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提要】

燕国当时处在现在的河北、北京、辽东一带,地理上离秦国很远,离战祸纷争也比较远,地缘上非常有优势。苏秦的合纵战略正好发挥了燕国的地理优势。

【原文】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译文】

苏秦为合纵之事,去北方游说燕文侯:“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栗子的获利收成,老百姓即使不耕作,仅靠枣栗也够吃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谁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作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三胜。秦赵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不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吗。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国攻打燕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再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攻打燕,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攻打燕,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我的国家弱小,西面迫近赵国,南面靠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现在承蒙您的教导,号召我国合纵以使国家安宁,我愿意把国家交出来听从您的安排。”于是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进行合纵。

【评析】

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免除了秦国的战乱,这是任何一个有政治地理概念的人都清楚的事。苏秦抓住了这个根本点不放,指出联合赵国、共同抗秦才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其雄辩先树立燕国信心、描画国泰民安的景象,接着指出这些景象的背后原因。最后指出了合纵抗秦才是燕国的最好选择。既有逻辑力量,也不乏折服他人、指点天下的气势,同苏秦的其他游说一样,同为合纵名篇。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一 神武上·李百药
  卷八十四·志第六十·河渠二·张廷玉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四·杨仲良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三十九·佚名
  第四八、禀光绪七年九月二十八日一一二○七-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七十七·纪昀
  吕罗汉传·魏收
  蔡廓传·李延寿
  刘知俊传·薛居正
  六·钱穆
  法律·朱元璋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九·彭定求

        卷449_1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白居易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

  • 周弼·唐圭璋

      弼字伯弜,汶阳人。文璞之子。嘉定间进士,江夏令。   二郎神   西施浣沙碛   浪花皱石,飐夜月、欲移还定。想白苎烘晴,黄蕉摊雨,人整斜巾照领。剪断鲛绡何人续,黯梦想、秋江风冷。空露渍藻铺,云根苔甃,指痕环影。  

  • 吴康·唐圭璋

      康字用章,南丰人。生绍兴间。   失调名   试问海棠健否,海棠虽似,减清香。   又   凌空蜂翼递香来,惊破蜜房幽梦。

  • 棣华馆小集·杨甲

    宋 杨甲 撰 出东郭见山 二年不见山,见之喜不休。举手三揖之,山远不颔头。疑我堕尘土,已与俗同俦。稍稍望云脚,下见八九邱。近前与之笑,颜色渐和柔。迎我以松风,与我相献酬。怜我不识路,导以溪水流。岂其终爱余,为此世所仇。一

  • 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李延寿

    沈重 樊深 熊安生 乐逊 黎景熙 冀俊 赵文深 辛彦之 何妥 萧该包恺 房晖远 马光 刘焯 刘炫 褚晖 顾彪 鲁世达 张冲 王孝籍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弱岁而孤,居丧合礼。及长,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尤明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八·杨仲良

      真宗皇帝   训导太子   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癸亥,后宫李氏生子。知开封府周起方奏事,上谓起曰:『知朕有喜乎?』起曰:『臣不知也。』上曰:『朕始生子。』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李氏杭人,初入宫侍刘修仪,庄重寡言,上

  • 第四回 复民权南京开幕 抗和议北伐兴师·蔡东藩

      却说宁军司令徐绍桢,因临时大总统孙文就职,遂由各省代表委托,转达民意,朗读颂词道:  维汉曾孙失政,东胡内侵,淫虐猾夏,帝制自为者垂三百年,我皇汉慈孙,呻吟深热,慕法兰西、美利坚人平等之制,用是群视众策,仰视俯画,思所以倾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附录·孙甫

    欧阳文忠公所作墓志节文公博学强记尤喜言唐事能详其君臣行事本末以推见当时治乱每为人说如身履其间而听者晓然如目见故学者以谓阅岁读史不如一日闻公论也所著唐史记七十五卷论议宏赡书未及成卒于家公既卒诏取其书藏秘

  • 高名衡传·张廷玉

    高名衡,字仲平,沂州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任如皋知县,因为有才干调到兴化,后来又被召进朝廷做御史。十二年他到河南按察,第二年期满后又留下来当了一年按察御史。十四年(1641)正月,李自成打下洛阳,然后乘胜包围了开封。

  • 选举二四·徐松

    宋铨选审官西院典职官全同,存目不录。尚书右选【宋会要】神宗正史职官志:审官西院, 熙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置。诏曰:「国家以西枢内辅,赞翊本兵,任为重矣,而狃于旧制,自右职升朝以上,必兼择而除授之。是以三公府而亲有司之为,非

  • 卷三十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一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大丈夫之説其详可得闻乎曰廓然大公心不狭隘则所居者真天下之广居矣履绳蹈矩身不苟安则所立者必天下之正位矣秉彝循理事不苟从则所行者皆天下之大道矣得志与民由之

  • 卷首中·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首中      婺源江永撰朱子論編禮書問呂伯恭三禮篇次儀禮附記上篇士冠禮【冠義附】     士昏禮【昬義附】士相見禮      鄉飲酒禮【鄉飲酒義附】鄉射禮【射義附】     燕

  • 总叙·佚名

    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有的人审视[五材的]曲直、方圆,以[加工]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需的器物;有的人使四方珍异的物品流通以供人们购取;有的人勤力耕耘土地而使

  • 序·魏牟

    《公子牟子》一卷,周魏公子牟撰。《汉志.道家.公子牟四篇》注: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其书《隋》、《唐志》皆不着目,佚已久。兹从《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所引捃摭觕,可补四篇之缺。理见其大清辩

  •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法界品第三尔时,胜天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头面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通达甚深法界?”尔时,佛赞胜天王言:“善哉,大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rd

  •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百千瑜伽中  金刚大师说  圣曼殊童子  五字秘密法  修此三昧者  疾入诸佛慧  能以凡夫身

  • 太上洞神洞渊神咒治病口章·佚名

    太上洞神洞渊神呪治病口章,撰人不详。盖为唐代洞渊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道士上口章召神役鬼,为人治病之仪法。内称人之有病灾,皆因凶神恶鬼灾星作祟, 神将吏兵星神治之。召神之法有发炉,出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