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朝每日的上朝

清朝每日的上朝

从前讲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所以历代每日上朝,都是很早的。清朝虽来自关外,但也是学法历朝的办法,每日的夜间两点钟,就要开始办公的。谈起上朝的情形来,庄严的地方,自是很庄严,但模糊苟且的地方,也多得很,并且也可笑得很。按规矩每日升殿办公,应该在保和殿,因为外边才名曰三殿;至于乾清殿,本名曰乾清宫,是宫内的意思,但因为省事就永远在乾清宫办公了。现在我们可以分开段落谈谈。

第一,先谈未入禁城之前的情形。所有的官员,出入分三个门,其大致凡王公亲贵内戚等,则出入神武门。内务府人员,则进西华门。因内务府的衙门,就在西华门里头,所以如此。其余汉官,及平常旗门的官员,都进东华门。汉人的官员,都住在南城外头;前清的规矩,汉官非经皇帝特赏住宅者,不许住内城,到光绪年间,虽已稍宽,但住内城者尚极少。每天夜间一点钟,就由家中起身,进前门,所以从前,前门永远是夜间九点多关门,十二点就开了。各官员到东华门外,下了车,先吃点早点,任何大小官员,都得如此,因为一点钟便须离家,则家中饮食甚不方便也。大官如中堂、军机大臣、尚书、侍郎等等,则在小饭铺中吃饭,平常小官员,则在街上饭摊上吃。曾记得有两位堂官,永远约会在一小饭铺吃饭,每日须吃饭给钱外,每月尚须贴补该铺几两银子,因为他们两个人,在里边坐落,别的小官员,因为当着堂官,说话不方便,就都不肯进去,以致该铺生意大减,故须特另贴补;而该两位堂官,关于每日之国政,在上朝以前都要在该小铺中,见面秘商,故每日必须在彼坐落。以上乃进东华门以前之杂乱情形也。虽然是一帮官员,其饮食之情形,乃如此,比现在之小工人还乱,比轮船到码头时还热闹。以堂堂上朝的官员,一年三百六十天,每天必行的事情,国家对之一点设备也没有,这是现在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请看这种情形,够庄严吗?

第二,再说进禁门。在明朝皇城内,已不许人民居住;到清朝,则皇城内旗人便可随便住,故地安门东西安门(俗名外东西华门),已可随便出入。而紫禁城内,则为禁城,绝对不许人随便出入。进门者必须得有腰牌,故神武门、东西华门,门禁都很森严。在前清各部院衙门,每遇本部官员进衙,则门口差役,必须喊门,永是喊一个“哦”字,不过堂官来,则喊的声音长,司官到则喊的声音短。我曾问过他们,为什么必须喊,有许多人说不上来,有人说,这就是从前唱喏的意思,不知这话靠得住否。紫禁城的禁门,有人出入,当然也必须喊门,照规矩是有几位卫兵,排立在门口,遇有人出入,应该搜查,只因上朝的时候,出入的人多,查不胜查,也就不查了,每人出入只喊一声哦就是了。日久懈怠,又因西华门之门洞相当长,等于一个火车道短的隧道,足蔽风雨,所以这班卫兵都在地上铺好席,就睡在门洞之内。更因上朝的时间,总在夜间一两点钟,黑暗得看不见人,所以卫兵们,都不起来,就在被窝里喊。一次我侍先严入朝,走至此,忽听一声喊,吓了我一下!这像公事吗?由西华门到隆宗门,这一段连一点灯光也没有,虽然有许多地方是砖地,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地方很多,夜间很难走,常常入朝的人,都有自备小玻璃灯笼,不常入朝的人,就临时买一苇篾编的小纸灯笼,这种灯笼极便宜,每枚带一只蜡,也不过一个大钱两枚,是一块现大洋,可以买三百来枚,所以极普通。吃完饭馆子出门,或逛窑子出门,永远是每人送一个;这只蜡点着,由西华门到隆宗门,差不多也就燃完了。堂官则侍役打一铁丝编的糊纸扁方灯,即是轿前挂的那一个,上朝的人,凡看见这种灯笼,都要注点意,因为他是堂官。再者年太高的大臣,或有大功的人员,皇上特赐紫禁城内乘二人肩舆,或乘马者,俗名穿朝轿,穿朝马,但并不能穿朝,只在这一段路中乘坐。到隆宗门也必须下来,按这段路,既是大小官员,每天办公行走的地方,总应该把他修一修,不要说朝廷之内,就是住户人家,凡人每天经过的道路,也要修一修,他不但不修,而且这就不是人应行走的路径,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房屋,大家随便通行就是了,这个够庄严吗?

第三,谈到朝房,是众官办公的屋室,应该是很宽敞的了,可是不然。比方说,军机处这个地方,是雍正以后,朝廷最高最重要的机关,朝廷中一切政令,都得由这个机关经过,他应该有很大的一所房屋了吧,可是他有三间屋,就在乾清门台阶下迤西,靠北墙之三间,屋子虽小,倒也森严,门口挂着一个白木牌,上写黑字,曰“误入军机者斩”,错走进去,就是掉脑袋的罪过。连军机处司官都不能进去。遇有应回明,或有应该跟堂官商量的公事,须立在门外边商量。军机处的司官,名曰小军机,亦曰军机章京,又曰军机搭拉密,盖一半满洲语也。他们办公的地方,也是三间屋,在乾清门外西南角,靠南面北的屋中。此外在乾清门外,东边靠北墙,有间屋子,乃是九卿朝房,各部堂官,有事都在此处接洽。乾清门外,各衙门办公的地方只此三处,皆相当森严,然皆简陋不堪。户部朝房,则在隆宗门外,靠西墙,两间小屋,可免风吹雨淋就是了。里面只有一张破桌,几个凳子,乃是司官坐落的地方,至于堂官,则都往九卿朝房了。隆宗门里头,便不容易进去,门口的护卫,都是立着,没有在被窝中躺着的了;且进此门者,除于大灯笼外,也必须玻璃灯,若小纸灯笼,是绝对不许进去的。以上乃各衙门上朝时办公之情形也。

第四,谈到乾清门里头。在乾清门外,虽然也相当森严,但常上朝的人,还可以随便走走,若乾清门里边,则无事便不能进去了。我因随同户部接摺官进去过一次,但也不过到乾清门洞。什么叫做接摺官呢?各部所上的奏摺,经皇帝批过之后,有的交军机处,再交各衙门,有的由皇帝交太监,由太监直交各衙门,每天各部都要派司官去接摺子,太监把摺子拿到乾清门洞,叫各衙门官员分领,持回衙门,再呈堂官,此定例也。我同他们到乾清门边,也就是偷着往里面望一望,因为这个门上的护卫,没有卫兵,就都是侍卫了,名词就叫做乾清门侍卫,再升可以升御前侍卫,因此大家都不敢随便,或多走一步。这很够庄严的了吧。可是也有许多笑话,由乾清门到乾清殿,这一段通路,也相当远,大约总有几十丈,虽两旁有几对路灯,所谓灯光如豆,也绝对不够亮,晴天还好,遇到下雨,往往把人滑躺下。据御前大臣载津告诉我说,滑躺下不必害怕,因为是恒有的事,也不算失仪,且上朝时,不许穿雨衣雨靴更不许打伞,都是淋得很湿,天天上朝之人可以把缎靴之底,用桐油油过,而靴面绝对不许,所以很容易滑倒。这还不算,最有意思的是南书房前之酱缸。乾清门内,迤东之房数间,总算面对乾清殿,从前乃是诸位皇子读书之所,名曰南书房,后来同治光绪,都没有儿子,这个书房,就算没用了。窗前有十几个大缸,里面都是新做的酱。但这种酱并非御膳房所用,乃是太监所做,每逢大小祭礼,宫内都用满洲的规矩,上供都用点心桌子(旗门中的人员,家中有丧事也常预备他,亲友也常送),此系在桌子上,摆一层点心,每层十盘,每盘四十块,则一层约合四百块,最少者三层,最多者二十一层;宫中上供,并不讲层数太多,但为数亦相当大,这种点心,供完之后,分与大家,名曰克食,是每人都有份的,但大家都吃不了,大多数都赏给太监,太监当然也吃不清,于是使用他做酱。按这种点心,乃是用白面香油猪油糖做成,若用他做酱,当然是很好吃的,所以太监便用他到各王贝勒大臣等家中去送礼,各家自然要多给赏钱,这乃是太监们的外快一笔大收入。按做酱也没什么不可以,但须放在没有人地方才好,因为南书房空着没用,于是他们就把这酱缸,摆在这里了。酱的气味,当然是很大,平常大家闻,还没有什么要紧,最难过的,是让外国人闻着,有点不好意思的。洋人为什么也要闻这个呢?从前洋人没有见皇帝的礼节,最初也有过一次,外国官员要见皇帝,于是命他由通州步行到京,其余别的礼节就不必说了。自光绪庚子以后,政府渐渐变成媚外,外国使臣要求见皇帝,也就不敢不答应,于是也定了使臣觐见皇帝之礼。使臣进乾清门后,得先在一处稍为休息,才请皇帝升殿,再行引见,因为皇帝不能在殿上等他们。使他们到了之后,才请皇帝,而皇帝的住处,离殿又相当远,所以他们必须等个几十分钟,在什么地方等候呢?正好南书房空着没用,遂选定此处,为他们等候坐落之所。可是窗外即是酱缸,大家在此停留多大工夫,各人的鼻子,就用手绢握多大工夫,外交部陪伴觐见的人员,常常为此事伤脑筋,但也无法。按此处正在乾清殿的前面,本是很庄严的地方,而无知的太监,竞至如此,为大臣的,又不敢明奏,这在乾嘉以前是不会有的事情。我曾问过内务府的官员,为什么不设法把酱缸移往别处,他们说不敢得罪太监,若得罪了他们,他们在西后面前,说几句坏话,就吃不克化,这种情形,离庄严二字,还远得很吧?

猜你喜欢
  齐本纪下第八·李延寿
  卷一百五十七·列传第四十四·宋濂
  卷八十五 志六十·赵尔巽
  卷一百五十一·毕沅
  青宫译语 全文·王成棣
  卷八·王夫之
  卷第二百三十四·胡三省
  第四章 灭亡时代·佚名
  第八七分谕光绪二十年三月十四日一一二一七-四·佚名
  卷二十·李天根
  十国春秋卷第四十六·吴任臣
  周磠传·房玄龄
  晋纪二十九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太元十二年(丁亥、387)·司马光
  朱寿丞·佚名
  倪兆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 今體詩·王士祯

    【詔起奮威將軍鎮保寧】手詔雲霄下,將軍授鉞新。即看騙虎兕,不必鬥麒麟。百戰能輕敵,孤忠久致身。龍驤功第一,重憶定三秦。【聞官軍復瀘州】月黑斫連營,嫖姚轉戰輕。已探猛虎穴,急扼釣魚城。三峽烽相照,雙江浪漸平。萬州群盜

  • 卷二百四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六粥类五言古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隂复解山中衣数片逺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逺日暮徐徐归七言古【附长

  • 卷十六·许及之

    钦定四库全书 涉斋集卷十六      宋 许纶 撰七言絶句 题所藏二修禊帖後 昭陵脱手已非真石本流传喜似人澹墨似肥浓似瘦骊黄不见见精神 契师欲予隶书为此以赠 契师画得梅中趣急水溪头印月时昨夜卧披今起看自宜

  • 钱珝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钱珝( xǔ许 ),字瑞文 ,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 )人 。钱起曾孙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举进士,累迁尚书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由宰相王抟举荐 ,擢为知制诰 ,又升任中书舍人。兴化三年(900),王抟被贬,钱珝亦受牵连而被贬官,出为抚

  • 郑孔荀列传第六十·范晔

    郑太 孔融 荀彧郑太字公业,河南开封人,司农众之曾孙也。少有少略。灵帝末,知天下将乱,阴交结豪杰。家富于财,有田四百顷,而食常不足,名闻山东。初,举孝廉,三府辟,公车征,皆不就。及大将军何进辅政,征用名士,以公业为尚书待郎,迁待

  •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刘昫

    ○王播 子式 弟炎 起起子龟 龟子荛 炎子铎 李绛 杨于陵 王播,字明扬。曾祖琎,嘉州司马。祖升,咸阳令。父恕,扬府参军。播擢进士第,登贤良方正制科,授集贤校理,再迁监察御史,转殿中,历侍御史。贞元末,幸臣李实为京兆尹,恃

  • 辩乐解第三十五·王肃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 第十六回 刘刺史抗忠尽节 皇太弟挟驾还都·蔡东藩

      却说长沙王,既击败颖军,复转攻颙军,惠帝仍亲出督战。颙军都督张方,率众近城,众见乘舆麾盖,不禁气沮,便即退走。方亦禁遏不住,只好却还。竟驱兵杀来,把方军前队的兵士,多半杀毙,共约五千余人。方退屯十三里桥,众心未定,尚

  •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十一月。戊戌。谕内阁、麟书潘祖荫奏、查办云南报销一案。请将孙家穆革职审讯。潘英章革职严拏。并户部主事龙继栋解任传质各摺片。户部主事孙家穆。着先行革职审讯。云南永昌府知府潘英章。叠经催

  • 孟知祥传·薛居正

    孟知祥,字保裔,邢州龙冈人。祖父孟察,父亲孟道,一生为郡中校尉。伯父孟方立,官至邢氵名节度使,叔父孟迁,位至泽潞节度使。孟知祥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任西川节度副大使,履行节度使职权。天成年间,安重诲独占权柄任意而为,因

  • 卷三十五·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五     婺源江永撰天神   吉禮二補天子祭天地歲徧【曲禮 此條通言一歲祭天】 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鄭司農云昊天天也上帝玄天也昊天上帝樂以雲

  • 金七十论卷下·佚名

      翻喜成就故者。翻九分喜及八种成就。翻此十七。名为智害。是十一根坏。及十七智害。是名二十八。云何喜九分。以偈释曰。  依内有四喜  自性取时感  依外喜有五  离尘故合九  依内有四喜自性取时感者。

  •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下·佚名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无畏译  于佛部中其线白色。莲花部中其线黄色。金刚部中其线赤色。此等物备具在身。方可作法。依经依部。如经所说。结大界已。次应供养。随其成就及与事部差别。所办涂香色味香气。与彼相

  • 卷二十五·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五刘潘许郭陈吴传刘兴朝名经臣。不详其里居。年三十余。会东林照觉总公。始究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公。冲举或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峯寒色。言下有省。已而官洛中。就参韶山杲公。杲嘱曰。

  • 琳法师别传序·彦悰

    陇西处士李怀琳撰详夫。太极元气之初。三光尚匿。木皇火帝之后。八卦爰兴。是知。仁义渐开。假龙图而起字。道德云废。因鸟迹以成书。所以左史记言。夏商备于诰誓。右史记事。唐虞流于典谟。暨乃史迁缀史记之文。班固

  • 卷第二十四·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杂科篇 宋 圆觉演公传 宗演。河北恩州人。姓崔氏。元丰满禅师弟子。唱云门之道者也。法貌修整。持守严密。宣和中。徽宗诏入内庭说法。赐紫方袍。当时有大因缘。

  • 终南家业卷下(末)·守一

    四难云。双单难辨者。析云。久闻师意。唯以制中有开法。听中有制法。如离衣造房等。方具二持犯。如斯立义。特舍通而执局。唯屈祖而罔时。今乃先录祖文。然后。立义释疑。戒疏云。止持对制门。可学事中。制必作者。如

  • 八卦拳学·孙福全

    孙禄堂编著。出版时间不详。《自序》日期为1916年11月。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其中第六至第十七章图解说明了八卦掌起势、单换掌、双换掌、狮子掌、返身掌、顺势掌、队掌、平托掌、背身掌、风轮掌、抱掌等基本掌法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