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纲 派别

学诗百法之探索源流法

古体诗之源流创自商周以上,而备于汉魏六朝。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诸体。三言古者,昉于虞舜皋陶之歌,特句必系一助辞耳,厥后,汉有郊祀歌,兹体为者绝少。盖句止三字,达意已难,遑论古朴乎?四言古者,以八伯之歌、康衢之谣为最古,至商周而大盛,《诗经》三百篇,四言盖居十之九也。后世仿而善者,厥为陶靖节。兹体之难,在不袭《诗经》一语,而音节极肖。五言古者,始于李陵、苏武之赠答,魏晋以下,专尚兹体。良以不丰不约,最便达情,而流派至多。概括言之:则有正、变二体。正体主格韵高远,如苏,李之不尚雕饰,妙造自然,非后人所能学步;其次则陈思之遒丽,彭泽之闲逸,康乐之精致,皆为卓然大家。变体贵才气纵横,辞意详尽,其源亦出于汉。如《焦仲卿妻》诗,及蔡文姬《悲愤辞》首章是也。及唐之少陵、昌黎,各以其排山倾海之气,驱风走霆之笔,著为大篇,两间之奇气始尽。七言古者,源于汉武之柏梁联句,其实一句一韵,一韵到底,与唐以后之七古异也。唐初其体大备,如少陵、昌黎以雄奇跌宕胜,乐天、微之以缠绵哀艳胜,王、李、高、岑以短劲峭拔胜,后人千态万貌不能越其范围矣。杂言古者本乎上古歌谣,及琴操、楚词之属,至无名氏之《术兰辞》而后体格乃成。后世为此者,惟太白最工,其才气盛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一 分别宗派法  

古体诗之源流,既如上述矣。则今体诗之宗派,学者又不可不知一二。今体诗者,成于李唐一代,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五言排律、七言排律诸体。五言律者,以五言八句成章。律之云者,调平仄、拘对偶,如法律之严也。唐时以五言应试,故于兹体无人不作,无作不工。至择其尤胜者,则以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之典丽精工为一派;王维、孟浩然、储光义、韦应物之清空闲适为一派;李白属之风华宕逸为一派;杜甫辈之沈雄悲壮为一派;而论其时,则又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诸分别。七言律者,以七言八句成章。视五言律为尤难,五言律可恃性灵超悟,七言律则非积学攻苦,未易穷源,故终唐一代,惟少陵独擅其长。金钟大镛,哀丝豪竹,无美不备,无奇不臻,非特当世诸贤,悉归牢宠,即宋、元各体,亦罔不赅括,横绝古今,莫能两大矣。此外则王右丞之精深华妙,卓然自成一派,所不逮少陵者,博厚而已。五言绝者,截取律诗之半,以五言四句成章。诗之至短,而亦至难工者也。其字句可对、可不对、可全对、可不全对。唐人工兹体者,以太白、摩诘为最。其他各派之中,亦多有可采处。七言绝者,以七言四句成章。第每句较五言增长二字,声律和婉,可以行气,故诗家多喜为之。唐人零缣断璧,无有不工,而太白、摩诘、少伯辈,尤能各擅其长。五言排律者,即律诗之扩张,自十句至数十百句不等,其平仄、对偶,皆与律诗同,而其敷陈事实,则与古体同。七言排律者,即七言律诗之扩张,声长而字纵,虽少陵不克自振,遑论余子,故后人多不敢为也。 

学诗百法之七十二 研究变迁法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以时而论,则有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大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等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统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统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开元、天宝间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之诗。 晚唐体贾、刘、杜、孟诸公之诗。 元祐体苏、黄诸公之诗。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子昂也。 王杨庐骆体王勃、杨炯、庐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张九龄也。 少陵体 太白体 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 岑嘉州体岑参也。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韩愈也。 柳子厚体柳宗元也。 李长吉体李贺也。 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 白乐天体白居易也。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杜牧也。 张籍体 王建体 贾阆仙体贾岛也。 孟东野体孟郊也。 杜荀鹤体 东坡体 山谷体黄庭坚也。 后山体陈师道也。后山本学唐,其语似者,仅数篇耳。其他或似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也。 王荆公体王安石也。公绝句最高,其佳处高出苏、黄、陈之上。 邵康节体 陈简斋体陈与义也。亦江西派而小异。 杨诚斋体杨万里也。初学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也。 又有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柏梁体汉武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近体即律诗也。 绝句、杂言、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行名者,不可枚述。 乐府汉成帝定净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 楚辞始于屈原。 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屈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佑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子美有《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他若风人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文,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件。 藁砧古乐府篇名,多用僻词隐语也。 五杂俎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绵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且无一句不押韵,反复成文,李公诗格有此诗。 杂合字相折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之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等,皆诗体之愈变愈奇,而不可奉为常法者也。兹因便人研究诗之变迁起见,故述其大略于上。

学诗百法之七十三 提挈纲要法

诗之大别有三:一曰说理,二曰言情,三曰写景是也。此三体者,即为作诗之纲要,初学不可不知,兹再分别说明于后: 

一、说理 

说理之诗,宋儒偶一为之,诗家且谓之旁门,不知作诗之说理,与谈性命之学不同,理有事理、物理之分,散在六合,聚在一心,皆此理也。故诗人吟咏一事一物,必于事物真相,曲尽无遗,亦可免肤泛之弊。 

二、言情 

言情者,非仅写家人社交中之情也。凡一山一水,一草一术,接触于吾人之目者,无往非情之所寄,而借诗以写之。虽山水草木,皆若钟情于我,唐人诗云:“长疑即见面,翻致久无书。”所谓诗以言情者,即此是也。 

三、写景 

言情以外,写景尚矣。画家写景,能写花而不能写花香,能写鸟而不能写鸟语。惟诗人则能之。如唐诗“花有清香月有阴”句,则不但写花香,且写花香之清也。又如“春至鸟能言”句,则不独写鸟言,且写鸟之能感时而言也。前人谓王摩诘“诗中有画”,此言洵不诬也。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六·彭定求
  赵希蓬·唐圭璋
  萧仲芮·唐圭璋
  第二十四出 辞婚·李渔
  第十一出 约婚·许自昌
  第五十五出 圆驾·汤显祖
  第二折·王实甫
  卷五十九·徐世昌
  卷423 ·佚名
  卷二十一·查慎行
  巻十六·袁表
  卷三百七十九·陈廷敬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剰语巻下·艾性夫
  雍熈乐府卷之十九·郭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六·彭定求

        卷86_1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应制以题坐右】张说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   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   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

  • 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七十一·赵尔巽

      觉罗满保陈策 施世骠 蓝廷珍从弟鼎元 林亮何勉 陈伦炯欧阳凯罗万仓 游崇功   觉罗满保,字凫山,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直经筵。   五十年,授福建巡抚。疏言福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十有二月乙亥朔辅臣奏事上因论祖宗创业艰难未尝不以躬俭为天下先盖俭则不妄费不妄费则征求寡而民心悦此所以得天下也赵鼎曰仁宗皇帝时大臣尝入寝殿问疾见帝盖旧黄絁被宫人取被覆其上然亦黄絁也躬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岁次壬子金太宗晟天会十年伪齐刘豫阜昌三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在绍兴是日从官已下先发以将还浙西也甲午诏自今科场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令干办内东门司李珂卫茂实提点绍兴是日从官已下先发以将

  • 康熙二十八年一月至康熙二十九年十一月·蒋良骐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上南巡阅河,初八日丙子起行。壬午,驻跸平原县。谕山东抚钱(钰)[珏]:迩年以来,各省地丁钱粮已经节次豁免,山东地丁正赋意欲来岁蠲除,兹因巡幸至此,特先谕该抚速行晓示。甲申,幸济南府。乙酉,至泰山之麓。庚寅,驻跸郯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八景泰七年九月戊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命右佥都御史陈泰巡抚南直隶苏州松江等处时泰在扬州疏浚河道巡抚南直隶都御史邹来学卒户部以闻故命泰代之○夜昏刻有流星大如盏色赤尾迹有光起紫微东藩内西

  • 卷七·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七 宋 曾巩 撰 参知政事 薛奎字宿艺绦州人父化光善命术奎生知其必至公辅淳化中奎登进士第多历外官向敏中荐其才累擢至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三司使天圣七年参知

  • 中州人物考卷七·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隠逸岳纯孝仲明仲明固始人宋鄂王七世孙也洪武初徙家于大梁仲明少负清节隠居不仕尝庐居于墓侧者九年有司以孝廉举朝廷三召不起赐号纯孝先生今三召祠故址尚存所著有遗安集丘布衣铎铎字文振祥符人诚意伯

  • 弁 言·林语堂

    我曾应美国一书局邀请写这篇个人传略,因为藉此可得有机会以分析我自己,所以我很喜欢的答应了。从一方面着想,这是为我的多过于为人的;一个人要自知其思想和经验究竟是怎样的,最好不过是拿起纸笔一一写下来。从另一方面着想

  • 王绍宗传·刘昫

    王绍宗,扬州江都县人,梁朝左民尚书王铨的曾孙,先祖从琅笽郡迁居此地。绍宗年少勤于学业,遍览经书史籍,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家境贫寒,常受雇为人抄写佛经以自给,而每月自己所需费用挣够了就不再抄写,即使出高价至翻倍,也予以拒绝

  • 武恪传·宋濂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为江西儒学副提举,推荐恪入国学读书。明宗(1328年在位)在当太子时便选恪为说书秀才。及太子出镇云南,恪也同行。太子欲起兵陕西,恪谏道“:太子往北行动,从国来说,要有君命;从家庭来

  • 曹伯启传·宋濂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二十岁时就学识渊博。至元中,任兰溪主簿,一次县尉捕获盗贼三十人,戴上刑具游街,伯启因无证据不相信。不久抓获了真正的盗贼,因此,降了县尉的职。在升迁为常州路推官后,土豪黄甲,倚仗自己有钱,杀了人后

  • 文襄公年谱·李之芳

    岁在壬戌(明天启二年)八月十八日卯时,公生于山东济南府武定州;讳之芳,号邺园。先世自真定府枣强县徙居武定,谱牒洊经兵燹散失,宗系远不可考,高、曾以来代有隐德,为闾里所称。祖墓在州之北,距城三里许。以公贵,建坊树表;丰碑崇矗,佳

  • 谷梁折诸卷二·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谷梁折诸卷二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桓公百姓不能去卫州吁未能和其民百姓去之之故也齐无知弑襄公宋子游弑闵公辄以见杀莒仆弑纪公而出奔非人心之所归难以得国故鲁桓防于稷以成宋乱君子恶之元年有王所以

  • 宣公·宣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

  • 丹阳集·葛胜仲

    诗文别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七卷。宋葛胜仲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丹阳集》四十二卷,《后集》四十二卷。根据南北宋之交文人惯例,正集(或称前集)一般收录北宋时期诗文,后集收录“中兴以后”(即南宋时期)诗文。葛

  • 卢溪集·王庭珪

    诗文别集。一作《泸溪集》、《卢溪文集》、《卢溪先生文集》。宋王庭珪撰。有五十卷本,即周必大《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庭珪行状》所云之本。原本已佚。今存最早刊本。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本,即《四库全书》所收

  • 养生类要·吴正伦

    明代吴正伦辑,吴敖校正。初刊于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书分前、后二集。前集以养生预防为主,包括逍遥子导引诀、孙真人卫生歌、陶真人卫生歌、邹朴庵玉轴六字气诀、阴阳烹炼秋石服饵决法四则、三丰张真人进红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