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

天顺二年十一月乙酉朔钦天监进天顺三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百官颁行天下

○升云南干崖宣抚司陶孟刀思忠为本司副使

○修玉河东西堤

○监察御史张善餋病居家乡人奏其侵占田宅诸不法命锦衣卫官往执之

○丙戌 皇太子千秋节文武百官行庆贺礼

○丁亥书与代王仕壥曰得奏以二女长成于封内择配殊无相应欲于在京军民之家选择且何地无材大同官员军民之众岂无相应俊秀子弟堪为仪宾者况守藩在边者非一若不循旧例皆欲效此而行徒见更张纷扰今后凡事宜守成规庶得安静不可泥于私情任意乖礼

○吏部奉旨具丁忧省亲餋病御史李玘等四十三员以闻 上命丁忧者服阕起复餋病省亲者俱速取来果有病者就令在京调治今后有以餋病省亲告俱不许是时御史丁忧餋病家居多为乡人告讦所连及故有是命

○巡抚甘肃右副都御史芮钊劾奏镇番甘州庄浪古浪凉州山丹永昌诸处镇守总兵官安远侯柳溥武平伯陈友宣城伯卫頴都督过兴雷通毛忠李荣刘震林宏太监蒙泰少监龚荣监丞福保奉御杨敬进保都指挥刘杰等俱失机然其间亦有能奋勇剿贼者乞量为劝惩事下兵部议为友获功倍于所丧忠荣功足以赎宜置不问溥等俱有罪无功而溥任尤大皆宜治罪 上命姑宥之

○戊子下刑科给事中刘洙等于狱时以冬至 圣节预于诸寺观设斋醮是日洙等覆奏死狱如常御史给事中交章劾之言其当初阳来复之际而奏严刑既非所以顺时令当祈天永命之时而详重宪尤非所以格鸿休渎礼不敬莫甚于斯命执洙等下锦衣卫狱

○壬辰冬至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上诣 奉先殿 圣烈慈寿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复诣东宫行庆贺礼 圣烈慈寿皇太后 皇后免命妇朝贺

○癸巳文武百官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

○四川泥溪长官司长官王辅贵州乌罗长官司长官冉文质等来朝贡马赐币等物

○乙未 万寿圣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上诣 奉天殿 圣烈慈寿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丁酉遣书代王仕壥曰承喻以府中畜马数少不能如诏且欲诣缺陈谢顷者以边用方急故假之王府能如数固隹不及则已何嫌何疑而欲谢罪其马价则领用之后一一奉酬

○南京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刘聚奏表贺 万寿节至乞留京治病许之

○戊戌命广东肇庆卫带俸都指挥佥事王昱子清袭为本卫指挥使狭西署都指挥使房贵孙鉴代为靖虏卫指挥使

○迤北鞑靼米思哈来降命为头目送南京锦衣卫安插给房屋器物

○吏部主事曹恂已升江西右参议至通州以病回京尚书王翱以闻 上命仍为主事归家治疾恂不平晨入端门捽翱胸掴其面大呼锦衣卫官曰此老奸当擒也忠国石亨为翱陈状 上命锦衣卫执恂讯之欲重加以罪既而悯其实病但摈归不用且敕有司闲其出入

○己亥命直隶河涧卫指挥佥事提能提督河间沈阳大同三卫官军操守

○监察御史田景旸初巡按辽以疾改命刘釪往代之至是辽东都司官并山东佥事胡鼎连章称景旸疾愈请留勿代于是左都御史寇深谓巡按辽东非才干者不能宜从人望徵回釪仍以命景旸 上是之

○庚子命镇守松潘四川都指挥使周贵充参将仍旧镇守

○赏辽东官军一千七百八十七人各绢一匹四百二人各布一匹以正统十四年广宁城退虏功也

○造平虏将军平虏副将军靖虏将军靖虏副将军平胡将军平胡副将军平狄将军平狄副将军印各一

○陕西右参政黄忠致仕以吏部言其年过七十也

○总兵官忠国公石亨等奏臣等招募报效子弟年力精壮者几六千人已委都指挥袁贵等统领缘无营名敢请 上命为忠义营

○四川都指挥佥事赵雄在景泰时尝以金玉二带赂刑部左侍郎罗绮绮坐事锦衣卫鞫得其状下巡按御史收雄问之具伏于是都察院谓雄罪虽当以赦除然亦宜罚之不得理事为奔竞者戒从之

○昏刻南方有星大如盏色青白尾迹有光起自天仓西南行至浊

○辛丑复除翰林院检讨邢让仍旧任以亲丧服阕也

○升四川按察司佥事高澄为副使往松潘抚治番夷

○河南把总操练指挥檀锦管队千户郭兴各淫妇女于营内事觉法司引旧例赎罪还职 上命革其管队把总但令随操听调

○将军小旗叚振因 驾幸南海子轮直不得随侍上言将军所以镇抚百伪 驾出不令卫左右恐有奸党猝生变 上怒诏锦衣卫鞫之且命究所谓奸党者门达等穷治无状法司但论振当杖 上命杖一百发充南丹卫军

○复置云南南甸驿驿丞一员以土人为之从南甸宣抚司土官宣抚刀落硬奏请也

○壬寅免山西临汾县民贾真孔俊户内杂役真西河王钟鑅母兄俊晋王钟铉嫡母弟也

○以京师内外多强盗命都察院出榜申谕诸人擒捕若得实其原捕及首告人赏钞二千贯仍给贼眦官旗军校升一级民匠加赏银十两

○兵部尚书马昂等奏兰县逼临黄河路当冲要贼若入寇此先受害虽有署都指挥彭智若遇警出战缺人守城乞遣内臣一员同智协谋济理庶缓急得人战守有备 上然之命右少监秦刚往

○巡抚两广佥都御史叶盛奏守备德庆州都指挥同知马震数肆贪冒命巡按广东御史白侃执问之

○癸卯命工部官运衣鞋五千往给定远伯石彪所统官军

○户部奏贵州地方不宁其盐粮钞宜暂停徵以纾民困从之

○山东东昌府学军生冯宾以报效获功升总旗至是愿改授文职兵部以闻 上命为国子监生

○提督山海关都指挥佥事王整擅纵所部出关巡按御史李敏论赎杖还职从之

○广西苗贼从全州至湖广东安诸城堡抄掠巡按湖广监察御史马文升案永州卫指挥佥事欧刚赵斌俱不能奋击论罪当斩都察院谓东安逼邻苗贼刚斌罪可矜 上曰然其各宥死降二级令击贼自效

○先是总兵官西宁侯宋诚奏镇番卫指挥使李贵等不严备御致虏肆掠所守地方下巡按御史郭文鞫之至是论当杖遣充军 上特宥之命各降二级击贼自效

○夜有客星见于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夜其体微大状如粉絮在轩辕之旁

○甲辰命故隆平侯张福弟祐袭封隆平侯以福无子故也

○命通政司左参议尹旻复任以省亲召至也

○给御马监餋马军医兽人等四千九百余人衣鞋从太监刘永诚言也

○命官军能杀虎者往永平山海等处杀虎户部给与口粮并驴马草料

○陕西署都指挥佥事朱能守备永昌不疾引兵合副总兵萧敬击虏致虏杀都指挥李胜等巡按御史郭文论赎从还职从之

○南京刑部尚书杨宁卒宁字彦谧直隶歙县人由进士授刑部主事正统三年随兵部尚书魏源巡视宣府大同边备四年出师征剿麓川以中官监军荐宁偕往至境贼款军门约降主将许之宁曰兵未加而敌降是诈以诱我也宜严兵以备之已而贼众果至以功特升郎中六年仍举麓川之师兵部尚书王骥总军务复荐宁往偕攻破杉木笼山栅砦捣其巢穴师还以功进升刑部右侍郎九年参赞云南军务请置陇川宣抚司又即腾冲险塞筑城控制蛮夷戊辰巡抚江西询求民瘼士民畏服景泰初召还进礼部尚书后以足疾调南京刑部天顺初致仕至是卒讣闻遣官赐祭营葬宁为人机警负才能善交权贵麓川之行虽已成功而其不免于清议亦以此云

○乙巳升达官都指挥使脱孙为都督佥事官旗一百八十三人俱一级正统间脱孙等调征云南贵州等处蛮贼至是召还因陈久役于外而赏不酬劳故复升之

○命凉州备御署都指挥佥事金镛守备岷州从镇守狭西太监王敏等奏请也

○以顺天府通州田一十顷赐恭顺侯吴瑾

○给报效人口粮月三斗

○丙午升辽东守备左军都督佥事宋政为都督同知

○命故四川宁川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陈振子玉袭为本卫指挥使狭西署都指挥佥事陈斌子铭代为西安前卫指挥同知

○升朵颜卫都指挥使阿儿古蛮为都督佥事

○命故赤斤蒙古卫都督佥事切领子昆藏袭为指挥佥事罕东卫指挥使且巴子仓阿儿吉指挥同知阿鲁子朵儿思加俱袭职升赤斤蒙古等卫官舍十一人俱一级赏有差一九百十四人赏有差以苦巴剔儿等处攻劫贼营功也

○朵颜卫达子欲从宣府入境朝贡守臣以闻命仍从喜峰口入

○木邦宣慰罕落法奏思坑曩罕弄等欲争夺其官又数戕杀其百姓因乞兵为剿除之事下兵部请令云南镇守总兵等官勘议待报区处从之

○丁未升四川布政司左布政使耿九畴为南京刑部尚书先是礼部缺尚书 上召内阁臣李贤问曰谁可为之贤曰老成清介无如耿九畴于是召至京会南京刑部缺尚书故有是命

○调府军前卫带俸指挥佥事吕震于锦衣卫带俸震奉圣夫人李氏孙时援例乞恩故也

○戊申以冬不雨雪命百官致斋三日分遣大臣祷于 天地 社稷 山川及诸宫观祠庙之神

○敕镇守宁夏太监王清等曰得奏虏酋孛来屡遣通事近墩言欲贡马来降因虑虏情谲诈不可令从宁夏入境诚如所虑若其复来其为言宁夏道途险阻仍令从大同旧路入尤须严饬兵备不可怠忽

○开豁临潼王府旗校屯粮先是拨西安右护卫旗军百余户给王使用至是俱为校尉王奏乞免其屯粮即准粮赏故有是命

○己酉南京户部主事金鼎等掊克事觉执赴京鞫之具伏于是南京六科给事中童轩等连章劾尚书张凤不能表率群属容恶长污且素偏执文过数张乐高宴章下都察院请逮凤 上曰凤姑未问令自以状闻既而凤具陈六科劾已之诬不输罪都察院劾凤文过饰非 上命罚凤俸一年

○通政使司通政使张文质等奏南京吏科等科给事中童轩等所劾南京户部尚书张凤奏章内以收粮作收仓事属不谨宜正其罪 上命锦衣卫执治之

○庚戌命户部给达官阿达忽剌等本色俸外再加米一石从都督马克顺奏请也

○夜客星生芒可五寸经犯爟位西北星

○辛亥升保定中卫指挥使张英为大宁都司署都指挥佥事仍领各卫赴京轮操官军时有旗军千余人奏保英善抚军士为众所服故特升之

○致仕都察院右都御史洪英卒英字实夫福建怀安县人永乐乙未会试第一遂登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擢礼部主客主事历吏部文选考功主事两为会试同考官进考功郎中升山东布政使正统己巳胡寇犯顺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督役夫城临清筑运河堤景泰壬申进右都御史巡抚浙江会有旨考察百司贤否以行黜陟英惑于左右之言去取有未当者因恳乞致仕归至是卒英为人端重详雅在官无赫赫之誉而亦不失为善人长者云

○壬子掌钦天监事礼部左侍郎汤序言永乐中尝博收天下术数之人流为数世之用迄今年久凋落殆尽占候缺人请诏内外有司凡精通天文历数地理课命之术者不分军民起送赴京或避罪亡匿之人亦免罪送监量材奏请擢用知而不举及举而非人者悉治其罪事下礼部议宜从其奏通行访举如通一事以上灼有应验者封识书籍连人遣诣京师不许徇名违实概行滥举其妄言祸福违理乱众者有司严为禁约以杜奸宄从之

○癸丑赐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希文敕命封其父克仁如其官母孔氏为孺人时希文以例不得封父母陈情乞恩 上以其孟子之后特命予之不为例

○命故朵颜卫都指挥同知卯歹子朵罗干指挥同知逞乞儿子阿剌山俱袭职升指挥佥事脱脱为指挥同知

○管柴炭工部右侍郎吴复奏宣德间因易州柴夫艰辛命有司于运炭之处置井堡以安其身造河梁以通其行今岁久废弛柴夫夜则露宿寒则病涉乞敕该部令有司如旧置造从之

○甲寅免山东济南东昌兖州青州四府所属今岁被灾田秋粮共五十一万一千三百余石草九十三万三千二十余束

○复除给事中杨青于南京吏科兼掌礼科黄甄于南京户科兼掌兵科项倬于南京工科兼掌刑科时南京六科给事中俱坐事逮治锦衣卫狱缺官理事适青甄倬俱以亲丧服阕候选故有是命

○升福建布政司左参政许仕达为山东布政司左布政使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运使马显为四川左布政使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一 王珍国 马仙琕 张齐·姚思廉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哀宗上·脱脱
  卷一百八十二 嘉祐元年(丙申,1056)·李焘
  卷六·常璩
  卷二百十五·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五·朱彭寿
  卷之一百十一·祁韵士
  ●皇朝通典卷十五·佚名
  三、尼布楚交涉·蒋廷黻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五·佚名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席德柄·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1928──中華民國十七年戊辰·郭廷以

      1﹐1(一二,九)   甲、外蒙庫倫政府借俄款六千萬盧布,築庫倫赤塔間及庫倫恰克圖間鐵路。   乙、方振武在孝感就任第十一路總指揮(所部阮玄武之第三十四軍,蘇宗轍之第四十一軍,馬文德之第四十二軍,除馬外陸續向豫南開拔)。

  • 客座赘语卷九·顾起元

    半山王荆公半山寺,或以今之永庆寺傍有谢公墩当之,以公「我屋公墩」之句此。夫半山以城中至钟山,政得其半故名。若永庆寺,在宋江宁府城内西北,与去城至山居半之说不侔。且公半山园诗曰:「今年钟山南,随分作园囿。」又次,吴氏女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六月壬。午朔。上回宫。  ○癸未上幸畅春园。  ○以镇国公额尔图、为宗人府右宗人。  ○以司经局洗马王奕清提督四川学政。  ○转左都御史耿额为刑部尚书。  ○升奉天府府尹王国

  • 卷之二百八·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甲寅。旌表节孝妇安徽怀甯县李陈氏、舒城县孙石氏、六安州熊翁氏、巢县周金氏、桐城县郑方氏。摺包  ○乙卯。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江苏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蒋瑛嗜好甚深。父子相继为江

  • 提要·黄震

    【臣】等谨按古今纪要十九卷宋黄震撰震字东发慈谿人官至浙东提举事迹详宋史儒林传是书撮举诸史括其纲要上自三皇下迄哲宗元符每载一帝之事则以一帝之臣附之其僣窃割据亦随时附见词约事该颇有条贯非曽先之十八史畧之类

  • 附录三籀经堂类稿选文·佚名

    海疆防堵疏请禁止夷民干预地方片盘获台湾逆首疏请办闽省会匪疏请禁淡水硫磺出洋片条陈省贼匪情形疏海疆防堵疏江南道监察御史臣陈庆镛跪奏:为台湾防堵,亟宜照奋团练,以靖海疆、以洽舆论,仰祈圣鉴事。窃惟福建台湾一府,孤悬

  • 绎史卷一百五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月令夏小正正月唘蛰【言始发蛰也】 鴈北鄊【先言鴈而后言鄊者何也见鴈而后数其鄊也鄊者何也鄊其居也鴈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为居生且长焉尔九月遰鸿鴈先言遰而后言鸿鴈何也见遰而后数之则鸿鴈也何不谓

  • 四 《浙江潮》撰文·许寿裳

    一九〇二年春,革命元勋章太炎先生避地东京,和中山先生会见,英杰定交,同谋革命,同时发起“中夏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以励光复,并且撰书告留学生,极为沈痛。有云:“……愿吾滇人无忘李定国,愿吾

  • 跋·佚名

    本书初稿卷四,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戊寅之后有『十月己酉(十二日),九卿、詹事、科道官请上尊号,上不许』之文。并载其疏云:『臣等窃惟无所不覆之谓峻德、无所不统之谓大勋,是以称尧、禹之圣者,一则曰「光被四表」、再则曰「声教

  • 卷七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一明 杨士奇等撰储嗣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臯落氏里克谏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

  • 四六、魏文侯二十五年乃子击生非子罃生·钱穆

    魏徙大梁乃惠成王九年非三十一年辨阎若璩著《孟子生卒年月考》,论《纪年》不足信,举两事。一曰:&ldquo;《纪年》云:惠成王六年,徙都大梁,不知是年秦孝公甫立,公孙鞅未相,公子卬未虏,地不割,秦不偪,魏何遽迁都以避之?&rdquo;又曰:&l

  • 卷三十八·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三十八   元 王天与 撰顾命第二十四       周书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汉孔氏曰二公爲二伯中分天下而治之吕氏曰天子天下之共主也成王力疾临广朝而命之二公受遗率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違惱衆教白四   爾時具夀鄔波離請世尊曰.大德具夀闡陀犯衆多罪不如法說悔.諸苾芻欲令利益   安樂住故告言具夀汝旣犯罪應如法說悔.闡陀答言仁自犯罪應如法悔.何以故仁   等皆是種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文·佚名

    观世音菩萨,修习深妙般若,功行到了极其深妙的时候,观照彻见五蕴都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自性,当体即空,除去了造业受苦的根源而无有烦恼,因而得以度脱一切烦恼生死之苦厄。舍利弗!世间存在的(色)本来就与空不是异质的,作为存在之底

  • 法海观澜卷第二(目录)·智旭

    【三宗要典】【天台宗】大智度论(一百卷)中论(四卷)大乘止观法门(四卷)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南岳立誓愿文(一卷)法华玄义(二十卷)玄义释签(二十卷)法华文句(二十卷)文句记(二十卷)摩诃止观(二十卷)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五·圆晖

      从此第五。明六种性。就中八。一明六阿罗汉。二明六性先后。三明从性果退。四明学凡种性。五明三退不同。六明退果时相。七明练根不同。八明无学九人。此下第一。明六阿罗汉者。论云。如前所说。不动应果。初尽智

  •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徐兢

    域外地理著作。宋徐兢撰。四十卷,附录《宋故尚书刑部员外郎徐公行状》。有清《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等,商务印书馆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出版了《丛书集成》本,是目前较常见的版本。兢

  • 田赋考辨·李塨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晚年授通州学正。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经世致用”,世称“颜李学派”。李氏之《周礼传注》等书,《四库总目》已著录。本书系李氏所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