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八

庚子春正月己丑朔。

己亥,夏煜自庆元还,言方国珍奸诈状,非兵威无以服之。上曰:“吾方致力姑苏,未暇与校。”乃遣都事杨宪、傅仲彰往谕之曰:“吾始以汝为豪杰,识时务,不待征讨,幡然归命。嘉汝之意,命以高官,兄弟显荣,自制一面。岂效他人阳交阴备,徒为羁縻之国而己。诚欲汝为吾腹心,效股肱之力,共立大功,以垂后世,为方氏子孙之福。岂意汝自迷惑,昧远大之图,为覆灭之计。外虽纳降,内实反覆。欲觇我虚实,则遣质子;欲郤我官爵,则称老病。此何为者夫?以蕞尔之地,而忽事大之礼;舍其垂成之功,更造无穷之祸,此岂汝之得计也?吾宁不能遣一偏裨将十万众,直穷海岛,以取汝耶?顾以汝率先来归,姑忍须臾,待汝自改耳。汝及今能涤心改过,不负初心,则三郡之地庶几可全,福禄庶几可保。不然,吾恐汝兄弟败亡,妻子为僇,徒为人所指笑夫!智者转败为功,因祸成福,汝其图之。”国珍不省。

乙卯,复以宁越府为金华府。

二月戊午朔。

庚申,元守福宁州、福建行省参政袁天禄遣古田县尹林文广以书来纳款。初,己亥岁,福建义兵万户赛甫丁阿里迷丁据泉州。陈友谅兵入杉关,攻陷邵武、汀州、延平诸郡县。群盗乘势窃发,闽地骚动。天禄辈知元国势不振,故遣文广来纳款。文广以其年六月由海道出温,为方国珉所邀留。至是,脱身得达。时福清州同知张希伯亦遣其属张景仁、李世忠来请降。上皆厚赏之,遣还招谕。

三月戊子朔,改淮海翼元帅府为江南等处分枢密院,以缪大亨同佥枢密院事,总制军民。大亨有治才,,宽厚不挠,多惠爱及人。至于禁戢暴强、剖析狱讼皆当其情,民甚悦之。

徵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金华宋濂至建康。初,上在婺州既召见宋濂,及克处州又有荐基及溢、琛者。上素闻其名,即遣使以书币徵之。时总制孙炎先以上命请基。至是,四人同赴建康入见。上甚喜,赐坐,从容问曰:“四海纷争,何时而定?”溢起对曰:“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上善其言,甚礼貌之。

召常遇春于杭州。初,遇春之出师也,上戒之曰:“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及攻杭州,战数不利,元帅刘忙古歹及掾史商尚质又皆战死,城不得下,故遣使召之还。

乙卯,元遂安达鲁花赤马某作乱,率群盗入龙游、开化,杀县官,据邑治。县吏杨文祥募众击败之,斩马某首以献。上命都事王恺抚慰其民,赏文祥以下有差。

夏四月丁巳朔。

癸酉,皇第四子生,即今上皇帝,孝慈皇后出也。

五月丁亥朔。

是月,陈友谅兵寇池州,徐达等击败之。先是,友谅既杀赵普胜,即有窥池州之意。上察知之乃,遣佥院常遇春往池州与徐达共御之,仍使谓达、遇春曰:“友谅兵旦暮且至。尔当以五千人守城,遣万人伏九华山下。俟彼兵临城,城上扬旗鸣鼓,发伏兵往绝其后,破之必矣。”至是,友谅兵果至,其来甚锐,直造城下。城上扬旗鸣鼓,伏兵悉起,缘山而出,循江而下,绝其归路,城中出兵夹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生擒三千余人。常遇春欲尽杀之,谓达曰:“此皆勍敌也,不杀将为后患。若以上闻,上必不杀。”达不从,遂以闻。上谕使者曰:“亟还谕诸将:今战争方始,不可纵杀,以绝人望。三千精锐宜释之,使为后用。”及使者返,遇春已杀之,止存三百人。上闻之不怿,命悉放还。友谅遣使来曰:“此战非我意,乃巡边者偶战耳。”其矜诈如此。

闰五月丙辰朔,陈友谅率舟师攻太平,守将枢密院判花云与朱文逊等以兵三千拒战,文逊死之。友谅攻城三日不得入,乃引巨舟泊城西南,士卒缘舟尾,攀堞而登,城遂陷。云被执缚急,怒骂曰:“贼奴,尔缚吾,吾主必灭尔,斮尔为鲙也!”遂奋跃大呼而起,缚皆绝,夺守者刀,连斮五六人。贼怒缚云于舟樯,丛射之,云至死骂贼不绝口。院判王鼎、知府许瑗俱为友谅所执,亦抗骂不屈,皆死之。云,怀远人,少孤随母嫁张氏,体长大,面铁色,骁勇绝人。岁癸巳,谒上于临濠,上奇之。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破怀远城,虏其帅以归。进拔全椒,夜袭缪家寨,群寇散走。上之取滁州也,单骑前行,中途猝遇贼数千人,顾后骑尚未至,欲退不可。云独提剑卫上,横冲其陈而出,贼披靡不敢逼。既而克滁州,有功。甲午,从上取和州,得兵三百人,以功授管勾。明年乙未,上渡江,云率众先济,克太平。上以云材勇重厚,可属以事,因命宿卫,常在左右。丙申,从克集庆,云得兵千人,升总管,以兵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诸县,皆下之。过马驮沙,剧贼数百人遮道要战。云且行且斗,擒杀甚众,授前部先锋。从攻常州,拔其城,驻兵守牛唐营。夏六月,立行枢密院于太平,以云为院判,阶安远大将军。丁酉春,克常熟州,卒万余人。秋七月,命云领兵三千人趋宁国。时群盗蟠结山泽,营垒相望,路稍梗。云操戈前行,遇敌即斗,或经其营垒,辄击之,斩首数百级,而身未尝中一矢,被一创。经榛莽泥淖中,八日始达宁国,寻命还守太平。至是,死于难,年三十九。妻郜氏,一子炜,生始三岁。战方急,郜氏会家人,抱儿拜家庙,泣谓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敌。夫死,吾宁独生?然花氏惟此一儿,为我善护之。”云被执,郜氏赴水死,年三十五。侍婢孙氏收其尸,瘗之,抱儿欲逃他所,为陈氏兵所虏。至九江,陈氏军中恶儿啼。孙氏恐儿被害,以簮珥属儿渔家妪鞠之。及陈氏败,孙氏脱身至渔家见儿,遂窃负之夜出,宿陶穴中。明日,出江浒,僦舟以渡。适陈氏溃卒还争舟,捽孙氏及儿,投之江。方出没波中,有断木自上流至。孙氏挟儿附木浮入芦渚中,渚有莲实。孙氏取舀儿,凡七日,得不死。忽夜半,闻人呼之。一老父令与俱行,得达上所。上闻花云儿也,即呼入见。孙氏抱儿拜且泣,上亦泣,置儿膝上曰:“此花云子,将种也。”命赐老父衣,老父已不见,追之无所得,众以为神云。炜既长,命以为水军卫指挥佥事。上教炜以云平日所服衣冠葬云上元县南五十里。文逊,上餋子也。瑗字栗夫,饶之乐平人,读书聪敏强记。元至正中,两以易经举于乡,皆第一。及会试不第,放浪吴越间,每醉辄大言自负,人未有知之者。上取婺州,瑗进谒,因言于上曰:“方今元祚垂尽,四方鼎沸。豪杰材勇之士,势不能独安。夫有雄略者乃可驭雄材,有奇识者然后能知奇士。阁下欲扫除僣乱,平定天下,非收揽英雄,难以成功。”上曰:“今四方纷扰,民困涂炭。予思英贤有如饥渴,方当广揽群议,博收众策,共成康济之功。”瑗曰:“如此,实帝王之道,天下不难定也。”上喜,因留帷幄中,参预谋议。以太平乃建康股肱之郡,遂命瑗为知府。鼎初为赵忠餋子。忠,仪真人,从上起兵为总管。随渡江,克太平,为行枢密院判,移镇池州。赵普胜寇池州,忠出战被获,上乃命鼎袭忠职,守太平,寻复姓王氏。至是,与瑗被执,死之。后上追悼云等死事,追封云为东丘郡侯,瑗高阳郡侯,鼎太原郡侯,立忠臣祠于太平,命有司岁时祭享。

戊午,陈友谅弑其主徐寿辉于采石。初,友谅之犯太平,挟寿辉以行。既陷太平,志盈满,急谋僣窃,乃于采石舟中。先使人诣寿辉前,佯为白事,令壮士持铁檛自后击碎其首,弑之。寿辉死,友谅遂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舁庙中神像颠倒置门外,而僣位其中,国号汉,改元大义,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群下草次行礼于江岸,又值大雨,冠服皆濡湿,略无仪节,识者知其必无成。寿辉,蕲州罗田县人,一名真一,体貌魁岸,木强无他能,以烧香聚众起。初,袁州慈化寺僧彭莹玉以妖术惑众,其徒周子旺因聚众欲作乱。事觉,元江西行省发兵捕诛子旺等,莹玉走至淮西,匿民家,捕不获。既而麻城人邹普胜复以其术鼓妖言,谓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遂起兵为乱。以寿辉相貌异众,乃推以为主。举红巾为号,攻破蕲水县,进陷黄州。寿辉僣称皇帝,国号天完,改元治平,据蕲水为都,以普胜为太师,时岁辛卯八月也。壬辰正月,遣其伪将丁普郎、徐明达陷汉阳、兴国,普胜陷武昌,曾法兴陷安陆,又陷沔阳及中兴路。二月,陷江州南康路,分兵陷岳州、房州、归州。三月,遣欧普祥陷袁州,陶九陷瑞州,项普瑞陷饶州、徽州、信州。闰三月,遣陈普文陷吉安,乡民罗明远引义兵击却之。已而普文反兵,复陷其城。岁癸巳,元兵既复其所陷诸州路,十月进兵,讨寿辉于蕲水,大破获伪官四百余人,复武昌、汉阳诸路,寿辉遁去。乙未五月,寿辉伪将倪文俊复陷沔阳中兴路。七月,复陷武昌、汉阳,遂围岳州。丙申正月,倪文俊建伪都于汉阳,迎寿辉居之。五月,倪文俊陷澧州。八月,陷衡州。丁酉二月,倪文俊陷峡州,破鹿卢关;明玉珍又进陷州蜀诸郡,因据守之。八月,文俊谋杀寿辉于汉阳不果,奔黄州,友谅因袭杀文俊,尽领其众,而自称平章。戊戌正月,友谅领兵陷安庆。四月,陷龙兴,复陷瑞州,遣康泰赵宗、邓克明等寇邵武,使别将陷吉安,而自以兵陷抚州。八月,陷建昌。九月,陷赣州。十一月,陷汀州。己亥正月,陷信州。三月,遣兵陷襄阳,复遣兵略衢州,破杉关,而自引兵至江州迎寿辉。初,寿辉闻友谅破龙兴,欲徙居之。友谅忌其来不利于己,不从,寿辉不得已而止。至是,寿辉复欲往,友谅遣人止之。寿辉不听,引兵发汉阳,十二月至江州。友谅阳出迎而伏兵于城西门外,寿辉既入,门闭伏发,尽杀其部属,惟存寿辉,乃以江州为都,奉寿辉居之。友谅遂自称汉王,立王府于城西门外,置官属。自是,事权一归于友谅,寿辉但拥虗位。至是,友谅挟寿辉以兵犯太平,遂弑之。

庚申,陈友谅既僣号,乃潜遣人约张士诚来侵。建康群议皆欲先复太平,以牵制之。上曰:“不可。太平,吾新筑垒,濠堑深固,向使彼陆地来攻,必不能破。乃以巨舰乘城,遂为所陷。今彼既居上流,顺势来寇,舟师十倍于我,猝难敌也。”或劝上自将击之,上曰:“此亦不可。敌知我出以偏师,缀我。我欲与战,彼不交锋,而以舟师顺流直趋建康,半日可达。吾步骑亟回,非一日不至。纵能得达,百里趋战,兵法所忌,皆非良策也。吾有一计,足以破之。”于是,召指挥康茂才喻之曰:“有事命汝,能之乎?”茂才曰:“惟所命。”上曰:“陈友谅欲来为寇。吾欲速其来,非汝不可。汝与友谅旧,且佯欲为叛,遣人致书约其来,当为内应,彼必从。”茂才曰:“诺。吾家有老阍者,尝事友谅,颇信之,且忠谨不泄,具书令赍以往,则必达信。来无疑。”将行,所以谋问李善长。善长曰:“方以寇来为忧,何为更诱致之也?”上曰:“此策不可失。失今不为,久则患深,使二虏相合,吾何以支?先破此虏,则东寇胆落矣。”遂遣阍者持书乘小舸,径至友谅军。友谅见阍者,即呼问曰:“尔何为来?”阍者曰“康相公令我来。”友谅曰:“康公何言?”阍者出书进之,友谅观书毕,甚喜,问阍者曰:“康公今何在?”曰:“见守江东桥。”又问江东桥何如,曰:“木桥也。”乃与酒食遣还,谓曰:“归语康公:吾即至,至则呼老康为号。”阍者诺,归具以告,上曰:“虏落吾彀中矣。”乃命李善长撤江东桥,易以铁石,通宵治之。及旦,而桥成。适有富民自友谅军逸归,言友谅问新河口道路。又令于新河口跨水筑虎口城,以兵守之。命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徐达军于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帅舟师出龙江关外,上总大军于庐龙山。令持帜者偃黄帜于山之左,偃赤帜于山之右,戒曰:“寇至则举赤帜,举黄帜则伏兵皆起,各严师以待。”

乙丑,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璟整兵御之。时水路狭隘,仅容三舟入港,友谅以舟不得并进,遽引退出大江,径以舟冲江东桥,见桥皆铁石,乃惊疑,连呼老康,老康无应之者,始知阍者之谬。己即与其弟号五王者率舟千余向龙湾,先遣万人登岸立栅,其势锐甚。时暑酷热,上衣紫茸甲,张盖督兵,见士卒流汗,命去盖。众欲战,上曰:“天将雨,诸军且就食,当乘雨击之。”时天无云,众莫之信。忽云起东北,须臾雨大注。赤帜举,上下令拔栅,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其军来争战,方合,适雨止。命发鼓,鼓震,黄帜举,冯国胜、常遇春伏兵起,徐达兵亦至,张德胜、朱虎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兵披靡不能支,遂大败,溃兵走趋舟,值潮退,舟胶浅卒不能动,杀溺死者无算,俘其卒二万余人。其将张志雄、梁铉、俞国兴、刘世衍等皆降,获巨舰名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江海鳌者百余艘及战舸数百,友谅乘别舸脱走。于其所乘舟卧蓆下得茂才所遗书,上笑曰:“彼愚至此,诚可嗤也。”张志雄者,故赵普胜部将,善战,号长张。尝怨友谅杀普胜,故龙湾之战无斗志。及降,言于上曰:“友谅之东下,尽并安庆兵以从。今之降卒皆安庆之兵,友谅既败走,安庆无守御者。”上乃遣徐达、冯国胜、张德胜等将兵追友谅,又命元帅余某等将兵取安庆。德胜追及友谅于慈湖,纵火焚其舟。至采石,又与大战,德胜死之,国胜以五翼军蹴之。友谅与其将张定边出皂旗军号黑旋风者迎战,又败之。友谅昼夜不得息,遂收余兵弃太平,遁去,达率舟师追至池州而还。余元帅遂进取安庆,守之。德胜,字仁辅,庐州梁县人。元末,集众千余据巢湖。乙未,率舟师迎上渡江,克采石、太平,授太平兴国翼管军总管。破陈野先、蛮子海牙等水陆二寨。丙申,克建康、镇江,升秦淮翼元帅。丁酉,取常州,权枢密院判官。攻宣州,下宜兴。戊戌,取马驮沙及石牌,败张士诚海舟,升佥枢密院事。己亥,进攻赵普胜枞阳水寨,破其兵。至是,战死。

丁卯,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遣世子受经学。

庚午,录破陈友谅功,赐赉诸将士有差。

戊寅,克信州。陈友谅之寇龙江也,上命佥院胡大海出兵捣广信,以牵制之。大海遣元帅葛俊率兵以往,道过衢州,都事王恺止俊,乘驲至金华谓大海曰:“广信为友谅门户。彼既倾国入寇,宁不以为重兵为守?非大将统全军以临之不可,今出偏师,设若挫衄,非独广信不可下,吾衢先绎骚矣。”大海从之,乃亲率兵攻信州。至灵溪,城中步骑数千出迎战,大海击败之,督兵攻城,守者不能御,众溃,遂克之。

甲申,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以叚伯文为知府;立龙虎翼元帅府,以葛俊为元帅,周隆为副元帅,守之。

命罢各郡县寨粮。初,招安郡县将士,皆徵粮于民,名之曰:寨粮,民且病焉。至是,佥院胡大海以闻,上亟命罢之。

六月丙戌朔,以安庆总管童敬先为省都镇抚兼安庆翼统兵元帅。

辛亥,更筑太平城。初,太平城西南俯瞰姑溪,故为陈友谅舟师所破。及是,友谅败走,常遇春复其城,乃命移筑城西南隅,去姑溪二十余步,增筑楼堞,守御遂固。

壬子,枢密院判耿再成败石抹宜孙兵于庆元县。初,上克婺州,获其弟石抹厚孙并其母,令以书招宜孙,不至。及克处州,宜孙遁入建宁,收集士卒,欲复处州,因叹曰:“处州,吾所守之地。今以失之,无所往矣。城可复则复,不可复则死,死则归为处州鬼耳。”遂攻庆元县,知县曾寿不屈,遇害。俄而再成兵至,击败之。宜孙走竹口,遇乡兵叶德新,接战,兵溃,欲还福建。道经桃花坑,又为乡兵叶月岩等所邀击,宜孙力战而死。其部将李彦文收其尸,葬于龙泉县。都事孙炎以闻,上嘉其尽忠死事,遣使祭之,复处州民所立生祠。

甲寅,命总管程辉守铜陵,时号宗起为铜陵知县,招抚居民,皆来复业,禁官军不侵扰,民甚安之。

秋七月乙卯朔。

乙丑,陈友谅守浮梁院判于光、左丞余椿与饶州幸同知有隙。出兵攻之,幸同知走,光等遂遣人以浮梁来降,命光等仍守其地。既而,友谅遣其参政侯邦佐复攻,陷浮梁,于光等败走。光独乘轻骑谒上于龙江,授行枢密院判官,令戍徽州永平翼,赐衣冠金环而遣之。

九月乙卯朔,以亲军左副都指挥朱文忠同佥枢密院事。

张士诚兵侵诸全,元帅袁实战死。

元江浙郑同佥率其部兵来降。郑同佥者,苗军杨完者部将也。

张士诚遣同佥吕珍、元帅徐义率舟师自太湖入陈渎港,分兵据下新桥、五里牌、蒋婆桥三路进兵以寇长兴。守将耿炳文御之,遣左副元帅刘成出五里牌,总管汤泉出蒋婆桥,张珙出下新桥。泉、珙皆战殁,成与相拒一昼夜,胜负未决,炳文乃亲率精兵与成合,遂大破之,获甲仗船舰甚众。

戊寅,故徐寿辉将袁国公袁州欧普祥及参政刘敬遣人来降。

冬十月甲申朔。

甲午,陈友谅采石之败,其溃卒有潜匿泥氵义港者复集舟舰,剽掠无为州。上闻,命揭榜宥其罪,官复故职,给以田宅,廪饩士卒,则赡餋之。由是,其众皆来降。

十一月甲寅朔,江阴守将枢密院判官吴良被召,至建康入见。上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使吾无东顾忧,其功大矣。”命儒臣宋濂等为诗,以美之。

十二月甲申朔,复遣博士夏煜、陈显道谕方国珍曰:“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覆。谲诈者亡,负固者灭,隗嚣、公孙述之事可以鉴矣。汝首致甘言,终怀反覆,大军一出不可以甘言解也。尔宜深思之。”国珍始惶惧,对使者谢曰:“鄙人无状,致烦训谕。”使者归,国珍遂遣人谢过。

癸巳,中书省请征酒醋之税,从之。

陈友谅闻袁州欧普祥降于我,遣其弟友仁往攻之。普祥与部将刘仁黄彬战败其众,获友仁,鞭而囚之。友谅惧,乃遣其太师邹普胜与普祥和约,各守其境,普祥乃释友仁归。

是岁,以仇成为秦淮翼元帅府副使。

筑龙湾虎口城。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张廷玉
  ●卷三十二·徐梦莘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佚名
  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黄士衡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十·欧阳昱
  度宗全皇后传·脱脱
  樊山政书卷二十·樊增祥
  卷七·黄佐
  二九、孔子弟子通考·钱穆
  卷八十三·佚名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吕思勉
  卷七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出 授计·陆采

    【骂玉郞】〔生上哭介〕心上人儿掌上金。翻做波间月。海底针。红颜皓齿暗消沉。没回音。怨悠悠血染罗襟。怕香骨怎禁。怕香骨怎禁。怎禁雨打霜侵。怕芳魂怎寻。怕芳魂怎寻。度不得万水千岑。猛判弃此身同鸩。早落得

  • 卷二十·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二十明 李蓘 编陆游九十四首明河篇明河八月转分明烱如素练西南倾年年嵗嵗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良人万里自征行砧声中有玉闗情遥知铁衣冷如水指防明河白发生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儿生

  • 契丹國志卷之七·叶隆礼

      聖宗天輔皇帝   聖宗諱隆緒,景宗之長子。年十二即位,改元統和。尊母蕭氏為承天太后,臨朝稱制凡二十七年,乃歸政于帝。宋楊業之陷,康保裔、王繼忠之敗,與夫澶淵之役,皆統和二十五年前事。是時三、四大戰,帝雖親履行陣,力

  • 皇清开国方略巻十一·阿桂

      太宗文皇帝【天聪元年丁卯七月至二年戊辰十二月】  天聪元年秋七月己巳敖汉部柰曼部来归先是正月有喀尔喀古逃至言察哈尔林丹汗兴兵攻掠喀尔喀服从者収之拒敌者被杀扎噜特部奔依科尔沁部二月  太宗与柰曼部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七下·佚名

    宋孝宗八己巳淳熙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广西提举胡庭直言:『邕州卖官盐,并缘绍兴间一时指挥,于江左永平、太平两寨置场,用物帛博买交趾私盐,夹杂官盐出卖,缘此溪洞之人亦皆贩卖交盐。近虽改行钞法,其本州尚仍前弊。』诏经略司及知

  • ◎北平李丽与曰本军官之热恋·佚名

    北平李丽大家呼她为“一代尤物”,此姝的确有迷人的地方,过去不知有多少男人在她的香闺中做了俘虏。事变前,她是那么活跃,到了敌伪占领沪港两地后,她依旧是过着豪华的生活,所以能够如此“活得络”,当然是

  • 第十三卷 清康熙·缪荃孙

    督 抚 督 抚麻勒吉 满洲人。状元。康熙十年任。阿席熙 满洲人,康熙十二年任。于成龙 山西人,副榜。二十一年任。王新命 潼川人,贡监。二十三年任。董 讷 平原人,二十六年任。傅腊塔 满州人,二十七年任。范承勋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有虞世系表略姚姓其先国於虞始为虞氏系出虞幕虞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瞍瞽瞍生舜舜母握登氏见枢星如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龙顔日衡怀珠握褒目瞳重曜故曰舜

  • 吴成传·张廷玉

    吴成,辽阳人,初名买驴。父亲吴通伯,是元朝辽阳行省右丞。太祖时期,通伯父子随观童一起来归降。买驴改为现名,充任总旗,多次随从大军出塞。建文元年(1399),他被授予永平卫百户。后来投降燕王,随从作战,都有功,三次升级,任为都指挥

  • 卷一百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八旗科第题名】【谨案登科冇记始自唐时元明以来亦有进士题名碑列于太学】【国朝因之所以昭稽古之荣重抡才之典也其乡举之士则唐谓之乡贡进士试于礼部及第则为登科不及第则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十户部十五俸给二事例洪武十八年令天下有司官俸米折钞每二贯五百文准米一石 永乐元年令各都司并河南浙江江西山东山西五布政司按察司及王府官俸旧全支米者米钞中半兼支湖广福建广东广西陕西北

  • 十年·佚名

    (丙午)十年清乾隆五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朔,日有食之。敎求言減膳,仍下綸音于八道兩都曰:「農者,民之常也。民依於農,何待勸爲?然而三元之日,十行之綸,歲未嘗闕焉,豈以文具云乎哉?槪所以敦實政也,重民食也。嗟!我八路良長吏,其或

  • 定分第二十六·商鞅

    公问于公孙鞅曰:“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 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 公孙鞅曰:为法令置官置吏朴足以知法令之谓, 以为天下正者,则奏天子;天子名,则主法令之民,皆降受命发官。 各主法令之民,敢忘行主法令之所

  • 古乐书卷上·应撝谦

    仁和应撝谦撰律原第一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隂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聴鳯凰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律吕之本其雄鸣者为六律曰

  • 灌顶喻品第四·佚名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诸祕要法守护之事皆悉备已,然後与诸宫人采女而自围绕。游戏五欲放逸自恣。不摄六根肆情快乐。是名灌顶刹利大王第六轮也。外诸怨敌悉皆降伏。增益己国寿命长远。族姓子。如来世尊及诸菩萨摩诃

  • 觉群紧要启事·太虚

    本报止方发行主任,已辞去玉佛寺住持职;福善编辑主任又因病逝世,关于人事乃不能不有所调整。兹以玉佛寺苇一新住持为副社长,撤销两部主任,由月耀编辑,法源升发行,直接受社长、副社长指挥监督。又因物价增高一倍以上,才财两感艰

  • 佛说宝雨经卷第二·佚名

    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法得忍圆满。何等为十。一者内忍圆满。二者外忍圆满。三者法忍圆满。四者随佛教忍圆满。五者无分限忍圆满。六者无分别忍圆满。七者不待事忍圆满。八者无恚忍圆满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第九佛身观二。初分科。真法身者。前观宝像则似佛身。今对彼似故名为真。然此色相是实报身应同居土。亦名尊特。亦名胜应。而特名法身者。为成行人圆妙观也。良以报应属修法身是性。若渐教说。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