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繻传
沈..,字铭镇,乌程人。
他的父亲沈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礼部仪制主事,历任祠祭郎中。诏令在禁宫建祠,让道士在里边祭祀祈福,沈节甫坚持不赞同。尚书高拱对他非常恼恨,于是他称病归乡。后起用为光禄寺丞。遇上高拱负责吏部,又称病回避他。万历初年,逐次升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神宗召见并委任他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工部事务。御史高举称沈节甫一向负有缓进的节操,不应该一年三次升迁。吏部因为沈节甫有众望,否定了高举的提议。沈节甫接连上奏请求减少浮费、核查虚冒,阻止兴作,减少江浙的织造,停止江西的瓷器,神宗为此稍稍减少了织造的数额。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劝谏此事。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他在父亲去世后回乡,至去世。赠封右副都御史。天启初年,沈..刚刚任官,他的父亲被赐予端清的谥号。
沈..与弟弟沈演同时考取万历二十年(1592)的进士。沈..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负责礼部事务。西洋人利玛窦入京朝贡,于是居住在南京,与他的门徒王丰肃等人倡导天主教,士大夫中很多人信奉它。沈..上奏称:“陪京是都会之地,不适宜让异教在此存在。”有识之人赞同他的劝谏。然而沈..向来没有什么声誉。与大学士方从哲是小同乡,互相友善。神宗末年,方从哲单独执政,奏请补充内阁大臣,诏令公众推举。亓诗教等人遵循方从哲的心意排斥何宗彦、刘火广之流,唯独将沈..和史继偕的姓名呈上。皇帝就任用了他们。有的人说是由方从哲推荐,奏疏没有下发。第二年,神宗逝世,光宗继位,这才召见沈..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还没有到任,光宗也逝世了。天启元年(1612)六月,沈..才到任。
先例,词臣在内书堂做讲授,所教的宦官要行弟子之礼。李进忠、刘朝都是沈..的弟子。李进忠是魏忠贤最初的姓名。沈..到任后,与他们两人秘密结交,于是上奏称:“辽左的战事急迫,我在东阳、义乌等城邑以及扬州、淮安招募材官和勇士二百多人,请将勇士编入锦衣卫,而对材官依照才干授予官职。”李进忠、刘朝正好负责内宫事务,得到沈..的奏疏,大为高兴。诏令锦衣官训练所招募的兵士,授予材官王应斗等人为游击以下不同级别的官职。沈..又上奏招募了二百多名兵士,请求拨发到辽东、四川的军队中。诏令依从了。不久,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再晋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宫的练兵之事一天天兴盛,驸马都尉王籨也奉诏招募兵丁,希望得到身居帷幄中的重臣支持。朝廷大臣都称沈..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刘朝在宫中练兵,沈..派门客诱惑他。王籨的奏疏,怀疑出自沈..的教唆。宦官、外戚亲贵、奸邪辅臣在宫廷内外操练兵马,片土之地的京城,成了战场。沈..上奏辩解,就请求因病罢职。皇帝抚慰、挽留他。惠世扬等人便详尽揭发了沈..与宫内太监勾结的情况,刑部尚书王纪再上奏弹劾沈..,将他与蔡京并论。沈..也弹劾王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山献等人。皇帝两度颁诏化解此事。不久,王纪因为佟卜年的狱案被削夺官籍,议论的人更加对沈..侧目而视。大学士叶向高上奏称“:王纪、沈..互相攻击,都有失大臣的体统。现在因为刘一山献的狱案贬责王纪,谈何公论?”朱国祚以辞职相争辩,皇帝都不听。沈..自感不安,于是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令他乘驿车归乡。过了一年去世。赠封为太保,谥号文定。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三·列传第八十·柯劭忞 臧榮緒晉書卷十四·汤球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七·徐乾学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提要·廖道南 第十五卷宋(二)·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七 刑法略四·纪昀 胡安国传·脱脱 蓬山密记·高士奇 卷二百十三之五·雍正 卷三十七【上】·徐一夔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卷一百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