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乌哲定变

〔室贤适等附〕

太宗大同元年夏四月丁丑,帝崩于乐城,世宗行次镇阳,即位。舒噜太后闻之,怒,遣皇子鲁呼以兵逆击,败于泰德泉。世宗军至潢河横渡,隔岸相拒,以耶律乌哲之谋,各罢兵趋上京。

乌哲,字敌辇,系出孟父房。简重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博学,知天文。会同间,为特哩衮。时从太后。世宗以其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太后。太后以书示乌哲,对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为今计,莫若和解,事必成,否则,宜速战决胜负。倘人心一摇,国祸不浅,宜裁察!”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对曰:“鲁呼、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当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曰:“谁可遣者?”对曰:“太后不疑,臣请往。万一永康王见听,社稷之福。”太后乃使授书于帝。帝遣耶律哈斯复书,辞多不逊。乌哲谏曰:“书意若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谓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乌哲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鲁呼者无噍类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左右皆失色。帝良久问曰:“若何而和?”对曰:“与太后相见,各舒忿恚,和之不难。不然,决战非晚。”帝然之,遂遣哈斯诣太后约和。往返数日,议乃定。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乌哲反复辨难,左右感激大恸。太后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乌哲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鲁呼厉声曰:“我在,乌云安得立!”乌哲曰:“礼有世嫡不传诸弟。昔嗣圣王之立,尚以为非,况公暴戾残忍,人多怨,万口同声,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太后顾鲁呼曰:“汝亦闻此言乎?汝实自为之!”乃许立帝。帝谓乌哲曰:“汝与朕属尤近,何反助太后?”对曰:“臣以社稷至重,不可轻付,故如是耳。”帝嘉其志。

世宗天禄二年春正月,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特哩衮琉格及弟瑸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实喇潜告乌哲,乌哲遽引入见,白其事。琉格等不服,事遂寝。未几,琉格邀驾观樗蒲,奉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琉格自誓,帝复不问。乌哲奏曰:“当使实喇与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乌哲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罚有差。明年,萧翰卒以谋反诛。

三年,乌哲表列泰甯王察克阴谋事,帝不听。寻拜为右皮室详衮。

五年秋九月庚申朔,帝自将南侵,次归化州尚和山,察克弑帝。乌哲闻变,亟遣人召诸王及谕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贼。时寿安王归帐,乌哲遣弟冲迎之。王至尚犹豫。乌哲曰:“大王嗣圣子,贼若得之,必不容,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悔莫及矣!”王始悟。诸将闻乌哲出,相继而至。迟明整兵,出贼不意,围之,遂诛察克。语详察克事中。

乱既平,穆宗即位,谓之曰:“朕之性命,实出卿手。”命知国事。以逆党财产尽赐之,乌哲固辞。

穆宗应历五年,以乌哲为北院大王,总山西事。

景宗保宁元年冬十一月乙巳,北院大王乌哲加裕悦。时宋师围太原,命乌哲率兵往援,至白马岭,遣劲卒夜出,间道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宋兵以为大军至,惧而宵遁。

四年,北汉主刘继元遣使来贡,致币于乌哲,乌哲以闻,帝命受之。

五年夏五月癸亥,乌哲卒,年五十七。帝辍朝三日。后道宗诏上京立祠祭享,树碑以纪其功。

同时室昉,字梦奇,南京人。会同初第进士。太宗入汴,受诏知制诰,总礼仪事。应历中,累迁翰林学士,出入禁闼十余年。保甯中,兼政事舍人,数延问古今治乱得失,奏对称旨。改南京副留守,决讼平允,人皆便之。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同平章事,监修《国史》。进《尚书无逸篇》,太后嘉奖。是时,与韩德让、耶律色珍相友善,同心辅政,知无不言,法度修明,朝无异议。

屡请致仕,令居南京,封郑国公,免拜,赐几杖。统和九年,遘疾,授中京留守,加尚父。七月卒,年七十五,赠尚书令。

耶律贤适,字阿克展,裕悦罗卜科子。嗜学,有大志,为乌哲所重,尝谓人曰:“是人当国,天下幸甚。”应历中,讨乌尔古还,擢右皮室详衮。景宗立,以功加检校太保,赐推忠协力功臣。加特进、同平章事。保甯二年秋,拜北院枢密使兼侍中。三年,为西北路都部署,忠介肤敏,推诚待人,虽燕息不忘政务。屡决滞狱,百司罔敢懈。

大丞相高勋、都部署尼哩席宠入恣,及帝姨母、保母势薰灼,贤适患之,言于帝,不报。乾亨初,疾笃,得请。封西平郡王,致仕,卒年五十三。

子观音,大同节度使。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 贺拔胜 弟岳 兄允 念贤·令狐德棻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稽古録卷十八·司马光
  靖康要录卷五·汪藻
  一百七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题孙文成请兼盐差应勿庸议本·佚名
  卷三十二·傅恒
  世家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三十三·郑麟趾
  卷九十一·班固
  萧会理传·李延寿
  梁鼎传·脱脱
  卷一百六·阿桂
  宋纪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元嘉元年(甲子、424)·司马光
  卷六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苑丛谈卷十一·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谐谑中吴纪闻云徽宗即位下诏求直言及上书与廷试直言者俱得罪京师有谑词云当初亲下求贤诏引得都来胡道人人招是骆宾王并洛阳年少自讼监宫及岳庙都一时闲了误人多是误人多误了人多少宣和四年预借元宵有

  • 卷333 ·佚名

    宋祁 早秋 脱叶惊彫岁,翻车送落晖。 蔗浆晨渴减,桃簟夜凉归。 怨月收纨扇,轻云怯紵衣。 沈愁知几许,带眼不胜围。 宋祁 早秋二绝 斜规脉脉霞底去,早凉萧萧林际归。 年华摇落适谁怨,伯劳燕子

  •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三 蜀书三 后主传第三·陈寿

    (刘禅传)后主传,后主名禅,字公嗣,先主刘备之子。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20),先主当了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待先主登上皇位后,便册封刘禅说:“章武元年(221)五月十二日,皇帝诏示:太子刘禅,我遭际汉室国运艰难,奸臣窃位篡权,国家无主

  • 崔隐甫传·欧阳修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是隋朝散骑侍郎崔..的曾孙。初任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僧人惠范倚仗太平公主胁逼人家子女,崔隐甫检举揭发其罪状,反遭排挤,贬为邛州司马。玄宗即位,升任汾州长史,兼河东道支度营田

  • 中国历史上之名将·钱穆

    中国文化传统上有一特殊之点,即对文武观念向不作严格之区分。历史上名将大帅,带兵打仗,赫赫当时,垂誉无穷的,极多数是文人学士,儒雅风流,而非行伍出身的专门人物。明太祖时,百司请立武学。明祖曰:"一文武不分途。"明祖崛起草莽

  • 第十一章修正之性质与效力·孙中山

    八十九节修正之性质以前所论皆单纯动议,始终一成不变,而以原议为表决者也。然动议可随意更改,或增加,或全变为一异式者。其改变方式或意义之手续,名曰“修正”。修正之作用,则以改良所议之事件。然所谓良者,人心各

  • 卷一百二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二 朱批蓝廷珍奏摺 雍正元年八月二十二日福建台湾总兵官【臣】蓝廷珍谨 奏为恳 恩改名事窃照礼讳嫌名分宜引避【臣】本名廷珍伏查 珍字与 御名第二字音声无异似於尊敬之义未协拟将【

  • 卷第八·董仲舒

    度制第二十七孔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从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

  • 忠贵 第十一·王符

    世有莫盛之福,又有莫痛之祸。处莫高之位者,不可以无莫大之功。窃亢龙之极贵者〔二〕,未尝不破亡也。成天地之大功者,未尝不蕃昌也〔三〕。〔一〕后汉书本传作“贵忠”。○铎按:本篇叙录云:“位以德兴,德贵忠立。”忠于一人而

  • 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五【起成公元年尽二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成公【音义】【陆曰成公名黑肱宣公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疏】【正义曰鲁世家云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穆姜

  • 卷六十六·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六十六治道一总论程子曰论治者贵识体 治身齐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纲纪分正百职顺天揆事创制立度以尽天下之务治之法也法者道之用也 圣王为治脩刑罚以齐众明

  • 卷五·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觧卷五宋 吕本中 撰庄公【名同桓公子庄王四年即位庄諡也胜敌克乱曰庄】元年春王正月谷梁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继弑君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

  • 笃信品第四·佚名

    昔者舍卫国东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广。有五百馀家居在岸边。未闻道德度世之行。习於刚强欺诈为务。贪利自恣快心极意。世尊常念其应度者当往度之。知此诸家福应当度。於是世尊往至水边坐一树下。村人见佛光相。奇异莫不

  • 正法华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信乐品第四  于是贤者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大目揵连等。听演大法得未曾有。本所未闻。而见世尊授舍利弗决。当得无上正真之道。惊喜踊跃咸从坐起。进诣佛前偏袒右肩。礼毕叉手瞻顺尊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四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万仞去

  • 萧琛诗集·萧琛

    萧琛诗四首,和元帝诗,别萧咨议前夜以醉乖例今昼由酲敬应教诗,饯谢文学诗,咏鞞应诏。

  •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佚名

    凡十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经、文殊大教王经、千钵经。本经述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之秘密三摩地法。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计分无生、无动、平等、净土、解脱等五门九品(前九卷)。(一)根本清净无生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