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二、尉缭辨
《汉志》杂家《尉缭》二十九篇,兵形势家又有《尉缭》三十一篇。据《史记?始皇本纪》,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在始皇十年,而今传《尉缭》书有梁惠王问,年世不相及。后人因谓今所传者乃兵家《尉缭》,在梁惠王时,而始皇时杂家《尉缭》则佚。然考《史记》,缭既见秦王,欲亡去,秦王觉,因止以为秦国尉。则所谓尉缭者,尉乃其官名,如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之例,而逸其姓也。(今《汉志》杂家称《尉缭子》,官本、南雍本、闽本尉缭下无子字,与杂兵家称《尉缭》同。至《隋志》始称《尉缭子》,而颜师古遂谓尉姓缭名,皆误。)若是则秦有尉缭,岂得魏亦有尉缭,而秦之尉缭,又系魏之大梁人?以此言之,知非二人矣。《汉志》去齐孙子、吴孙子,所以别同名之嫌。若尉缭系二人,则亦应书秦尉缭、梁尉缭也。且缭之说秦,与《秦策》顿弱之言同。其称秦王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事类范蠡。窃疑《史记》载缭事已不足尽信,书又称梁惠王问,则出依托。(刘向《别录》:缭为商君学。商君于惠王早年入秦,今云缭为其学,亦知其非见梁惠王。)其殆秦宾客之所为,而或经后人之羼乱者耶?
猜你喜欢 二主妃子传第四·陈寿 慎终第四十·吴兢 东汉会要卷三十二·徐天麟 读礼通考卷七十四·徐乾学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七 列传二十七·纪昀 一○三四 军机大臣为奉旨致撤写过各分《内则衍义》并将刻本查出销毁事致武英殿交片·佚名 ·康熙戡定台湾记·丁曰健 十国春秋卷七十四·吴任臣 孝静帝纪·魏收 李建及传·薛居正 卷二百六十四·杨士奇 卷二十七·黄训 卷五十·宋敏求 第三节 南方诸国形势(中)·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