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诗本义卷二      宋 欧阳修 撰鹊巢

论曰据诗但言维鸠居之而序言德如鸤鸠乃可以配郑氏因谓鸤鸠有均一之德以今物理考之失自序始而郑氏又增之尔且诗人本义直谓鹊有成巢鸠来居尔初无配义况鹊鸠异巢不能作配也鸠之种最多此居鹊巢之鸠诗人直谓之鸠以今鸠考之诗人不缪但序与笺传误尔且鸤鸠尔雅谓之秸鞠而诸家传释或以为布谷或以为戴胜今之所谓布谷戴胜者与鸠絶异惟今人直谓之鸠者拙鸟也不能作巢多在屋瓦间或于树上架构树枝初不成窠巢便以生子徃徃坠殒雏而死盖诗人取此拙鸟不能自营巢而有居鹊之成巢者以为兴尔今鹊作巢甚坚既生雏散飞则弃而去在于物理容有鸠来处彼空巢古之诗人取物比兴但取其一义以喻意尔此鹊巢之义诗人但取鹊之营巢用功多以比周室积行累功以成王业鸠居鹊之成巢以比夫人起家来居已成之周室尔其所以云之意以兴夫人来居其位当思周室创业积累之艰难宜辅佐君子共守而不失也此意诗虽无文但诗既言鹊成巢之用功多而鸠乃来居之则其意自然可见下言百两者述其来归之礼甚盛美其得正也

草虫

论曰草虫阜螽异而交合诗人取以为戒而毛郑以为同相求取以自比大夫妻实已嫁之妇而毛郑以为在涂之女其于大义既乖是以终篇而失也盖由毛郑不以序意求诗义既失其本故枝辞衍説文义散离而与序意不合也序意止言大夫妻能以礼自防尔而毛郑乃言在涂之女忧见其夫而不得礼又忧被出而归宗皆诗文所无非其本义案尔雅阜螽谓之蠜草虫谓之负蠜负形皆似蝗而异种二者皆名为螽其生于陵阜者曰阜螽生于草间者曰草虫形色不同种亦异故以阜草别之凡虫鸟皆于种同者相匹偶惟此二物异而相合合其所不当合故诗人引以比男女之不当合而合者尔

本义曰召南之大夫出而行役妻留在家当纣之末世淫风大行彊暴之男侵陵贞女淫泆之女犯礼求男此大夫之妻能以礼义自防不为淫风所化见彼草虫喓喓然而鸣呼阜螽趯趯然而从之有如男女非其匹偶而相呼诱以淫奔者故指以为戒而守礼以自防闲以待君子之归故未见君子时常忧不能自守既见君子然后心降也其曰陟彼南山采蕨采薇云者妇人见时物之变新感其君子乆出而思得见之庶几自守能保其全之意也

行露

论曰行露据序本为美召伯能听讼而毛氏谓不思物变而推其郑氏谓物有似而非者士师所当审乃是召伯不能听审尔至其下章但云虽速我狱室家不足则了无听讼之意与序相违且郑又谓露湿道中是二月嫁娶之时且男女淫奔岂复更须仲春合礼之月又谓六礼之来彊委之且肆其彊暴以侵陵岂复犹备六礼何其説之迂也诗人本述纣世礼俗大壊及文王之化既行而淫风渐止然彊暴难化之男犹思犯礼将加侵陵而女能守正不可犯自诉其事而召伯又能听决之尔若如毛郑之説虽有媒妁而言约未许不待期要而彊行六礼乃是男女争婚之讼尔非诉彊暴侵陵之事也且男女争婚世俗常事而中人皆能听之岂足当诗人之所美乎

本义曰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者正女自诉之辞也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者以兴事有非意而相干者也女子自言我当多露之时岂不欲早夜而出行犹以露多将被霑污而不行其自防闲以保其身如此然不意彊暴之男与我本无室家之道遽欲侵陵于我迫我兴此狱讼虽然事终辩者由召伯听讼之明也事辩者室家不足与下章亦不女从是也所谓非意相干者谓雀无角不能穿屋矣今乃以咮而穿我屋谓防无牙不能穿墉矣今乃穴垣而居是皆出于不意也谓彼男子于我本无室家之道今乃直行彊暴欲见侵陵亦由非意相干也

摽有梅

论曰摽有梅本谓男女及时之诗也如毛郑之説自首章梅实七兮以喻时衰二章三章喻衰落又甚乃是男女失时之诗也序言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则是纣世男女不得及时独被文王之化者乃得及时尔且不及时有三説礼仪既丧淫风大行犯礼相奔者不禁及遭彊暴横见侵陵则男女有未及嫁娶之年先时而犯礼者矣世变多故兵既丧乱民不安居与力不足则男女有过嫁娶之年后时而不得如礼者矣然则先时后时皆为不及时而纣世男女常是先时犯礼为不及时而被文王之化者变其淫俗男女各得守礼待及嫁娶之年然后成婚姻为及时尔今毛郑以首章梅实七为当盛不嫁至于始衰以二章迨其今为急辞以卒章顷筐墍之为时已晚相奔而不禁是终篇无一人得及时者与诗人之意异矣郑氏又执仲春之月至夏为过时此又其迂滞者也梅实有七至于落尽不出一月之间故前世学者多云诗人不以梅实记时早晚独郑氏以为过春及夏晚皆非诗人本义也古者婚礼不自为主人求我庶士非男女自相求学者可以意得也

本义曰梅之盛时其实落者少而在者七已而落者多而在者三已而遂尽落矣诗人引此以兴物之盛时不可乆以言召南之人顾其男女方盛之年惧其过时而至衰落乃其求庶士以相婚姻也所以然者召南之俗被文王之化变其先时先奔犯礼之淫俗男女各得待其嫁娶之年而始求婚姻故惜其盛年难乆而惧过时也吉者宜也求其相宜者也今者时也欲及时也谓者相语也遣媒妁相语以求之也

野有死麕

论曰诗序失于二南者多矣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盖言天下服周之盛德者过半尔説者执文害意遂云九州之内奄有六州故毛郑之説皆云文王自岐都丰建号称王行化于六州之内此皆欲尊文王而反累之尔就如其説则纣犹在上文王之化止能自被其所治然于芣苢序则曰天下和平妇人乐有子于麟趾序则曰关雎化行天下无犯非礼者于驺虞序则曰天下纯被文王之化既曰如此矣于行露序则反有彊暴之男侵陵正女而争讼于桃夭摽有梅序则又云婚姻男女得时又似不应有讼据野有死麕序则又云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惟被文王之化者犹能恶其无礼也其前后自相抵牾无所适从然而纣为淫乱天下成风犹文王所治不宜如此于野有死麕之序仅可为是而毛郑皆失其义诗三百篇大率作者之体不过三四尔有作诗者自述其言以为美刺如关雎相鼠之是也有作者録当时人之言以见其事如谷风録其夫妇之言北风其凉録去卫之人之语之是也有作者先自述其事次録其人之言以终之者如溱洧之是也有作者述事与録当时人语杂以成篇如出车之是也然皆文意相属以成章未有如毛郑解野有死麕文意散离不相终始者其首章方言正女欲令人以白茅包麕肉为礼而来以作诗者代正女告人之言其意未终其下句则云有女懐春吉士诱之乃是诗人言昔时吉士以媒道成思春之正女而疾当时不然上下文义各自为説不相结以成章其次章三句言女告人欲令以茅包鹿肉而来其下句则云有女如玉乃是作诗者叹其女德如玉之辞尤不成文理是以失其义也

本义曰纣时男女淫奔以成风俗惟周人被文王之化者能知亷耻而恶其无礼故见其男女之相诱而淫乱者恶之曰彼野有死麕之肉汝尚可以食之故爱惜而包以白茅之洁不使为物所污奈何彼女懐春吉士遂诱而污以非礼吉士犹然彊暴之男可知矣其次言朴樕之木犹可用以为薪死鹿犹束以白茅而不污二物微贱者犹然况有女而如玉乎岂不可惜而以非礼污之其卒章遂道其淫奔之状曰汝无疾走无动我佩无惊我狗吠彼奔未必能动我佩盖恶而逺却之之辞

驺虞

论曰【以下原阙】

以时发矢射豝下句直叹驺虞不食生物若此乃是刺文王曾驺虞之不若也故知毛郑为失

本义曰召南风人美其国君有仁德不多杀以伤生能以时田猎而虞官又能供职故当彼葭草茁然而初生国君顺时畋于驺囿之中搜索害田之兽其驺囿之虞官乃翼驱五田豕以待君之射君有仁心惟一发矢而已不尽杀也故诗之首句言田猎之得时次言君仁而不尽杀卒叹虞人之得礼

柏舟

论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毛郑皆以茹为度谓鉴之詧形不能度真伪我心匪鉴故能度知善恶据下章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毛郑解云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者其意谓石席可转卷我心匪石席故不可转卷也然则鉴可以茹我心匪鉴故不可茹文理易明而毛郑反其义以为鉴不可茹而我心可茹者其失在于以茹为度也诗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茹纳也传曰火日外景金水内景盖鉴之于物纳景在内凡物不择姸媸皆纳其景时诗人谓卫之仁人其心匪鉴不能善恶皆纳善者纳之恶者不纳以其不能兼容是以见嫉于在侧之羣小而独不遇也忧心悄悄愠于羣小者本谓仁人为羣小所怒故常惧祸而忧心焉如郑氏云德备而不遇所以愠者则是仁人愠羣小尔以文理考之当是羣小愠仁人也居诸语助也日月诗传云日乎月乎者是也胡迭更互之辞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者谓仁人伤卫日徃月来而渐微尔犹言日朘月削也安有大臣専恣日如月然之义哉

击鼔

论曰击鼓五章自爰居而下三章王肃以为卫人从军者与其室家诀别之辞而毛氏无説郑氏以为军中士伍相约誓之言今以义考之当时王肃之説为是则郑于此诗一篇之失大半矣州吁以鲁隠四年二月弑桓公而自立至九月如陈见杀中间惟从陈蔡伐郑是其用兵之事而谓其阻兵安忍众叛亲离者盖卫人以其有弑君之大恶不务以德和民而以用兵自结于诸侯言其势必有祸败之事尔其曰众叛亲离者第言人心不附尔而郑氏执其文遂以为伐郑之兵军士离散案春秋左传言伐郑之师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兵出既不久又未尝败衂不得有卒伍离散之事也且卫人暂出从军已有怨刺之言其卒伍岂宜相约偕老于军中此又非人情也由是言之王氏之説为得其义

本义曰州吁以弑君之恶自立内兴工役外兴兵而伐郑国数月之间兵出者再国人不堪所以怨刺故于其诗载其士卒将行与其室家诀别之语以见其情云我之是行未有归期亦未知于何所居处于何所丧其马若求与我马当于林下求之盖为必败之计也因念与子死生勤苦无所不同本期偕老而今阔别不能为生吁嗟我心所苦如此可信而在上者不我信也洵亦信也

匏有苦叶

论曰诗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而郑氏谓夫人者夷姜也夷姜宣公之父妾也宣姜者宣公子伋之妇也此二人皆称夫人皆与宣公为淫乱者考诗之言不可分别不知郑氏何从如为独刺夷姜也案史记夷姜生子曰伋其后宣公为伋娶齐女夺之是为宣姜学者因附郑説谓作诗时未为伋娶故当是刺夷姜且诗作早晚不可知今直以诗之编次偶在前尔然则郑説胡可为据也据诗墙有茨刺公子顽云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盖甚恶之之辞也宣公烝父妾淫子妇皆是鸟兽之行悖人伦之理诗人刺之宜为甚恶之辞也今郑氏以匏叶苦济水深为八月纳采问名之时又以深厉浅揭喻男女才性贤不肖长防宜相当乃是刺婚姻不时男女不相当之诗尔且烝父妾夺子妇岂有婚姻之礼安问男女贤愚长防相当与否盖毛郑二家不得诗人之意故其説失之迂逺也昔鲁叔孙穆子赋匏有苦叶晋叔向曰苦匏不才供济于人而已盖谓要舟以渡水也春秋国语所载诸侯大夫赋诗多不用诗本义第略取一章或二句假借其言以苟通其意如鹊巢黍苗之故皆不可引以为诗之证至于鸟兽草木诸物常用于人者则不应缪妄苦匏为物当毛郑未説诗之前其説如此若穆子去诗时近不应缪妄也今依其説以解诗则本义得矣毛郑又谓飞曰雌雄走曰牝牡然周书曰牝鸡无晨岂为走兽乎古语通用无常也

本义曰诗人以腰匏叶以渉济者不问水深浅惟意所徃期于必济如宣公烝淫夷宣二姜不问可否惟意所欲期于必得不惧灭亡之罪如渉济者不思及溺之祸也济盈不濡轨者济盈无不濡之理而渉者贪于必进自谓不濡又兴宣公贪于淫欲身蹈罪恶而不自知也雉鸣求其牡者又兴夫人不顾礼义而从宣公如禽鸟之相求惟知雌雄为匹而无亲疎父子之别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言士之娶妻犹有礼别宣公曾庶士之不若也招招舟子人渉卬否人渉卬否卬须我友者谓行路之人众皆渉矣有招之而独不渉者以待同行不忘其友也以刺夫人忘已所当从而随人所诱曾行路之人不如也凡渉水者浅则徒行深则舟渡而腰匏以渉者水深而无舟盖急遽而蹈险者也故诗人引以为比

诗本义卷二

猜你喜欢
  广训·孔鲋
  卷一○三·邱濬
  儒学的进修纲要·孔子
  春秋大全卷一·胡广
  卷十四·孙瑴
  第76章·老子
  卷四下·王应电
  第十二节 论自尊·梁启超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冯友兰
  第七·佚名
  卷十三·佚名
  示书品第十·佚名
  对于邰爽秋庙产兴学运动的修正·太虚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赵尔巽

      ◎属国二   ○越南   越南先称安南。顺治初,安南都统使莫敬耀来归,未及授爵而卒,寻授其子莫元清为安南都统使。   十六年八月,经略大学士洪承畴始奏言安南国遣吏目玉川伯邓福绥、朝阳伯阮光华,赍启赴信郡王军前

  • 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六十三·赵尔巽

      石琳兄子文晟 徐潮子杞 贝和诺子马喇陶岱 傅霁觉罗华显 蒋陈锡子涟泂 刘荫枢 音泰鄂海卫既齐   石琳,汉军正白旗人,石廷柱第四子。初授佐领,兼礼部郎中。康熙元年,出为山东按浙江盐运使。十二年,转湖广下荆南道。十

  • 卷三十四·黄以周

      徽宗   △政和五年(乙未,一一一五)   1、正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壬申朔。) 丙戌,长宁军界夷人卜漏等反,攻梅岭堡,陷之。《纪事本末》卷百四十一。原注此据初草,二月三十日,令赵遹措置圣旨追书,须别考详。《本纪

  • 唐鉴卷三·范祖禹

    太宗一贞观元年帝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好音耗】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乡者辨之未精也【乡读曰向】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

  •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成化十二年十二月庚午朔 上视郊祀牲○四川按察司佥事李廷璋奏刑部尝奏准军职有犯监守自盗常人盗仓库钱粮受财枉法不满贯与求索科歛诓骗等项计赃满贯问该流罪减等至杖一百徒三年者照例运甎等项完日还职带俸差操不许管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佚名

    诸王楚之兴亡【颍滨 温公 刘轲】怀王屈原【皮日休 栁州 颍滨】襄王迎妇于秦【温公】宋玉对风【颍滨】考烈王春申君【皮日休 颍滨】诸王国之兴亡【颍滨 温公】惠王乐毅【颍滨 东坡】王喜燕丹荆轲【温公】楚之兴

  • 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旗分志八八旗佐领八【正红旗满洲佐领】正红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正红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五第二参领下佐领十四第三参领下佐领十五第四参领下佐领十五第五参

  •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蒋廷黻

    民国元年的民国有民国必须具备的条件吗?当然没有。在上了轨道的国家,政党的争权绝不使用武力,所以不致引起内战。军队是国家的,不是私人的。军队总服从政府,不问主政者是属于那一党派。但是民国初年,在我们这里,军权就是政权

  • 管子补注卷十·刘绩

      戒第二十六【所以陈戒桓公】      内言九  桓公将东防问于管仲曰我防犹轴转斛【言我之防必有所济犹轴之转载斛石○绩按孟子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此必转附朝之悮也但以之

  • 提要·江永

    【臣】等谨案近思录集注十四卷国朝江永撰永有周礼疑义举要已著录案朱子年谱近思录成于淳熙二年其后又数经删补然各卷之中惟以所引之书为先后而不及标立篇名至淳祐间叶采纂为集解表进于朝虽阐发不免少畧尚无所窜乱于其

  •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释疏二。初释题目二。初正释题。义者。宜也。谓解释经文使合宜也。又义理也。斯盖智者入法华三昧。于观行位中见第一义理。以此义理解今经文。疏者。通意之辞。又音疏。即疏通疏条之义也。二说记人二

  • 第二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二卷翻经沙门慧沼撰如来寿量品第二如来寿量品略以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难。言来意者略且有五。一令生正解。二令得菩提。三令得涅槃。四令起妙行。五为机感。言生正解者。从此品

  • 卷第十四·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明 广慧及禅师传 智及。字以中。苏之吴县顾氏子。入海云院祝发。受具戒。闻贤首家讲法界观。往听之。未及终章。莞尔笑曰。一真法界。圆同太虚。但涉言辞。

  • 費隱禪師語錄目次·费隐通容

    卷一上堂卷二上堂卷三上堂卷四上堂卷五上堂卷六上堂卷七上堂卷八上堂卷九上堂卷十小參入室卷十一法語偈書問卷十二問答機緣拈古卷十三頌古判古贊卷十四雜著小佛事卷十五紀年錄

  • 卷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七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山门。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且道那个是不出门底祖父。拽拄杖便入。佛殿。家中原有佛。毋劳向外求。一番亲见面。顿破古

  • 娇红记·孟称舜

    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明代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著录。据作者《娇红记题词》,本剧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仲夏。事本北宋宣和间实事(见《花朝生笔记》),元有郑梅洞小说《娇红传》。戏据此敷衍而成。2卷50出,演

  • 王文恪公笔记·王鏊

    王文恪公笔记,一卷,明王鏊撰。王鏊,字济之,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廷试第三名,授编修。正德时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事迹详明史卷一八一本传。此书明纪录汇编本作守溪笔记,明今献汇言本作守溪长语。

  • 弢园笔乘·王韬

    《弢园笔乘》一卷,晚清王韬撰,杂记咸丰年间清朝文武大臣及太平天国诸首领琐事逸闻。 据民国《满清野史五编》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