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国为一

【提要】

勾心斗角、毁谤谗陷,人与人之间总是难免这些,尤其是自己稍有功绩,免不了他人的妒忌和诽谤。如何对付他人的诬陷和谗言,如何向受蒙蔽者表白自己、消除误解,确实需要很好的头脑与口才。韩非这个阴险毒辣的家伙这次终于遇到了对手。

【原文】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

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出问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

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工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立革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于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使若卞随、务光、申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而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

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译文】

燕、赵、吴、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商议对策。秦王问道:“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如何对敌?”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这时姚贾站出来自告奋勇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事的发生。”秦王很赞赏他的胆识和勇敢,便拨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戴起自已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宝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姚贾此行,不但达到了制止四国攻秦的战略,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秦王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1000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

秦臣韩非指责姚贾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这些地方的国家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而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散尽。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作过盗贼,虽然在赵国作过官,后来却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让他参与国家大事,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寡人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结交诸侯,可有此事?”姚贾坦承无讳:“有。”秦王变了脸色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都愿以之为妻。而臣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宝送给那四个国家,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大王再想,假如臣不忠于王,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忠臣为国出力了。”

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赵之逐臣。”姚贾仍是不卑不亢:“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但文王慧眼独具,以之为辅佐,最终建立王业。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在鲁国时曾被囚禁,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后竟能无敌于西戎,还有,过去晋文公倚仗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这些人,出身无不卑贱,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家建立不朽的功勋。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古代隐士)那样,又有谁能为国效命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已所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为臣的不就不敢用虚名希求于国君了。”

秦王叹服:“爱卿说的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列国而责罚了韩非。

【评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很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诽谤他人最常用最狠毒的办法就是从道德上攻击他人,当过小偷、骗过女学生、出身卑贱等等,这些东西又都是过去的历史、查无实据,所以可以信口开河、极尽诬陷之能事,而且对人们的看法判断影响极大,对当事者的自尊极具威胁性。象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奸臣一样,韩非用一些无关国事的个人道德问题来污蔑姚贾,事情虽小,却能轻易地改变秦王对姚贾的信任和看法。

姚贾没有被权臣的诬陷吓倒、他也深知需要自己来表白来辩解,不然的话误解会更加严重。他首先说明了自己用珍宝结交诸侯,完全是为了秦国和秦王的利益,根本不是什么“私交”。接着列举姜太公、管仲、百里奚、晋文公的例子,说明是人才就不怕出身低。更进一步,他指出能为国出力作贡献者,并不需要虚名和清名,作为在上者,一定要有讲究实效、纳污含垢的作风和胸襟。

其实姚贾所指出的不重清名而重功利的作风正是战国时代的优点所在,那时儒家还没有列为正统,后代那种道德至上的虚骄之气还没有充斥官场,务实精神而非泛道德化为国家增添了活力、为战国时代成为中华文明的颠峰时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欧阳修
  卷一百十五 景祐元年(甲戌,1034)·李焘
  ●卷十八·邵博
  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称
  卷九 刘高卢陈李廖列传第六·陆游
  卷首上·朱熹
  卷之九十六·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第一三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九·佚名
  三 寄谕直隶河南山东三省督抚采买刊书梨板·佚名
  钦定兰州纪略卷九·阿桂
  王振传·张廷玉
  晋纪三十八 安皇帝辛义熙七年(辛亥、411)·司马光
  商文毅疏稿跋·商辂
  26.范蠡和文种·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马彦良·隋树森

    马彦良,名天骥,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名公"中录"马彦良都事"。一生不得志。据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祖中统元年(一二六○),其与胡祗遹、李廉同为到省听任人员

  • ●波外乐章卷三·乔曾劬

    华阳 乔曾劬 大壮霜叶飞 和清真暮烟秋草。沙场外,征鞍催去江表。就人磷火自然青,向夜阑更悄。渐落落、参辰耿晓。清淮东注彭城小。伴雁绳飞过,又路人、衡阳旧戍,一带斜照。蕉萃故宅江山,荒台云雨,宋玉何意重到。绣余雄

  • 唐诗镜卷二十四·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四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六 杜甫【四】 七言古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劒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特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劔器壮其蔚跂问其

  • 卷三百六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二月庚申盡是月庚午   二月庚申朔辛酉,詔京東西、淮南安撫、轉運、提刑司,體量巡檢、縣尉老疾不任職之人,選官對移或奏差,具因依以聞。   又詔:「大名府自經水災,民田多渰浸,耕種未得,人戶艱食。向雖賑

  • 卷一·王世贞

    ○太祖功德高皇帝辟乾转坤,功只万古。又有古创业之主所不敢望者四:享天下三十一年,一也;圣寿七十有一,二也;自江左并中原,三也;太子诸王二十四人,公主一十六人,皆受册封,四也。于乎盛哉!○成祖功德成祖文皇帝自起事至下京师,凡大小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二月辛丑朔○壬寅改辽东锦州备御为守备辖左中屯二卫并大兴等堡增设海州参将一员辖海盖二卫并东昌等堡命抚臣于二城附近卫所摘选舍余丁壮及原额军共足六千名每城分拨三千发太仆寺马价银二万四千六百六十余

  •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乾隆四十年九月十二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恭进绩得应选应毁书籍,仰祈睿鉴事。窃臣钦遵谕旨,饬属协同委员购获遗书,节次进呈,并委员先后解交四库馆在案。嗣复饬属传集

  • 大学集説啓蒙·景星

    元 景星 撰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徳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庻乎其不差矣【程子上加子字是尊之之辞傲公羊传子沈子例大学经文本先王治化之序因孔子先世所藏

  • 四书经疑贯通卷七·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所言若不同何欤首章以下文专言道而不言性教后章但言性教而不及道何欤首章原性道教之名义自义理上言后章论性教之异同自人品上分故之

  • 凡例·高士奇

    一列邦境壤相叅分国类聚则易于解悟首周尊王也次鲁宗国也甥舅之国齐为首懿亲之封晋卫郑为大又次之三恪之大者宋也地居中国之要枢惟陈蔡又次之秦以西垂之长吴越徐巴与楚俱僭王皆春秋所谨者又次之他如邢曹虞虢邾莒杞纪许

  • 纲领·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纲领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子曰旧闗雎之序其关有统论诗之纲领者数条乃诗大序宜引以冠经首使举者得以考焉乂曰大序好处多然亦有不满人意处又曰或者谓补凑而成亦有此理】心之所

  • 卷三十二·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三十二   宋 王与之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王昭禹曰大宗伯之所建者礼也小宗伯所以佐大宗伯者特礼之物【○李嘉防曰国之神位礼之粗也如成周营洛相宅攻位必召公经营之周公继

  • 续高僧传卷第十四·道宣

      义解篇十 本纪十四 附见五。   唐苏州武丘山释智琰传一。   唐益州福成寺释道基传二(慧景 宝暹)   唐蒲州仁寿寺释道愻传三(道谦)   唐京师崇义寺释慧頵传四。   唐同州大兴国寺释道宗传五。   唐

  • 卷第五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五十二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八如是所许一切有宗。自古师承差别有几。谁所立世最善可依。颂曰。此中有四种  类相位待异第三约作用  立世最为善论曰。尊者法救作如是

  • 卷第七·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七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论原 中正 物理得所谓之中。天下不欺谓之正。适中则天下无过事也。履正则天下无乱人也。中正也者王道之本也。仁义道德之纪也。人以强弱爱恶乱其伦。而圣人作之教道以致人于

  • 第二十二章 续诸王之事迹·佚名

    彼瓦沙婆王于最胜最上名声与果报之友提山精舍,建立十塔。(一)彼于伊沙利耶园见美丽之精舍而建立美丽布萨堂,(二)又于最上无姊罗精舍令造力鼓,对[诸比丘]每三年与六衣。(三)修理楞伽岛遍荒废之园,[又]到处营造住处,大价之法供养。(四)王

  • 金粉之谜·莫里斯·勒布朗

    故事是从一个姑娘在河边失踪和一个男人在一座鸽子楼前遭到枪杀展开的。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失踪的姑娘却突然悄悄地溜进亚森·罗平的寓所,于是这个大侦探就开始了一场错综复杂的、险峻的侦察活动,终于揭穿了十分奇妙的

  • 重阳教化集·王重阳

    马丹阳门人朱抱一编。三卷。收录初化马丹阳时与马唱和之诗、词、曲二百余首,外《三洲五会化缘榜》一篇。前后有营丘府学正国师尹、宁海州学正范怿、宁海州学录赵抗、宁海州乡贡进士刘孝友、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刘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