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神鼎諲禅师

禅师洪諲者。襄水人也。传失其氏(或云生于扈氏)。隐于衡岳之三生藏。有湘阴男子。邦称右族。来游福严。即諲室。见諲气貌闲靖。一钵挂壁。莫能亲疏之。倾爱之忘去。谓曰。师宁甘长客于人。亦欲住山乎。我家神鼎之下。邻寺吾世植福之地。久无住持者。可俱往。諲笑曰诺。乃以己马驮諲还。諲至。设鱼鼓粥饭。如诸方。一年而成丛席。十年而有众三十辈。僧契嵩少时游焉。諲坐堂上。受其展。指庭下两小瓮。咤曰。汝来乃其时寺。今年始有酱食矣。明日将粥。一力挟筐。取物投僧钵中。嵩睨上下。有即咀嚼者。有置之自若者。嵩袖之下堂出。以观皆碎饼饵。问诸耆老。曰此寺自来不煮粥。脱有檀越请应供。諲次第拨僧赴之。祝令携干残者。归纳库下。碎焙之。均而分俵。以当面也。堂头言。汝来适丁其时。良然。嵩大惊。有木床一。夜则諲坐其上。三十辈者环之。听其诲语。諲曰。洞山颂曰。贪嗔痴。太无知。果赖今朝捉得伊。行即打。坐即槌。分付心王子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古人与么道。神鼎即不然。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往。坐即随。分付心王无可为。无量劫来元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又尝曰。无量劫来赁屋住。至今不识主人公。借问诸人还识主人公也未。良久云。若有人问神鼎。向伊道作么作么。又云。不得作主人公话会参。智度寺沙门本延。谒諲夜语。还谓郡将曰。諲公所谓。本色老宿。惜陆沈山中。郡以礼请开法。諲辞免不得已曰。山僧年十八游方。亦无正意参禅。只欲往东京。听一两本经论。以答平生。何期行到汝州。忽值风发吹上首山。见个老和尚。劈头槌一槌。当时浃背汗流。礼却三拜。如今思量。悔不当初。束缚送去首山后。却归乡井。古寺闲房。任运过时。岂不快哉。虽然如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今日有一炷香。也要对众烧却。供养此老。只是汝州土宜。乃升座问答罢。又曰。斋会已具。僧俗已集。问答已毕。佛法成办。只将此善。上祝 今上皇帝圣寿无疆。便下座。道俗欢呼。以为未始见也。于是諲声名普闻。僧问。鸟窠侍者。欲往诸方。学习佛法去。鸟窠但吹布毛。便悟去。如何。諲曰。此事即知。此人久积净业。旷劫修行。方能了解。乃拈布毛举似。复吹之曰。会么。不得辜负老僧。良久曰。我在首山。与汾阳师兄。曾如此说。汾阳作偈曰。侍者初心慕胜缘。辞师拟去学参禅。鸟窠知是根机熟。吹毛当下得心安。看他吐露。终是作家。又曾同作拄杖子偈。昭曰。一条拄杖刺蝎。劲直螺纹爆节。寻常肩上横担。大地乾坤挑斡。[翟*支]开懵钝顽痴。打破伶俐尖黠。如今卓在面前。诸方作么拈掇。我即不与么道。僧曰。愿闻和尚偈。偈曰。得处不在高峰。亦非浅溪深壑。如今幸得扶持。老病是为依托。僧问。有问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我不将小意对阇梨。諲曰。若有问神鼎。但向道。此一问岂是小意。会么。首山大似担水河头卖。神鼎只解就窝里打。良久曰。相见不扬眉。君东我亦西。有时示众曰。雨下阶头湿。晴干又没泥。姨姨娘姊妹。嫂嫂阿哥妻。若与么会得。犹是长连床上粥饭僧。作么生道得一句。作个出格道人。有么。良久云。适来有一人。为蛇画足。踣跳上梵天。[祝/土]著帝释鼻孔。帝释恶发。雨似盆倾。诸人还觉袈裟湿么。有僧自汾州来(传是举道者)。諲倚拄杖曰。一朵峰峦上。独树不成林时如何。僧曰。水分江树浅。远涧碧泉深。又问。作么生是回互之机。僧曰。盲人无眼。又问曰。我在众时。不会汾阳一偈。上座久在法席。必然明了。僧曰。请和尚举看。諲曰。鹅王飞鸟去。马头岭上住。天高盖不得。大家总上路作么。僧举起坐具曰。万年松在祝融峰。諲曰。不要上座答话。试说看。僧曰。忽忆少年曾览照。十分光彩脸边红。即拂衣去。諲曰。弄巧成拙。僧请益首山答佛话。諲作偈曰。新妇骑驴阿家牵。谁后复谁先。张三与李四。拱手贺尧年。从上诸圣。总皆然。起坐忪住没两般。有问又须向伊道。新妇骑驴阿家牵。乃又曰。虽然如此。犹未尽首山大意。进曰。如何尽首山大意。諲曰。天长地久。日月齐明。又作偈曰。长安甚乐到人稀(千圣同源)。到者方知不是归(方可较些子)。直道迥超凡圣外(有人不肯在)。犹是曹溪第二机(青霄有路)。郴州道俗。即山迎请。住王莽山。不赴。僧问。佛不违众生之愿。为甚有请不赴。諲曰。莫错怪老僧好。有偈曰。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若人解了如斯意。大地众生无不彻。諲德腊俱高。丛林尊仰之。如古赵州。同曰神鼎。闲书壁作偈曰。寿报七十六。千足与万足。若问西来意。彼此莫相触。何付嘱。报你张三李四叔。山又青水又绿。殁时年八十余。諲少年时。与耆宿数人。游湘中。一僧举论宗乘。颇博敏。会野饭山店供办。而僧论说不已。諲曰。上人言三界惟心万法惟识。惟识惟心。眼声耳色。何人之语。僧曰。法眼大师偈也。諲曰。其义如何。对曰。惟心故根境不相到。惟识故声色摐然。諲曰。舌味是根境否。对曰是。諲以箸挟菜置口中。含胡而言。曰何谓相入耶。坐者相顾大惊。莫能加答。諲曰。路涂之乐。终未到家。见解入微。不名见道。参须实参。悟须实悟。阎罗大王。不怕多语。

赞曰。不欲争虚气于形迹之间。唯务收实效于言意之表者。憃叟论也。予观神鼎。殆庶几。无愧此言。得道时未壮。隐于南岳二十年。乃领住持事。又二十年。方开堂说法。然皆缘起于他。寔非己意。譬如夜月行空。任运而去至。于甘枯淡。以遂夙志。依林樾以终天年。可以追媲其师也。

猜你喜欢
  走在心灵皈依的路上·李叔同
  大雲初分金刚智健度第十六·佚名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五(目录)·智旭
  御选语录 总序 总目·雍正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佚名
  卷三目·徐昌治
  卷二十六·佚名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一·佚名
  卷第三十四·元来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目錄·牧云通门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二·楚石梵琦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佚名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零五·彭定求

        卷405_1 【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元稹   何事花前泣,曾逢旧日春。先皇初在镐,贱子正游秦。   拨乱干戈后,经文礼乐辰。徽章悬象魏,貔虎画骐驎。   光武休言战,唐尧念睦姻。琳琅铺柱础,葛藟茂河漘。  

  • 卷二二·郭则沄

    孝定景皇后系出那拉氏,为都统桂公(祥)女,其於孝钦后为姑侄。中宫之定,寔秉慈旨。光绪己丑正月,大婚礼成,即於是年二月亲政。李越缦侍御於乾清门观迎皇后凤奁,有诗纪之云:“九阊曙色启铜龙,夹道珠灯拱法宫。彩仗

  • 卷十九·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十九     宋 陈起 编杜旃癖斋小集 白云在南山 白云在南山幽鸟乘风飞鸟飞不能远云高还难依园中亦有菊堂後那无萱游子不得归衔悲欲何言 緑珠行 蜀丝殷空金作谷珊瑚成林珠百斛彼姝千花万

  • 御选明诗卷五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五十六五言律诗七张治道闻雁何事天南雁春来又北飞为忧霜雪苦转见羽毛稀江汉慙余阻潇湘笑汝违云霄踪迹异空有泪沾衣与薛君采夜语入夜杯仍把论交泪暗挥醉怜山月上愁对海云飞江汉三年阻风尘万事非

  • 列传第八十二·刘昫

    ○李抱玉 李抱真 王虔休 卢从史 李芃李澄 族弟元素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

  • 卷八十七·志第四十·地理三·脱脱

        ◎地理三   ○陕西   陕西路。庆历元年,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熙宁五年,以熙、河、洮岷州、通远军为一路,置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又以熙、河等五州军为一路,通旧鄜延等五路,

  •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报国 屠扬州碧血流芳·蔡东藩

      且说清摄政王多尔衮,展阅史可法复书,不禁惊叹,因史公来书,是洋洋二大篇,比原书字数还要加倍。当即交洪承畴朗诵,承畴遂徐声念道: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

  • 唐鉴卷四·范祖禹

    太宗二五年初帝令群臣议封建魏征李百药以为封建不便顔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令平声】间以州县杂错而居十一月诏皇家宗室及勲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例定等级以闻至十一年六月

  • 卷之六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二十·徐紘

        (明)徐纮 撰    南京刑部尚书张公墓志铭  童轩    公讳瑄字廷玺别号古愚晚号安拙翁再号观庵系出宋忠定公后世家句容曾祖日宣元滁学教谕因侨寓于滁国初徙江浦遂占籍居焉祖克让忠信孝友为乡人所重考俊

  • 志卷第七 高丽史五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五行一。○天有五运地有五材其用不穷。 人之生也具为五性着为五事修之则吉不修则凶。 吉者休征之所应也凶者咎征之所应也。 此箕子所以

  • 高昌传·魏徵

    高昌国,是汉代的车师前王庭,距离敦煌有十三日的路程。 这里东西宽三百里,南北长五百里,四面多有大山。 从前,汉武帝派遣军队向西讨伐,师旅疲劳,其中特别困乏的兵士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地方有汉代的高昌垒,所以就用它作为国

  • 王朴传·张廷玉

    王朴,同州人。洪武十八年(1385)的进士。原名权,太祖为他改的名。任命为吏科给事中,因直谏忤逆了圣旨而罢官。不久起任为御史,陈奏时事几千言。他性格耿直,多次与太祖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天,遇事争论十分激烈。太祖大怒,命令

  • 卷一百七十六之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八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五年十一月十七日浙闽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事窃照十月内【臣】据南澳镇营报称有洋盗在云盖峙到

  • 卷二十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二十三元 汪克寛 撰襄公下【乙靈王二卯十六年】二十有七年【晉平十二齊景二衛獻二十一蔡景四十六鄭簡二十曹武九陳哀二十三文四宋平三十秦景三十一楚

  • 卷三十一·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一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襄公七防于夷仪之歳齐人城郏【在二十四年不直言防夷仪者别二十五年夷仪防○郏古洽反】其五月秦晋为城【林自十四年十三国伐秦二国不平至今年始为平】晋韩

  • 刍品第三十二·佚名

    刍若乞食,以得勿积聚。天人所叹誉,生净无瑕秽。苾刍为慈愍,爱敬於佛教。深入妙止观,灭秽行乃安。刍诸爱尽,舍爱去贡高。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当知是法行,身之出要径。如象御强敌,刍恒习行。人不寿劫尽,内与自心诤。护身念道

  • 鼻奈耶卷第七·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等译波逸提法之一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罗芸于众人中戏笑妄语。诸比丘诲责。汝为佛子云何妄语。诸比丘往具白世尊。世尊告罗芸。曰汝何为戏笑妄语以偈诲责罗芸。妄语地狱近作之言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