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我在上次和诸位谈过香港新闻检查的情形。我们主张言论自由的人们根本反对新闻检查的制度,所以对于香港的新闻检查当然也说不上有什么好感。但是平心而论,中国人在香港办报,尤其是在当前的阶段,所受到的检查制度的桎梏,比在中国各处却是比较地好些。这并不是说香港的检查比别处宽大些,却是因为他们所忌的特点不同,而这些特点在我们却没有很大的妨碍。例如他们对于攻击英国的言论是最忌的,有妨碍英帝国尊严的新闻是最忌的;这在我们正要全国集中力量对付我们民族最大敌人的阶段,我们对于其他各国原不愿多所树敌,不但不愿多所树敌,而且要尽量增加他们对中国的好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于英国,只须他们没有帮助我们民族最大敌人的行为,原来就无意和他们为难的。又例如他们最怕煽动阶级斗争,所以凡是关于这类的文字和消息,也是他们所最忌的;这在我们正在极力提倡全国不分阶层团结御侮的时候,我们的救国主张是从整个民族的解放做出发点,并非从什么阶级做出发点,他们的那种顾忌也并不致妨碍我们的任务。又例如他们最怕有人扰乱香港的治安,以致动摇他们在香港的统治;这在我们集中力量对付我们民族最大敌人的时候,也用不着就和香港的统治者为难,所以也不致妨碍我们。

此外,在那个地方,我们却得到一个有利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对于日本的畏惧心理,并不像其他地方的诚惶诚恐,摇尾乞怜得不像人样!我们对于抗敌救国的主张和敌人侵略我们的消息,都还可以登得出来。这个特点实给与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办报的一种很大的便利。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做中国人的人要在这个地方才有这样的权利,说来当然是可为痛哭流涕的。有人说香港是殖民地,中国是半殖民地,谁料得到在这一点上,半殖民地还比不上殖民地!

最后还有一个特点,有些人也视为莫大的便利,在《生活日报》却无意利用它,因为在事实上没有利用它的必要。这个特点是这样:假使中国有甲派和乙派做对头,甲派要打倒乙派(或乙派要打倒甲派),那甲派在香港办的报可尽量丑诋乙派,攻击乙派,打倒乙派。可是《生活日报》是无党无派的报纸,它无意拥护那一派,打倒那一派,它只主张全国各党各派在国难这样严重的时候,应该大家抛开旧仇宿怨,一致团结起来救国;它所要赤诚拥护的是中华民族,它所要打倒的是做着全国公敌的汉奸。

还有一句公道话我应该说的,香港检查处的职员都是中国人,他们多少还有些民族意识,凡是关于抗敌救国的言论和消息,他们都还肯尽可能地通过。关于民族敌人侵略我们国家和蹂躏我们同胞的事实,他们也都还肯尽可能地放松。

广东在陈济棠氏当权的时代,对于新闻检查也是很苛的,广东的报纸对于广东的政闻是不敢依事实报道的,结果是在广东的人民不信任本地报纸的报道;要知道广东的真实消息,要在香港的报纸上去看。这当然是很不幸的现象,但是在压迫言论界的当局并不肯想到这一点;在压迫下的言论界失却一般人民的信任心,反而增加民众对于当局的怀疑。那时广东人要知道真确的“粤闻”,不信广东报而信香港报,便表示当时广东当局的信用破产!不能在内政和外交的事实上取得人民的信任,却想用压迫言论界的手段来获得人民的信任,这是合于一句老话,叫做“南辕而北辙”,埋头苦干着天地间至愚极蠢的事情!

香港这个地点实在不宜于以全中国为对象的报纸。这方面的理由,我在后面要谈到;不过讲到该处的检查束缚,——当然仍是不合理的束缚——确比中国各处好些,这只要看了上面的解释,便明白了。有些朋友不明白这里面的情形,以为离开半殖民地,跑到殖民地去办报,是很可怪的,因为他们觉得殖民地的言论不自由当然要比半殖民还要厉害。其实也不尽然。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司马迁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十二·柯劭忞
  卷五·本纪第五·柯劭忞
  卷三 杂事第三·刘向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四·汪楫
  ●崇禎長編卷之十七·汪楫
  ●卷二十三·邵博
  卷第十八·徐鼒
  卷之中·川口长孺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九·佚名
  卷二十四·苏辙
  卷九十三·佚名
  李圆通传·魏徵
  卷第卅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纲 派别·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探索源流法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四言古者,以八伯

  • 解嘲原文·扬雄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创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其辞曰:客嘲扬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圭,儋人之爵,怀人

  • 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脱脱

        ◎儒林三   ○邵伯温 喻樗 洪兴祖 高闶 程大昌 林之奇 林光朝 杨万里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着、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二·汪楫

      崇禎四年正月   ○崇禎四年正月   四年辛未正月乙亥朔帝不御殿百官集闕下稱賀   遣官祭天壽山諸陵及景皇帝陵   丙子廵視南城試御史龔守忠上言邊備已修宜閉關以釋外憂專圖秦晉之寇帝謂閉關非計勦賊條

  • 卷七十三 前凉録四·崔鸿

    张重华 张重华字泰临[一作太林]骏之第二子也寛和懿重沉毅少言父卒时年十六晋永和二年夏六月右长史任处上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太尉护羗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大赦境内建元永乐尊嫡母严氏

  • 卷二百二十二·杨士奇

    永乐十八年二月乙亥朔○甲辰○以安王薨无嗣革其长史司衙门○丁未○遣官释奠孔子先师○戊申○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遣官祭先农○己酉○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赛儿县民林三妻少好佛诵经自称佛母诡言能知前后成

  • 列传卷第三 高丽史九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宗室一。○高丽封宗室之亲且尊者曰公其次为侯 者为伯幼者为司徒司空摠称曰诸王皆不任事所以保亲亲也今据旧录作宗室传公主别附其后。○太祖

  • 续历年记·姚廷遴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志喜时。明着衣冠为士子,高谈仁义作男儿。敢于世上明开眼,肯向人间浪皱眉。六十七年无事日,尧夫非是爱吟诗。”又曰:“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

  • 卷86·陈邦瞻

    宁宗嘉定四年六月,遣金嵘贺金主生辰。时金有蒙古之难,不暇延使者,至涿州而还。冬十月,以金国有难,命江淮、京湖、四川制置使谨饬边备。七年三月,金主珣遣使来督岁币。五月,金主珣迁都于汴,遣使来告。秋七月,起居舍人真德秀上疏

  • 卷三十六·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六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张子言礼为安佚之道而不言其为性之有也然既为安佚之道则其为性之有明矣学者必以此意推之然后可以破告子荀卿之説或问二章之説曰程子以为湍水即子之説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孔子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先

  • 附 录·王充

    《论衡》佚文武王伐纣,升舟,阳侯波起,疾风逆流。武王操黄钺而麾之,风波毕除。中流,白鱼入于舟。燔以告天,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书》所谓“东至于孟津”

  •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从若干经得明坚不老不死甘露。声名闻以行如明月。事者净者慧明者,若守度者更明,并家中行亦尔。恶意不可{艹只}不可牵如意。是故施得道者,礼得道者,稽首从得甘露故。贪为种。多故为生。菰爱欢喜为忧支。佛说五阴。譬如箜篌

  • 瞋恚品第二十·佚名

    除瞋去我慢,远离诸烦恼。不染彼名色,冤家无有伴。除恚得善眠,恚尽不怀忧。恚为毒根本,刍为甘甜。贤圣悉能除,断彼善眠睡。人兴恚怒心,作诸不善业。後恚若得除,智火渐炽盛。无惭复无愧,复好生瞋怒。为瞋所缠缚,如闇失明灯。彼力

  • 卷第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彼离垢焰藏香水海东,次有香水海,名:变化微妙身;此海中,有世界种,名:善布差别方。次有香水海,名:金刚眼幢;世界种,名:庄严法界桥。次有香水海,名:种种莲华妙庄严;世界种,名:恒出十方

  • 婚礼的成员·麦卡勒斯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佐治亚州的一个南方小镇为背景,围绕一场婚礼,讲述了十二岁少女弗兰淇短短四天的夏日经历。弗兰淇是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她和父亲生活在美国

  • 四如集·黄仲元

    文别集。宋元间黄仲元(号四如)著。五卷。前二卷,记三十余篇;卷三,序跋、说训四十余篇;卷四,墓志十余篇;卷五,为《拾遗》,书一篇。明宋濂《仲元集序》载:“其门人武夷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刊之,其子梓又分记序

  • 阿毗昙甘露味论·佚名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译失三藏名。布施持戒品第一。界道品第二。住食生品第三。业品第四。阴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行品第六。因缘种品第七。净根品第八。结使禅智品第九。三十七无漏人品第十。智品第十一。禅定品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