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章义渡租

(一)

尝思劳民期在利民,利民必先劳民;劳民者未必尽利于民,利民者无不先劳其民也。特民情惮劳而趋利,未利之而先劳之,民必滋怨,故子产孰杀之歌先于谁嗣,此固从政之不遑恤者。余尝三至台瀛,从事于师徒戎马间,周历南北,见夫曲溪陂泽不可以梁病于济涉之处甚多。迨丙申承乏淡水所属,绵互几百里,所谓曲溪陂泽不可以梁者不可悉数。其间土人驾舟以济,相妥于定章者弗计,惟大甲溪块石层迭,支派杂流,水势西冲,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涨,极目汪洋,诚险道也。此外,如中港房里柑尾,虽险阻稍灭,然或溪面广阔,或急湍汹涌,皆迫邻海■〈氵义〉,亦危险莫测者也。此数处非无驾舟待济之人,大率土豪撑驶,藉索多赀,少不如愿,即肆剥掠者有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义渡其容缓欤!余甫下车,即欲筹是举,顾与吾民周旋日浅,未信而劳贤者所让,或恐贻以怨讟乎。适又重建文庙,以崇礼教;增造书院,以励英才;亦既屡兴大工,重劳吾民,几乎无须臾暇,讵可复兴义渡之举哉!然继而思之,择可劳而劳,因民利而利,从政之道也。若义渡者,吾民所便利而乐劳者也,岂有惮劳而不从事者乎!余又何怨之弗可任也。奚集绅士、郊啇、耆庶,而谕以意,且先捐廉以为之倡,乃无弗踊跃乐输。不数旬,共捐洋银八千九百余员,其不敷者,则搜罗充公租谷以足之。更于曰要溪外,若汫水港、盐水港一律设渡,共凡六处;又于堑南之白沙墩,堑北之金门厝,每于九月间,各设浮桥以济,是又因地制宜者也。其捐项为置田甲,岁收租息,以资经费。并将筹议置舟选夫,岁修工食一切章程,存诸案牍详明,各宪勒石以垂永久。今而后劳者安利者普矣,怨讟余知其免矣,是则劳乃利之功,而劳乃利之验也。且劳一时,而利于无穷也。利以余而成,劳由民而致,是余与民相与有成也,是为记(淡水厅义渡碑记)。  

猜你喜欢
  卷十一 晋泰始元年起·王夫之
  第六编李思纯、吕思勉讲元史·王国维
  ●崇祯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四十六·佚名
  卷之九·佚名
  六九二 大学士阿桂等奏孙士毅得邀宽免恳请代谢天恩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二·阿桂
  宇文瞖传·李延寿
  孔公恂传·张廷玉
  南史札记·李慈铭
  卷四十九·佚名
  卷三十五·赵汝愚
  杨文忠三录序·杨廷和
  卷九·佚名
  卷六十三·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柴氏四隐集原序·柴望

    余绾墨绶而莅江山盖尝俯察民俗以需渐摩闻有长台里者共城侯裔居之是为柴氏著名也非着封也代有贤隽奕叶相辉映为江之望族时于公暇披邑乘稽之以论其世道学则国史禹声与兄禹功待制中行节义则铨部天锡水部德载政事则殿中侍

  • 卷三百二十一下·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二十一下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四十一下 程本立 惜日短 岁十二月二日同诸友访环中老人於西溪隐居遂命题各赋一篇 我志在千古此生无百年百年亦苦短白日如奔川光隂旦复旦把镜心茫

  • 田为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田为字不伐。政和末为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八月为大晟府乐令。善琵琶。有《氵芊呕集》,久佚。赵万里有辑本一卷,得词六首。 ●南柯子·春思 田为 团玉梅梢重,香罗芰扇低。 帘风不动蝶交飞。 一样绿阴庭院锁斜

  • 本纪第一 高祖上·姚思廉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之后也。世居颍川。实玄孙准,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

  • 八七七 谕《明臣奏议》着交武英殿写入四库全书交聚珍版处排印·佚名

    八七七 谕《明臣奏议》着交武英殿写入四库全书交聚珍版处排印乾隆四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乾隆四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奉旨:着交武英殿写入四库全书,并交聚珍版处排印。钦此。质郡王等纂办《明臣奏议》于是日恭进。【真按:不

  • 唐纪七十五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中景福元年(壬子、892)·司马光

    唐纪七十 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公元892年) [1]春,正月,丙寅,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丙寅(二十一日),唐昭宗诏令赦免天下,改年号为景福。 [2]凤翔李茂贞、静难王行瑜、镇国韩建、同州王行约、秦州李茂庄五节度使上言:杨守亮容匿

  • 卷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三礼部仪制清吏司登极凡登极之礼先期分遣官祗告天地太庙社稷至日五鼓各执事官入太和殿设宝案於御座前正中设诏案笔砚案表案陈法驾卤簿乐悬均如仪内阁学士一人奉诏书礼部仪制司官奉表内

  • 论语集编卷十·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子张第十九【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子夏为多子贡次之葢孔门自顔子以下頴悟莫若子贡自曽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恃记之详焉凡二十五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致命谓委致其命犹言授

  • 第十一章 22·辜鸿铭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辜讲有一次,孔子在同学生周游列国的时候,在某个地方遭到暴民的袭击而受到威胁。其中一个学生——孔子最喜欢的颜回被冲散了。之后当这个学生(颜回)回来后,孔子

  • 卷八·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八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 齐侯谷梁作齐人陈氏曰春秋非主兵皆序爵于是序齐于宋之上予齐以伯也自

  • 卷一百五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七祭不欲数至而尝无乐【祭义】考异古本经怠则忘下有矣字必有凄怆之心下有焉字注因四时之变化因作由 春祭曰祠下有也字盖脱尔下有也字无盖

  • 书传卷十三·苏轼

    宋 苏轼 撰周书梓材第十三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逹大家以厥臣逹王惟邦君大家者如晋六卿鲁三桓齐诸田楚昭屈景之类此晋鲁齐楚之所恃以为骨干者无之则无以为国也故曰季氏亡则鲁不昌然其擅威福窃国命则有之矣古者国君驭

  • 哀公·哀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晋魏曼多帅师侵卫。夏,公会吴于鄫。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宋人围曹。冬,郑驷弘帅师救曹。【传】七年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晋师侵卫,卫不服也。夏,公会吴于鄫。吴来征百牢,子服

  •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

    观音大士。佛法之广大教化主也。过去已成正法明如来。逆来示菩萨相。立大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菩萨云者。言觉有情也。菩萨摩诃萨者。言大觉有情也。称观世音者。谓观世间。众生称名。悉蒙救拔离苦。从他机而立

  • 永济融禅师住辽阳永安寺语录卷下·佚名

    书记 师印 照德 录普说师云。堂堂意气走雷霆。凛凛威严扫邪宗。巨灵抬手无多子。劈破华山千万重。还会么。若还会得。山僧便下座。其或未然。更为饶舌。参须真参。悟须寔悟。汝等切莫学邪徒。而随下流。永安寺里论

  • 語錄卷下·铁壁慧机

    慶忠鐵壁機禪師語錄卷下嗣法門人燈來編機緣問鐵書記大地是箇紅爐書記向那裡安置記云桐柏山與龍屋撕結師云嗄。師問雙松昔日潤侍者如何是侍者事松云與和尚過杯茶來師云今朝松西堂如何是西堂事松云大眾不得亂語師云著。

  • 宸垣识略·吴长元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

  • 身毛喜竖经·佚名

    宋译经院沙门惟净等译。三卷,善星舍离佛法,以多种缘谤佛法僧。舍利子闻之,白佛。佛为广说佛法,所谓九次第定,十力,四无畏等。及说树下证果之相,龙护尊者请名奉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