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传
黄得功,号虎山,开原卫人,他的祖先是从合肥迁移而来的。得功早年丧父,同母亲徐氏生活在一起。他年少时就有无比的勇气,谋略过人。十二岁那年,母亲有一回酿好了酒,他偷偷地给喝完了。母亲责怪他,他笑着说:“赔你很容易嘛。”当时辽地军事很急,得功拿了一把刀混在官军中,跑到战场上就斩获了敌人两颗头颅,中奖赏后大概得了五十两白银,回家献给母亲,说“:我用这钱来弥补偷喝的酒。”从这以后得功给经略当了亲军,积累战功做到了游击。
崇祯九年(1636)得功升为副总兵官,分管京师的卫戍部队。十一年率领禁军跟从总管熊文灿到舞阳去打击贼兵,鏖战在光山和固始之间,战功最显著。八月又随从文灿在浙江的吴村和王家寨打击贼将马光玉,获得很大胜利。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子太师,署总兵军衔。十三年跟从太监卢九德在板石畈打败贼军,贼首革里眼等五营兵投降了。十四年以总兵的身份同王宪分别护守凤阳和泗州的皇陵,得功驻军定远。张献忠攻占桐城,挟持营将廖应登到城下诱降。得功与刘良佐联合兵力在鲍家岭攻打他们,贼兵失败而逃,追到潜山,抓获了贼兵将领闯世王马武、三鹞子王兴国,把他们杀掉了。三鹞子是张献忠的养子,是贼寇中号称最勇猛的将领。得功在战斗时中箭伤了脸,反而更加努力,同贼兵转战十多天,所杀伤的人数最多。第二年他移守庐州。
十七年(1644)得功被封为靖南伯,福王在江南登基后,得功被晋升为侯。不久受命同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一起开设了四大兵镇。
起初,督辅史可法担心高杰蛮横无理,难以制服,所以让得功驻军仪真,暗中牵制高杰的势力。恰好登莱总兵黄蜚即将前去上任。黄蜚与黄得功同姓,以兄弟相称,所以他给黄得功写信请为他派些兵防备意外。得功率领三百名骑兵从扬州出发到高邮迎接他,高杰的副将胡茂桢飞马向高杰做了汇报。高杰一向忌恨得功,又怀疑他要算计自己。于是在途中埋伏了精兵阻击他们。得功走到土桥正准备埋锅造饭,高杰的伏兵出其不意地打来,得功上马拿着铁鞭准备战斗,飞来的箭像下雨一样密集,得功的马跌倒在地,他骑上别人的马跑开了。有一名勇猛的骑兵挥舞着大槊向得功冲来,得功大呼一声回头来战,抓住他的大槊往怀里一拉,就把他连人带马一起拉倒在地。又杀了几十个人,然后翻身跳进废墙里边,他吼叫的声音如雷鸣电闪,追赶他的人不敢上前来了,于是他骑马飞奔,回到大部队中。这边正在战斗时,高杰又派了兵暗中去攻打仪真,得功的士兵损伤得比较严重。而与他一同前往高邮的三百骑兵都战死了。于是得功向朝廷做了上诉,并表示愿意同高杰决一死战。可法派监军万元吉前往替他们和解,得功不同意。恰好此时得功母亲去世,可法来吊丧,对他说:“土桥那一仗,不管聪明人还是愚蠢人都知道是高杰不对。现在将军因为国家的缘故压住心中的火气,让高杰背着罪名,这正是将军在天下获取大名的时候啊!”得功脸色渐渐地温和了一些,终究还是因为自己人被杀死得太多而感到恼恨。可法命令高杰赔偿他的战马,又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得功母亲办丧事的费用。得功没有办法,只好听从了可法的调解。
第二年,高杰想进兵河南,谋划收复中原。朝廷诏令得功同刘良佐把守邳、徐两地。高杰死后,得功回到了仪真。高杰一家人和他的将士还留在扬州,得功想袭击他们。朝廷赶忙派遣卢九德去指示他停止报复,得功于是移驻庐州。四月,左良玉举兵东来,以清除皇上身边的坏人为名义造反,船行到九江就病死了,他的军队拥立了他的儿子梦庚。朝廷命令得功赶快到上江抵御他们,驻军荻港。得功在铜陵打败了梦庚,解除了他们的包围。后来朝廷又命令他携家迁到太平镇守,专门办理剿贼的事务,评定功绩加封他为左柱国。
这时清兵已经渡过长江,知道福王逃跑了,就兵分几路袭击太平。得功正收兵驻防芜湖,福王偷偷地来到了他的军营。得功惊讶地流着泪说“:陛下如果死死地把守京城,我们还能够尽力抵抗,干什么听信奸贼的话,匆匆忙忙来到这里?况且我正在对敌作战,怎么能够保护您的车驾?”福王说“:除了你我是无可依靠了。”得功流着泪说“:我愿意为陛下您效死。”得功在荻港时,胳臂受伤差一点快要断了,这时他身穿粗布衣裳,用布带吊着胳臂,佩带着腰刀坐在一只小船上,指挥部下的八个总兵整装待命,前去迎敌作战。而刘良佐这时已经投降了,带着大清军在岸上打招呼要得功投降。得功愤怒地喝斥道“:你竟然会投降啊!”忽然一支箭飞来,射在他的咽喉偏左的地方。得功知道一切都算完了,就扔了刀,拾起刚才拔下来的箭刺喉而死。他的妻子听说后,也自杀了。总兵翁之琪投江而死,中军田雄于是就带着福王投降了。
得功粗犷、勇猛,没有文化。福王在江南刚刚登基,他的诏书和指示大多是一群小人搞的,得功有时接到诏书以后竟当着使臣的面骂骂咧咧把诏书撕毁。但是他的忠义出自天性,只要听到别人拿国家大事来规劝他,他总是心服口服,立即改正。北来太子一案,得功曾抗言上书争论说:“太子未必是假冒的,先帝的儿子也就是您的儿子,不是一点证据都没有就能来胡乱假充的。我担心在朝廷中的大臣们花言巧语奉承陛下您的人多,敢不看您的脸色直言进谏的人少,他们就是明白认出是太子,也不敢抗言上书,怕给自己惹祸啊!”当时太子的真假没人敢断定,可是得功敢于这样忠愤直言,不阿谀奉承。得功每次打仗都喝下几斗酒,酒酣以后气力更加勇猛。他喜欢拿着铁鞭打仗,每次战后鞭出的血沾在手腕上,要用水泡很长时间才能洗净,他的队伍中人们都称呼他是黄闯子。他起初做偏裨小将,跟着别的大将立功成名,不曾撞上过大敌。等自己领了一个兵镇封为侯爵以后,不到一年多时间就南北转移,主上逃跑,大将战败,没机会施展自己的力量就束手就死,与国俱亡了。他的军队出外,纪律严明,部下不敢侵扰百姓,因此所到之处人们都感激他的好处。庐州、桐城、定远当时都为他建立了生祠。他死后埋葬在仪真方山他母亲的墓边。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四·刘昫 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脱脱 卷第二百八十七 後漢紀二·司马光 卷二百八十二 熙寧十年(丁巳,1077)·李焘 ●卷一百八十四·徐梦莘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蔡东藩 卷之一百五·佚名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吕思勉 卷二十五·郝经 卷二十·傅恒 南唐书卷二十一·马令 张俭传·脱脱 卷十六·佚名 晋纪三十二 安皇帝乙隆安二年(戊戌、398)·司马光 许翥世·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