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國志卷之十八
盧文進
盧文進,字大用,幽州范陽人也。文進身長七尺,偉儀容。守光與晉王搆怨,時晉王遣周德威攻幽州,文進以騎先降,拜蔚州刺史。
是時,李存矩統山後八軍,為新州團練使。晉王時在河上,與劉鄩血戰,會新州兵。存矩募山後勁兵數千人,驍勇難制,又課民出馬,民以十牛易一馬[一],怨之入骨,山後兵又憚遠行,至祁溝關,聚謀作亂。文進有女少而艷,存矩求為側室,文進不敢違,而心常內愧,因與亂軍殺存矩。攻新州不克,遂帥衆其奔于契丹。後引契丹軍攻新州,刺史安金全不能守,棄城去。周德威援之,進攻新州,契丹衆數萬,德威不勝,大敗奔歸。文進與契丹進攻幽州,圍城且二百日,城中危困,晉王親將兵救之,方始解去。契丹以文進為幽州節度使,又以為盧龍節度使。
文進在新州[二],歲歲以輕騎出入塞上,攻掠剽奪,無有寧歲,幽、瀛、涿、莫間常被其患。又教契丹以中國織絍工作無不備,契丹由此益強。南兵屯涿州,時饋運自瓦橋關至幽州,嚴界堠,常苦鈔奪,為邊患者十餘年,皆文進所為也。後奔南唐。
初,文進攻新州不克[三],夜走墜塹,一躍而出,明日視之,乃郡之黑龍潭也,絕岸數丈,深不可測。又嘗有大蛇,徑至座間,引首及膝,文進取食飼之而去。由是自負往來南北,無挫衄焉。
論曰:皇運將傾,則大盜移國;狂謀未敗,則桀猾不亡。求之五代,盧文進其人歟?方其自負龍蛇之異,叛亂南北之間,見其不敗者,謂之智,考其成敗,則謂之天。饋運可掠也,惠彼戎車之膏;燕地可取也,痛哉肝腦之血。此感今懷古之士,覩此未有不為之慨然者。
耶律隆運
耶律隆運,本漢人,姓韓名德讓。祖知古,加右僕射、中書令。父匡嗣,追封秦王。隆運性忠愿謹慤,智略過人。景宗嬰疾,后燕燕與決國事,雅重隆運,擢授東頭供奉官,充密院通事,尋轉上京皇城使,超授遼州節度使,改授同知燕京留守,又遷平州節度使,改樞密使,兼行營都部署[四]。
隆運自在景宗朝翼決庶政,帝后少年,有辟陽之幸。
景宗疾亟,隆運不俟詔,密召其親屬等十餘人並赴行帳。時諸王宗室二百餘人擁兵握政,盈布朝廷。后當朝雖久,然少姻媛助,諸皇子幼穉,內外震恐。隆運請于后,易置大臣,敕諸王各歸第,不得私相燕會,隨機應變,奪其兵權。時趙王等俱在上京,隆運奏召其妻子赴闕。景宗崩,事出倉卒,布置已定,乃集番漢臣僚,立梁王隆緒為皇帝,時年十二,後為聖宗[五],仍尊后曰仁慈翊聖應天皇太后。尋以輔立功守司徒、同政事,進封楚王,賜姓耶律氏及改賜今名。未幾,拜大丞相,充契丹、漢兒樞密使,南北面諸行宮都部署,改封齊王。
隆運孜孜奉國,知無不為,忠孝至誠,出於天性。帝以隆運輔翼功前後少比,乃賜鐵券誓文,躬自親書,齋戒焚香,於北斗星下讀之,宣示番漢諸臣。又以隆運一族附籍橫帳,列於景宗廟位。契丹橫帳,猶宋朝玉牒所也。
隆運自為相以來,結懽宋朝,歲時修睦,無少間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謀。
未幾,改封晉王,授尚書令,賜以几杖,入朝不拜,上殿不趨,左右護衞特置百人[六]。北法,護衞惟國主有之。帝以隆運勳大,恩數優渥,見則盡敬,至父事之,秦國王每日一問起居[七],至隆運所居帳二里外,已去蓋下車,徒步而進;暨其回也,列揖於帳外,隆運坐而受之。帝或至其帳,亦五十餘步下車,隆運出迎盡禮,帝亦先為之揖;及入,內同家人禮,飲膳服食,盡一時水陸珍品。諸國爭為奇怪入貢,動駭耳目。隆運疾,帝與太后禱告山川,召番漢名醫胗視,朝夕不離左右。
及薨,帝與后、諸王、公主已下并內外臣僚制服行喪,葬禮一依承天太后故事。靈柩將發,帝自挽轜車哭送,羣臣泣諫,百餘步乃止。葬乾陵側,詔影堂制度一同乾陵。又詔諸處應有景宗御容殿,皆以隆運真容置之殿內。其眷遇始終,無與比倫有如此者。
隆運兄弟九人,緣翼戴恩,超授官爵,皆封王。諸姪三十餘人,封王者五人,餘皆任節度使、部署等官。隆運薨,無子,帝特以皇姪周王宗業紹其後。宗業,本齊國王隆裕之子。始封廣王,未幾徙封周王,歷中京留守,平州、錦州節度使。宗業薨,葬乾陵側。宗業無子,帝復以周王同母弟宗範繼隆運後,歷龍化州節度使、燕京留守,封韓王。
論曰:古今天下有權臣,有重臣。權臣之權,其君危如綴旒;重臣之重,其國安如泰山。耶律隆運因緣中宮,策立明睿,鎮服內外,無有邪謀,不可謂之非權臣,亦不可謂之非重臣也。遂乃釋肺腑之戚,玉譜聯名;席茅土之封,金枝入繼。斯不謂之千載之逢而非常之遇歟!
劉六符
劉六符,平州人也。年十五,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長而喜功名,慷慨有大志。歷事聖宗朝,為著作郎、中允,又為詹事、國子祭酒。興宗時,為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
契丹聚兵幽、薊[八],來求關南,時宋慶曆二年也。
先是,西兵久不決,六符以宋朝為怯。又李士彬、劉平之兵屢敗,宋朝旰食,積苦兵間。因說其主聚兵幽、涿,聲言南征,而六符及蕭英先以書來求關南十縣。其書,皆六符所撰也。書至宋朝,富弼為回謝使。弼至沒打河,六符館之,謂弼曰:「北朝皇帝堅欲割地,如何?」弼曰:「北朝若欲割地,必志在敗盟,南朝決不從,有橫戈相待耳。」六符曰:「南朝若堅執,則事安得濟?」弼曰:「南朝不發兵,而遣使好辭,更議嫁女益幣,豈堅執乎?」六符引弼入見,往復辨議,興宗大感悟,乃從弼所請。
是年八月,宋朝再遣富弼賚國書、誓書至契丹清泉淀金氈館,許增以歲幣二十萬。時契丹固惜盟好,惟六符畫策揚聲聚兵幽、涿,以動宋朝。宋方困西夏之擾,名臣猛將,相繼敗衄,呂夷簡畏之。
契丹既得歲幣五十萬,勒碑紀功,擢六符樞密使、禮部侍郎、同修國史。後遷至中書政事令。子孫顯貴不絕,為節度、觀察者十數人。
論曰:臣於慶曆年間劉六符求關南一事,每為之三嘆焉。契丹之禍,始於石晉割幽、燕,而石晉卒有少帝之辱;蔓延於我朝,而我朝澶淵之好、慶曆之盟,極而至於宣和之戰,禍猶未歇也。何則?天下視燕為北門,失幽、薊則天下常不安[九]。幽、燕視五關為喉襟,無五關則幽、薊不可守。晉割幽、薊,併五關而棄之,此石晉不得不敗,澶淵不得不盟,慶曆之邀脅亦不得不為慶曆也,至於宣和則極矣。六符之來,世以智計歸之,而孰知產禍之由,已有所自來哉!
校勘記
[一]民以十牛易一馬「易」原作「展」,據席本、通鑑卷二百六十九及薛、歐兩五代史盧文進傳改。
[二]文進在新州「新州」,通鑑卷二百七十、兩五代史盧文進傳俱作「平州」。
[三]文進攻新州不克文進名下原重「進」字,據舊五代史盧文進傳輯錄者引馬令南唐書刪。
[四]改樞密使兼行營都部署「行營都部署」,東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三附錄一作「行營都統」。
[五]立梁王隆緒為皇帝時年十二後為聖宗「隆緒」原作「宗真」,「聖宗」原作「興宗」,均據席本及本書紀年改。
[六]左右護衞特置百人「衞」原誤「位」,從長編卷二十三改,下同。
[七]秦國王每日一問起居「秦國王」原作「秦國二王」。長編卷二十三載此事作:聖宗「日遣其弟隆裕一問起居」。隆裕封秦國王,故「二」字乃衍文。席本作「秦、齊二王」,亦誤。
[八]契丹聚兵幽薊「薊」原作「冀」,據長編卷一百三十五、一百三十七等及席本改。
[九]失幽薊則天下常不安「薊」原亦作「冀」,據席本及文義改。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 张琼 斛律羌举 尧雄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薛修义 叱列平 步大汗萨 慕容俨·李百药 杂传第二十七·欧阳修 东都事略卷六·王称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三·杨士奇 读礼通考卷一百四·徐乾学 卷之一百一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通志卷十五下·郑樵 七五五 江西巡抚郝硕奏解毁书籍板片并请展限检缴折(附清单一)·佚名 五八三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覆查办《九十九筹》一书情形折·佚名 卷四十三 郦陆朱刘叔孙传 第十三·班固 陈文帝本纪·李延寿 第七节 从荣、从厚败亡·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六·佚名 卷68·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