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公传

陈公,不知其名字,淳皇后的父亲。洪武二年(1369)追封为扬王,其妻为扬王夫人,立祠于太庙东。洪武三年,有人说扬王墓在盱眙,中都临濠府的守臣进行考察,认为可信。于是太祖命中书省在墓地立庙,设祠祭祀,奉祀一人,守墓户二百一十家,他们世世代代免服劳役。太祖自做《扬王行实》一文,并令翰林学士宋濂撰写碑文,大意是:

“王,姓陈,世代为维扬人,不知其名字。宋代末期,名列军籍,随大将军张世杰扈从宋卫王赵籨。至元十六年(1279)春,世杰与元兵战,大败,士卒多溺死,王幸能上岸,与一二同行者砌石支破釜,煮所剩无几的粮食以充饥,不久粮绝,同行者闻山中有死马,要去拖来煮食。王因极为疲劳,白昼入睡了。梦一白衣人来对他说‘:你切莫吃马肉,今夜有船来把你们载走。’王不很相信,一会儿又有这样的梦。快到半夜,梦中仿佛听到橹声,有个穿紫衣的人用杖敲他的胯说‘:船来了。’王惊醒,身已在船上,并看到他原来的统领官。

“这时统领官已降元,元将令他将来归附的人都投入水中。统领怜惜王,把他藏在船板下面,每天从板缝投干粮下去,王在下面捧着吃。统领又与王约定,用脚摇船板,王即下面张口,从板缝接饮汤水。过了几天,被发觉了,王十分不安。这时遇到飓风,船盘旋不能前进,元将大恐。统领知王会巫术,向元将说明让他出来。王对天叩头,若指挥鬼神的样子,风涛立即平息。元将大喜,给他饮食。到了通州,让他登岸而去。

“王回到维扬,不愿再去当兵,避居于盱眙津里镇,以巫术谋生。王无子,生二女,长女嫁季家,次女即皇太后。晚年以季家的长子为自己的后代,终年九十九岁,葬于现今墓地。

“臣濂闻君子的行为,能感动人固然难,而能感动神明尤其难。当他处于危难之时,神给他在梦中指点,并把他扶到船上,若非其精诚上通于天,何以使神如此地保佑他。由此推论,积德深厚可得好的报应,这是断然可信的。应庆贺圣女生育了皇上,开拓亿万年无疆之基业,真盛世呀!

“臣濂序完其事,再叩首奉献铭文:‘皇帝建国,发扬孝道,诰封皇后家族,自亲而疏。赐爵扬王,其封地靠近京畿,立庙祭祀,穿戴皇帝衣冠。皇帝思念扬王的墓在何地,家乡守臣报告说在盱眙。皇上先是高兴,后又哀悼,即诏礼官,前去修理,毋让乡间村夫破坏。我扬王昔在军伍,遇飓风恶浪,又粮尽食绝,幸有天神托梦,又送到船上,依靠神力,死里脱生,寿高年久,积德深远,不知如何施恩人间,而生育圣女,繁衍皇族。开创鸿图,国运昌盛,光同日月。溯流求源,功有所归。皇上广行孝治,以..化民情。津里镇为王灵所居之地,立碑以昭示万年。’”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欧阳修
  卷一一七 晉紀三十九·司马光
  第一百五十一回 下辣手车站劫印 讲价钱国会争风·蔡东藩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二百五十四 内务府奏请严催李煦曹(兆页)送交售参银两摺·佚名
  第七十二卷 儒林 四·缪荃孙
  第十七册 天聪三年七月至十月·佚名
  卷三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朱轼
  刘安世传·脱脱
  袁继忠传·脱脱
  完颜欢都传·脱脱
  卷十七、治河之政策·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欧阳修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

  •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欧阳修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祖彤,仕后魏通直散骑常侍。父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世长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使卒

  • 四夷附录第三·欧阳修

    奚,本匈奴之别种。当唐之末,居阴凉川,在营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数百里。有人马二万骑。分为五部:一曰阿荟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粤质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讫支部。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地多黑羊,马嵒前蹄坚善走,其登山逐兽

  • 卷之六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佚名

    第三十九册 天聪五年七月至八月七月二十七日,发兵片明,辰刻启程。命杜度台吉、萨哈廉台吉、豪格台吉留守都城。二十八日,汗集诸武将谕曰:“我等所居沈阳、辽东之地,原系我属乎?乃天赐与我也。若不事征讨,坐视明国开拓

  • 第六节 革命前之形势·梁启超

    当时意大利爱国志士中,凡分三派,其一则玛志尼派(加里波的,玛志尼党人也),专欲以共和理想组织新国家者也。其一则加富尔派,欲凭藉撒的尼亚国以行其志者也。此外,复有一派,名曰尼阿奇布党,欲戴罗马教皇以联合全意者也。之三派者,其

  • 原序·楼昉

    两汉诏令原序自典谟训诰誓命之书不作两汉之制最为近古一曰防书其文曰维某年月日二曰制书其文曰制诏三公三曰诏书其文曰告某官如故事四曰诫勅其文曰有诏勅某官此其凡也防有制策诏策亲防勅有诏勅玺勅宻勅书有防书玺书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

  • 卷九·韩婴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

  • 九流第五十五·佚名

    儒者,晏婴、子思、孟轲、荀卿之类也。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术,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敬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道者,鬻熊、老聃、关尹、庄周之类也。以空虚为本,清

  • 宣汉篇第五七·王充

    【题解】“宣汉”就是宣扬汉代的“功德”。王充在本书《恢国篇》中说:“《宣汉》之篇,高汉于周,拟汉过周”,在《须颂篇》中说:“《宣汉》之篇,论汉已有圣帝,治已太平。”可见他是很看重《宣汉篇》的。王充认

  • 卷二十二·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二天子之孝早谕敎【臣】按既醉之诗云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言君子既孝而嗣子又孝其孝斯为源源不竭也文王有声之诗云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君也】哉言能燕安

  • 覆巴黎佛学会书·太虚

    德贞女士慧鉴:欣奉巴黎佛学会报告书一件,并惠询在巴黎出版之拙著。“佛学”一书,所译法文,晦涩错谬,可否由洪先生译成英文再转译法文?但书店已出版此书,余尚未知。彼当时有此书勿再译他国文之约,惟请嘱此出版之书寄数份来,当另

  • 唯生论的方法论阅后·太虚

    生是宇宙的中心的生,不是和死对立的生,而是生化不息的生,达此生性即得无生无死而了脱生死。昔在庐山与戴季陶先生等分韵作诗,余拈得恨字,成一绝云:“春来春去纷愿恨,花开花落异欣厌;岂知万化乘四时,荣悴总是天行健”!颇能表显此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澄观

    大文第五称扬佛德。既现既至任力称扬。自申罔极之情。显佛无涯之德。文分为二。初一眉间菩萨赞。后十十方菩萨赞。新众才集佛便现瑞。文不累书故编成次。以赞德相类结集。并之一处。乘现胜音之次。先举胜音之偈。后十

  • 焦氏易林注·尚秉和

    尚秉和撰。十六卷。民国二十九年(1940)刊本。自《焦氏易林》问世以来,历代未有为之详注者;至于以卦象解释《易林》之义,更无一人。作者认为,西汉释《易》之书,莫如《易林》之完善,凡《易林》文辞无一字不从卦象生,且

  • 商界现形记·天赘生

    长篇小说。天赘生作。1911年上海商业会社出版。上海商界的周子言,人称周三。一日他找好友王八议事,刚好王八有事外出赴约,周三便与王八的相好黑牡丹调情苟合。其后周邀崇茂钱庄的大少爷陈少鹤去群玉坊,陈在酒醉之时,决定出

  • 丰收·叶紫

    短篇小说。叶紫著。写于1933年5月。初载1933年6月《无名文艺月刊》创刊号。收入短篇小说集《丰收》(1935年8月上海容光书店初版)。它是叶紫的处女作和代表作。作品主人公云普叔是个勤劳淳朴、安贫知命的农民。在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