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一、《六经》“学”字,未有作摹仿解者。有之,是后儒注《论语》“学之谓言效也”始,其语陋矣。“学”者,博闻多见之谓也。我辈学诗,不过多读古今诗集,以启发我之才力心思而已,不必影响字句、形模篇段之为学也。笨人之言曰:“学文当学某人,学诗当学某人。”夫文章有性情焉,有气骨焉。人心不同如其面,何必我之性情气骨悉同于古人之为得哉!盖自以“学”字作摹仿解,而“学”之意失矣。
二、朱子谓太白、少陵皆学《选》,所以好。于何见之?《选》亦有汉魏、齐梁之不同,不知李杜所学何《选》也。又谓太白《古风》六十篇,多学陈子昂。舍良知良能不道,而强以一“学”字概古人,古人笑而不受矣。
三、王介甫尝为蔡天启言:“学诗未可遽学老杜,当先学义山。未有不能为义山而能为老杜者。”叶梦得谓“学老杜只义山一人。”老杜、义山各有面目,何得混而同之。而介甫语尤为庸下,学杜巳可羞矣,而有所谓“未可遽学”者乎!
四、或言字非临摹不工,何况于诗。不知字用手书,诗由心造,二者不同。临帖可算己书,若将古人诗文胜真一过,便可算得己诗乎?书且有“奴书”之诮,而况于诗乎?
五、譬之画,名家能自创稿本,凡天地、人物、山川、草木,皆我画稿也,俗工则必照陈稿钩暎矣。
六、然则古人亦有摹仿者乎?曰:有之。《两京》之后有《三都》也,《七发》之后有《七启》、《七命》也。魏晋之四言也,唐人之拟六朝赋也,孰能谓之不摹仿也。曰:此多是古人不贵处,后人不必藉口。真正奇文,必如李习之云:读《春秋》如未尝有《诗》,读《诗》如未尝有《易》,读《易》如未尝有《书》,读届原、庄周如未尝有《六经》,乃为上乘。陋人必曰:“作文如《三都》、《七启》亦可矣,何必如李习之”云云。为此语者,便是自暴自弃,不想好日,不足与言。
七、山谷云:“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历。”欺人哉!陆放翁云:“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元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亦有出处为工。如《西昆酬唱集》,何尝一字无出处,便以追配少陵,可乎?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自不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此段议论最通。陆机谓“怵他人之我先”,退之谓“惟古于词必己出”,李习之谓“创意造言,多不相师”,宁有以来愿为奇者。写现在之人情,记当前之物象,便是来历。何必求之于古书而后为来愿哉?宋王楙引杜句与古略同者,以实其来历之说,又谬也。诗家无心相类,亦自有;就使出自有心,正是杜老不贵处,何足法耶?
八、严沧浪《诗辨》、《诗法》拘滞不化,得未曾有。其谨守门户也,一若自在一步便为放纵。其分界时代也,一若进退一日便有高下。分别体制、音调、局法,不遗余力。其书盖笨伯一人之私言,自家以之为用功之阶梯,而必强人就我,则大谬矣。余见袁中郎、江进之力攻摹拟之失,袁子才力排分界时代之谬,向亦以为矫枉过正,今见此老论诗,乃知其非过也。
九、沧浪借禅家之说以立《诗辨》,于禅则分第一义、第二义、正法眼藏、小乘禅、间辟支果、野狐外道;于诗则分汉、魏、晋、宋、齐、梁、盛唐、晚唐,其说巧矣。虽然佛门广大,何所不容,禽兽鱼鳌,皆有佛性,但能成佛,何必究其所自来。须知极乐世界,原无界限,何容平地起土,堆空门作重槛哉?历代以来,诗虽千变,但求其合于人情,快于己意,便是好诗。格调体制,何足深论。沧浪分界时代,彼则第一义,此则第二义。索性能指出各家优劣,亦复何辨。无奈只据一种荣古虐今之见,犹自以为新奇,此真不可教诲也。又云:“入门不正,则愈骛愈远。”夫诗岂有一定门户?《风》《雅》《颂》、汉魏、初、盛,门户亦各不同,何必强分其正不正。又云:“学诗须熟读《楚词》、《十九首》、乐府四篇、苏李、汉魏五言,又须枕籍李杜,则虽学之不至,亦不失正路。”种种埋没性灵之语,实无是处也。
一、○又云:“诗法有五”、“诗品有九”、“大概有二”,都是呆汉语,诗之千奇百变,安可以呆体例例之。又云:“用功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此三者是其致力处。然诗有浑然天成不假人为者,何必支支节节以为之。又云“诗之极致曰入神”,“入神”二字诚为非易,然以彼支支节节为之,入魔则有之矣,入神则未也。又云:盛唐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一种魔语,试问之盛唐人,吾恐彼亦不自知也。
一一、又云:“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己诗置古人诗中,识者不能辨,其真古人矣。”夫我诗有我在,何必与古人争似。如其言,何不直抄古诗之为愈乎?又自称论诗如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夫人有父母,诗无父母也。诗之父母在性灵,性灵仍在我。此等秽鄙之言,余直欲掩耳而走。
一二、沧浪云:“近代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余谓唐之韩、白,何尝不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然则宋诗所以出唐人下者,在于诗之不工,不在文字、才学、议论矣。又云:“不必见其诗,望其题引而知为唐人、今人。”唐人题引有何难肖,何必沧浪始能之。且六朝人琐碎不整题甚多,唐元白皮陆题引琐碎,尤不一而足,得谓之非唐人乎?
一三、又云:“律诗难于古诗。”近人亦有此论。余谓谚有云:“一法通,万法通。”正不必分其难易。且近来能作律绝而不能作古风者正多。
一四、沧浪云:“浩然诗有金石宫商之音。”又谓“出于退之之上。”此大不然。退之大才,不过失之偏、失之刚而已。浩然诗高于晚唐无几,才力有限,未可与退之并论。沧浪既不合东野,又大抑退之,舍此就彼,以为得入门之正。可笑!
一五、又云:“唐以诗取士,故专;我朝所以不及。”亦不然。天生一种诗人,决不为朝廷取士不取士所累。
一六、又云:“李杜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此二语已属肤庸无谓。又云:“下视郊岛,真虫吟草间。”夫天下岂可有凤鸾之类,便可无鹭鹅鹳鹤哉?羽既以玉川、昌谷谓天地间欠此体不得,亦知东野、阆仙天地间亦欠此体不得耶?
一七、又云:“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浃满襟,然后识《骚》。”此语真可供人呕吐。试思对书哭泣,是何景象?无所感触而强作解人,岂非装哭!
一八、又云:“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若然,则后世无征役,便无好诗耶?
一九、又《答吴景仙书》自云:“所作《诗辨》,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夫沧浪论诗,纯是傍人篱壁,拾人涕唾,而犹自夸如此耶?吴景仙言亦自有理,驳之尤悖。
二十、又云:“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此语甚是。又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语则深知甘苦,不可没也。沧浪论诗可以入听者,才有此语而已。
二一、先有诗,后有韵。《三百篇》、《十九首》,正不知韵在何处。如有好句、美字,不当为韵缚也。宋杨诚斋论韵,谓当以《国风》、《离骚》为法。王从之论韵,曰意到即用,初不必校。亭林韵学最精,而谓古人重韵、无韵皆所不忌。余谓韵法不可过高,过高则野;不可过近,过近则拘。彼墨守礼部韵而不敢改移尺寸者,正当以亭林之说矫之。
二二、苏子曲诋太白“华而不实,不知义理”。又谓其“好义不若杜甫”,语言无味极矣。太白一豪放不羁之诗人耳,本非道学中人,何必论其好义不好义。又云:“太白诗论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又误矣。诗言志,志之所在,虽杀人陷阵,正不妨见之笔墨,固不必能行然后言也。假使欲如理学君子先行后言,则诗境亦窄陋甚矣。且太白诗所自写生平处,不过饮酒、击剑,固未尝自云陷阵、杀人也。子由此语尤为无当。
二三、又以太白“但歌大风云飞扬”二语,谓其不达理,直是无理取闹。
二四、《北征》诗竭韵支句甚多。退之《南山》诗字字苦凑,支离竭蹶,无一善状,自在老杜《北征》之下。山谷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与《国风》、《雅》、《颂》相表里,则《北征》不可无,《南山》不作可也。”余按此语亦殊愦愦。《南山》拙滞殊甚,所谓工巧者安在?《北征》诗在杜集中本非佳作,乃山谷用诗中熟烂门面语称之,亦无谓也。诗之优绌,不在关系之有无。若太白狂醉花月,于天下有何关系?然所以为诗中之仙者,又何也?
二五、诗家链句,不论深奥奇古,终须归入一个稳字。稳者非他,立得直之谓也。
二六、右丞自是清才,惟脱初唐滞机未尽。
二七、韩集中所载联句诸诗,恶滞殊甚。天下何诗不可作,而必作不通人情之诗!
二八、东坡诗气机松灵,运笔摆脱,直是不凡。然恃其才大,不自爱好,使事太芜,用韵太凑,触手渣滓,实败观者之兴。山谷谓世有文章名一世,而诗不逮古人者,苏之谓也。山谷非能诗者,此语实是。坡尺牍自夸书画之妙,而云诗则不佳。又谓不如子虫远甚。然则坡诗不工,坡自知之吴。
二九、晚唐胜于初唐。初唐腐气多,晚唐滞响少。中唐不下于盛唐。盛唐正而雄,中唐奇而博。
三十、陶诗为数无多,去其四言及《读山海经》诸诗,真正佳诗,不过二十首耳,宜乎少陵有枯槁之嫌也。东坡谓渊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曹、刘、沈、谢、李、杜皆不之及。谓陶诗佳可矣,必谓李杜不及,则不必。
三一、五古须有宽裕不尽之气。往往见近代名手作律、作七古俱佳,而独于五古则见支绌。汉人五言气自宽,汉以后便局促。
三二、后村尝谓四灵诸人极力驰骤,才望见贾岛、姚合之藩而已。欲息唐律,专造古体。夫诗体古、近,各由于性之所便,断无学一家似一家,舍一家再学一家之理。四灵、后村之似贾、姚,亦性相近也,非尽出于学也。舍贾、姚而学古,真能作古诗乎?譬之唱戏,唱生唱旦,亦各就其喉音之近而学之。今以二八女郎,必欲为关西大汉,徒自劳苦,必不自然。
三三、《郑》、《卫》,古《竹枝》也。不过其地民风不淑,而其时诗人偶见之吟咏而已。谓为淫奔者作,非也。谓之刺淫,尤非。
三四、汉后四言多剿袭《三百篇》音调字句,是亦优孟也。其实可以不作。
三五、白乐天,通才也,全才也,大才也。然不理于众口,何耶?东坡云:“学杜不成,不失为工;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尔。”噫!以乐天之才,退之无所用其才,渊明无所用其妙。可与乐天为敌者,李杜而已。东坡所云,何其悖也。王从之云:“乐天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真善言白诗者,他人未有也。乐天好诗极多,而东坡独取其“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语浅乎哉!
三六、东野诗,其色苍然以深,其声皦然以清,用字奇老精确,在古无上,高出魏晋,殆非虚语。东坡称东野为“寒”,不知“寒”正不为诗病。《读郊诗》二首,支凑之极。彼其诗欲与东野作难,无乃不知分量。遗山尊潮阳之笔,而称东野为“诗囚”,尤谬。韩诗支拙处十倍于东野。不以潮阳为诗囚,而以束野为诗囚,可乎?至于沧浪所云:“读之使人不欢”,夫不欢何病于诗?波浪不云读《楚骚》须涕洟满襟乎?曷为于《骚》则尊之,于孟则轻之也!
三七、王渔洋谓浩然诗未能免俗,不知其何所见而云然。渔洋自称最喜严羽《诗话》,岂不见羽极称浩然乎?
三八、马嵬之役,官军迫杀妃子,新旧《唐书》无异词。此一重公案,何可硬翻。宋释惠洪引杜《北征》诗“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谓“明皇畏天悔过,赐妃子死。刘禹锡《马嵬诗》、白居易《长恨歌》乃是官军迫杀妃子,歌咏禄山叛逆。刘、白不能诗,其去老杜何啻九牛毛耶。”此真老悖之言。杜老云云,让杜老一人说去;贵妃之死,自当从刘、白二家。刘、白咏当日之实事,有何不是处?乃肆其诋排至此!近代人歌咏贵妃,唾骂陈元礼者极多。不知被释惠洪所见,更当如何痛诋也。
三九、袁子才诚是才人,能道人意中欲说之话,又能道人口中难说之话,诗中无一哑字、凑韵,实出我朝诸诗人之上。世人多诋其淫哇浅俗,然其才实不可没。其论诗构语不能脱净一“肤”字,是皆急于应酬之病。所撰《诗话》,固是千古通论。然习俗可厌,见诗句出于高位,必十倍赞扬。统观其文字言语,固是一烂漫适俗之人,而非清高拔俗之人也。
四○、林艾轩谓苏诗如丈夫见客,大踏步便出;黄山谷如女子见客,便有许多妆裹。我道苏、黄二人皆属无盐、嫫母。但黄则自掩其丑,而益见其丑;苏则不自掩其丑,而仍不得云不丑耳。
四一、诗有先得我心者。袁石公有云:“莫把古人来比我,同床各梦不相干。”袁简斋有云:“必须如我难求友,到处饶人好着棋。”
四二、咏明妃诗众矣,余独许王介甫“意态由来貌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语,痛赞明妃,较诸家尤为出色。
四三、杨廉夫“小窗灯火夜如年”句,妙于唐子西“日长如小年”句。
四四、阆仙五律清警拔俗,姚合犹不逮,然其句法亦有生硬处。盖律诗意欲其生新,字面仍求平静,不可着一点火气,不可使一笔很笔也。五律如温飞卿之清新,张文昌之平静,几几乎驾阆仙而上之。
四五、唐以前毕竟支语多。世人每出大言,以为诗始于《三百篇》,盛于汉魏,至唐而衰。此犹之舍尧、舜、汤、武,而高谈神农也。
四六、郑板桥“看月不妨人去尽”句,非绝顶性灵说不出。此公虽学浅,而诗气极清。随园谓诗非其所长,不尽然也。
四七、乐天之诗,十倍微之,而白与元当时并相推重,殊不可解。偶读诚斋《读长庆集》云:“读过元诗与白诗,一生太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四八、作诗必须“毋固”、“毋必”,而断不可“毋意”、“毋我”。下能“毋固”、“毋必”,便是黄山谷之恶相;不能有意、有我,便是王李等之乞相。
四九、袁子才论诗必以唐宋并称,见人尊唐黜宋,便谓其迂。此语吾姑弗与辨,第就子才所谕者论之:荆公、山谷,宋之有名人也,子才力诋其诗;东坡,宋之巨擘也,子才亦时时指其病痛。至若子才所心佩者,则一诚斋耳。诚斋一人能敌唐之李、杜、韩、白乎?
五○、诚斋诗多滞笔、率笔,诗序称其始学江西,既学后山,又学半山,又学唐人绝句。后官荆溪,忽若有得,自焚少作千余首。今观其诗,犹恨诚斋当时未能尽将集中恶诗焚毁。尤延之云:“诗何必一体?焚之可惜也。”此真不知诗者之言。后村比之于太白,重诚斋太过,知太白浅矣。
五一、分界古诗与乐府,分界作诗与填词,俱是不通人语。
五二、古诗《孔雀东南飞》一首,气韵自宽。明弇州《袁江流》博茂汪洋,极有古趣。近胡稚威《李三行》魄力亦可,而支处多矣。
五三、子建《美女篇》云:“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以下列陈金环、金爵钗、琅玕、明珠、珊瑚、罗衣等字样,岂有如此富贵女人而采桑路上者乎?最不通者,莫如“长啸气若兰”五字,女人长啸,狂怪极矣。
五四、《庄子》曰:“五帝之治,犹之五味不同而皆可于口。”《淮南子》曰:“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梨橘枣栗不同味。”千古名论。
五五、小修隽爽,不下中郎。
五六、或问袁子才云:“近时诗当以何人为第一?”袁转问:“《三百篇》当以何首为第一?”或不能答。彼以为诗各成一派,不可分优绌也。余谓此子才恃才逞辨耳,非确论也。诗各成一派,是也,然必其诗能自成一家,方能各成一派。若其诗未能成家,则不可不上下其手矣。凤凰翔于天,雀翔于蓬蒿之下,谓之各有一派,可也;谓之无可优绌,不可也。神龙游于天,蛆黾处于藩溷之间,谓之各有一派,可也;谓之无可优绌,不可也。今举渔歌樵唱之声,与袁并处于骚坛之上,谓之各成一派,可乎?
五七、钱仲文“竹怜新雨后”句,净绝可喜。
五八、洪稚存谓蒋心余如“剑侠入道,犹余杀机。”余谓心余诗,杀机则有之,剑侠则未也,入道则更未也。
五九、徐文长诗:“千峰见日天犹夜,万国浮空水自平。”杰句也。
六○、太白诗“花暖青牛卧”,沈归愚云:“或称青牛为青虫,亦通。”是成底语!
六一、小杜不过晚唐一伶俐后生,何至如洪稚存径置诸元、白、东野之上耶?且称其古体有气势,亦不然。
六二、吴野人五律颇清警,七古好作六四句、八字句,支拙万分。夫创调可也,创不通行之调,造立不直之句,不可也。试思太白七古,飞行绝迹,迥出常格之外,何尝有不惬之调哉?
六三、秋谷论诗,不为无见。其诗则纯系苏、黄习气。贬刺渔洋,太入阴狠。其《咏萤诗》云:“虽凭草为质,不借月为光。”又云:“请看落荒野,何异大星芒。”合其分矣。
六四、秋谷诗生硬无情,于宋颇似山谷。
六五、见说部有痛赞杜者,余亦痛恶之。非恶其赞杜也,恶则所赞者非杜集中好诗耳。
六六、方子云律句,初展卷极为奇警,越宿观之便寡味。因思江进之言:“诗出于假则不佳,即佳亦无趣。”方诗佳则佳矣,免不得一假字。
六七、洪稚存排邵子湘诗文,谓其描头画角,无真性情与气,甚是。然洪谓邵“描头画角”,余亦谓洪“拗头折角”。
六八、咏物诗近世诗家最擅场,古人不能及也。
六九、近世周文炜尝言:“妇女不宜识字。至世家大族一二诗章,不幸流传,必列于秆子之后,娼妓之前,岂不可耻。”此种虐谑,实令人恨!只得普愿天下选闺媛诗者,附诸父兄夫子后,以免得此等恶少横作澜语。
七○、前人相沿拟古,原属可厌。李于鳞代古人作公讠燕诗,尤属无谓。古人非不能诗,谁要后人与他代作。此辈胸中笔下,有一副摹古学问,竟无出路,故借此发抒,真可笑。
七一、放翁诗:“诗到无人爱处工。”袁石公尺牍论诗云:“仆求自得而已,他则何敢。”又云:“去唐愈远,愈自得意。”此语我欲言之久矣。
七二、吴骏公《题士女图》十二首,咏《虞兮》云:“博得美人心肯死,项王此处是英雄。”最佳。
七三、香山善于说俗话,益觉其雅趣。杜老不善于说俗话,故说俗话处转见笨滞。
七四、宋徐仲车诗极健,《华阳山》句云:“半峰已断人间路,绝项自开天上花。”佳句也。
七五、“池塘生春草”,当时人以为有神助,叶梦得更称其工,元好问更称其新,董其昌亦云千古奇语。“芙蓉露下落”二语,许ダ尊之,谓非唐人所能。《苡》、《殷雷》、《四愁诗》,王士礻真称其不用浅深,不用变换,略易一二字,而其味油然自得。又以“女心伤悲”、“鹳鸣”、“妇叹”等句为六朝唐人之祖,以“或降于阿”等句为画手未能如此。又洪亮吉以“青青河畔草”、“东风摇百草”、“春草碧色”等句谓非后人所及。如此论诗,真不知天下有羞耻事。
七六、王阮亭谓诗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自称其《登燕子矶》“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句与焉。如此庸烂调,而犹自以为神韵。此老一生用心于此,可嗤也。其诗题云:《登燕子矶绝顶》,夫燕子矶高不过数十丈,算不得山,无所谓绝顶。如此惊张,竭景毕露。沈归愚所谓登陟培娄,便拟嵩华者也。
七七、以恶滞为沉雄,以庸烂为神韵,以芜秽为绮丽,以枯窘为有不尽之意,以粗鄙不可耐之词,谓其类青莲、玉局,此皆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也。
七八、弇州题《孙太初》诗:“生不必父与祖,死不必孙与子。”二语真奇绝。
七九、只可使典故供我嬉笑怒骂,不可使典故供我填砌摆设。
八○、“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言无定向也。无甚深意,不必深究。放翁以“望城北”为“忘城北”,谓其皇惑避死之际,不能记南北也。语便沾滞。渊明自称读书“不求甚解”,此乃开辟以来第一会读书人,后世未有也。
八一、天下事,能者其法简,不能者其法必多。乱世多刑法,俗吏多仪节,假道学多规矩,不善书者多考校执笔磨墨,不能文者多考校反正曲折,不能诗者多考校格调体制。
八二、毛先舒论叶韵,有法叶、臆叶之别。我道既已叶矣,又奚论其法、臆耶?况法叶多不合时宜,与其法叶,不如臆叶为是。
八三、礼从宜,诗亦从宜。每见诗人用古韵法押入句尾,如“下”字押入七尘,“林”字押入十三覃之类。句虽佳,其音不谐,颇为扫兴。每见诗人将惯用作仄声者作平声,惯用作平声者作仄声,如“中兴”之“中”、“离群”之“离”作去声,“料想”之“料”、“忧患”之“患”作平声,将一副考据面孔随处摆布,最为无味。
八四、杨升庵以戴复古诗为无百字成诵。余以为不止戴一人,宋人通病如此。唐以前诗亦是如此,杜子美亦是如此。
八五、袁中郎神骨迥出尘俗,运笔尤如斩钉截铁,明之诗人未有及也。俗子诋中郎浅俗,不论其全体之骨髓,而举一二端之皮毛,是未读中郎诗者也。随园性情于中郎为近。随园才大而近俗,中郎骨奇而益清,而乃操同室之戈,漫加诋毁,吾不知之矣。
八六、香山律诗,冗塌最多。
八七、查初白《歌风台》诗云:“时来将相皆同里,泪落英雄有故乡。”笔力沉雄极矣。袁子才云:“多情方是真天子,无赖依然旧酒徒。”亦快人意。
八八、古辞“逢逢白云”,“逢逢”二字甚佳。以下一西、一东、一南、一北,乃孩语。
八九、俗子以杜诗为工,余以为不工莫如杜。论杜者不当以工不工较量也。欲求其好处,先看其全部,不可以一首求之;看其全首,不可以一字一句求之,否则所得皆糟粕耳。
九○、古来梅花诗极多,苦无佳构。君复八诗最名,而支句实多。“暗香”、“雪后”二联,欧黄赏之,语自清韵。余犹病其“忽横枝”三字太生,“浮动”两字不当。方虚谷所选宋代咏梅恶诗尤多,明青邱诗亦无佳处。
九一、“暗香”、“疏影”两句,本是六朝人句。君复仅为易句首二字,尤为无取。
九二、赵瓯北、张船山咏梅亦有佳句。但此辈言其身分,而不状其体态,与君复诗不同。状其体态为难,言其身分却易。
九三、《随园诗话》载高南阜《雁字诗》:“落霞点出簪花格,骤雨催成急就章。”下一句乃袁中郎《雁字诗》,特易其“暮”字作“骤”字耳。
九四、尤侗笑白香山“达哉达哉白乐天”语,谓如白头老妇,自夸守节。此语亦直抄袁中郎语。
九五、李沧溟有句云:“山路入鸣蝉。”是化工之笔。唐高达夫“匹马随蝉声”,略有此意。吴野人“日落入蛙声”,亦神句。
九六、黄九烟诗云:“高山流水诗千轴,明月清风酒一船。借问阿谁堪作伴,美人才子与神仙。”真言我所欲言。又《将就园记》中《百花村》一绝云:“众香国里朝臣妾,万绿丛中长子孙。即使乾坤终混沌,也须还我百花村。”七绝二十首,此为独绝。
九七、李群玉神气洒落,极似太白,而清刻则为太白所无,晚唐当首屈一指。
九八、玉川七古佳者直是太白。《月蚀诗》独艰不成文,转以此诗得退之和而有名。甚矣,退之之好怪也!
九九、剪彩之花,非不美也;糖饵之味,非不甘也。然较之时花鲜果,则有异矣。此天资、人力之分也。
一○○、瓯北诗快意出色处,千人皆废。惟贪为考据,杂以诙谐,去中道盖远。沧浪以坡、谷有子路事夫子气象,然宋人毕竟近古。
一○一、王元美谓太白诗百首之后易厌。余谓古来好诗,求其百首之后不厌,亦大难。
一○二、余集中绝少排律,以其如方轮之车,虽甚泽可观,诚欲使之破敌行路,则不能也。古庾子山诗乎已有排律面目。唐以来排律始盛,杜老长排亦多笨滞。近世诗人几于人人集中必有百韵排律一首,多者至二百韵,究之支劣拙滞,不复成诗。就有不恶,不过应酬门面,终无可取。
一○三、凡作诗须有大题目,然后作长篇、长句。今人每遇芥子大事,便作大篇,不值一笑。
一○四、李诗《天马歌》一首,毫无意味,恐亦赝也。《古风》五十九首亦多熟套。
一○、五张文昌诗调新神远,诸体皆佳。五律尤造平淡,为不可及。虽与王仲文齐名,实非王所及。余于其诗有偏嗜焉。
一○、六太白诗:“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解者曰:“自从建安来者,犹言建安以后也,非云建安之时也。”余谓作建安以后讲固可,即作建安之时讲亦可,建安诗固亦无足珍也。退之诗:“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此第一等口气,非豪杰之士不敢言。艾千子尝云:“《选》不足学,曹、刘、李、杜略无可取。”骤闻其语,毋乃太过。细而思之,方知千子言亦有理。明代诗人林立,诗卒不佳者,其病正坐于摹古、学古、有取于古耳。如千子所云,将扫尽陈言,语语独创,亦是道理。陈卧子妄与千子强辨,此卧子所以不高也。
一○、七查初白诗,赵云崧服之矣。其诗不乏佳篇,实病气促。洪稚存称其善写情,故宛转关生,一唱三叹。余谓查诗之病,正在其不能一唱三叹耳。袁于才称其善于白描,余谓查实未尝白描,特无才气能动荡,故只觉其乾瘪耳。
一○、八七古不可作“仄仄平平平平仄”句。哑句最多,此为第一不堪入听者。如“长夜漫漫何时旦”一句,便是哑句之祖。后世诗家如此颇多,不胜枚举,可即此推之。《声调谱》忌用句法甚多,独不见及此。
一○九、张、王哑句最多,明公安亦然。
一一○、“天地几多云外鹤,古今无数茧中蚕。”史梧冈诗也,极有神悟。
一一一、黄仲则“风旋惊鸦忽入云”句,“旋”字状飞鸦极工。
一一二、《两当轩诗》瑕瑜杂出,去取无当,此皆仲则早死之故。若出于仲则手定,决不如此。仲则以《太白楼诗》得名,随园又甚称其《观潮行》,此二诗其实未足为仲则异。集中《焦节妇行》,余尝熟读之。
一一三、瓯北谓竹老手颓唐,不知赵之颓唐十倍于朱。随园以瓯北人老成精语,谓如“钧天广乐时怪鸱一鸣,沐猴一舞。”不知袁诗之怪鸱、沐猴,正复不下于赵。知彼不知己,是才人一病。
一一四、刘叉以《雪车》、《冰柱》诗得名,诗实不佳。且小题大做,己非内教。其“酒肠宽似海,诗瞻大于天”二语,却系狂语。
一一五、尤展成《于京集口号》云:“丹墀紫阁极崔嵬,驷马高车亦壮哉。却喜梦中都不见,闲游仍到故园来。”胸次绝高。
一一六、展成有绝世才情,而诗多弱处。惟其佳语,自不可没。
一一七、右丞《息夫人》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何足为异?而一时作者皆阁笔,不可解。阮亭谓其不着判断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此真势利之语。咏息夫人诗,杜牧之“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严而婉,风调亦佳。孙廷铨“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固是妙语。吾乡吴瑟甫有诗云:“万舞有干卿甚事?空教涕泪说先王。”亦尖。
一一八、族弟骏华诗云:“誓死曾赓皦日诗,谁从盲左听浮词。千秋艳说桃花庙,只是夫人未得知。”说本《列女传》而存心忠厚,则过诸人远矣。
一一九、毛大可不喜苏诗,汪蛟门举“竹外桃花三两枝”云云,如此诗亦道不佳耶?大可曰:“鹅也先知,怎只说鸭”,童语也,宜为笑柄。宋方惟深诋坡诗为淫言亵语云云,或语及坡诗“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方云:“做多,自然有一句半句道着。”坡好诗固不止一句半句,然较小毛语绝通。
一二○、谭友夏“秋声半夜真”句,明是佳句,而诋之者则云:“然则甲夜、乙夜,秋声尚假乎?”不通之论,与小毛同一可笑。
一二一、“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鲁望《白莲》诗,不过一时直书所见,不自知其贴切。后人只当论其好不好,不当论其切不切也。阮亭、随园俱以为移用不得,此便是笨伯口吻。至如俗人以为咏白牡丹、白芍药亦可,硬将此二句移用,是尤笨伯之尤者。《庄子》曰:“辨生于末学。”总之此诗在作者不自知其切不切,而后人乃一一妄为解事,可笑也。
一二二、姜白石《诗说》曰:“僻事实用,熟事虚用。”颇有见地。又曰:“一家之言,各有一家风味。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乃是归宿处。”亦甚是。又云:“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余谓“自然”一行,即当于理、意、想中求之,舍理、意、想而别求所谓自然,则为空套耳。
一二三、王土禄以龚芝麓“流水青山送六朝”为才子语,陈其年“浪拥前朝去”为英雄语。我道此两语都是袭人唾余语,称甚才子英雄!
一二四、太白虽草草落笔,终有倏忽出没光景,所谓逸,所谓仙。伯敬云:“读太白诗,当于雄快中察其静远精出处,有斤两、有脉理。”此语为粗蠢人下一碱砭,但必如伯敬之注诗,吾恐太白不愿其如此操心也。又云:“今人把太白只当作粗人看。”此语亦确。每见近人以乡村俚俗之诗为似太白,令人恨。伯敬先我言之,幸甚。
一二五、陈后主有“风月两边时”句,妙甚。罗昭谏“故人何处月明时”句,与此同妙。
一二六、章子厚论书云:“学书当作意使前无古人,凌厉锺王,直出其上,始可自立少分。若直尔低头,就其规矩之内,不免为之奴矣。纵复洒脱至妙,犹当在子孙之列,不能雁行也,况于抗衡乎?”此非苟作大言,乃至妙之理也。子厚此语,可愧死文字家摹古者。
一二七、欧阳公有云:“意好句必好。”是大不然。何人胸中无诗意?所以不皆能诗者,不能作句耳。且意好句不好,宋人往往而是。大抵学力不富,性情不旷,故句有晦之病。如此者虽有好意,不得云诗。吕南公云:“意有余而文不足,如吃人之辨讼。”古来吃人辨讼亦多矣。
一二八、“空梁落燕泥”亦佳,欧公独不喜之,知诗不及炀帝矣。
一二九、张邦基谓《长恨歌》不如《连昌宫词》,以整玉作终篇无所规正,微之诗乃微而显。洪容斋、王弇州俱云然。夫诗派有不同,元、白二诗来脉又不同,焉可即此而论其优劣。必欲论其优劣,则元诗有秽语、不得体语,白则无之。岂非白之才高于元乎?必以白诗无所规正为不如元,我则云《连昌宫词》不如皋陶“拜手”一歌。质之古今人,岂不可笑?
一三○、王次回诗亦有佳处,惜多支涩。一首好诗有一句支涩,一句好诗有一字支涩,便为扫兴。义山好作情语,亦多晦涩语,岂为此体者必流于晦涩耶?
一三一、义山作情语,次回亦作情语;义山悼亡,次回亦悼亡;义山有晦涩之病,次回亦有晦涩之病,何相似也。
一三二、柳诗有支涩生硬之病,韦则无之。此柳所以不如韦也。东坡、沧浪甚称柳诗。阮亭伸韦抑柳,是定论。竟陵评柳云:“非不似陶,只觉调外不见一段宽然有余处。”此语不特为柳诗发,道尽不会做五古人病痛。
一三三、沧浪谓子厚非元白可望。元不必言,白则大家也。子厚固不乏佳语,然欲以拟乐天,则未也。
一三四、《黄鹤楼》诗亦殊寻常。沧浪以为唐人七律第一。谭友夏亦云:“太白废笔,虚心可敬。后人犹云作《黄鹤楼》诗,耻心荡然。”语真乖谬!太白废笔,亦偶然败兴时所为也。《凤凰台》诗俗以为拟《黄鹤楼》,此语不知太白曾亲口告人否,附会可笑。
一三五、千歧百种,莫如唐诗。然当时未有是此非彼相攻击者,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若明七子之互相攻,是小人同而不和也。
一三六、杜五律胜七律,七律竟无佳者。
一三七、《秋兴》八首,俗人奉为山斗。锺谭则屏之,随园亦以为不佳。诸公皆谓杜老长处不在此,余谓杜老长处未必不在是。粗硬多疵,是杜诗本色。锺谭与袁既以《秋兴》为不佳,然此外杜老七言,未必皆遇于《秋兴》也。诸公毕竟讠术于盛名,不敢议耳。祝枝山诋杜诗,以村野为苍古,椎鲁为典雅,粗犷为豪雄。语虽未必尽然,然开辟以来,杜诗不可无此人一骂。
一三八、李宾之诗,有掷笔空中,昂头天外之概。新乐府无一丝落窠臼,运笔如风,天授非人力也。何、李辈不能梦见。王弇州以宾之为陈涉,何、李为汉高,殊谬;俗子更不满其乐府,更谬。但其长篇七言,殊觉有篇无句,五古尤不佳。
一三九、姚仙期以大复诗“如听云中奏乐,但觉洋洋盈耳”,此明明所谓耳食也。沧浪以读李杜诗“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明明随园所谓摹杜尊韩,托足权门者也。此辈自供其势利无知之状,可发一笑。
一四○、襄阳“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此是假话。供奉“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此是老实话。
一四一、李空同主摹仿,何大复主创造。论其孰是?自然以何为是。惜乎何亦未必能造创也。
一四二、晚唐不出名人,甚有佳诗。名人如司空、皮、陆之类,反少佳构。
一四三、司空表圣自述生平得意句,清新者固多,有近于拙者,又往往上句佳而下句劣者。至如“解棋僧亦俗,能舞鹤终卑”,此等滞语,入魔道矣。
一四四、亭林云:“以韵从我者,古人之诗也;以我从韵者,今人之诗也。杜拾遗、韩吏部未免此病。”此语是千古通论、确论,为限韵、叠韵者大加针砭。
一四五、亭林有云:“古诗无题,唐人以诗取士,始命题分韵,而诗学遂衰。”夫唐代取士,命题分韵,是已,然唐诗不皆为取士之诗,不皆为分韵命题之诗。因取士之一端,遂云诗学之衰,有是理哉?
一四六、王敬美云:“晚唐诗萎尔无足言,独七言绝脍炙人口。其妙至欲胜盛唐。”夫以晚唐为萎尔无足言,吾知其未读晚唐诗。以晚唐七绝胜于盛唐,吾又知其未读盛唐诗也。晚唐七绝固佳,然亦何必云胜于盛唐。
一四七、子瞻云:“言有尽而意无穷,天下之至言也。”然言尽意穷,实是宋人通病。
一四八、颜延之“镂金错采”,余不知其所镂何金?所错何采?谢康乐“初日芙蓉”,余不知其何为初日?何为芙蓉?
一四九、昭谏“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俗本作“明日无钱明日愁”,便不佳。
一五○、昭谏《七夕》云:“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七夕》诗翻新者甚多,此为最胜。
一五一、昭谏《柳》诗:“自家飞絮犹无定,争把长条绊得人。”翻新如此,觉后世“柳丝只管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语,真可不作矣。
一五二、近人选近人之诗,往往其诗题引有关涉自家名姓者,便不问佳否登之。随园言选诗者七病,此而八矣。遗山《中州集》已不能免。
一五三、随园称学诗者当学海之清澜浮天,不当学黄河之挟泥沙以俱下。余谓袁诗正堕于黄河之泥沙而不自知。善夫洪稚存称袁诗为“通天神狐,醉辄露尾”,奇谈确论。
一五四、咏物诗状其景象甚难,言其身分却易。堆砌故典,尤不足尚。状物之景象,易陈易泛。
一五五、人以少陵诗为集大成,此真污蔑少陵诗。夫人中之集大成者,圣人也;诗中之集大成者,不过袭众人之余唾耳。曾是少陵而出此!
一五六、张玉笥诗危丽英爽,铁崖不能及,真异材。孙仲衍造字幽,运笔锐,亦其后劲也。
一五七、何大复云:“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溺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李于鳞云:“唐无古诗,唐自有古诗。”此等语,吾不知其从何处说起,只可置之不论。牧斋力与此辈辨,犹之人在梦中呓语,而我必欲与之诘难,何必!
一五八、义山古体最佳者:《韩碑》、《无愁果有愁曲》、《河阳诗》、《赠四同舍诗》、《李夫人诗》;近体最佳者:《吴宫》、《北齐》、《嫦娥》、《隋宫》、《过楚宫》及《无题》诸作。此外丽语佳句非不多,特瑕掩其瑜耳。大醇而小疵者,则此数首尽之。律句如“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俱佳。又“河声晓上天”五字,尤奇妙。
一五九、桐乡冯浩注义山诗,以其《无题》诸诗,皆谓其欲与令狐氏修旧好。《木兰花》一绝:“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原是此花身。”谓其比己之素在令狐门馆。妄扯见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最可笑者,义山《药转》一首,朱竹以为如厕诗,冯浩更以为妇人私产诗。夫古人诗不可解,听之可也,岂可作如是解哉!乃注解未确,先讥义山之秽渎笔墨,亦所谓愚而自用。宋人称义山诗为文中一厄,如此注释,又义山一厄也。虽然,亦由义山生平好作晦涩不可解语,自贻伊戚耳。
一六○、义山咏柳诗约十余首,无一佳者。随园称其“是远意相随”句能钩柳之魂,余尚恨其词支。
一六一、因闺闼语而蔑视义山,固非知诗者;必谓义山情语皆有寄托,尤非知诗者。
一六二、朱竹能为爽语,气胜阮亭。惜其才疏词杂,无怪秋谷訾其贪多,云崧谓其颓唐也。《玉带生歌》一首,云崧称其推倒一世,余终恨其有句无篇。《风怀二百韵》,袁子才谓其不删为是。夫诗之邪正勿论,第观其作孽苦凑,则在可删之列也。
一六三、能诗者作诗话尚且不尽当,况不能诗者耶?锺嵘《诗品》乃不能诗人论诗,宜其毫无着落也。唐僧皎然谓嵘非诗家流,不应为诗作评。后人见地,谁如此僧?
一六四、云崧訾梅村用韵不捡点,稚存訾梅村平仄不讲,近于吹毛。
一六五、明刘伯温、高季、李宾之,俱系一代能手而未成气候者。
一六六、纪晓岚之才,作试帖,作小说,未见其可,诗尤多恶劣处。论诗系翰苑见解,所评虚谷《瀛奎律髓》,两不通人争执耳,无谓无谓!
一六七、洪稚存云:“假苏诗不看,假王孟不看。”余为增二句云:假汉魏不看,假初盛不看。
一六八、从来一切笨人论诗,主合古,都为不能诗者言也,能诗者不必言也。袁中郎、江进之、袁子才论诗主离古,为天下能诗者言也。若不能诗者,终身求合古之万一不可得,此等人安能舆之言离古?
一六九、尝与人论诗,余谓诗之佳不佳,试以色喻:有衣服华鲜而肌理不佳者,有肌理细腻而五官位置不佳者,有位置端正而只觉滞气难耐者。美之一字,必有超乎其外者也。知此可与言诗。
一七○、作诗迟速,自无一定,大约意在笔先而已。
一七一、唐诗“相思深夜后,未答去年书”,此定系泛交,所谓相思者,非真言也。岂有知己之书隔年未答,且必深夜后方记忆乎?
一七二、李诗之逸,不在求仙、饮酒;杜诗之壮,不在落日、秋风;飞卿之艳,不在翡翠、鸳鸯;长吉之奇,不在蹋天、敲日。须知此处总有真精神、真道理在。才落腔套,便无是处。
一七三、李笠翁诗似中郎。惜非专家,故佳者无多。
一七四、龚定诗不如文,文不如词。词甚有清超者,文笔挺折处可取。然其为鬼为蜮,实未入作家,诗尤不善。
一七五、舒铁云诗,竭力求工求奇,不入自然。有意学随园,才质不如,遂有画虎之诮。
一七六、王仲瞿为随园弟子,故性情议论,一似随园。特随园系和平之音,仲瞿遭逢不偶,故激为变徵声耳。住瞿诗实无可取,舒铁云《诗坛点将录》以黑旋风为比,可笑!
一七七、阅阮芸台《两浙辅轩录》,录其佳者,往往为《随园诗话》所已载,此老信有眼力。
一七八、尤西堂《香奁二十四咏》出色处少。余亦尝拟为之,今录数断句于此。“美人身世原来幻,仙子丰容只自知。(镜)”“睡起脸霞犹掩映,旧时泪渍半馍糊。(粉)”“宫中旧事添丹颊,笔下新词《点绛唇》。(脂)”“春云无绪风前约,晓梦初回枕畔寻。(钅义)”“窗前刺绣穿针易,月下吹箫按曲难。(指环)”“衣上何须拖锦带,身边恰好挂香囊。(钮)”“花气自能迷师蛱蝶,罗纹谁与绣鸳鸯。(香囊)”“掌上乱随飞燕影,堂前无奈玉环魂。(带)”“蝤领系将金络索,鲛绡映出玉精神。春风未到鸳鸯被,怕受新寒惯着身。(袜胸)”
一七九、同年上元周左麾(钺)有“文章格为名科变,儿女情因老大长”,余绝爱之。
一八○、宋诗无肉,元诗无骨。
一八一、元人摹唐,胜于明人。
一八二、人谓孙渊如似长吉,不如王采薇之真似也。采薇幽奇,渊如滞多而畅少,殆非其匹。
一八三、总之一切语言文字,有意做是假,无意得是真。
一八四、“纷纷尘事扰居诸,闭户闲居乐有余。侬不鸣机君谢客,且来同读古人书。”此近时闺秀诗,余酷爱之。
一八五、表弟谢仁庆(人)咏项王云:“横扫乾坤七八年,穷途杯酒一潸然。中原已入他人手,宁死乌江不上船。”“八年事业太忽忽,两字天亡送乃公。到底更无追悔语,英雄虽死亦英雄。”仁湛(泳)咏相如云:“琴边青眼太殷勤,酒店生涯太苦辛。不是年来工献赋,教侬何以答文君。”
一八六、明眉公,今世渔洋。无论何种言语,出于二人笔墨,便是假相。真与不真,固不以山林、廊庙论也。
一八七、方虚谷选诗,专求碎滞,不通得未曾有。其诗亦弱滞。
一八八、最爱唐子畏“闲来只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句。后见吕仙诗亦有“闲来自点黄金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语,好诗固难于创哉。
一八九、高季迪“但知牛背稳,应笑马蹄忙”,佳句也,乃是宋女子沈清友诗,但句首一二字少差耳。近人张翰风诗:“分明与君约,月上阑干时。侬家月上早,君家月上迟。”佳诗也,宋诗亦有。妾在平地见月早,郎在深山见月迟。句。高嵩瞻《赠弟》云:“与君一世为兄弟,今日相逢第二。”明诗亦有“与君一世为兄弟,两次相逢在路歧”句。赵瓯北诗:“天边圆月少,世上苦人多。”香山亦有“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句。诸人未必有心窃旧,然如山谷云:“某于香山诗,少时诵习已久,忘其为何人之诗。偶然遇事,信手书耳。”此弊诚不能免。
一九○、阮亭不喜杜,每举杨大年“村夫子”之目以语客。然自家不敢著之书,而见之于秋谷《谈龙录》。余因思古来明眼人亦自有,特敢于明目张胆舆古人作难者,则少耳。然如阮亭,既不喜杜,而自作诗话,复极其推尊,殊非直道而行之意。余诗话所议古人,多违众论。孔子曰:“古之愚也直。余诚古之愚哉!夫匿怨而友其人,君子耻之。”匿其平日之言而称其诗,与匿怨而友其人,何异?充此推之,待人安得有真性情,立朝安得有真气骨?冬夜偶阅《谈龙录》,因论阮亭。放笔及此,多言哉!秋谷谓阮翁诗中无人,如此言,则并言中亦无人矣。老泉谓扬雄不得乎心而为言,不得乎言而为书,此类是也。
一九一、《声调谱》之陋,不必论。独怪国初一时名流,竟以为奇货而传之、而受之、而靳之、而窃之,真可谓见笑于大方之家者矣。
一九二、东坡以蝤蛑、江瑶柱比山谷诗。夫蝤蛑、瑶柱,天下之至美也。山谷恶诗,乌足拟之。山谷甚尊东野,而坡以东野为蟛越,以山谷为蝤蛑,两失之矣。
一九三、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在古人诗话中,最通快。如深服乐天,不喜山谷,讥东坡和韵,以“池塘生春草”为非佳句,甚合余意。其短处惟胆怯,不敢少议少陵耳。
一九四、《滹南诗话》云:“近岁诸公,开口辄以《三百篇》、《十九首》为准,六朝而下渐不满意,至宋人殆不齿矣。然世间万变,皆与古不同,何独文章而可以一律限乎?使后人所作可到《三百篇》,亦不肯安于是矣。何者?滑稽自喜,出奇巧以相夸,人情固有不能己者。”《麓堂诗话》云:“汉魏以前,诗格简古,世间一切细事长语皆着不得,其势必久而渐穷。赖杜诗一出,稍为开扩,庶几可尽天下之情事。韩一衍之,苏再衍之,于是情与事无不可尽,而其为格亦渐粗矣。然非具宏才博学,逢原而泛应,谁与开后学之路哉。”此二人,其论古今之变最切达。《中庸》曰:“动则变,变则化。”《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又曰:“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生今之世,作诗高言汉魏,作词谨守五代,可为不知变矣。
一九五、宋支凑诗,不是至宋而始然,与八代、初唐、杜、韩集中拙诗相似。宋人多学少陵,故破滞处大相类。
一九六、清真雅正,老生常谈也。余谓作诗不可无清、真、雅三字,正字且可徐议。清则畅,真则自然,雅则韵。不清是浊也,不真是假也,不雅是俗也。
一九七、长吉诗,奇句多而完诗少。其尤佳者《雁门太守行》、《浩歌》、《开愁歌》、《苦画短》、《金铜仙人辞汉歌》而已。若其以石为龙骨,水为鸭头,酒卮为龙头、牛头之类,及《十二月诗》,甚不足取。其外集,人多云非长吉作,而颇有佳作。如《白虎行》、《有所思》、《嘲少年》、《神仙曲》诸作,非长吉作容或有之,然必系中唐名手,不在长吉之下。
一九八、近才媛王采苹七古,颇有丈夫气。虽涉摹拟,不在元四大家、明七子之下。阮亭、归愚,可以愧矣。
一九九、删诗是枉费一番心血,改诗是倍费一番心血。古人云:善改不如善删。其实善删不如少做。
二○○、作诗好以饮酒、弹琴作起结,此了事处,亦不真处也。余初亦不能免。
二○一、古文原本说话,诗词原本山歌。古文能如说话之畅达,而去其浅俗;诗词能如山歌之浑成,而去其鄙俚,便已得其道理。若古今之支离文章,填凑诗词,作话说,作山歌唱且不可,何足道哉!
二○二、方正学《咏二乔观兵书》有云:“千古《周南》风化本,晚凉何不诵《关雎》?”此语便是讲《周礼》病根。古人咏昭君则云:“愿君莫杀毛延寿,留昼商岩梦里贤。”咏吕仙则云:“未必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其腐与正学《咏二乔》同。
二○三、摹仿必兼抄袭。
二○四、“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七修类稿》不知为乐天诗,而曰:“以格律论之,亦必宋人耳。”分界时代之谬,至此图穷而匕首现矣。
二○五、渔洋“晓日潼关四扇开”句,犹自云本韩诗,岂非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二○六、苕溪渔隐以退之《樱桃诗》用“香”字是语病,诚有之。王楙言:“香者气也,引前人诗,草与竹俱称香,岂可谓樱桃无香。”余谓草香、竹香、┺香、荷叶香之类,俱可称香;樱桃云香,实是不真■又谓:“物之触于鼻观者,非香而何?”此语尤卤莽。张文僭谓陈文惠《松江》诗“西风斜日鲈鱼香”,“香”当作“乡”。其说是也。柳必谓是“香”字,亦非。
二○七、先求可讲,次求可诵。文字大略,不过如此。
二○八、香山之诗,是也。其与元稹论文,不肯一句放过“讽刺”、“比兴”字样,则非也。斤斤然病“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为无所讽,宜乎后之迂人亦议其《长恨歌》为无所规,议其忆妓诗多于忆民诗也。不云诗要有关系,不足以尊杜抑李。然《尚书》云:“诗言志”,孔子曰“辞达”。志字、达字,所包甚广,岂必篇篇以“关系”为哉!袁中郎云:“自从杜老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今人所谓“关系”,真儿戏也。香山诗所谓讽刺、比兴者,亦不过十一二;而其论文,则又专举讽刺、比兴以论李杜,真香山之蛇足也。
二○九、李五古,音调高古浑成;杜五古音繁促,不得作诗之法,其格遂下。总之词句有自然、勉强之分而已。
二一○、李杜俱有肤处,然李肤而明,杜肤而滞。
二一一、东野《咏角》云:“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袁子才非之。然意境神奇,宜为东坡所赏,惟句太生硬耳。太白《月诗》:“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词意相似,而李下句尤佳。
二一二、渔洋《秦淮杂诗》:“栖鸦流水安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咏风景而忽及人家闺媛,显属不庄,宜乎纪伯紫哓哓其后也。及其为之请旌,而曰:“聊以忏悔少年绮语之遇。”此语尤为口不择言。纪阿男不是妓女,渔洋咏纪阿男不是风怀,“绮语”两字,实用不着也。曾谓渔洋老人不异无知小子乎!
二一三、于熊晋卿处见近时蜀人李吟史诗,有《黎明》两句云:“四围窗纸色,五点寺钟声。”清绝可喜。
二一四、初、盛七律多有上联系仄仄平平起,下联仍作仄仄平平起者。古时法律未备,自不必说,后人效尤,则无理矣。近代人颇有此病。
二一五、古时成作未多,字眼欲生凑,必须细细状物得来,故每有浑奥之宇,而不善者辄失之生滞。后人造字者少,故调直者多,而不善者便流为平庸。
二一六、好诗在心上,不在口上。心上不觉好,口上多方说好,无益。
二一七、洪銮“夕阳无近色,飞鸟有高心。”上句乃杜诗也。
二一八、友人张施斋有《少年行》,结句云:“见卿如此颜色好,愿卿终身得所归。”真余极爱之。
二一九、李申耆七绝云:“子美新成背郭堂,绿塍一曲树千章。我来浓绿疏黄里,过雨溪山看夕阳。”律句如:“水静谙花性,林疏得月神。”咏蓼花云:“侧身金菊芙蓉外,顾影黄茅白苇中。”多可诵。
二二○、张度西诗亦雄丽,失之躁而驳。七古是其所长,然无完璧。律句如“林藏三月雨,潮折一溪风”、“舁舆冲野水,灯火入山城”、“乱水没沙鸟,空城闻竹鸡”。又《入彭蠡》诗:“一线遥通莺子口,中流飞出大孤山。”俱可采,而上句终不敌下句。
二二一、梅村诗闲词太多,使要紧关节反不明白。
二二二、他人分界唐宋以大小者,非也。我则谓唐润而宋枯。夫润与枯之分乃才不才之界也。
二二三、友人扬州张施斋(燮恩)断句,如:“一番时事浮云薄,两字功名落叶轻。”“裘马能青行客眼,功名易白少年头。”“途经艰险才华敛,天与清贫梦寐安。”“书剑学疏无一技,壶觞击碎不成歌。”俱清雄。君绘一《白发美人簪花拈笔图》,属同人题咏。名目甚新奇,颇难下笔。为赋二绝云:“老尽西施在苎萝,天涯知己本无多。意中亦有人如玉,对此教侬唤奈何!”“乾坤春恨古来多,何限相思付逝波。莫为悲秋伤命薄,邯郸卒妇又如何!”君自题三十六绝,中二绝云:“何人不厌首飞蓬,为买燕脂着粉红。阅尽世情难下笔,痴心待诉怕雷同。”“自怜呵冻玉尖寒,一幅冰绡泪不干。簪好花钿呼侍婢,近来怕向镜中看。”君负异才,年过三十不遇,故诗多悲慨语。君口吃,其诗名《期艾集》。
二二四、一首诗如一瓯清水,着不得一点油;如美人之面,着不得些儿斑痣。
二二五、表弟谢仁卿有“梨花满树玉环魂”句,余绝喜之。
二二六、友人魏锺琦《病起》云:“对镜不堪肢体瘦,逢人犹怯语言长。”《偶成》云:“饮酒惜无千日醉,看书如陟万山深。”
二二七、友人王涛松《秋风》云:“黄叶萧萧逐雁飞,秋风天末怯单衣。闰中昨夜音书到,报道棉花未上机。”又《咏明妃》诗云:“君王莫惜如花貌,妾在深宫十九年。”从来明妃诗甚多,却未有道得如此深婉。
二二八、二姑母归谢氏,工诗。《春夜》云:“今宵且喜雨初晴,欲作新诗句未成。坐到夜深无一语,不知花外已三更。”《同妹作》云:“中庭花月正春深,为爱清宵梦懒寻。香茗一瓯诗一卷,绿纱窗下并肩吟。”
二二九、长姊天机清妙,好学尤甚,有《云在轩诗》一卷。有句云:“目有千秋难自大,胸无万卷敢称才?”余不禁叹服。
二三○、四姑母颖悟绝人,卒于丙戌十二月,年十九。临危时,梦中尝得一绝云:“昨宵一梦到云阳,正与离人诉曲肠。恨煞鸡鸣警醒我,半窗残月已微茫。”所谓“云阳”者,不知何地也。
二三一、表兄潘杏生之妹,工诗。《秋夜》云:“银漏迟迟秋夜长,挑灯翻阅旧词章。一钩新月移梧影,半入罗帏半上床。”又五绝云:“夜久寒侵体,窗中火欲微。为怜新月上,忍倦启双扉。”清妙殊绝。
二三二、作词之法,以调从词,不可以词从调。近来词家,往往认定一调,做至十数首,宜其竭蹶也。
二三三、采薇词:“梦入晓云飞,绿遍天涯,不认门前柳。”真不许人间再道也。
二三四、词家才说个“填”字,便是门外语。词要极自然,极爽朗,方是上品,安用所谓填者?古今恶词,胡塞乱凑,真所谓填词也。
二三五、笠翁词:“醒处思眠眠处醒。”近人周昀叔词云:“容易黄昏捱过,明朝还有黄昏。”写无聊光景极真,天生好语也。
二三六、五代词陈陈相因,稍能自振者,不过李煜、韦庄、冯延巳数人,人各有佳词数首耳。其通病在于本唐诗中空套旧字,大家袭用,而罕能出新用意也。故词家才说诗余,便是一误,再说填词,便是再误。
二三七、五代庸词,病在诗余;南宋恶词,病在填词。
二三八、飞卿诗新灵,而词浮衍。人薄其诗而尊其词,难与言!
二三九、与骏华弟书:足下近日作诗喜求奇。愚谓“奇”之一字,亦是有说。奇须从良知上出,从格物上出,方是真奇。若仅以牛鬼蛇神为奇,则李长吉、孟东野,有何足贵。良知之浅语则曰“自然”,格物之浅语则曰“摹神”。诗不自自然中出,摹神中来,不作可也。天下凡事凡物,真者耐久,假者不耐久。求奇而不得奇之所以然,则所得必系皮毛。皮毛则假之谓也。以调直者为容易,不调直者为难,此亦非。“容易”从苦心中来,字字圆亮而后已。故读者不觉,以为容易,其实非浅之谓也。若夫不调直者,则乱塞乱撞,何难之有!
二四○、余之议杜,议其支离,不是非其忠君爱国。王元美云:“老杜不成语者多。”敬美云:“杜有拙句、累句。”夫拙句、累句、不成语,乃余之非杜者也。忠君忧国,非余之非杜者也。宋人大半学杜诗,多破坏不完,岂非杜老遗孽耶?
二四一、房败将何足道,杜老原是迂腐人。
二四二、永王未反,称颂之未为大过。人有讥杜老《封西岳赋表》有赞杨国忠语,又韩退之《与李实书》,墨必大《与史弥远书》,皆有谀语,为后人所指。余谓此皆不必苛议也。当时酬应文体,固宜如此也。至其失节,则东坡辨之矣。
二四三、胡应麟言杜诗不用乐府旧题,太白拟《骚》、拟《雅》,较输杜一筹。此语未为无道着处。然我则曰李多畅,杜多滞,不必多其说法也。
二四四、唐韦选诗,不选杜。宋欧阳修不喜杜。杨亿以杜为“村夫子”。明祝允明则畅诋杜。王慎中、郑继之、郭子章亦驳杜。我朝王士礻真亦不喜杜。此外议其一体一篇及抑扬之者,不一而足。安可谓升庵之外,只振一人?且升庵讥杜某某句不若《诗经》之含蓄,亦是迂谈,未可与议杜也,不可与余并论。
二四五、以杜为天才,实所不喻。如杜《咏月》“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此类滞语,亦天才耶?
(以上载《钱氏家集》)
猜你喜欢 赵通判·唐圭璋 张抡·唐圭璋 第一回 东斗君云霄被谪·陈端生 第二折·佚名 卷六·王昶 柴氏四隐集巻二·柴望 卷十二·佚名 附录·蓝智 卷六十九·陈思 卷八十四·曹学佺 卷六·苏泂 卷四百七十七·陈廷敬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二·张说 王渥词作鉴赏·佚名 第二出·徐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