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文忠三录序

杨文忠三录序

少师石斋先生杨公自正徳间以首相值时多虞内蛊外衅而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佐理匡救啓沃扶翊凡可为社稷利者竭尽心力为之无顾忌卒成中兴济之功天下之人盖隂受其赐而有不能尽知者也今观奏藁曰答天谴遵祖训戒游逸数疏皆格君心正国体之大者他如谨名号节权幸之有以慑奸回之气而禠其魄宸聪方悟而公以忧去矣向使公在位国家弊端之开当不知是又三年武皇亟召公还则憸人壅间窃弄之势巳牢不可破北狩方毕遽复南征内降数下欲以至尊称将领促公定草且动以危言于是廷臣諌者多毙杖下孰敢有犯雷霆之怒者乎公陈説大义执奏愈厉竟不从既而翠华久驻南都公见诸播告之词居守之议者悉中机防凡郊享诸大政令连章迭上务请回銮而后巳夫辅相之职将顺者易匡忤者难公处不可为之时能为人所不敢为之事虽古名臣之风采何以加焉未几武皇升遐羣奸汹汹正国势危疑之际公顷刻间决定大防戡剿乱逆实以身蹈不测之祸事势当此可不谓之难且急邪今圣皇继统公亲扶日毂而厘革诛罚之典又经画精明世一变而为安厥功尤伟乃知天所以留公者正以为今日用也然公有此丕绩方谦虚持盈惴惴焉以盛满为惧是其体国之忠忧世之志人可得而测其涯涘哉书曰乃心罔不在王室传曰临大节而不可夺若公者真所谓社稷之臣矣宇辱公知爱久因读公奏劄诸草少寓賛述之意并敢以功之成于前者为公庆而以功之图于后者为公祀也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前南京兵部尚书防赞机务太原乔宇序

杨文忠三录序

视草余録者録在朝奏对之言及政事可否之议也何为録之志愧也廷和承乏内阁前后十有八年视近嵗诸臣号为颇久初从文正李公后因以寡过及文正去任事多龃龉凡闗切利害之大者知之必言言之必尽虽未得尽如所请而先帝毎优容之一无所忤寅恭勑以雷霆临之不力执则事日非而国体益亵一难也于时六龙出狩宸居虚拱且嵗余二宁谋益人势将倾行则有骇舆之虞居则有固圉之责二难也銮舆既回大行事迫四家环布毫发失宜虀粉立至三难也既而肃皇帝入御遭逢何竒比议大礼则以鱼水之投而为氷炭之隔四难也公周旋其间停威武勑不草竟见信任居守维鼎擒瑾诒彬押虎逐狼外宁内安人孰不服公有定倾之功然后手扶日月启四十六年丕承之烈又孰不归公有定防之忠比其力辞伯封耻为灞上之请宁守硁硁不从永嘉之议又熟不亮公有信心之征而言必信在朝廷可以表纳谏之美在臣不可以见敬事之义藏之箧笴姑以示我后人不必其传之久逺也嘉靖六年丁亥秋八月丙午石斋杨廷和序

杨文忠三录序

隆庆庚午余为台史而内江赵文肃以阁学兼领台事属边报急京师戒严公语余曰新都杨文忠当武皇时肘腋大奸弄之掌上顿安宗社傥借筹边何皇皇如此日继得公所撰文忠墓祠碑读之信公知文忠而言之非茍也万厯已亥余为工相与惟一二同志之贤是赖今上入继大綂推诚委任化理维新时有献纳不过仰承德意坯土细流无补海岳亦惟同志之助勉强从事以至乞休而归居常自念平生遭际最胜在任最久而器识最下驱策不前所为报効者止于如此上负圣明下负所学多矣视草之余随事录之用以志愧一曰儿辈见之请曰昔人有所著述多在闲居之日今政务丛委应接不暇仓卒纪录未必无所遗忘柰何輙语之曰政恐久而或遗乃役志于此纵不能悉犹愈于通无所述也若昔人归田之录间取士大夫之笑谈天顺曰録或涉公卿之美刺今兹所録皆亲承天语及阁中日常议拟闗系职业者此外一无所附事有介时则永嘉进而公退永嘉之难难在违众公之难难在婴鳞而卒之易名皆不失为忠虽永嘉盖棺即允公则蒙庄皇帝以肃皇帝遗命而及然肃皇帝知公不忘公之心一也惟是肃皇帝知公人人能言之毅皇帝知公信任公未有能言之者初公制归有召守趣终制即起异数也谏斋祀止织造停两挂印率勉从疏留浃旬或月余未有竟不下者中使诣公或罗跪有罪逮系不少假竟安国家于磐石非毅皇帝知公信任公宁至此公乡人左司马赵公合刻公视草题奏辞谢三録于楚以序属余余题曰杨文忠公三録为辅弼龟鉴而因追颂我朝列圣慎简辅弼而崇重之竟延国家有道灵长之庆如此亦可为万世当宁献万厯癸夘上元日侍经筵资德大夫正治上卿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闗西温纯序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 王浑(子济) 王濬 唐彬·房玄龄
  卷四百四十二·列传第二百一·文苑四·脱脱
  卷一五六 梁紀十二·司马光
  七国考卷十二·董说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四·佚名
  一五〇 中日学院·周作人
  六四 家里的改变·周作人
  张康传·宋濂
  卷六十八·佚名
  卷八·佚名
  101.陆逊烧连营·林汉达
  议练民兵守淮疏·辛弃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格·唐圭璋

      水调歌头   寿留守刘枢密   富贵不难致,名节几人全。渡江龙化,于今五十有三年。历数朝堂诸老,谁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弥坚。吾道适中否,一柱独擎天。   湖南北,江左右,屡藩宣。韩公城下,烽火静、米斗三钱。人愿公归台

  • 卷三十五·董康

      ○百歲圓   不知何人所作。演司馬光事。謂光父子榮顯。母登百歲。故云百歲圓。種種謬誕。俱齊東野人語。蓋鄙妄人所編也。   劇云。司馬光妻鮑氏。子四人。長康。已中進士。母年九十六。光任龍圖閣■學士。

  • 杜鹃·徐志摩

    杜鹃,多情的鸟,他终宵唱: 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 飞蛾似围绕亮月的明灯, 星光疏散如海滨的渔火, 甜美的夜在露湛里休憩, 他唱,他唱一声:“割麦插禾”, ——农夫们在天放晓时惊起。 多情的鹃鸟,他终宵声诉, 是怨,是慕,他心头满是爱,

  • 卷九十四 天禧三年(戊午,1018)·李焘

      起真宗天禧三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戊午,崇儀副使史瑩責授供備庫副使,坐所治惠民河隄決,壞民廬舍故也。(本志作崇儀使,當考。)   詔河東路不許攜家赴任,州軍有官員挈屬在彼者,並令發遣離任。   辛酉,知河南府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五·杨仲良

      英宗皇帝   濮议   治平元年五月癸亥,宰臣韩琦等奏:『陛下即位以来,仁施泽浃。九族既睦,万国交欢。而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礼。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王及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合行典礼,详

  • 第五回 策淮南严可求除逆 战蓟北刘守光杀兄·蔡东藩

      却说周德威至潞州城下,呼李嗣昭开门,且遥语道:“先王已薨,今嗣王亲自来援,破贼夹寨,贼兵都遁去了。快开门迎接嗣王!”嗣昭闻言,竟抽矢欲射德威。左右连忙劝阻,嗣昭道:“我恐他为贼所得,由贼使他来诳我呢!”左右道:“他既说嗣

  • 第九回 二世篡位咸阳宫 始皇归葬骊山墓·黄士衡

    话说赵高同着李斯、胡亥,密议篡立之策。先将始皇赐与扶苏玺书烧毁,假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别作一书,赐与扶苏、蒙恬,说:他二人带兵数十万,在边已久,士卒多死,不能立功。扶苏反敢时常上书诽谤,都因未奉命令,不得归为太子,所以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世家卷第十六 高丽史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仁宗二。○(己酉)七年春正月丙戌金遣宁州管内观察使杨公孝来贺生辰。己亥枢密院副使韩 卒。己酉以郑旌淑为刑部尙书。二月辛亥移御仁德

  • 日、满、华共同宣言·佚名

    御名 御玺昭和十五年十二月二日内阁总理大 臣   近卫 文麿陆 军 大 臣   东条 英机外 务 大 臣   松冈 洋右大 藏 大 臣   河田 烈海 军 大 臣   及川 古志郎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大

  • 卷二百五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人物志一百三十列女传十八旗满洲列女传八镶黄旗满洲护军齐斌之妻赵氏镶黄旗满洲闲散明全之妻张氏镶黄旗满洲护军阿尔萨兰之妻周氏镶黄旗满洲

  • 元年·佚名

    (癸亥)元年大明天啓三年三月3月13日○癸卯,十三日癸卯,上擧義兵,奉王大妃復位,以大妃命,卽位于慶運宮,廢光海君,放于江華,誅李爾瞻等,大赦國中。上宣祖大王之孫,元宗大王〈定遠君諱琈,追尊爲元宗。〉之長子也。母仁獻王后具氏,〈連

  • 卷三·佚名

    △发心供养品下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告阿难言:阿难。诸佛菩萨昼夜常说一切诸法。有四种摄而摄众生。何等为四。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益。四者同事。尔时阿难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合十指掌。右膝著地。而

  • 大乘密嚴經卷下·欧阳竟无

      唐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二]我識境界品第七〈此品談我執爲害而礙生密嚴〉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徧觀十方.從髻珠中出大光明照諸世界及他化自在天宮 幷密嚴中諸佛子衆.放斯光已卽告一切佛法如實見菩薩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一·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於居士所。聞此甚深解脫門已。思惟修習。決定無間游彼福德海。淨彼福德田。趣彼福德津仰彼福德山。開彼福德藏。轉彼福德輪。觀彼福德法。植

  • 竹屋痴语·高观国

    一名《竹屋词》。词别集。南宋高观国撰。一卷。观国字宾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未详。与著名词人史达祖友善,为“南宋十杰”之一。《书录解题》著录“《竹屋词》一卷”。传世版本有汲古阁刊本,毛扆校本(北京图

  • 孙威敏征南录·滕元发

    亦名《征南录》。孙沔镇压侬智高起义记。一卷。北宋滕甫(字元发,一字达道,浙江东阳人)撰。皇祐四年(1052),侬智高起义军据邕州,宋朝派狄青、孙沔、余靖率宋军前往镇压。次年,事平。狄青率宋军归朝,孙沔继续追捕义军余部。时

  • 法句经·佚名

    又名《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集》、《法集要颂经》等。佛教经典。古印度法救撰,1卷。中译本有古代葛氏、竺得炎、支谦、法炬、法立、僧伽跋澄、佛念,天息灾等人古汉语译本,现代有法舫、了参等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