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聂大年传

聂大年,字寿卿,临川人。父同文,洪武年间历任翰林侍书、中书舍人。燕王入京师,迎见时在路上中暑而死。死后五月生大年,由母胡氏抚养。大年成人后,博学多才,尤精于诗及古文。叶盛称赞其诗是三十年来的绝唱之作。其书法得之于欧阳率更。宣德末年,被荐举而授为仁和训导。母亲去世,辞职归葬,其哀痛之深,感动了过往行人。同乡之人将他们母子贤德言行报告官府,朝廷诏令旌表。大年服丧期满,任常州教谕,后调仁和教谕。景泰六年(1455),被举荐入翰林院,不久病逝。

起初,尚书王直以其诗寄与钱塘戴文进,求他为诗配画,信中说“:昔日与文进交游,曾戏做诗一联,至今已十年才成。大年在信后写道:“公爱文进之画,十年不忘,如果以这样的心来对待天下贤者,则天下就没有被遗忘的贤人了。”王直听了这话,既不生气,也不举荐大年。大年病重时,做诗送给王直,诗中有“镜中白发熟怜我,湖上青山欲待谁”之句。直说“:这是要我为他写墓志铭。”于是在大年死后,为大年写了《墓志铭》。

猜你喜欢
  卷十六 開寶八年(乙亥,974)·李焘
  卷三十·连横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三十万金之石棺·李定夷
  第二八二禀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二日一一七○三--六·佚名
  第一一三分谕光绪五年七月廿五日一一三○六-六·佚名
  通志卷九十五·郑樵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九·佚名
  南唐书卷四·陆游
  目録·努尔哈赤
  卷九十二·佚名
  晋纪(邓粲)·干宝
  卷十五·郭良翰
  顾馨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十二(明)袁华 撰○絶句题野航壁緑水滑可染白石明可把高林落秋声谁舩系其下頋玉山园池十有六咏碧梧翠竹堂桐花落银床竹色被兰渚六合飞炎埃高堂不知暑玉山佳处玉山最佳处牕户絶纎埃门无俗士驾

  • 卷之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五·徐紘

    (明)徐纮 撰昌宁伯壮敏赵公墓志铭  尹直国朝膺天御宇百二十载内安外宁丰亨熙豫固由圣明继作于上而亦文武夹辅于下之所致肆惟英桓果毅之才宏伟颀硕之资入则缨冠佩玉位保傅仪百辟出则绾章持节总师旅敌王忾使朝廷有所恃

  • ●台湾八日记(附台湾唐维卿中丞电奏稿)俞明震·佚名

    五月初五日,倭兵轮二十九艘游弋台北海面;复分泊各海口外:基隆、沪尾、澳底、金包里、八里坌、大姑崁,凡可登岸之处,皆有兵输。初六日,土民勾结挖金砂匪引倭人由澳底登岸。曾喜照所募土勇两营守澳底;成军甫三日,遇敌不敢战,均逃

  • 陈杞世家第六·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本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陈国历史发展的兴亡过程,同时简要记载了杞国的世系源流,篇末兼及概括简介了十一位尧舜之际著名历史人物后裔的下落。在本篇中,太史公首先充分表现了中国史家强调

  • 萧惟信传·脱脱

    萧惟信,字耶宁,楮特部人。五世祖霞赖,南府宰相。曾祖乌古,中书令。祖父阿古只,平州知州。父高八,富于谋术,博览古今。开泰初,任北院承旨,渐升为右夷离毕,以干练敏捷著称,拜为南府宰相。累迁倒塌岭节度使,兴中府知府,再度担任右夷离

  • 李邦宁传·宋濂

    李邦宁字叔固,钱塘人。初名保宁,宋时一小太监。及宋朝灭亡,便随瀛国公见世祖,留在内廷供职。为人机敏,很合帝意。帝令他学蒙古语及诸蕃语,能较快通解,于是更得到信任,授御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礼部尚书,提点太医生事。成宗即位

  • ●岁华纪丽卷第一·韩鄂

    唐韩鄂撰 明胡震亨毛晋同校 春 春为青阳 【尔雅云春为青阳谓万物生也】 云成白鹤 【易说曰春有白鹤之云也】 太簇司律 【正月律管也】 苍灵奉涂 【文选云句芒神奉涂引道】 乐正习舞 【礼将舍奠于先师也】 女夷鼓歌

  • 野史无文卷十·郑达

    鲁监国诸臣传(上)张名振传 张名振传张名振字侯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世居青溪浮桥,以戎籍徙陕西富平县。伯兄名拱,武进士,仲名扬,季名斌,皆死于王事。名振少孤,习儒不成。喜游侠,好骑射,不事生产。冬月葛衣,意肃如也。天启癸

  • 士相见礼第三·佚名

    【题解】 《士相见礼》记述士君子相交接的礼节仪式。本篇首先对士与士初次相见的绍介、礼物、应对、复见诸仪节作了详细说明,然后依次述及士见大夫、大夫相见、士大夫见君诸礼仪。所以,此篇所述,实际上并不限于“士”相

  • 知忠·慎到

    原文: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於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於其臣。然而治乱之世。同世有忠道之人。臣之欲忠者不绝世。而君未得宁其上。无遇比干子胥之忠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阿阇世王六臣说邪见事 耆婆慰喻阿阇世王事梵行品之第七尔时王舍大城阿阇世王(至)父王无辜横加逆害案。僧亮曰。列在品末者。有四意。证经多义。一证慈等怨亲。二证慈有益。三拔五逆

  • 沙门日用卷下·弘赞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犙编下篇资具门○三衣名相一安陀会。梵语也。此云下着衣。亦云中宿衣。又云里衣。又云内衣。谓近身而着。院内。行路。杂作衣也。二郁多罗僧。此云上着衣。谓於常所服中。最在其上也。又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三·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小参小参举:“祖偈云:‘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无真亦无伪。’大众,须是受得真实法,方才说得个无真无伪。于今学道人,不论在家、出家,尚未望见门头户底,真伪不分,邪正不

  • 淳佑临安志·施谔

    南宋地方志。淳佑十二年(1252年)施谔撰。卷数不详:今残存六卷。临安治今浙江杭州市,为南宋行在。残本仅余城府、山川两类,每类冠以总论一篇,下分细目,叙述详晰。所收诗文金石,与《咸淳临安志》互有详略。清胡敬又由《永乐大典

  • 宁远州志·佚名

    辽宁地方志。未署修纂人及年月,据考定,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3)冯昌奕、王琨修,范勋纂。宁远,即今兴城。志前附图12幅。凡八卷:舆地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是志为编纂《盛京通

  • 疑仙传·佚名

    三卷。旧本题玉简 (生卒年不详)撰。玉简,一说王简,因玉王字形相似无法确定。据书中所记内容,推知玉简当为宋人,其余不详。据其序称,因不敢以神仙为名,所以才名曰 《疑仙传》。书中记录唐开元以后二十二人之事。其书语

  • 四谛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宣说四谛之法。本经为中阿含分别圣谛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