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应熊传

王应熊,字非熊,四川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天启年间,担任詹事,因父母丧礼回家。

崇祯三年(1630)召见任命为礼部右侍郎。第二年冬天,皇帝派宦官出守边镇,王应熊上疏说:“陛下焦躁烦劳为求得政绩,为什么不一一依靠群臣呢?群臣不肯任劳任怨,使陛下万不得已,权且派遣身旁近侍监督管理。书写在青史中,说有圣明不出世的皇上,但是群臣不能仰望其成功,真应当羞愧而死。况且从神宗以来,士族官吏竟然不知道自己应当掌管什么事,有人举出《会典》的律例告诉他,反而诧异以为是申不害、韩非的刑名之学。近来各臣的缺点,不是事到临头不敢承担的缘故,而是平时没有严格要求的过失;也不是因循旧习的缘故,实际是遗忘了过去的规章制度的过错。”话语都迎合皇帝的意图,于是受到皇帝的特别照顾宠爱。曾经酗酒,骂尚书黄汝良,被给事中冯元飙揭发了。黄汝良替他隐瞒,事情才算排解了。崇祯五年(1632)提升左侍郎,冯元飙揭发他贪污的情形,皇帝不察。

王应熊博学多才,熟知典故,而性格刚强,很不讲情面,很多人都怕他。周延儒、温体仁拉拢他帮助自己,都跟他很友好。等到周延儒被罢免,温体仁拉拢他更加卖力。崇祯六年(1633)冬天,朝廷推举阁臣,王应熊声望不够没有被推举,皇帝特别下旨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跟何吾驺一起参与机要。命令下达,朝廷内外都吃了一惊。给事中章正宸弹劾他说:“王应熊刚愎自用,一向无所忌惮,小才足以护短,小辩足以助贪。现在让他担当大任,一定会铲除异己,报复仇敌,混淆是非。请皇上收回成命,另外选择忠良之人。而且传言说皇帝优待左右的亲信,通过走后门得到提拔,让天下利欲熏心、捷足先登的小人日益活跃,连累圣德不小啊。”皇帝大怒,下诏将章正宸打入监狱,剥夺官籍赶回家。有人劝王应熊做文彦博,王应熊很不高兴,假装上疏请求辞职。有很多激愤的话,多次被给事中范淑泰、御史吴履中攻击,皇帝都不过问。

崇祯八年(1635)正月,流贼攻陷凤阳,捣毁皇陵。巡抚杨一鹏是王应熊的座主,巡按吴振缨是温体仁的亲家。二人担心皇帝震怒,扣留杨一鹏、吴振缨的奏疏不报告皇帝。等到收复的报告来后,同时上报。于是草拟圣旨命令巡抚、巡按戴罪立功。主事郑尔说、胡江轮流上疏诋毁王应熊、温体仁狼狈为奸,耽误国事,皇帝愤怒地将他二人贬职,而给事中何楷、许誉卿、范淑泰,御史张缵霄、吴履中、张肯堂不停地发表意见。范淑泰说:“杨一鹏的《恢复疏》在正月二十一日,《核察失事情形疏》在正月二十八日,天底下还有尚未出事就先恢复的吗?王应熊改填日、月,难逃欺诈瞒骗的罪名。”并且揭发他接受贿赂的事情。皇帝对王应熊特别关照,都不听,而降了何楷、张缵霄的官级,安慰王应熊。王应熊也多次上疏争辩,说:“座主门生,交情不能太薄,冒昧地推辞勾结的罪名。票拟实际是微臣起草的,冒昧推辞误国的罪责。”何楷更加愤怒,多次上疏检举他,最后又上疏说:“按过去惯例,奏疏不抄发,外人是无法知道的,不接到圣旨,邸报是不许传抄的。微臣的奏疏六月初十日上报,十四日才接到皇上的圣旨,王应熊却在十三日奏辩。圣旨尚未下发,王应熊如何知道,这是微臣不理解之一。况圣旨下发一定要由六科抄写分发。微臣的奏疏十四日下发,而百户赵光修先送给锦衣堂上官,那么奏疏可以不经过科部抄写了。这是微臣不理解之二。”王应熊才害怕起来,上疏承认错误。皇帝将他的家人和值日中书七人法办。官司齐备,将家人充边,中书贬职二级。王应熊于是多次上疏乞求辞职,乘驿车回家,赐给他旅差费,派行人护送。皇帝也知道王应熊跟别人关系不融洽,只不过是自己亲手提拔的,不想因为别人的议论赶走他。

崇祯十二年(1639)派官员去调查。他的弟弟王应熙横行乡里,同乡人到官府门前击鼓伸冤,列举罪状多达四百八十多条,窝藏赃款一百七十万两,言词牵连到王应熊。下诏让抚按调查追究。正好王应熊又一次被召回,事情得以消解。

这时周延儒第二次为相,担心别人攻击自己,唯独惦念王应熊刚强,可以利用制服别人,极力向皇帝推荐。崇祯十五年(1642)冬天,派行人召见王应熊。第二年六月,王应熊还没有到,周延儒已被罢免回家。给事中龚鼎孳密奏说:“陛下召见王应熊,一定是因为他主持朝政的时候,众人轮流攻击他,以为他孤立没有同党,谁知他跟周延儒交往密切,肝胆相照。微臣去年进入北京,听说王应熊贿赂周延儒作为再次召回朝廷的阴谋。周延儒对大家宣称,皇上将要起用巴县人。巴县人即指王应熊。不久,召见王应熊的命令果然下达。政府本是重要的地方,他们却互相援引私党,这时周延儒人虽然离开了,但他的影响还存在,国家大事怎经得起再耽误了!”皇帝看到奏疏心里怀疑起来,留下奏疏没有下发。不久周延儒被逮捕,却仍滞留京城,等王应熊来,一同前往。一天,皇帝回头对宦官说:“周延儒为什么还不来?”回答说:“等王应熊先来。”皇帝更加怀疑了。九月,王应熊到京,住在朝房里,请求朝见皇帝,不同意,请求回去种田,皇帝同意了,他于是惭愧沮丧地回去了。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京师失陷。五月福王在南京即位。八月,张献忠占领四川。于是改任王应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专门对付四川的农民军。这时四川各府,只有遵义还在政府手中,王应熊进入遵义驻守。白衣誓师,开幕府,传布檄文声讨敌人。第二年向皇帝报告方法谋略,请求下令川陕、湖贵二总督,郧阳、湖广、贵州、云南四巡抚出师联合讨伐。并揭发四川巡抚马乾纵容士兵奸淫抢劫,将他革职审问。命令未下达而南京失陷,马乾仍旧做他的四川巡抚。不久张献忠死,杨展等将领各自占据州县称霸一方,王应熊无能为力,他的部将曾英功劳最大,收复重庆,多次打败敌人。王祥亦从綦江出师,跟曾英形成掎角之势。王祥的才能武力赶不上曾英,但王应熊重用王祥超过了曾英。又过了一年的十月,张献忠的余党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南奔重庆,曾英战死。孙可望攻占遵义,王应熊逃往永宁山中,不久死在毕节卫。他的一个儿子王阳禧,在战争中死亡,最终没有后代。

猜你喜欢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司马迁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脱脱
  卷一百九十三 表三十三·赵尔巽
  卷五十一·黄以周
  名山藏卷之七·何乔远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佚名
  二百六十四 江宁织造曹(兆页)请安摺·佚名
  卷三十六·张守节
  贺胜传·宋濂
  月鲁帖木儿传·宋濂
  卷二百一·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之二·雍正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净扮元吉同丑扮段志贤、卒子上,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出的朝阳门,便是大黄庄。自家不是别人,三将军元吉是也。这个将军是段志贤。我哥哥唐元帅领兵收捕刘武周,与尉迟交战,被我将尉迟引至介休城,将军兵围住。我则想杀了

  •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范晔

    第五伦 曾孙种 钟离意 宋均 族子意 寒朗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伦少介然有义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

  •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蔡东藩

      却说刘继元降宋后,太宗命中使康仁宝监督继元,催他部署行装,召齐族属,限日离开太原,驰赴汴都。继元除挈眷随行外,所有宫妓,尽献与太宗。太宗分赐立功将士,仍饬康仁宝监护继元等,赴京去讫。北汉始祖刘崇,本后汉高祖刘知远弟,

  • 唐鉴卷二·范祖禹

    高祖下七年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至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防上将府次十四卫东宫置三师至十率府【率音帅】王公置府佐国官公主置邑司并为京职事官州县镇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王祎

    【齐太祖髙皇帝萧道成建元元年魏高祖孝文帝太和三年】春正月甲辰宋以萧嶷爲镇西将军都督荆湘等八州军事荆州刺史辛亥以萧赜爲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以本纪修】三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以本纪修】甲辰宋萧道成自爲相国

  • 卷之三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稽古録卷七·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殷下王武丁思复兴殷道亮隂三年不言羣臣咸諌王曰予恭黙思道梦帝赉予良弼【梦天与我良佐】乃以形求于天下傅説筑傅岩之野惟肖【傅岩在今陜州平陆界傅説贤而隠代胥靡刑人筑此道以供食肖似也】王召与语果圣

  • 卷七十二·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二附载满洲旗分内之高丽姓氏金氏新逹理      都赉德倍以上俱有传金天保      玉尔弼天凤尼      嘉理哈金登       明色尼金德裴      海古尼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溥仪

    问题之严重,还不仅限于此。 日本战犯的坦白、揭发和东北人民群众的控诉、检举,使我们“一所”激动起来了。尤其是那些年纪轻的人,反应分外强烈。在这种情形下,我遭到了侄子、妹夫和大李的揭发。我陷入了来自四面八方的

  • 历年记中·姚廷遴

    世有繁华靡丽,顷刻而化为冰消瓦解;风波万丈,转睫而形影皆无。更阅东坡诗云:“世间何物最相似?一似飞鸿宿岸泥 。泥上偶然留爪迹,雁飞曾不记东西。”余记此乃鸿迹也,虽不能高飞远举,而身涉兵火灾荒、人情恶薄之候,记

  • 皇甫谧传·房玄龄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皇甫静,是安定朝冉阝人,汉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孙。过继跟着后叔父,迁居到新安。二十岁还不好学,东游西荡没有节度,或认为他是白痴。曾经得到瓜果,便送给后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上说:‘虽用三牲奉养,如果让

  • 榕村语録卷二十六·李光地

    理气大极天之性帝天之心先有理而后有气有明一代虽极纯儒亦不明此理蔡虚斋谓天地间二气滚作一团其不乱处即是理罗整庵谓理即气之转折处如春转到夏夏转到秋自古及今何尝有一毫差错此便是理某初读其书只觉得不帖然不知其

  • 卷十三·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桧羔裘诂训传第十三○音义荥波之南【荥毛本误从木下同】是子男之国【男误南】周武王封之于济洛河颍之间爲桧子【颍毛本误

  • 卷二百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五复次善现,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精进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精进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卷十七·佚名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诸大声闻众所知识。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马胜。大名有贤。无垢。须跋陀罗。善称圆满。憍梵钵提。优楼频蠡迦叶。那提迦叶。伽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诸佛如来所有寿命长短等不。佛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当为汝等。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贤劫。释迦牟尼佛国土一劫。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若安乐世界阿弥陀佛

  •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佚名

    二十卷。作者不详。是书卷首载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梦弼等四家序言。书中所采之注不过百家,但为了夸耀繁富,故虚称千家,与事实大不相符。其诗句、篇后之评论,皆为刘辰翁之语。《四库全书》编辑者怀疑此书为高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