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尚穆王
二十年,定下庫理座所朝覲禁制。朝覲之時,不許襲袷罩衣併用罩大帶【俗呼湏具惠帶】、着小袖襯衣;又穿夏衣之時,不許着袷罩襯衣;正在位時,不許搧扇子并咳揚聲、擦洟作聲;又宁位未収之時,不許著皮襪及半襪;又不許侵過人座;又在御座內,不許吃烟;又不許他人出入;又過寶座前正中,當兩手附地而行;又不許在直座間話;又當朝覲并禮式之時,不許在位說話,其時不許不直座吃烟;又吃烟之時,不許打灰筒;又有他人來吃烟,不許久坐;又嚴令跟伴各在其停所靜肅,勿為勿畧。前經議定,今次特記牌板,掛張下庫理當役直座。
定城內禁制。城內不許開日拿扶扙,穿木履、皮履;又不許戴長巾,但大風時許之;又過於前御庭,不許搧扇子併任跟伴開傘;又不許著雨衣及蓑笠,但大風時許之;又不許非公務而急走及高呼;又不許在百浦添石墀階上穿履;又不許非公務而徃還其南北;又不許出入於御番所正中;又不許徃來于其石墀及西之御殿僊誇前石墀、奉神門前階;又有公務携燈進城者,當於下庫理滅之,退之時報明御番頭點之,出入御門之時亦可報知其番人,或不得不點存之時,可報明其故;又番人之外不許無事而往來高阿佐那;又不許提携醜物、粗品過於前御庭,或不得不携之時,當從君誇之後過南風御殿之下;又提携菜肴等類行過之時,可出入於繼世門;又至廊下及御番所時,許王子、三司官帶與力一名、小姓一名、草履取一名,許按司、親方帶小姓一名、草履取一名、或有勤隨者亦許帶之,許申口以下至小赤頭帶草履取一名,其餘跟伴留在右掖門番所并君誇之外。前經議定,今次特記牌板,掛張西廊下。
二月二十三日,久米島仲里郡有霞。此日山野有霞。小雨降後,天色已霽。見草木之葉猶染月白之土色。
三月三日,雷落大里郡與那原村。此日寅刻,雷震於大里郡與那原村又吉筑登之屋,穿兩所有碎羕樑之木一個及柱一個。家人無傷,驚起,見天板有火光,相共呼號,隣人集來滅之。
三月十日,國中至久米、慶良間島地震,海水騰湧,在宮古島及八重山島亦地震,海浪騰涌,多損土地、人民;主上遣使者賜祭,且褒獎有功勞者。此日辰刻,國中至久米及慶良間島地大震。退潮時,屢次海水猛騰,尚似滿潮。在宮古島,亦辰刻地震,一刻之間,大浪騰涌三次,或三丈五尺,或二丈五尺,或十二三丈,揚置大石于岸上。其岸高於海際五丈許。宮國、新里、砂川、友利、池間、前里六村,伊良部島內伊良部、仲地、佐和田三村,多良間島內仲筋、塩川二村及水納島,共計十二村被浪冲壞。其內宮國、新里、砂川、友利房屋及石牆、樹木、土地悉被洗蕩,但各村背後、高處房屋罕存。奈水納島土地平坦,洪浪過越人家,盡被洗蕩無存,大小石塊、白砂堆湊為石原,當今難置村籍。凢舉所損各村,被浪漂屋一千五十四軒,被浪浸屋二十五軒。此時,或有他村人民有事過來淹死者;或有被浪,村民行在他村,乃保性命者;或有靠著房壁、村木等物,數日漂來,遂上岸存命者;或有被屋覆負傷,殆及危命者。在番頭目等盡心調治。或有要趨避其難,乃被流蕩者;或有不料浩浪騰涌,要行津邊以護舩隻,乃喪性命者。諸役、人民溺死者,男一千一百四十九名、女一千三百九十九名,共計二千五百四十八名。又人家有不被浪,而或有土地損壞。凡所損田畝賦數二石六斗四升三合六勺,圃場賦數四百三十石八斗九升三合二勺三才,上木穀數七石六斗六升二合五勺七才,共計四十一石一斗九升九合四勺。計其土地,共充一百二町九端五畝二十七步;破舩大小七十六隻;斃馬四百三匹;斃牛二百三十八匹;損橋三座;及障潮阿咀呢地二十九萬九千四百坪;薄原六萬二百坪;茅原十二萬百坪;藪地二萬千坪。各村番所六軒、織布屋十六軒、藍藏五軒、舩具屋一軒,俱被漂流。在番頭目等急聚人民,沠撥諸役,収葬被浪淹、被房屋覆、被木石衝而死者之屍骸。又撥勤番人赴各海邊,凢屍骸,隨漂來隨収埋。又有漂失家財、空身存命及受傷者,發出所用之穀,支給糧食,以為賑濟。急撥飛舟來報,恭呈御覽。主上驚懼且哀,特差毛維文·龜川里之子親雲上盛喜,于死者賜祭,于存無托者給糧,以安庶民。毛維文奉命,急赴彼島。主上又念八重山島隔宮古島不遠,亦恐有洪浪被洗蕩,宸襟不安。即日,命向允良·源河親雲上朝記以為巡察。且念損土地、失人民,事係至重,誠恐由躬行併政務失宜之所致也,晝夜畏慎。四月二十四日,躬率國相、法司、御物奉行、申口等官詣崇元寺、圓覺寺、天王寺,拜告先王及妃神靈。國相、法司等官謁辨嶽、末吉辨才天堂、識名觀音堂等處。五月朔日,謁普天間,俱祈國泰民安。又從四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令僧在圓覺寺、護國寺祈念。又多良間島悉損稼穡,飲食缺乏,盡發儲穀賑濟,尚未有敷。請新穀未熟之內,續食之穀并賦稅之穀、村用之穀皆令免難各村派出。水納島房屋悉被浪洗蕩,請免租布。宮國、新里、砂川、友利四村多失居民而損圃場,少所受土地過多。長濱、前里、佐和田、國仲、仲地五村土地多損,圃場欠少。請將宮國等四村户籍移于彼村背後高地,又派撥長濱等五村人民配入彼四村,在番頭目詳請。因此如其所請,允之。又在八重山島,亦辰刻地震。忽自東南大浪騰涌,石垣、新川、登野城、大川、平得五村被浪洗蕩及一半許。真榮里、大濱、宮良、白保、伊原間、安良、桃里七村,悉被漂流無跡,土地亦多被洗蕩。黑島、新城二島,及附近小邑共計十九村,多損房屋、土地。凢漂流房屋二千一百二十三軒,浸濕房屋一十三軒。在番向成功·金城親雲上朝倚拜彼島員役,及人民被溺者,男四千一百四名,內馬艦水手四十四名;女五千二百八十九名;共計九千三百九十三名。又安良村百姓有津奴者,被浪漂流,遠出礁外一里餘,周章浮泳之間,忽有一丈餘鯖魚入其胯下揚浮。津奴知是救己,急抱著之。鯖即負津奴到礁邊材木堆湊之處移登,即去。此乃逃命之妙也。凢破船大小三十一隻;斃馬四百三十一匹;斃牛百九十五匹。桃林寺併權現堂一宇嶽,共計八千二百坪;其拜殿一軒、橋三座、障潮阿咀呢地三十七萬五千坪、薄原五萬七千坪、茅原六萬七千坪、藪地五萬坪、役座一軒、在番直所三軒、庫藏一所、各村番所三軒及運糧馬艦船六隻俱被冲壞。或各村內雖不損房屋,而土地亦多被洗蕩。所損田土賦數共計三百七十石二升三合一夕一才;地方共計七十九町五端八畝十六步,內田畝賦數九十五石四斗二升一合七勺七才,圃場賦數二百七十四石一升二合七勺四才,上木穀數五斗八升八合六勺。各役急遣撥飛船詳報。向允良前経奉命,即到彼島。至存命而無靠者,即發公穀賑給。又設祭臺於本藏地,備辦祭品,令桃林寺住持僧吊祭。又令向允良筆者,到在番金城親雲上墳墓併頭目兩員及大阿母等靈前,以為吊祭。又見溺死者埋葬各處沙場,不便長置。今要擇便宜之地以遷葬。奈死日尚未遠,難以遷葬。着令建石為記,俟時改葬。向允良囬國,報明其事。又房屋、土地盡被浪洗蕩,各村請擇地建村,配居各處人民。其內安良村今要建户籍,奈湊來人民俄難安居。然有津口在,若不建村看守,誠恐不得救難船。請將平久保村人民補編入本村籍中,設建小村,以為平久保村管轄。又富崎地方亦有便宜之津口,請將竹富村居民配入其地,新開村籍,名稱富崎,使安良村員役辦理事務,其總管役仍舊稱宇良。又桃林寺及神社,亦請仍舊貫建置。稅米、租布流失之數,悉賜恤免。又正丁人口沉溺者,請自明年免納夫貨米。各役備由詳請,因此亦允其所請。又大浪初退之時,衆皆恐有大浪再作,慌張逃走,並無救溺収屍之心。惟有大川與人、大濱筑登之免出漂沒之中,看見衆人如此,即便叫聚各村免難者,令其救助被諸木、家材打傷半死者。且搬運名藏村稅米,支給石垣等四村,以救饑餓。又撈出淹穀,煮造粥飯,以給救人者吃之。又未知在番金城親雲上跡影,遍探海邊,収葬其屍。此時在番筆者并頭目等有公務在離嶋,即報知其事,并召離島諸役人夫前來。次日,筆者、頭目等囬來,吩囑各人,照管諸事之間,諸役人夫坐駕小舟數十隻來到,使其分發調治受傷者,且収葬沉溺者。又大濱妻被石垣覆傷而死;弟及児俱溺死;母親被屋覆傷,已及半死;同妹及子調治,奈無其騐,至七日而死。大濱逢大變,正在歎惻之中,能盡心力療治母親,兼救人命。因此新在番及各役報明其事。朝廷因彼大濱大變之間,照管諸凢事務,壬辰年褒敘階,越勢頭座敷位,賜綿子二把。又在番筆者容以善·真榮田筑登之親雲上義摶遭二男容良龍·真榮田子義篤溺死;頭目大濱親雲上遭児孫被浪流蕩,妻被屋覆傷,至七日而故;上原與人遭父親并妻子孫被浪漂流,皆哀痛度日。奈諸員役無料理急事之心,乃不得已而出,勵勸各役,晝夜遍巡各村,拾収溺死者屍骸。且查定諸凢賦稅田圃併流失物件,急遣飛船詳報。又見稼穡品物被浪洗蕩,深恐糧食難繼,即令植番薯等物。且盡心力照管諸事,向允良報明其事。因此壬辰年,褒獎其功,賜上布各三疋。
八重山島赤蠅發生。四月初八九日以後,諸村赤蠅発生,群集牛馬嘬之,防之不止,漸瘦而斃。共計鋤牛三十二匹、牧牛十五匹、乗馬九匹、牧馬十八匹。二十日以後,大雨連降,其蠅漸去。
八重山南風見、仲間二村地震,地䧟水湧。自七月十九日至八月初五日,東海有聲猶雷鳴,晝夜每鳴,地震八九次,嗣後漸止。又仲間村驛路中間地䧟水湧,其圍一尺許。又村前汀場地䧟水湧,其圍二尺許。其時大地及離島無有地震。
六月二十四日,加增東宮御近習役三人,共充六員。
七月二十五日,額定東宮員役俸祿。額定東宮親方、大親三員,每員役知高各二十石;御物大親一員、座敷大親二員、御與力三員、御右筆一員,每員俸米各三石、雜穀各二石;御右筆相附一員,俸米二石、雜穀二石;御小姓三員、御庖丁二人,每人俸米各二石、雜穀各一石。
九月二十五日,世子尚哲移徙東宮。
十月二日,准小祿縣遷驛于安次嶺、赤嶺之前。小祿縣驛設在本縣之偏地,各村到驛路有遠近,甚屬不便。安次嶺、赤嶺兩村前地,約在本縣之正中,各得徃還之便,地理亦善。因其各役詳請。故准遷其地方。
二十一年,疫氣大行,諭賑庶人,併省免喪服。是歲正月之間,高嶺縣與座村疫氣始發,漸行世上,死者甚多。若夫醫生遭喪守制,妨于療治。只准其服父子、兄弟之喪,如餘服盡免。有官職者,亦多染疫,且居喪,缺欠公務。二十五日之喪,照以日易月之制服之。二十日之喪,惟服五日。十日以下之喪,殯葬日服之。又于觀音堂併御侍所及金城大樋川儀保御侍所,動用公項,備辦品物,令禪家僧祈禳。又主上軫念有人不賑而致餓死者,着發倉廪,可以周濟。于是,自首里以至田舍,各設主取,至野外藔居者徧為巡察。或有日榮以為食之人,而闔家卧疫不能拮据,亦無人賑救者,首里、泊、那霸、久米村發御貯米濟之,諸縣發各貯米濟之。至其或有財產之人,而全家患疫不能烹飯亦無人照顧者,則令其與中及親族以照顧之。雖然有不得相周以致死者,比及五月,疫癘漸止。自國中至伊江島死者共計四千五百六十餘人。
四月二日,准遷平良村于舊籍。豐見城縣平良村,康熙二十二年遷于今籍。自爾而來,百姓漸乏,居民减少,太及劬勞。夫舊村籍土地瘠薄而且磊砢,新村籍土地膏肥而宜稼穡。于今舊籍開營田圃,則獲収加多。況至田圃用水有徃還之便,風水亦吉。因其管之各役詳請。故准遷于舊籍。
五月十四日,始定稲穗祭並其大祭有係大禮,嗣後世子亦入朝行,永著為規。
六月二十一日,准定王子及三司官以每年春夏俸祿之初奉獻世子,因法司具奏,故准之。
九月,始定役使首里、泊、久米村、那霸民夫。是歲瘟疫流行,因僱人居少世上。不得已,發貴工值僱工。奈至疫止後,尚求貴工錢,甚礙役使。權且用各縣民夫,以備役使。但疫癘之後,正在農務之急,若違此時役使,誠以增民困窮。暫免役縣,額定首里、泊、那霸、久米村等處,每村設立主取各一人、筆者各二人、百姓頭各三人,使之管束民夫。當各公所使夫之時,額定每月起初一日至初十日,真和志平等之民供役;自十一日至二十日,南風平等之民供役;二十一日至三十日,西平等之民供役;令各民輪流供役。其上夫給工值二貫文,中夫給一貫五百文,暫廢舊立脚頭。
十月十五日,褒獎宮城鑄鏡。真和志村宮城筑登之親雲上,始鑄八重山桃林寺權現堂之奉納鏡三面,已成,甚美。因此賞賜褒書。
十月十六日,褒獎宮古島人多良間首里大屋子等候定時刻。宮古島原無定時刻之法。多良間首里大屋子、脇目指多良間筑登之兩人盡心,窺定時刻,較日影臺等無有錯差,得以本島之便。因在番頭目報明其事,褒獎兩人百棉布各三端。
十二月朔日,准本部縣復置檢者。本部縣嘗廢退檢者役,令保長等教督。但百姓怠惰而不努力,因此兩総地頭、田地奉行詳請。故准置檢者。
二十二年正月,准定王子座敷加置假與力一人。王子座敷與力,乾隆三十一年,每逢禮式、賓會,有所不便。故加設假役一人,共充三人。
十一月十一日,雷落宮古島前里村,擊死前里。是日未刻,宮古島前里村百姓真田前里及其女真佐利、池間村百姓奴知手三人,自圃回家。経過橫武嶺邊時,大雨雷落,擊死前里。驗看其疵,燒傷百會穴三寸許及腹周圍一尺許,其餘無恙。
二十三年正月十日,諭定元旦及上元、冬至,遣使進香于天王廟。元旦及上元、冬至等日,主上原無進香于天王廟之禮。特諭,嗣後遣御書院奉行進香,永著為例。
久米島仲里縣雨雪交降,草木之葉似染月白之土色。【俗叫知屋加留土。】正月二十七日,久米島仲里縣天陰時下雨。二十八日辰刻,細雨交雪而下。其後見草木之葉,似染月白之土色。
三月十四日,褒獎與那國島松原夫婦之孝。與那國島宇玉松原及其宇户那志,天性孝順。于乾隆十五年,其母沒世,父再娶妻。不幸父併繼母共患結毒,不得躬自起坐飲食,常卧床屎尿。且結毒甚有臭氣,每日以湯洗之。此時宇户那志產子歴四个月,但療治舅姑兼難鞠育其子。乃托其母以為養育,夫妻晝夜輪流侍居父母之側,盡心調養。且雙親平生所嗜之物,購于各處進之。已歴七年,保養無少怠惰。父壽七十有一,母年五十而死。又與島人相交和睦,本島各役併在番頭目等粘結于村民僉呈,報明其事。朝廷嘉彼外島之人而能如此,賞松原,陞階越筑登之座敷,并賜白棉布二端;賞妻,賜白棉布三端。
本日,獎于那國島女人加良差節義。與那國島仲底仁屋之女加良差,年三十四而為婺婦。父母、兄弟憐無其子,屢要改嫁。加良差意想舅姑丈夫既逝,無人主祭,何忍棄之改嫁?固辭不從。乃養甥以續。其後家業不怠,每逢忌辰、佳節,能薦饌具于神位。経今年五十三歲,能守貞節。夫彼地方屬在邊海,婦女之習輕而少正。唯加良差拔于萃群,守節如此。于是在番頭目等粘結于島民僉呈,報明其事。朝廷褒加良差,賜稱筑登之座敷妻之位銜,并賜白棉布二端。
五月七日,定具志川縣主毛世英直縣教督。具志川縣居民極窘,挹逋貢賦。或欠債者,或賣身者,不可枚舉。曾既設下知役,令其籌畫,尚未見効,貧寠倍加,風俗亦頹,不見興美。因此廢下知役,囑兩縣主直縣教督。今因按司患病,其不愈之間,唯縣主一人直彼地方,督之以所行事務。當知會按司舉行。
七月,准東宮置御別當役。原是東宮不設御別當役,王城別當役兼務其事。但遇王上行幸之時,有欠世子行列。故大親詳請,准置其役。
七月二十七日,雷落于與那霸堂村諷端多松林,鄰家無傷。
十月二十九日,准遷真壁郡糸洲村于前田原。真壁縣糸洲村曾遷本籍。自爾以來,無有蕃息,漸及衰微。況安里、小波藏兩村,於頃年退遷後面,糸洲村挺然在前,地理頹敗。但民地之內有前田原,風水善吉,更有耕田汲水之便。因村民併管之各役詳請,故准遷于彼處。[1]
十二月,定置御道具當役假筆者二人。原于乾隆二十六年廢除御道具當假筆者二人。但本役三人難辦公用,故仍舊設假筆者二人,循序而陞于本役。
二十四年正月,始定王妃殿加置大親假筆者一人。王妃殿大親筆者兩人,掌管殿中諸事。若不夜直殿中,恐欠不時公事。故令從每夜一人輪直。但有兩人難辦晝夜之務。故加置假筆者一人。
二月十九日,廢総橫目。在儉約時,設総橫目。因今改正條制,而公務减少。故廢其職,令寺社奉行兼行其事。
九月十日,准大里縣遷當間村于真壁原。大里縣當間村民居無憂繁榮,且其田圃用水亦不便利。夫真壁原不唯有田圃用水之便,且風水亦善。因村民併管各役詳請,故准遷于其地。[1]
十二月六日,諭置褒美科律主取,以定科律。本國賞罸素無定制,當臨事時,查考前轍,以為舉行。而舊例之內亦有不相均者。故命向天廸·伊江親方朝慶、馬克義·幸地親方良篤為其主取,編脩褒美科律,以定法制。[1]
十二月十八日,褒獎與那嶺筑登之親雲上請堅貢舩併槓椇以省公費。那霸西村前任接貢舩戶與那嶺筑登之親雲上,乾隆三十四年造接貢舩時,准其意見,在造舩場用火烘舩。其舩堅緻,無有泄漏。亦三十六年造接貢舩時,與那嶺経請,補添龍骨【俗呼添艍】,是以得用二次。又頂帆用下布十一端造之,用得一次,請領下布十一端自染久普呂色用之;用得二次之時,只領二端以致修葺。每赴中華,省布九端,永省公費。因此掌管各役備由詳請。故賞賜上布二疋。
本日,獎接貢舩工師石川筑登之親雲上。乾隆三十八年修葺接貢舩時,托潮底板五所既有朽爛。工師石川初設拔換船板之法,修理堅牢,徃還中華以得保全。故賞上布二疋。
二十五年二月三日巳刻,雷落于天王寺南邊間地,擊破大松一株長一丈五尺許,其餘無傷。
九月十九日,褒嘉渡名喜島又吉善行。渡名喜島河真又吉之父又吉筑登之親雲上年五十三,而為盲目。嘉真又吉夫妻能盡孝養,及今父又吉年已八十四歲,身體康健,心常安穩。嘉真又吉生下六男三女,皆視習孝行,而家風和宜。且從弟武太又吉幼穉之時被背雙親,家業將至傾亡。嘉真又吉捐資助濟,凢所教者,無異自家,故其家業就饒,及今祭父母之禮裕為舉行。又徃年時,特到糸滿村受肄釣鱣之法,教之島人。是以島中捕鱣者多,各以其油價錢墊補賦稅之資。又烟臺邊原無用水,以致不便。嘉真又吉起見于烟臺下,掘得泉水,不唯用水之便,亦利田圃。舉島老幼見其所行,皆致心感。又為升取役,勤職多年,及今年紀已老。因此掌管各役備由詳明。故賞賜階越筑登之座敷。
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褒獎宮古島下地仁屋精習造舩之法以教于島人。宮古島嘗無山林,所用舟楫徃八重山,乃得造作。至頃年,杣山暢茂,至今在本島可以得修造。然而未精知其法,取材木時多費人夫,又材木多損于無用。西里目差下地仁屋曾經學習造舩之法,于乾隆三十九年寫出舩隻格圖併丈尺各式格賬簿,由是初用其式。且每逢造舩,因令下地仁屋兼本職為料理。自此而後,無有諸般之費,利益本島,而顯其所習之效。因此在番頭目等備由詳報。故賞賜白棉布二端。
三月二十一日,准御系圖座置假中取一人。御系圖座原有中取三人。雍正十年,廢其一人。至于邇年,公務繁冗,不得辦理。因此准置假中取一人,循序而陞于本役。
四月四日未刻,雷落于羽地縣仲尾次村鍋平良之家,燒穿房屋,家人無恙。
十一月三日,褒獎玉城縣総耕作當嶺井等掘開水道之功。玉城縣富里、當山、奧武志、堅原四村民地之內,収得二百九石餘之田。因無源泉,不利稼穡。當旱魃時,稻禾不登,百姓憂苦。但総耕作當嶺井親雲上、夫地頭知念筑登之、糸數村仲榮真仁屋三人,俱起掘闢水道之見,與檢者及四村頭目等商議。乾隆三十五年,勸勵百姓,于富里村仲榮真川、屋武多川、當山村未嶺川三川之下,築石為堤。其長六步、高自六尺五寸至八尺,留蓄流水一區。自此,掘墾水道,至于目期原長九百四十餘步,至于野禮原長六百五十餘步。其內不堅之處,掘闢泥土,而以石築之。至今已歴七年,並無水旱之患。每年収得二百餘石,永為百姓之利。各役備由報明。隨賞嶺井等三人并各從其事者,皆擢其位。
十一月三日,褒獎大宜味縣饒波村前田等掘闢水道之功。大宜味縣饒波、大宜味兩村田畝之內,饒波出口原有収得二十七石餘之田,真榮武多原有収得九石二斗之田,共得三十六石餘,皆天水田。天旱之時難以稼穡,村人均賠以其稅,百姓不免其憂。乾隆三十三、三十七兩年旱魃之時,饒波村前田筑登之親雲上、前山川親雲上、総耕作當平良筑登之親雲上、耕作當金城筑登之俱用心意,見察可闢水道之場。于古志波邊川築起塘井,高一丈三尺、濶一丈二尺,鑿疏岩石二十二步餘,以為水道。其長三百七十步餘,設樋長二十步,引注田畝,故無天旱之患,以得稼穡成熟,其田亦肥,永為兩村便利。各役報明其事。隨賞前田等四人并各從其事者,共擢其位。
十一月,諭定每逢先王御法事,令圓覺寺、天王寺住持捧遷神位。原是先王御法事之時,有官役佐事僧捧遷神位。諭問:「嗣後當令圓覺寺、天王寺住持捧遷神位可否?」國相、法司商議,奏覆:「諭旨合禮,當遵行。」因諭定為例。
本日,定王母、王妃就席時,王妃向王母席而坐。原是王母、王妃拜謁先王時,在御書之間相列而坐。諭問:「嗣後當令王妃向王母位而坐,可否?」國相、法司商議,奏覆:「諭旨合禮,當遵行。」因諭定為例。
十一月二十三日,褒獎前任久米在番向天祥教訓百姓之功。久米島具志川縣之民,至于頃年,怠慢農業。且遭凶歲之患。況運稅舩隻亦遇風浪之難,裝貨盡致丟吊,彌至窘迫,日食難續。時哉番向天祥·松田親雲上朝顯察其情狀,體照御檢使所定條欵,勸勵農事。百姓從羕其教,所荒田圃振力耕耨。且因改掘浮溝,故天水田亦引其水,而得耕種。至諸般之事務,亦盡心力,教示百姓,是以漸興財產。原來所欠貢米及貯米、借米、村用之米共計一百六十石餘,僱錢二萬二千貫文餘,皆以田圃所獲并細綿之價盡為納清。又本縣西銘村大溝、阿良溝等處,自白瀨川原掘開水道注來,為縣中農田用水。但因不備塘井,故每逢下雨,多致損敗。每年修葺之時,費用四百餘,民夫甚妨農事。是以大溝井口築起堤坊,長十步、橫五步、高六尺;亦阿良溝井口築起堤坊,長六步、橫二步、高五尺,各備塘井。又上江洌村富祖古溝,雖係十七个所之田地用水,但源頭窄小。當旱魃時,各田不得耕種。故亦設備塘井,以為蓄水之處。又仲地、山里、具志川、仲村渠四村,田地用水有從山垣原塘井流來。然其水淺,難以通達。亦加修理,高築堤坊,故得流通。不特注田,至各村亦得用水用水。是皆賴向天祥之教示,永得保全,而為本縣之便。于是,後任在番暨保長等細加查看,備由詳報。隨賞向天祥畫軸一幅、上布二疋;併褒各從其事者。
十一月二十三日,褒獎前任久米在番毛九彩闢溝築堤之功。久米島仲里縣,自慶味原以至宇江城、比屋定、阿嘉三村路邊地方,有収得十四石餘之田。至于近年,淤泥流入,不得耕種,百姓不堪其憂。乾隆三十六年,在番毛九彩·佐渡山里之子親雲上安元教示彼島各役,見有農隙,設備浮溝。其基脚自一步半至二步,高自五尺至六尺,長九十餘步,以其泥水引而流入村後兼久圃二萬五千餘坪之處,其圃方得膏肥,其田亦仍旧為播稲種之處。又流入濱崎兼久及前兼久地方五萬餘坪之處,漸次地肥。又阿嘉村多有天水田,小旱時亦水竭,難以耕耨。乾隆二十五年,于宇座原設備塘井,長二十四步、廣七步、高八尺,自其塘口掘疏水道三十餘步,因此収得米穀一百七石餘之田,得保其水,多為本縣之利。是以後任在番、各頭目備由詳報。隨賞毛九彩上布二疋,彼島諸役亦擢各位。
二十七年二月,加置御近習寄筆者二人。御近習寄筆者素有四人。近因公用加多,難以羕務,故加置二人。
四月二十九日,准粟國島置檢者。粟國島邇年叠遭災殃,多逋貢賦。于是在番素以諸凢之事教統民衆。但其役職每年交代,因人異教,亦異民難以從。請准照諸縣之例,以為交代,至其祿糈賜麥七石。其地頭、保長等詳請其事,故准新置檢者。
八月十二日,始置大美御殿勘定主取一人。
九月十七日,主上北巡省山。【俗呼杣山御見分。】此日主上啓鑾,北巡省山。経臨読谷山、越來、美里、具志川、北谷五縣及國頭九縣。世子暨管山法司、御物奉行等官隨行。冬十月二十日回城。
十一月間,本國及外島有白浮石漂來。本國及久米島、麻姑山、八重山等處海濱,有許多白浮石【俗呼加畱石】隨波漂來。不知何方漂來也。
十一月間,麻姑山田上地方有鶴四翅來棲住。
十二月十七日,諭定授法司時直命授任。授法司時,例有具奏。但因任重,嗣後不用具奏,直命授任。永著為例。
二十九年三月十二日,諭定先王月忌之日,主上不得親拜之時,代命世子。先王月忌之日,主上不得親拜之時,原來代命詣來王子燒香行拜。但當此時,世子有與其拜,故嗣後命之舉行。
四月二十一日,准遷屋比久村于川麻志原。佐敷縣屋比久村屢遭不幸之患,居民减少,甚及衰微。今村地膏肥,圍場薄瘠,収獲缺少。但川麻志原土地瘠磽,不利稼穡。如移其地,則風水善吉,而得汲水徃野之便。況復下雨之時,村中泥水流入田圃,多為裨益。各役及村民皆請遷其地。故准其請。
五月,諭命津嘉山翁主襲繼聞得大君之任,因裁定隨從官職并諸禮式。主上命津嘉山翁主襲繼聞得大君之任,授賜知念縣總地頭并知行高二百石。因裁定官職,現置紫冠大親一員、座敷大親三員、御番頭六員、大親筆者一人、假筆者一人、庫理大屋子一人、筆者一人、士御掛九人、表下代二人、御內原下代二人、御馬馱一人、御儀者親雲上一人【兼務奏者御番】、筑登之二人【同上】、外城六人、家來赤頭八人、田舍御掛八人、御悴者十人、脇付一人、御火缽阿茂知良禮一人、相付一人、阿茂志良禮六人、安嘉麻五人、小安嘉麻五人。今裁去總大親并紫冠大親二員、大親筆者一人、庫理大屋子一人、筆者一人、御茶湯庫理大屋子一人、筆者二人、士御掛十五人、表御庖丁一人、假一人、御內原御庖丁二人、下代二人、庫理當藝人、庫理筑佐事一人【是從家來赤頭之內兼務其職。】、御儀者親雲上一人、筑登之一人、御供親雲上三人、筑登之三人、家來赤頭五十一人、田舍御掛二十二人、御悴者五人、外御番所御番二人【是從位家御掛之內兼務其職。】、主部諷頭四人【是從家來赤頭之內兼務其職。】、鐘之御番二人【同上】、外城六人、女大親脇付一人、阿茂志良禮八人、安嘉麻三人、小安嘉麻三人。又除去鐘撞堂并西之番所。又停止元旦之日在御書院庭前及前御庭米蒔之禮。有停止此日自知念、宜野灣兩縣進獻御甕、御酒、御捧。又停止元旦及上元、冬至之日,紫冠大親以下諸役及知念、宜野灣兩縣保長及位衆於惠加人等同在御庭舉行拜禮。又停止十二月二十七日為歲暮事,取納奉行一員、役人一員著色衣冠,率領國頭九縣併諸外島保長奉獻御捧物併目錄,在御庭行拜禮。又停止上巳之日為于瀨組御捧事,宜野灣、勝連、與那城、喜屋武、兼城、豐見城六縣奉獻各色海味。[1]
六月八日,裁少佐敷御殿員役。王妃已薨,公務减少。因此裁去紫冠大親二員、座敷大親二員、女大親、大親筆者一員、御道具當大屋子一員、同筆者一員、士御掛七員、御庖丁一人、假御庖丁一人、御供親雲上三人、同筑登之三人、御儀者親雲上三人、同筑登之三人、家來赤頭十九人。存置總大親、紫冠大親一員、御物大親一員、大親筆者一員、同假筆者一員、庫理大屋子一員、同筆者一員、士御掛十人、庫理當二人、外城六人、家來赤頭二十四人。[1]
皇上特賞國王縀疋、玉器等物。本年之冬,王遣耳目官向翼·東風平親雲上、正議大夫毛景昌·喜瀨親雲上等入京進貢。因風不順,翌年五月方到福建,十二月前徃德州。時蒙山東撫院,憐念琉球貢使大寒之時連夜上京,如貢使等當衣服無缷,但從人等衣服不足,甚致勞苦。乃捐発皮衣,傳令本地州官恤賜與力以下十六名每名各一件。但撫院衙門在遠,不能親謝。同伴送官商量,而具稟帖,請其州官以為謝禮。已及上京進貢,叨蒙皇上隆恩,除正貢外,特賜國王各色縀疋、硯、玉玻璃、甆器等物等件,賜正副使各色縀疋、銀兩。又皇上祭大庙禮成還之時,正副使、通事奉旨,同百官及朝鮮、南掌、暹羅等國使者得隨鵷鷺之班,跪接聖駕。時蒙暫停聖鑾,特遣大臣傳旨,問國王平安。遵即回奏托福。又預奉旨,賞賜竉宴、品物。蒙皇上駕臨紫光閣之時,與朝鮮等國使者恭迎聖駕。在其露臺,得隨王爺班末,頒賜滿州御茶及籠宴。且在其庭,賞正使各色縀十六疋、荷包五對、盃一個;賞副使各色縀八疋、荷包三對、盃一個。又蒙皇上幸圓明園之時,恭迎聖駕前赴其地,賜寓於園外人家,屢次與朝鮮等國使者召入御前,頒賜御宴,賞看演戲、烟火、盤扛、獅舞、相撲等藝。又賞正使縀子三疋,賞副使縀子二疋,至從人亦賜宴,留在十有一日方回公館。其餘公務如例全竣。回至福州之時,副使毛景昌在浦城縣病故,于癸卯年正使向翌回國復命。
三十年四月四日,准大里郡遷西原村于阿多伊原。西原村所耕田圃離村遙遠,所有水井泉微欠用,徃到八九町間汲水,多費時刻,百姓疲倦。今已如此,則恐將來益疲。夫阿多伊原地方有便徃野汲水,且風水亦善。各役、百姓請遷村于其地。故准其所請。
四月九日,伊平屋島島尻地方雹雨大降。此日未時,島尻地方雹雨大降。至于申時,天氣晴朗,山河、田圃俱無損圯。
五月十七日,褒賞本部郡邊名地小濱等造渡久地港之矼。渡久地港所渡之長有八十步,無有橋杠。故將公夫、郡夫日夜設立漕番,用小舟涉人民,甚屬不便。且渡久地村所耕土地隔港在北,徃還費時,有礙農業,百姓受疲。是以先年法司蔡溫·故具志頭親方巡見杣山之時,既飭于其港可設造橋。然其處皆屬砂地,且係潮水出入之地,無計可造,拖延已久。濱元村前邊名地親雲上、邊名地村故邊名地親雲上、備瀨村故小濱親雲上、具志堅村前徤堅親雲上、並里村前渡真理親雲上等任酋長時,各皆用心,設造木杠,以為人馬徃來之便。于此渡久地村亦漸興旺。所有木杠屢次頹敗,不堪修造,多費民夫。伊酋長等亦盡意慮,每有農隙,約集百姓于附近海邊,聚取礁面扁石,用小舟載運。上屆戊寅年三月興工,翌年四月矼全成。自爾以來,大風雨之時無有損圯,永為公便。且於郡中亦甚為便。掌管各役報明其事。因此每各人賜褒獎。
五月十七日,褒獎名嘉村親雲上善行。與那城郡伊計村,原來忌辰、節祭並不舉行。上屆丑年,平安座村前名嘉村親雲上任南風掟之時,兩総地頭令其為伊計村下知役。名嘉村屢徃其村,以加教示。又時喚集男女囑曰:「為子孫者,不知父祖之忌辰併節祭之禮,是滅人間之本心,誠不可然也。」因叮嚀告示。百姓漸次感発,是歲七月始行盆祭,供備饔飱,燒香致祭。名嘉村折費己資,設造掛物、神主七十一軸,分與各人。自此每逢正、七月併忌辰、佳節,即行祭祀。又行薦新穀之禮,以盡孝心。又平安座村逢暴風之災,日食已缺,百姓將及糊口以離散。名嘉村発出己資借與,不加利息。且時常給事務,而猶日不足。終當典自己仕明賬簿,借出銅錢,分借百姓,濟其饑荒。又有數人涉徃上原村迷失海路,將及溺死。名嘉村見之,駕去小舟救之,加心療治,以活其命。名嘉村多為村便,且有救人命,闔郡各役及百姓等報明其事。因此褒獎,陞勢頭座敷位。
閏五月,准唐榮考試役職時定進場人等品級。唐榮役職交代之時,嗣後考試,著作漢文并文類総師,准允自中議大夫以至黃冠進場。試其寄役,准自座敷以至通事進場。試講解師、訓詁師、通書役,准自座敷以至黃冠進場。試漢字御右筆、定加勢、通書役,准自黃冠以至秀才進場。因総理司、長史、諸大夫詳請,故准如此。
閏五月二十八日,勝連郡石嶺原雨降雷落,擊死民松。此日酉時,石嶺原雨降雷落,擊死平敷屋村農民松。
六月六日,准久志郡遷大鞁村于兼久原。大鞁村原無井水,只用山水。是以居民多為病,身死者多,而生子者少,以致民居漸少。幸見川田村東有泉水用之,以後病人少。然其水在遠,且所耕田圃離村亦遠其外,不便百凢事務。夫川田村東兼久原地方,不惟副用水農業之便,即驛亭徃還甚便,風水亦善。又本村名與器物名不異,稱呼不善,百姓皆不安心。因此各役等請遷村於兼久原,改名富久地村,而掟役亦呼其村名。故准如請。
六月二十六日,認定看守山川陵人等改著王妃殿,各役守護之。山川陵今當除去其看守人可否,宸念未決。暫且詔著王妃殿各役看守,而其看守舍,亦定發王妃殿宮項修造焉。[1]
七月,山川陵四面築石為圍。山川陵因歴王妃三年回忌,即解去陵舍,四面新築石垣,其內建門,前亦結看守舍。[1]
八月朔日,賞封真榮田里之子祖母紫冠室位之銜。武成烈·真榮田里之子崇嘉祖母欽氏真鶴,今番年九十九,是世上尤稀之壽也。因此賞賜紫冠室之位銜。
九月十六日,褒賞國頭郡謝敷村大城仁也善行。國頭郡謝敷村謝敷地方有出米六石余之田,係天水田,小旱則稲禾不熟,大旱則不得播種,百姓皆致愁苦。其村有大城仁也者,盡心発慮,與其村耕作當併山當等,上屆未、申兩年,自邊伊口川地高六十步之處,决開水溝。其長二百五十步餘,掛樋長三十五步,引水注田。自此以後,其田有防天旱,全獲穀數。已歴六个年,屢逢大雨,並無水損。由是見之,至于後來,可以保全,而為永代之便。又山野間地,伊等檢束,今植蘓鉄,有防凶歲之饑。此亦所為村人之便也。舉村百姓及各役報明其事。因此褒獎大城併勤勞者三人,賜各爵位。
十月,始造國頭郡名真殿,及聖主拜謁。徃昔,先王尚圓未踐祚時,在國頭郡宜名真地所尊竃神,至今遺跡猶存。舉郡人民雖為尊敬,然非公祭,所以質朴不雅。馬羕基·前國頭按司正方稟請行公祭、光旧跡。因此,命毛昌德·禰霸親雲上盛壽俾製造其殿,以瓦蓋之,擇選村民一人立為看守,免其夫役,賜赤八卷位。嗣後三十二年冬十月,主上從內院拜謁其遺跡。
三十一年正月四日,賞賜真榮田里之子祖母綢、綿等件。武成烈·真榮田里之子崇嘉祖母欽氏真鶴,今番登滿百歲,古今最稀之壽也。因此賞賜色檜垣紗綾二端、綿子一把、紺島細上布一端。
二月三十日,伊平屋島島尻村雨降雷落,擊死我喜屋仁也妻真嘉户。此日當晝雨降,雷落于文子我喜屋仁也之屋,擊死其妻真嘉户,餘無被傷。
二月,始定清明次日遣使致祭于尚文公陵。每逢清明此日,王上拜謁極樂陵。從今年始定,此日遣王子或按司一員,致祭尚文公陵。又其祭品,照寢廟例奉供。永定為例。
四月十四日申時,読谷山郡喜名村忽起龍風,損壞人家五十五軒,吹倒圍村松木六株、唐竹千餘株。
八月,停止奉獻紫差二結於聞得大君宮。每年自南風原郡獻上紫差四結,其內二結遣下庫理勢頭役奉獻聞得大君御殿。額定從今番停止之,令其殿役為取備。
九月十三日,一乳而生三女。國頭郡宇嘉村玉大城之妻一乳而產女子三人。母子俱存。
十月,准新築那霸東村河邊道路。東村只有市場一路,當市人集會時甚為擠擾,人馬來徃難通過。況於諸凢事務亦多不便。自里主館前以至東村河邊一帶,原來未有路途。若於此處新築路途,即有徃來之便。那霸官等詳請其事。故准如此。
十一月,准東宮置勘定主取一員。東宮新置勘定主取一員,額定三年交代。因大親稟請,故准如此。
三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褒賞渡名喜島龜上原孝行。龜上原乃渡名喜島人。父年七十,齒牙衰弱,難吃硬物。每日飲食從父所好,令妻烹調供進。且因父嗜酒,故每有徃那霸之便,買酒來,每日兩次進之。夏冬衣服亦優供備。上原冬日南畝回時採薪煖寒。又躬徃那霸之時,買珍味來而進。是以父甚喜怡,上屆亥年,父年九十有一而死。夫生則無有怠慢,以盡孝養;死則舉島男女共為厚葬。且兄上原年三十餘而死,其子俱係嬰孩。上原籌畫家事,以為助濟。今番其子俱成長,家亦饒足,無欠祭兄上原之禮。且其島逢災,飲食不敷,又疱瘡流行。上原借錢貧者,不加利息,以治疱瘡。又老于農業,拾取草芥等類腐爛饒肥,其農収獲加多。島人因效其風,皆能工于農事。用糞,皆得農利。且島地褊狹,當大風時,吹颺潮水,損傷薯苗。上原預以茅薄等類造苫,看見大風將起,護覆著薯苗,是以無所損傷。不惟栽于己之園圃,常多貯之,將其所剩薯苗分與島人。夫上原,外島者,而有孝行。且於親戚及島人交以和睦。況為本島般般,設得其便。因此島人共感其志。今般其年及五十餘,酋長、在番、地頭等備由,聲明朝廷。故嘉賜階,越筑登之座敷位。
三月二十八日,褒獎渡名喜島宮平仁也善行。渡名喜島東面所有津口窄狹,舟楫徃還之時多有衝擱,以及免難。其嶋宮平仁也発慮,以一人之力,築石作壇,高一丈三尺、橫二間,栽植樹木以為看定津口之記。自此日夜諸舩容易徃來。又其島蠶子都是殭死,宮平與龜桃原同徃伊平屋島,求蠶䖢來,分與島中,自此漸次繁息。又徃読谷山郡,購無鬚小麥來為播種,已宜土性,較於平素之麥熟早獲多。因此分與島中播種,共得利益。又宮平岳母年已七十餘,于上屆戌年喪一男。至寅年,其女宮平妻亦辭世。奈何老邁,無可賴之人。宮平移來奉養盡孝。夫宮平永為島中之利,又孝養岳母,人皆感悦。又曾勤烟臺司之功。因此酋長及在番頭目等職報明朝廷。隨獎筑登之座敷位。
本日,渡名喜島褒獎龜桃原善行。渡名喜島所有坂坡之地不能耕種,棄為間地。龜桃原赴思于彼處,以石築,上植蘓鉄,以畱泥土,則可得耕種。遂築起為農畝。島人見之,爭先作得農圃,此島中之所便也。又曾蠶死絕之時,與宮平仁也同徃他島求之,而廣島中。又徃與福原耕場之石垣路碌䃚難行。滿潮之時,遠轉山徑而為徃還,不堪劬勞。桃原軫念,于退潮之時,自率家人,取集海石,築石為堤。自甲午年三月起工,至乙未年十月完竣。長七十間、橫三尺、高二尺五寸。自此以後,徃還易通,永為島中之便。又有島人在海破舩,將及溺死,募人同救其死。又曾有勤烟臺司之功,因此酋長及在番頭目等職報明朝廷。獎賜赤八卷位。
本日,與那城郡褒獎名嘉村親雲上等善行。與那城郡屋慶名、安勢理、饒邊等村,民地之內平田原、普那多原、安津多原、穀津利原等處田地有三萬五千餘坪,収得穀數一百二十二石五斗餘,皆係天水田。小旱時水難保。每當大旱,不能栽禾,賠納其租。百姓極受勞苦。平安座村前名嘉村親雲上、地頭代名嘉村親雲上、總耕作當前饒邊親雲上、同役池味親雲上相共商量,若築堤於松川原,從此濬疏羕溝,則可保其田水。遂將其由與彼三村民庶相議,僉謂人寡力少,不勝其任。又與郡庶細議,郡庶聽從其議。上屆申年,築堤長五十二間、橫十二間、高一丈五尺。又掘羕溝,通于穀津利原,長三百間;通于平田原,長二百五十間、高丈三尺。是以水常滿足,注入于普那多原、安津多原。厥後無天旱之憂。今歴八年,雖逢風雨,不有損壞。則見永保,以為各處之便也。因此百姓、頭目及各役等備由報明朝廷。隨獎彼四人及勤勞者賜位。
四月十五日,雨降雷落。此日雷落于西之阿佐那,擊折旗竿五尺許上,其末碎散過半。且東邊草木之葉猶似燒萎。又雷落首里內金城村島袋之家,燒其屋,人口無傷。又有羽地郡仲尾次村舩隻泊於那霸港,雷落其舩,而桅檣處處有疵。舩上人數並無傷。
註釋
1 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無此節。
猜你喜欢 志第二 礼仪二·魏徵 卷二百·列传第八十八·张廷玉 第六十四回 却外寇奸党冒功 媚干娘义儿邀宠·蔡东藩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通志卷十五下·郑樵 明儒言行録卷四·沈佳 李谔传·李延寿 裴度传·刘昫 罗衣轻传·脱脱 魏子平传·脱脱 卢世荣传·宋濂 第七章讨论·孙中山 卷三十五·宋敏求 税课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