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功名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时,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势位。非天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虽贲、育不能尽人力。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因技能则不急而自疾;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则临千仞之谷,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人主者,天下一力以共载之,故安;众同心以共立之,故尊。人臣守所长,尽所能,故忠。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立,故臣主同欲而异使。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故曰,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技若车,事若马。故人有余力易于应,而技有余巧便于事。立功者不足于力,亲近者不足于信,成名者不足于势。近者不亲,而远者不结,则名不称实者也。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位不载于世,则功不立,名不遂。故古之能致功名者,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誉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如此,故太山之功长立于国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尧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


译文


明君立功成名的条件有四个:一是天时,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势位。不顺天时,即使十个尧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天里结成一个穗子;违背人心,即使孟贲、夏育也不肯多出力气。所以顺应了天时,即使不很努力,庄稼也会自然生长;得到了人心,就是不用督促,民众也能自我勉励;凭借技能。即便不急于求成,事情也会很快完成;得到了势位,即使不进取,名声也会大振。好像水的流动,好像船的飘浮,把握自然之道,推行畅通无阻的法令,所以称为明君。

有才能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不能制服不贤的人。所以在高山上树立一尺长的木头,就能俯临千仞深的峡谷,木头并不长,而是位置高。夏桀作天子,能控制天下,不是因为他贤,而是因为他权势重;尧作普通人,不能管理好三户人家,不是因为他不贤,而是因为他地位卑贱。千钧重物依靠船就能浮起来,销株轻物没有船就沉下去,不是因为千钧轻而销铢重,而是因为有没有依靠船的浮力这种势的差别。所以短木居高临下凭借的是位置,不贤者制服贤人凭借的是权势。做君主的,天下合力来共同拥戴他,所以稳定;天下齐心来共同推举他,所以尊贵。臣下发挥特长,竭尽所能,所以忠诚。用尊贵的君主驱使忠诚的臣子,就会出现长治久安的局面,建立起功业和名望。名、实相依赖而成立,形、影相对应而出现,所以君臣愿望相同而各自要做的事情不同。君主的祸患在于没有人响应,所以说,一只手单独来拍,虽然很快,但发不出声音来。臣子的忧患在于不能专职,所以说,右手画圆的,左手画方的,不能同时成功。所以说,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君主如同鼓槌,臣子如同鼓,技能如同车,事情如同马。所以人有余力容易响应召唤,技巧高超容易办成事情。建立功业的人力量不够,亲近的人忠诚不够,成就名望的人权势不够,贴身的人不贴心,远方的人不交结,那就是名不符实了。圣人的道德如同尧舜,行为如同伯夷,但势位不为世人所拥护、就会功不成,名不立。所以古代能够成就功名的人,众人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真心交结他,远处的人用美名赞誉他,位尊的人用权势拥戴他,正因如此,所以君主的丰功伟绩就如同泰山一样长期在国家之中建立了起来,君主的盛名威望就如同日月一样在天地之间永放光芒。这就是尧所以能南面称王而保持名位,舜所以要北面称臣而献功效忠的原因。

猜你喜欢
  问明卷第六·扬雄
  礼记集説卷八·陈澔
  卷六·俞皋
   二、情智勇:孟子·林语堂
  卷十九·范处义
  卷四十三·鄂尔泰
  卷四十九·王道焜
  卷六·许谦
  (十三)宪问篇·钱穆
  孟子卷一·朱熹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佚名
  卷四·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二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卷四·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唐卢纶与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晓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歴十才子宪宗尤爱纶文至诏张仲素访其遗藁故纶集中徃徃有赠诸人诗所谓旧箓藏云冠新诗满帝乡者送中孚之诗也引水忽惊氷满磵向田空见石

  • 二集目录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总目卷八十三己卯元旦元旦试笔帝青石佛钵诗用皮日休韵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宴重华宫曲宴于阗回长漠咱帊尔边文进栗喜图咏古铜章赐浙闽总督杨应琚唐寅折梅仕女即用其韵大宛马歌钱糓春山图降旨免陕

  • 卷一百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玉涧小集李彭字商老南康军建昌人公择从孙有日渉园集梦访友生少年结客长安城妄喜纵酒同章程支离老去一茅屋枕书卧闻长短更友生相望止百里寒夜寥閴无微

  • 卷四十三·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十三李讲议汾【二十五首 补一首】汾字长源平晋人系出鴈门旷达不羁好以奇节自许避乱入关京兆尹子容爱其才招致门下留二年去之泾州谒张公信甫一见即以上客礼之自是游道日广然关中

  •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李延寿

    文成皇帝七男:孝元皇后生献文皇帝;李夫人生安乐厉王长乐;曹夫人生广川庄王略;沮渠夫人生齐郡顺王简;乙夫人生河间孝王若;悦夫人生安丰匡王猛;玄夫人生韩哀王安平,早薨,无传。安乐王长乐,皇兴四年,封建昌王,后改封安乐王。长乐性凝

  • 第十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册 崇德元年五月五月初一,甲辰日,奉圣汗命议定仪仗:和硕亲王红伞二、纛二、小旗十、立瓜二、骨朵二、吾杖四,多罗郡王红伞一、纛一、小旗八、卧瓜二、吾杖四,多罗贝勒红伞一、纛一、小旗六、骨杂二、红杖二。无论行兵

  • 一四七七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审拟四库馆议叙候选供事陈逵叩阍案由招·佚名

    一四七七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审拟四库馆议叙候选供事陈逵叩阍案由招乾隆五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臣和珅等谨奏:臣等将本日在道旁叩阍人犯提到审讯。据供:我名叫陈逵,系江苏武进县人,年四十四岁。我于乾隆四十四年在四库馆充

  • 二三 新生·周作人

    鲁迅的《新生》杂志终于没有办成,但计划早已定好,有些具体的办法也已有了。稿纸定印了不少,至今还留下有好些。第一期的插画也已拟定,是英国十九世纪画家瓦支的油画,题云“希望”,画作一个诗人,包着眼睛,抱了竖琴,跪在地球上面

  • 四十八年·佚名

    (壬辰)四十八年清乾隆三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酉,上詣太廟,王世孫隨駕。上入齋室,具冕旒絳紗袍,詣太室,行四拜禮,命世孫奉審殿內上下板位,俯伏。都承旨李徽之曰:「日寒如此,磚石甚冷矣。」上始詣永寧殿,仍行四拜禮,命世孫奉審殿

  • 卷六·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      明 湛若水 撰 谋虑下 左传成公八年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

  • 读书劄记卷二·徐问

    明 徐问 撰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防稽【在今浙江防稽县】正南曰荆州其镇曰衡山【在今湖广衡山县】河南曰豫州其镇曰华山【在今陜西华隂县】正东曰青州其镇曰沂山【在今山东临朐县】河东曰兖州其镇

  • 卷四十八【礼节图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四十八【礼节图四】特牲馈食礼筮日图案郑以子姓为子之所生敖以子姓为主人之子一也敖氏谓子姓兄弟当以亲疏为先后据经先子姓后兄弟其亲疎先后已判然矣据下

  • 颜氏學記卷七·戴望

    恕谷四 先生嘗言:吾少年讀書強記,四五過始成誦,比時同學者多如此,而予迤後閱書幾萬卷者,好故也。故學祗在好,不在質高。又曰:人知學之美而不知問之益,海内賢喆穷年所學者,吾一問而得少其益,豈不大哉。生平處事,必再四問辨,

  • 目录·袾宏

    楚石琦禅师毒峰善禅师空谷隆禅师天琦瑞禅师杰峰英禅师楚山琦禅师性原明禅师雪庭 禅师笑岩宝禅师古音琴禅师附录古鼎铭禅师雪窗光禅师南堂欲禅师径山悦空禅师佛光普照禅师璧峰金禅师东溟日禅师孤峰德禅师又附高丽普济

  •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四相品之余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义不然。何以故。诸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譬如幻主机关木人。人虽睹见屈伸俯仰。莫知其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九已辩六因相别世定。必应对果建立因名。何等名为因所对果。颂曰。果有为离系  无为无因果论曰。果有五种。后当广说。今且略标有为离系。如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唐 法成撰.智慧山记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最胜子菩萨。将释此论先立三门之义方释论正文。言三门义者。一归敬等门。有六行颂分为五门。一归敬三尊。谓初一颂。二叹说门。谓次一行颂。三赞

  • 彊村语业·朱祖谋

    词别集。近代朱祖谋著。三卷。龙沐勋民国二十一年(1932)跋云:“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二卷本有民国十三年张尔田序托鹃楼刊本,三卷本有民国二十二年刊《彊村遗书》本、民国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