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四维传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隆庆初年,晋升为右中允,负责经筵,不久调任为左谕德。张四维风流倜傥而富有才智,明了时事。杨博、王崇古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张四维是杨博的同乡且为王崇古的外甥,所以学习并知晓边防事务。高拱很器重他。

高拱掌管吏部,破格提拔他为翰林学士。才两个月,任命为吏部右侍郎。俺答封贡的议论兴起,朝廷首辅大臣相持不决。张四维与高拱勾结,通贡事成。高拱更加认为张四维有才干,张四维也被不断提拔,朝廷士人中颇有憎恨他的人。御史郜永春巡视河东的盐事,称盐法的毁坏由于官宦横行,大商谋取专利,指责张四维、王崇古为官僚,张四维的父亲、王崇古的弟弟为大商人。张四维上奏辩解,请求离去。高拱极力庇护他,皇帝下诏抚慰、挽留他。

起初,赵贞吉离去,高拱想引四维进入内阁,而殷士儋攀附得职,诸位大臣便打击、陷害他。等到御史赵应龙弹劾殷士儋,殷士儋没有离去,舆论中又有弹劾张四维的。张四维已经晋升为左侍郎,不得已而辞职,不久殷士儋也辞职。东宫太子出后宫,召见张四维担任侍班官。给事中曹大聎称张四维是贿赂了高拱,张四维急忙上奏辩解,请求罢免官职。皇帝不同意,催他入朝。他还没有到来而穆宗逝世了,高拱被罢免,张居正掌权,他又称病回乡。

张四维的家庭很富有,岁时年节不断地向张居正馈赠礼物。武清伯李伟是慈圣太后的父亲,原籍山西,张四维结交为内援。万历二年(1574),他又被召去负责詹事府。第二年三月,张居正奏请增设内阁大臣,引荐张四维,冯保也与他友好,于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当时政事由张居正一人决定。张居正也不做推让,对同僚视若无人。张四维由张居正提拔,谨慎地侍从他,不敢轻率答复可否,追随在他的身后,以图拜官晋爵。张居正去世后,张四维才执政。加封为少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起初,张四维曲意侍奉张居正,很不堪忍受,所草拟的旨令不完全合于张居正的心意,张居正也渐渐厌恶他。既然当权,知道朝廷内外颇受张居正的苦,想大肆收买人心。遇上皇子出生,皇帝向全国颁布诏书,他上奏称:“现在法纪修明,海宇宁谧,堪称政治安平。而文武诸位大臣,不知道朝廷励精图治的本意,着力于敦促急烦、琐碎的事务,致使征赋敛税无度,政令彼此违背,朝廷内外哗然,丧失了扶植生灵之心。确实应该在此大庆之机,荡涤烦事苛政,弘扬皇帝的惠泽,使四海的百姓都感戴皇帝的圣德,这是稳定人心培养国脉的重要方法。”皇帝对此给予褒奖和采纳。从此,朝政稍稍改变,舆论也宽松了,诋毁张居正时所为之事。

因此,张居正的党羽很惊恐。王篆、曾省吾之流,与申时行紧密勾结以为援助。而冯保想借两宫的徽号册封自己为伯,憎恨张四维的阻挠。王篆、曾省吾得知此事,大肆贿赂冯保,多次陷害张四维;而且指使交好的御史曹一夔弹劾吏部尚书王国光向张四维谄媚,提拔他的表弟王谦任吏部主事。于是申时行拟旨要罢免王国光,并且贬责王谦。张四维因为皇帝的抚慰、挽留,又负责政务。命令才下达,御史张问达又弹劾张四维。张四维窘迫,求冯保的心腹徐爵、张大受贿赂冯保,冯保的怨意稍稍缓解。申时行便将张问达贬出京城,以安抚张四维。张四维因为申时行参与了阴谋,最终怀恨他。不久,宦官张诚诬陷冯保,冯保的势力大为衰败,张四维便授意自己的门生李植之流揭发冯保的奸行。冯保、王篆、曾省吾都被驱逐,朝廷的政事大变。

因此张四维渐渐吸收了一些被张居正压抑的海内的正直之人。虽然没有马上全部任用,然而力反前任的作为,当时他很富名望。云南的贡金误期,皇帝想将守土官治罪,又下诏提取云南以前贮存的矿银二十万两,都因为张四维劝谏才停止。不久,他因父亲去世而归乡。丧期将满,他却死了。赠封太师,谥号文毅。

猜你喜欢
  卷六 本纪六·赵尔巽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二·佚名
  ◎岳父之重婚罪·李定夷
  ◎梁令娴于归记·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 列传二百三十·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一 列传一百五十一·纪昀
  东平王元匡传·李延寿
  温造传(附温璋传)·刘昫
  王晏球传·欧阳修
  卷二·朱克敬
  卷六十五·佚名
  卷四·佚名
  李谦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謝靈運晉書·汤球

      武帝   咸熙二年請禪位。表曰。夫唐虞內禪。無兵戈之事。故曰文德。漢晉外禪。有翦伐之事。故曰順名。以名而言。安得不僭稱以為禪代邪。文選干寶武帝革命論注。   武帝時禁絹扇。書鈔一百三十四。   謝靈

  • 第一百二十四回 疑案重重督军自戕 积金累累巡阅殃民·蔡东藩

      却说粤桂战起,刘志陆逗留省垣,卓贵廷身死潮、汕,不上几天工夫,潮、梅全部已入陈炯明掌握之中。虽说炯明善于用兵,蓄谋有素,不难一战胜人,但刘志陆素有儒将之名,两次屠龙,战绩昭著,其才能势力,又岂不能于事先下手为强,歼灭一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八·徐乾学

    元纪十六【起旃防赤奋若正月尽疆圉单阏十二月凡三年】泰定帝泰定二年春正月乙未以畿甸不登罢春畋 禁后妃诸王驸马毋通星术之士非司天官不得妄言祸福敇御史台选举与中书合议以闻 中书省臣言江南民贫僧富诸寺观田土非

  • 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一·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癸已答杨子直云大抵身心内外初无间隔所谓心者固在于内而凡视听言动语默出处之见于外者亦即此心之用而未尝离也今于其空虚不用之处则操而存之于其流行运用之实则弃而不省此于心之全体虽得其半而失其半矣然

  •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十二·佚名

    武帝上袁绍【少游 东坡 子西】赤壁之战【子西】攻吴蜀论赤壁汉中之役【东坡 子由】攻袁绍吴蜀【何去非】操征栁城刘备劝刘表袭许表不用【子西】操不追闗侯【子西】征乌桓辟田畴【子西】袁绍少游曰天下之祸莫大于杀

  • 卷十三 晋语七·左丘明

    栾武子立悼公〔原文〕既弑厉公,栾武子使智武子、彘恭子如周迎悼公①。庚午,大夫逆于清原③。公言于诸大夫曰:“孤始愿不及此,孤之及此,天也。抑人之有元君,将禀命焉。若禀而弃之,是焚谷也;其禀而不材,是谷不成

  • 伯夷列传第一·司马迁

    王学孟 译注【说明】《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他们先是拒绝接受

  • 萧岐传·张廷玉

    萧岐,字尚仁,泰和人。五岁时就成了孤儿,事奉祖父母以孝顺闻名。有司多次举荐而不就。洪武十七年(1384),诏令征召贤良,强制起用他。他上十便书,大意是说皇上的刑罚过重,讦告风炽,请求禁止实对以杜绝诬告,依法定刑,以忠实诏令,奏章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三氏族略【三】满洲八旗姓纳喇氏【散处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张城费德里等地方金台石正黄旗人原系叶赫东城贝勒   太祖高皇帝征服叶赫时授其子德尔格尔为三等男其子鄂色袭爵任内大臣其弟武丹任建

  • 卷四·佚名

    ——福建省外海战船做法(四)第四则赶缯船,九只。内澎湖协标右营「宁」字九号船一只:身长五丈五尺,头起■〈乔亢〉四尺五寸、尾起■〈乔亢〉三尺二寸。船头长二丈,面匀宽一丈三寸、底匀宽八尺八寸;船中长一丈八尺,面匀宽一丈五

  • 卷十九 聘礼第八·郑玄

    [疏]“聘礼第八”。○郑《目录》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殷相聘也,世相朝也。”于五礼属宾礼。《大戴》第十四,《小戴》第十五,《别录》第八。○释曰:郑

  • 修身·吕坤

      六合是我底六合,那个是人?我是六合底我,那个是我?  世上没个分外好底,便到天地位,万物育底功用,也是性分中应尽底事业。今人才有一善,便向人有矜色,便见得世上人都有不是,余甚耻之。若说分外好,这又是贤智之过,便不是好。 

  • 卷十·高诱

    [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淮南鸿烈解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十汉 高诱 注缪称训【缪异之论称物假类同之神明以知所贵故曰缪称】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凖直乎绳员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碍挂

  • 卷首·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首宋 魏了翁 撰序【一】汉儒杂取公谷以释左氏惟杜氏专门前汉传左氏者有张苍贾谊尹咸刘歆後汉有郑衆贾逵服?许惠卿之等各为诂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苴屦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

  • 第六 梵天相应·佚名

    第一 梵天品[一]第一 劝请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优留毗罗尼连禅河边之阿阇波罗尼俱律陀树下。时,已成等正觉。二时,世尊独坐禅思,而起此思惟。三依我所证得此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微妙,超越思念之领域。深妙唯贤者始知

  • 荒政丛书·俞森

    清俞森编。系宋代董煟、明代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钟化明、刘世教及清代魏禧七家著述及俞森所撰《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的汇刊本,计五卷。末附俞森撰《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中俞森撰《三

  • 学言诗稿·吴当

    元诗别集。6卷。吴当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传本很少见。明代崇仁知县叶良贵曾辑刊有《学言诗稿》9卷,今未见传本;清代李绂曾据叶良贵刊本重刊,并编次为6卷。《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李绂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