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

万历八年十一月丁卯朔命改广宁伯刘允中庶长子嗣德承袭伯爵

○戊辰  上御皇极殿传制誓戒百官

○命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潘晟太子太保以六年秩满也

○泰宁朵颜卫头目花孛来长秃进各进马匹传报虏情兵部题各加升都指挥佥事报可

○己巳  上御文华殿致斋

○辛未冬至  大祀  天于  圜丘命定国公徐文璧恭代

○遣隆平侯张弼永康侯徐乔松怀柔伯施光祖庆都伯杜继宗永年伯王伟分祭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  泰陵  康陵永陵  昭陵新建伯王承勋祭  景皇帝陵寝左都督李鹤祭  哀冲庄敬二太子陵园

○壬申以雪免朝贺

○时以  慈圣皇太后圣节赏赉及  皇三妹装奁所需谕户部光禄寺各进银十万入内部臣以溢取太仓非旧制且悖  明旨  上从之令光禄寺以十五万进科臣郝维乔蔡时新张鼎思等各有疏请停不听

○乙亥广西副使林烃以病乞休允之

○裁省贵州所属均徭里甲各岁额二千一百有奇

○丙子升广东琼州府知府唐可封为本省海内道整饬琼州兵备副使兼摄学政

○裁四川督粮右参政及盐茶水利驿传佥事与叙马泸兵备佥事粮务归并右布政盐茶水利驿传归并清军副使叙马泸兵备归并分巡副使 ○户部奉旨令各省直清丈田粮条为八款以请一明清丈之例谓额失者丈全者免一议应委之官以各右布政使总领之分守兵备分领之府州县官则专管本境一复坐派之额谓田有官民屯数等粮有上中下数则宜逐一查勘使不得诡混一复本徵之粮如民种屯地者即纳屯粮军种民地者即纳民粮一严欺隐之律有自首历年诡占及开垦未报者兑罪首报不实者连坐豪右隐占者发遣重处一定清丈之期一行丈量磨算之法一处纸劄供应之费  上依其议令各抚按官悉心查核着实举行毋得苟且了事及滋劳扰

○贵州苗坪夭漂夷酋党银阿盖等归附纳贡改其地名归化编入版籍赏抚臣王缉并前抚何起鸣各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道臣苏愚等各十五两其余赏赉有差

○夷酋王兀堂等复纠众从宽奠堡入犯副总兵姚大都督兵追击之斩首虏六十七级生擒一十一名督臣以闻命先赏姚大节银二十两纻丝一表里参政张崇功等各十五两余有差

○革洮阶副总兵陈守义西宁参将杨维芳任下巡按问拟而以凉州副总兵季煦原任固原中路游击王泰代之从督臣郜光先奏也

○大虏紏众入犯锦义大凌河右屯等处总兵李成梁督率将领军丁奋勇邀击出境颇有斩获功诏赏督镇梁梦龙李成梁与周咏戚继光等各银币有差

○丁丑复除查铎为广东副使

○江西右参议李乐以患病乞休致许之

○革宣府管粮郎中吕子桂易州管粮员外秦邦彦任听勘科臣郝维乔劾其贪肆也○裁革云南临元参将改设守备

○戊寅先是  上夜宴宫中为近侍孙海客用所惑杖二内使几毙  慈圣皇太后闻之不乐训戒甚切  上悔悟即宣谕内臣曰孙海客用凡事引诱朕无所不为今降为小火者安置南京尔司礼监等既受朝廷豢养之恩见朕偶尔昏迷就应力谏乃图朕一时欢喜阿顺不言赖  圣母慈诲今朕已改过立逐奸邪以后但有此等小人即同举名来奏仍命文书房官宣示内阁阁臣张居正等谓降黜未尽其辜宜充净军乃稍正法  上从之次日复谕辅臣曰朕昨者御笔帖子先生已看否孙海客用坏法乱国今虽逐去朕愈思愈怒之但先生既为辅弼大臣宗庙社稷所系非轻焉忍坐视不言先生便应谏朕使朕为尧舜之君先生等亦为尧舜之臣居正等回奏曰自  圣上临御以来讲学勤政  圣德日新乃数月之间仰窥圣意所向稍不如前微闻宫中起居颇失常度但臣等身隔外庭未敢轻信而朝廷庶政未见有缺故不敢妄有所言然前者恭侍日讲亦曾举益者三乐损者三乐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两章书请  皇上加意省览盖已阴寓讽谏之意近始知孙海客用引诱  皇上夜游别宫宴处无节释去法服走马持兵又数进奇巧戏玩之物肆为蛊惑幸而  圣母谆谆教戒  皇上忄□番然改悔又宣谕臣等尽心辅导此皆  九庙列圣之灵所默启也但古语云树德务滋除恶务尽如司礼监太监孙德秀温恭兵仗局周海罪状亦不在海用二人下宜一体降黜其各监等官俱令自陈老成廉慎者存之謟佞放恣者汰之且近日  皇穹垂象彗芒扫宦者四星宜大行扫除以应天变以光  圣德臣又闻汉臣诸葛亮云宫中府中宜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臣等待罪辅弼宫中之事皆宜与闻此后不敢复以外臣自限凡  皇上起居与宫壶内事但有所闻即竭忠敷奏及左右近习有奸佞不忠者亦不避嫌怨必举  祖宗之法奏请处治皇上亦宜痛自改悔戒饮宴以重起居专精神以广胤嗣节赏赉以省浮费却玩好以定心志亲万几以明庶政勤讲学以资治理则将来  圣德愈为光显矣疏入  上特奏  圣母亟允所请

○司礼监太监冯保自叙先朝知遇与受顾命之隆及今荫锡之厚欲以衰病乞休不允  朝鲜国王李昖及朵颓等卫夷人各差陪臣头目赴京朝贺冬至宴赉如例

○复贵州土舍安国宁冠带国宁先以东川勒兵有罪参革既而悔祸立功自赎抚按为请故复之

○己卯升贵州佥事高任重为四川右参议

○光禄寺少卿萧崇业<婠勶-釒>辞出使琉球馈金诏该国使臣携去

○革宁夏副总兵祁栋任以狭西按臣罗应鹤参之也

○命驿递支应酌量减编兼革朋帮马匹以恤庐州府属疲民兼通行各府州县一体查议○辛巳以  圣母万寿圣节赐三辅臣银币金篆书符及讲官何雒文寺六员各有差

○升南京礼部祠祭司郎中王□为贵州佥事

○礼部尚书潘晟以被言引疾乞休  上谕留之

○壬午裁革广东阳电海防及朝州陆路参将并总兵标下练兵把总各一员

○癸未司礼监传旨奉  圣母慈谕以本月二十八日朝天宫建保国安民穰灾谢祐醮典三昼夜停刑禁屠三日

○裁减浙江所属料价公费徭编岁额八万八千七百四十余两

○乙酉  慈圣皇太后  万寿圣节文武百官朝贺诸王府各进贺表三辅臣仍诣  隆宗门行叩贺礼

○高家堰石工将兴乡官常三省等倡言有妨  祖陵具揭欲沮之河臣潘季驯<婠勶-釒>陈其舛谬不经且请再行勘议  上命修筑以终前功而革常三省职为民

○致仕少傅大学士陈以勤荷赐存问特准子于陛给假归省<婠勶-釒>谢报闻

○戊子狭西按臣罗应鹤参论佥事张应福昏庸衰劣状命革职闲住

○诏保定等六府起角□羊京边钱粮自委官部运所给摃解雇募车夫盘费外不许再用官车以扰小民着为令

○初都指挥使杨亮奉使没于虏庭部请赠衔优恤之报可  琉球国遣陪臣子郑周郑迪蔡常三名求入太学读书习礼命送南京国子监肄业如例给与衣粮

○乙丑录剿平广西十寨功升督臣刘尧诲俸二级优恤死事抚臣张任如例及副总兵王尚文副使侯国治等升赏有差

○户部奏造黄册将专督理核田数清户口严里书发寄庄别飞诡慎推收均里甲诸项刊刻成书颁布天下府州县著为式○癸巳兵科给事中刘朝噩<婠勶-釒>参礼部侍郎林士章揭其通番私税二事谓宜罢斥士章自陈不职求去且辩其被诬状部覆谓士章素清谨科臣论劾出于风闻宜令之照旧供职  上从之

○革狭西副使王宇薛纶任听勘以刑科给事中张鼎思论其□贿容奸故也

○复除原任山东右参议任彬于狭西

○裁革山西大同府所属均徭银力岁额五千七百余两

○甲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国光以疾乞休  上命之暂假调理仍赐以羊豕米酒等物国光奏谢  上优答之

○乙未升户部郎中李溥为狭西副使

○复除山西右参政王汝梅于狭西 ○礼科给事中聂良杞奏称吏治之考成未肃远方之法网尤疏如荐举尚滥纠治尚宽科贡之资格尚泥抚按之耳目尚偏宜一番整饬以隆化理该部如议覆请  上是之

○吏科给事中王敬民奏称鲁府宗室恣情玩法屡经抚按官参治缘本王权轻难以禁治宜照周藩事例令亲王得以统治于一国郡王得以各治其宗人毋使纵恣贻害于民部覆如议请给鲁王敕并及晋楚岷代等府  上以亲王总治一国体统事权本自隆重不必给敕

○蠲免河南所属万历九年分应派河堡夫银六万两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 西域·魏收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脱脱
  卷二百九十五 列传八十二·赵尔巽
  卷二十七 懿宗·王夫之
  ◎职官十一·徐天麟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二三五 两江总督高晋奏续查出违碍书籍遵旨解送折·佚名
  卷六十·班固
  黄福传·张廷玉
  王府官·朱元璋
  235.张居正辅政·林汉达
  ●瀛海偕亡记卷上·洪弃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才翁·唐圭璋

      才翁尝仕临邛秋官。   雨中花   万缕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犹未成阴。据雕鞍马上,拥鼻微吟。远宦情怀谁问,空嗟壮志销沉。正好花时节,山城留滞、忍负归心。   别离万里,飘蓬无定,谁念会合难凭。相聚里,休辞金盏,酒浅还

  • ●卷一·吴殳

      汉、魏之诗,正大高古。汉,谓自枚乘至中郎;枚诗十九首,其中亦有东汉人诗也。魏,谓思王至阮公。正,谓不氵㸒不伤;大,谓非叹老嗟卑;高,谓无放言细语;古,谓不束于韵,不束于粘缀,不束于声病,不束于对偶。如是之谓雅,不如是之谓俗;而俗又

  • 死·闻一多

    啊!我的灵魂的灵魂!我的生命的生命,我一生的失败,一生的亏欠,如今要都在你身上补足追偿,但是我有什么可以求于你的呢?让我淹死在你眼睛在汪波里!让我烧死在你心房的熔炉里!让我醉死在你音乐的琼醪里 1让我闷死在你呼吸的馥郁里

  • 竹坡词巻一·周紫芝

    宋 周紫芝 撰水龙吟【天申节祝圣词】黄金双阙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眇春皇欲降渚烟收尽青虹正绕日到层霄九枝光满普天俱照看海中桃熟云幡绛节冉冉度沧波渺 遥想建章宫阙【缺】薰风月寒清晓红鸾影上云韶声里蒙天一笑万国

  • 卷二十九·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二十九刘邓州祖谦【三首】祖谦字光甫安邑人承安五年进士歴州县有政迹拜监察御史以鲠直称其不能俯仰世好葢天性然也正大初为右司都事除武胜军节度副使召为翰林修撰家多藏书金石遗文

  • 卷七·沈德符

      ○内阁【丞相】秦官,以丞相为第一,主国柄。汉因之。唐以尚书令为真相,而左右仆射佐之,皆宰相职也。武后改仆射为文昌左右相,中宗返正复旧名。至玄宗又改两仆射为左右丞相,可谓名位俱正矣。然是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宋故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建康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江南东路安抚使马歩军都总管兼营田使兼行宫留守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二百戸赐紫金鱼袋赠光禄大夫刘公行状本贯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曾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六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慕容叛秦复燕 【肥水之役 姚苌灭秦慕容灭西燕】晋海西公太和四年燕车骑大将军呉王垂犇秦 初秦王坚闻太宰恪卒隂有图燕之志惮垂威名不敢发及闻垂至大喜郊迎执手曰天生贤杰必相与共成大功此自然之数也要

  •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五人物志十五大臣传一【满洲镶黄旗一 费英东 额亦都觉罗拜山 佟养正 雅希禅 图鲁什 伟齐 康喀赉 武善 车尔格 图尔格伊尔登 超哈尔】费英东费英东姓瓜勒佳世居苏完後隶

  • 115.匈奴人称汉帝·林汉达

    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汉王。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

  • 颰陀和五百人品第十四·佚名

    尔时颰陀和等五百菩萨。桥曰兜菩萨。即从坐起长跪叉手。前白佛言:我等世尊最后末世。临法灭时当受是法。住于后世五浊之世。拥护正典持是景摸。讽诵奉持广为人说。复有无数诸菩萨等。各从坐起长跪叉手。谛视佛面各兴至

  • 卷第二十七·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七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四圣谛品第八 【论】於此一品之中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谛者

  • 析疑指迷论·牛道淳

    析疑指迷论,元朝道士逍遥子牛道淳撰。约成书于大德三年(1299)。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卷首有元贞二年(1296年)作者自序、大德二年(1298)刘道真跋及大德三年(1299年)王道亨序。书分为〈析疑〉、〈指迷〉二篇,采问

  • 书述·李煜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称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自卫夫人并钟繇、王羲之,传授于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陆柬之等,流传于当时。记述了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之法:擫者,擫大指骨上节,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钧

  • 竹坡诗话·周紫芝

    一名《竹坡老人诗话》、《周少隐诗话》。宋周紫芝撰。一卷,一作三卷,均为八十二条。紫芝有《竹坡词》已著录。此编原本百条,今存仅八十条(《说郛》本仅十六条,系残本)。其成书时间,可能在周紫芝于六十一岁(1142)始得

  • 静居集·张羽

    又称《静庵集》。诗集。四卷。明张羽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 (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又兼翰林院,同掌

  • 东观奏记·裴庭裕

    唐裴廷裕撰。廷裕,或作庭裕,或作延裕,字膺馀。闻喜人。官至翰林学士、右补阙、散骑常侍。其余事迹不可详考。唐昭宗大顺中,任史馆修撰,与史官柳玭纂修《宣宗实录》,因日历、起居注等均已散佚,只能采摘宣宗一朝耳目见闻,编年排

  • 大威德陀罗尼经·佚名

    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阿难说陀罗尼之法本。一一法中示多种之名,多种之义,亦广说末世恶比丘之事,及说菩萨住于母胎中之楼阁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