顺天府,该地正闹荒灾,世隆开仓放粮,使众多百姓免于死亡。三年,朝廷废宣抚司,回到东平。其后世祖任命他为太常卿兼提举东平路学校事。四年,世祖询问他关于中国古代尧、舜、禹、汤如何为圣王的道理,世隆将《书经》中有关帝王的事加以讲解,著成书进呈皇帝,世祖大喜,命翰林承旨安藏译为蒙文进呈御览。
至元元年(1264),调任世隆为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朝廷大政都先征求他的意见后而再行,凡皇帝诏令和宫中典册都出自世隆之手。还协助朝廷兴建太庙,迎奉祖宗神位。
不久又兼任户部侍郎,受皇帝之命参预设立中书省等国家最高机构,确定内外官制。至元七年,任吏部尚书,鉴于当时选任官吏无一定制度,因而著《选曹八议》一文。
至元九年(1272),任东昌路总管,注重提倡道德,以理服人,不专靠刑罚,仅仅一年该郡政治清明,人民称颂。至元十四年,提升为山东提刑按察使。当时有妖言惑众,衙门逮捕了数百人,世隆加以甄别,误捕者十之八九,皆予释放。十五年调淮东。世祖准备征讨日本,世隆上疏劝止。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辞不就任;又召为集贤学士,仍以称病为由,不就任。
世隆身材魁伟,胸襟广阔,乐观慈祥,熟悉前代历朝制度,尤其精通法律,善于断决冤案。二十二年安童为宰相,奏请任用世隆,世隆再以年老多病而辞。至元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岁,著有《瀛洲集》百卷及文集若干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四·刘昫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刘昫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欧阳修 卷一百四·毕沅 卷二十九·连横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杨士奇 卷之五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纪昀 列传卷第四十二 高丽史一百二十九·郑麟趾 ·上粤督徐仲绅制军书·丁曰健 凡例·林献堂 卷四十上 班彪列传第三十上·范晔 卷七·赵汝愚 卷六十·佚名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