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宋本原跋

《隋书》自开皇、仁寿时,王劭纂书八十卷,以类相从,定为篇目。至于编年纪传,并阙其体。唐武德五年 ,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奏请修《五代史》。五代谓梁、陈、齐、周、隋也。十二月,诏中书令封德彝、舍人颜师古修《隋史》,绵历数载,不就而罢。贞观三年,续诏秘书监魏徵修《隋史》,左仆射房乔总监。徵又奏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令前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着作郎许敬宗撰《隋史》。徵总知其务,多所损益,务存简正。序、论皆徵所作。凡成帝纪五,列传五十。十年正月壬子,徵等诣阙上之。十五年,又诏左仆射于志宁、太史令李淳风、着作郎韦安仁、符玺郎李延寿同修《五代史志》。凡勒成十志三十卷。显庆元年五月己卯,太尉长孙无忌等诣朝堂上进,诏藏秘阁。后又编第入《隋书》,其实别行,亦呼为《五代史志》。案魏徵本传,贞观七年为侍中,十年,《五代史》成,加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俄请逊位,拜特进。今诸本并云特进。又《经籍志》四卷,独云侍中、郑国公魏徵撰。《无忌传》又云,永徽三年,始受诏监修,疑当时先已刊修,无忌因成书而进。今纪传题以徵,志以无忌,从众本所载也。纪传亦有题太子少师许敬宗撰。案《敬宗传》,贞观八年,除着作郎,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左授洪州司马。龙朔三年,始拜太子少师。与今录年月官位不同,疑后人所益。房乔、志宁初并受诏。又《李延寿传》云,被诏与着作佐郎敬播同修《五代史志》。按延寿贞观三年与颜师古同被敕修《隋史》,其年以内忧去职。今诸本并不载乔等名位。《天文》《律历》《五行》三志,皆淳风独作。《五行志序》,诸本云褚遂良作。案本传未尝受诏撰述,疑只为一序,今故略其名氏。天圣二年五月十一日上。御药供奉蓝元用奉传圣旨,赍禁中《隋书》一部,付崇文院。至六月五日,敕差官校勘,时命臣绶、臣烨提点,右正言、直史馆张观等校勘。观寻为度支判官,续命黄鉴代之。仍内出版式雕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沈约
  列传第二十七 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祎·李百药
  卷三十·志第六·五行三·张廷玉
  卷一五七 梁紀十三·司马光
  ●卷十五·司马光
  ●卷二·佚名
  绥冦纪略卷七·吴伟业
  ●卷下·戴笠
  卷九十五·佚名
  卷三十六·朱轼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郑麟趾
  三 树·周作人
  周炅传·姚思廉
  礼五○·徐松
  金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壬子,知鄆州、龍圖閣直學士滕元發知瀛州,知杭州、資政殿學士蒲宗孟知鄆州,朝散郎、監都進奏院王伯虎為校書郎。   癸丑,復行慶關。從中書侍郎呂大防奏請也。(編錄冊有此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寅朔西平侯沐英调都督甯正帅兵会頴国公傅友德军讨东川○暹罗斛国遣使进象三十只及方物番奴六十人○乙巳命户部运钞七十五万七千四百锭往四川永宁宣抚司赐普定侯陈桓等所统征南军士十二万九千三百九

  • ◎“国际情报”·恽逸群

    戴笠所主持的情报工作,从封建势力的内部来说,是比较强的,他供给了很多材料——地方反对派的,其他派系的,一直到嫡系干部的言论行动,蒋介石都能相当了解,比CC的中统局要强的多。但对于外国的材料,特别是对于日本方面的情报,则非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四·阿桂

    六月壬辰温福丰升额奏言【臣】等前此攻克北山美美寨并夺取南山碉寨贼众较前防守愈严但当乗此鋭气奋力进攻可期得手若稍事迟疑更为难办初十日辰刻令侍卫赓音素明仁宁珠布防将成徳等带领官兵上冲攻获贼卡二座杀贼十余名

  • 序言·周作人

    今年十月值鲁迅去世二十周年纪念,有些报刊来找到我,叫写纪念文字,我既不好推辞,也实在觉得有点为难。这个理由很是简单明了的。因为我以前所写关于鲁迅的文章,一律以报告事实为主,而这事实乃是“事物”的一类,是硬性的存在,也

  • 卷二百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赦宥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年大司马广平侯吴汉病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汉对曰臣愚无所知识但愿陛下慎无赦而已桓帝时河南尹李膺初与廷尉冯绲大司农刘佑等同心纠罸奸幸时膺

  • 秘书志卷第三·王士点

      印章秘书监印一,分监印一,监、少监亦各有职印。印如其品,皆铸以铜,直纽,篆以国字。以银龟为匣。后职印废,监升正三品,印易以银,给双银盝:右贮印,左函朱,联以韦笈,茵褥副焉。分监印亦如之。幕府日经历,日典簿,印随号改。秘书郎职

  • 诗与政治·孔子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诗》三百:《诗》指《诗经》,《诗经》共有诗305篇。这里说“三百”是举其整数。蔽:概括。思无邪:原本是《诗经鲁颂同》中的一句;孔子借来评论整部《诗经》。“

  • 卷十五·毛奇龄

    <经部,五经总义类,经问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十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问三正递改宋儒俱谓但改正朔而不改时月先生谓时月俱改歴引其説于尚书春秋诸传中可谓详且着矣独史记秦始纪汉书高帝纪皆以冬十月为岁首而先生谓是汉史

  •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文艺是一种工具 【原文】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2)。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指引,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道政,而治道备矣(3)。是故不知声者,

  • 卷上·佚名

    行者初来欲受法时。师问五众戒净已,若淫欲多者,应教观不净。不净有二种。一者恶厌不净。二者非恶厌不净。何以故?众生有六种欲。一者著色。二者著形容。三者著威仪。四者著言声。五者著细滑。六者著人相。著五种欲者令观

  • 宗镜录卷第七十四·延寿

    夫生死轮回。不待外缘。既由内识。此即有漏异生。生死相续。诸佛菩萨净法相续。为复亦由内识。为复别有净体。答。净法相续。应知亦然。论云。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有无漏种。由转识等数数熏发。渐渐增胜。乃至究竟得成

  • 琳法师别传序·彦悰

    陇西处士李怀琳撰详夫。太极元气之初。三光尚匿。木皇火帝之后。八卦爰兴。是知。仁义渐开。假龙图而起字。道德云废。因鸟迹以成书。所以左史记言。夏商备于诰誓。右史记事。唐虞流于典谟。暨乃史迁缀史记之文。班固

  • 卷一·佚名

    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觉者论母设置分[缘略说]一因缘所缘缘增上缘无间缘等无间缘俱生缘互相缘依止缘亲依止缘前生缘后生缘修习缘业缘异熟缘食缘根缘静虑缘道缘相应缘不相应缘有缘无有缘去缘不去缘缘分别分[缘广说]二因缘者,诸

  • 青华秘文·张伯端

    全称《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北宋张伯端撰,门人王邦叔辑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编首有表奏,自称以青华真人所授内炼丹诀撰为图论,直泄金丹秘旨。全书分二十四节,有图有论说

  • 越史略·佚名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多是袭抄史文。

  • 尔雅注疏·邢昺

    诗文注。相传为周公所作,孔子及其弟子增益。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一卷。璞(276—324)有《山海经》已著录。昺有《孝经正义》已著录。《尔雅》为中国最早以释义为主专门用以解释经传文字的著作。汉代立有《尔雅》博士,唐

  • 经学通论·皮锡瑞

    即《五经通论》。清皮锡瑞撰。五卷。包括《易经通论》、《书经通论》、《诗经通论》、《三礼通论》、 《春秋通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湖南思贤书局刊行。是作者晚年在湖南讲授经学的课本。认为“经为孔 子所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