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冯恩传

冯恩,字子仁,松江华亭人。幼年是孤儿,家庭贫穷,他的母亲亲自督教他学习。等到年龄大一点,知道竭力学习。除夕之夜无米下锅而且天在下雨,房室尽湿,冯恩在床上读书神情自若。登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出外慰劳两广总督王守仁,向王守仁执礼为弟子。

不久提升他为南京御史。按过去的惯例,御史有时审理案件,不定案就移交给刑部,刑部定案后,不再向御史通报。冯恩请尚书仍然向御史通报,诸位曹郎喧哗,说御史以我等为属吏。冯恩说:“不敢这样,想知道事情的本末,好进行检查核实。”尚书不能拿什么来为难他。之后,巡视上江。指挥张绅杀人,冯恩立即将他处死。考察赴朝廷觐见官吏,南台照例先行检举。都御史汪钅宏专权,请求到北台去,等到事情完毕,才允许论列。冯恩和给事中林士元等人上疏争辩这件事,才使得恢复原来程序。

皇帝采用阁臣的建议分建南北郊祀,并且想让皇后行蚕礼于北郊,诏令廷臣各抒己见,但诏令中屡次斥责持有异议的人为邪徒。冯恩上言说“:人臣进言非常困难,明诏下令直谏,又诋毁直谏的人为邪徒,让人适从哪一个呢?这不是陛下的意思,一定是左右奸佞的人想借其说而暗中诋毁的缘故。而今士风日下,以缄默不语为老成,以语言正直为矫激,已经祸及到忠直的人。如果事先担心有异议,而逆诋之为邪,那么必定是雷同附和,然后才行。况且天地合在一起祭祀已有一百多年,怎么能轻易改变?《礼》说‘: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皇后深居九重,岂适合远出郊野?希望陛下迅速罢去二项提议,不要被讨好您的人所误。”冯恩写疏章时,自己估计要得到重罚。等到疏上奏后,皇帝不给他加罪,冯恩因此更加感奋。

十一年(1532)冬天,彗星出现,皇帝下诏书征求直言。冯恩以天道远、人道近,来详细指称大臣的邪正,他说:

“大学士李时小心谦抑,解拨纷乱不是他的长处。翟銮附势持禄,惟事模棱。户部尚书许赞谨厚和易,虽然缺乏果断,必定没有不必要的开支花费。礼部尚书夏言,很有学问,是豪放的才士,驾驭任用他,可能是救时的宰相。兵部尚书王宪刚直不屈,通达有为。刑部尚书王时中,不知进退,委靡不振。工部尚书赵璜廉介自持,制节谨严。吏部尚书左侍郎周用,才学有余,正直诚实不足。右侍郎许诰讲论便捷,学术迂腐不正。礼部左侍郎湛若水聚徒讲学,素行未合人心。右侍郎顾鼎臣警悟疏通,不局限于偏长,是足以重任之器。兵部左侍郎钱如京安静有操守。右侍郎黄宗时虽然擅长文学,但因人成事。刑部左侍郎闻渊存心正直无私,处事精详,可以寄托以辅佐之任。右侍郎朱廷声笃实不浮,谦虚俭约有操守。工部左侍郎黎..滑稽浮浅,才也有为。右侍郎林廷木昂才学气度不凡,通达而不拘泥。”

而极力疏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钅宏的奸诈,他说:

“张孚敬刚恶凶险,嫉妒多变。近来都给事中已经痛说了他,用不着重复。方献夫外表看起来谨厚,内心实际上奸诈。以前在吏部,私庇乡里,报恩复仇,无所不至。去年伪称有病离去,陛下派遣使者征他回来,礼意恳切。他却态度傲慢,入山读书,一直等到传旨另外任用他,然后才高兴地上路。以吏部尚书另外使用,不是想入阁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方献夫的疾病痊愈的原因。现在又派遣他兼管吏部,他必将呼引朋友同类,执掌威福之权,不大坏国事不会停止。像汪钅宏,则如鬼怪,不可比述。他所仇恨的只有忠良,他所图谋的只有报复。今日上奏降某官,明日上奏调某官,这些官员不是他所憎恨的就是宰相所憎恨的。我想不到陛下将汪钅宏寄托为心腹,而汪钅宏逞奸务私以至于达到如此极端。而督察院处于纲纪的首位。陛下如果不早用忠厚正直的人代替他,万一御史领命外出,效法他的刻薄来希求称职,为害天下生民百姓,能承担天下之言吗?所以我说张孚敬是根本的彗星;汪钅宏是腹心的彗星;方献夫是门庭的彗星。这三颗彗星不除去,百官不和,庶政不平,虽然想消弭天灾,不可能获得成功。”

皇帝得到疏章后大怒,将他逮捕下锦衣狱,追究主使他的姓名。冯恩一天天遭受拷打,多次濒临死亡,他的话始终没有改变。只是说御史宋邦辅曾经到过南京,谈到朝政和诸大臣的得失。于是一并逮捕宋邦辅并且下狱,夺去他的官职。

第二年春天将冯恩转移到刑部狱中。皇帝想按妄自上言大臣德政律问他的罪,致他于死地。尚书王时中等人说:“冯恩的疏章毁誉各有一半,不是专颂大臣,应当减罪戍边。”皇帝更加恼怒,说:“冯恩不是专门指责张孚敬三个臣子,只因为大礼的缘故,仇君无上,死有余罪。王时中是想欺公鬻狱吗?”于是革除王时中的官职,夺去侍郎闻渊的俸禄,贬郎中张国维、员外郎孙云,调到极边任杂职,而冯恩竟被判死刑。冯恩的长子冯行可十三岁,伏在殿阙讼冤。日夜匍匐长安街,见到有冠盖的官员经过,就攀车呼号乞求搭救,终究没有敢说话的人。当时汪钅宏已迁吏部尚书,而王廷相代他任都御史。因为冯恩被问的罪名不适当,王廷相上疏请求宽恕他,皇帝不听。

等到朝审,汪钅宏担任主笔,面向东而坐,冯恩独向殿阙而跪。汪钅宏命令士兵拽冯恩面向西,冯恩起立不屈。士兵呵斥他,冯恩怒叱士兵,士兵都委靡下去。汪钅宏说:“你屡次上疏想杀我,我现在先杀你。”冯恩喝叱说:“圣天子在上,你身为大臣,想以私怨杀害言官吗?而且这是什么地方,面对百僚诸公说这样的话,为什么没有忌惮呢?我死为厉鬼也要击杀你。”汪钅宏怒声说:“你以廉耻自负,而在狱中多受别人馈赠,是为什么呢?”冯恩说:“患难相恤,是古来之义。哪像你接受金钱卖官爵呢?”于是列举他的数件事,揭发汪钅宏不止。汪钅宏更加恼怒,推案而起,想殴打他。冯恩声音也更加严厉。都御史王廷相、尚书夏言援引廷臣大体为他们缓解。汪钅宏稍微止怒,但犹署案情真实。冯恩出长安门,士民来观看他的人像围墙一样多。都叹息说“:这个御史,不但口如铁,他的膝、他的胆、他的骨头都像铁。”所以称他为“四铁御史”。冯恩的母亲吴氏击登闻鼓讼冤。皇帝不省悟。

第三年,冯行可上书请求代父而死,皇帝不许。这一年冬天,事情更加紧迫,冯行可于是刺臂书写疏章,自己捆缚自己到殿阙下,他说:“我父亲自幼就失去依靠。祖母吴氏守节教育他,才得以成人,得为御史。全家受俸禄,图报无地,私忧过分,隐于大辟之罪。祖母吴氏年纪已有八十多岁了,忧伤之深,只剩下一点气息。如果我父亲今日死去,祖母吴氏必定在今日死。我父亲死,我祖母又死,我就是茕然一孤,必定不会独生。希望陛下哀怜,置我的罪,而赦免我的父亲,苟延祖母和父亲二人的性命。陛下杀我,不伤我的心。我被杀,不伤陛下的法。我谨伸着脖子来等待白刃。”通政使陈经为他入奏皇上。皇帝看了以后很悲痛,下令法司再讨论。尚书聂贤和都御史王廷相说,情和法不能成双,适宜用奏事不实律,输赎还职,皇帝不许。于是他们说冯恩情重律轻,请求让他守戍边关,皇帝下令许可。派遣冯恩戍守雷州。而汪钅宏也在后两月被罢官职。

过了六年,遇赦归还。居在家中,专为乡亲们做德事。穆宗即位,录先朝的直言之人。冯恩年纪已有七十多岁,即家拜大理寺丞,退休。又听从有司的话,表彰冯行可为孝子。冯恩八十一岁死去。

猜你喜欢
  卷十一·李心传
  五代史纂误目録·吴缜
  卷之二百·佚名
  卷之九百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尚史卷十·李锴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一·佚名
  八七 学日本语续·周作人
  郭世通传·李延寿
  温迪罕缔达传·脱脱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九·高晋
  卷15·吴缜
  卷十二·戴锡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三·彭定求

        卷693_1 【感寓】杜荀鹤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卷693_2 【春闺怨】杜荀鹤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   卷693_3 【马上行】杜荀鹤   五里复

  • 吴叔虎·唐圭璋

      据词中“乙未政和年”云云,叔虎,盖北宋徽宗时人。   水调歌头   寿钱太尉   清澈黄河底,乙未政和年。坤珍阐瑞,运符五百间生贤。日暖曲江花柳,鼎沸韶春弦管,尺五是青天。殊宠逢熙载,吉梦送真仙。   承盛德,公故国

  • ◆郭掾郎天锡(快雪斋集)·顾嗣立

    天锡名畀,以字行,一字佑之,别号北山,丹徒人。累举不第,历鄱江书院山长,调吴江儒学教授,未赴。江浙行省辟充掾史,美须髯,人呼为郭髯。画学米南宫,师事高房山,得其笔法。尝往来锡山,与倪高士元镇交最久。元镇尝有诗题其画云:「郭髯余

  • 蒋士铨·龙榆生

    蒋士铨字心馀,一字苕生,号清容,江西铅山人。乾隆丁卯(一七四七)举人,丁丑(一七五七)进士,授编修,在官八年,归主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风神散朗,激扬风义,甄拔寒酸,有古烈士风。工诗词,尤长剧曲。(《国朝先正事略》卷

  • 卷十三·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三翰林院检讨朱彛尊编镏 炳【四首】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人朙初献书任中书典籖岀为大都督府掌记有春雨轩集【杨防夫云彦昺诗音节甚古琅然汉魏之音 危太朴云彦昺驰骋戎马决胜筹帷有古烈士风故其

  • 巻七·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七(明)童轩 撰○五言絶句春日卧病柬高仲显一首红桃始破颜緑杨已堪把想应城南道日日多车马庚寅中秋对月【在滇南作】去岁中秋夕维舟楚水濵可怜今夜月犹照异乡人回至余干望家极目天涯路孤帆千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正统十二年春正月甲子朔 上诣 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 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乙丑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夜有流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光烛地出玄戈旁东行至天市垣外尾迹炸散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通志卷一百七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隠逸传第一范史始立隠逸传谓之逸民晋宋隋曰隠逸齐曰髙逸梁曰处士后魏曰逸士今总曰隠逸殷伯夷【叔齐】前汉四皓 严君平【郑子真】后汉野王二老 向长 逢萌 周党 王霸 严光

  • 卷八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高宗建炎间编修官胡铨论符离之败疏曰臣闻古者或多难以固其国啓其疆宇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齐有仲孙之难而小白以

  • 第40章·老子

    【原文】反者道之动,强者道之用(1)。天上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题解】这一章,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指出“道”向着跟它相反的方面变化、运动,这是一条辩证法的重要原则。他又提出“弱者道之

  • 教学品第二·佚名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佛告诸比丘,当勤修道除弃阴盖。心明神定可免众苦。有一比丘志不明达。饱食入室闭房静眠。爱身快意不观非常。冥冥懈怠无复昼夜。卻後七日其命将终。佛愍伤之。惧堕恶道即入其室。弹指觉曰:咄起何

  • 在仰光与宇连令沓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三日──沓:大师来仰光,极为欢迎!佛法无有我相,无国际的界限,我们同是佛的弟子。  师:承大德联合欢迎,在本人实不敢当!唯这次是代表中国佛教送舍利来,诸位迎接舍利,便可见佛教的一致,没有民族国界差别相。沓:承大师

  • 卷第四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业品第四之十一如前所说果有五种。何等业有几果。颂曰。断道有漏业  具足有五果无漏业有四  谓唯除异熟余有漏善恶  亦四除离系余无漏无记  三除

  • 卷第一·水鉴慧海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一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荆州铁佛禅寺语录师顺治十五年戊戌四月于汉阳受请六月十八日进寺。三门曰泼天门户迥无阑一任诸人去复还且道新长老到此又作么生信步施为多意气等闲蹋破上头关。佛殿曰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佚名

    无名氏注。多唐宋时期故事,称为“昔唐”、“昔宋”,当作于元明时。倡导清静无为,念诵《清静经》,并有内丹说。

  • 笔花医镜·江涵暾

    综合类著作。清江涵暾撰。四卷。涵暾字笔花,归安 (今浙江吴兴) 人。早年为官广东,中年始潜心医学,遂采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参以己见,于道光四年(1824) 撰成此书。约五万字。卷一总论四诊八纲,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