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昭公·昭公十五年

【经】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夏,蔡朝吴出奔郑。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冬,公如晋。

【传】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其在莅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莅事,籥入而卒。去乐,卒事,礼也。

楚费无极害朝吴之在蔡也,欲去之。乃谓之曰:「王唯信子,故处子于蔡。子亦长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吾助子请。」又谓其上之人曰:「王唯信吴,故处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难乎?弗图,必及于难。」夏,蔡人遂朝吴。朝吴出奔郑。王怒,曰:「余唯信吴,故置诸蔡。且微吴,吾不及此。女何故去之?」无极对曰:「臣岂不欲吴?然而前知其为人之异也。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翦其翼也。」

六月乙丑,王大子寿卒。

秋八月戊寅,王穆后崩。

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鼓人或请以城叛,穆子弗许。左右曰:「师徒不勤,而可以获城,何故不为?」穆子曰:「吾闻诸叔向曰:『好恶不愆,民知所适,事无不济。』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恶也。人以城来,吾独何好焉?赏所甚恶,若所好何?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吾不可以欲城而迩奸,所丧滋多。」使鼓人杀叛人而缮守备。围鼓三月,鼓人或请降,使其民见,曰:「犹有食色,姑修而城。」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邑以贾怠,不如完旧,贾怠无卒,弃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而民知义所,有死命而无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

冬,公如晋,平丘之会故也。

十二月,晋荀跞如周,葬穆后,籍谈为介。既葬,除丧,以文伯宴,樽以鲁壶。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室,晋独无有,何也?」文伯揖籍谈,对曰:「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于王室,以镇抚其社稷,故能荐彝器于王。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献器?」王曰:「叔氏,而忘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无分乎?密须之鼓,与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匡有戎狄。其后襄之二路,金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孙伯□,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后也,何故忘之?」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籍谈归,以告叔向。叔向曰:「王其不终乎!吾闻之:『所乐必卒焉。』今王乐忧,若卒以忧,不可谓终。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于是乎以丧宾宴,又求彝器,乐忧甚矣,且非礼也。彝器之来,嘉功之由,非由丧也。三年之丧,虽贵遂服,礼也。王虽弗遂,宴乐以早,亦非礼也。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言以考典,典以志经,忘经而多言举典,将焉用之?」


译文


十五年春季,将要对武公举行大的祭祀,告诫百官斋戒,梓慎说:“大的祭祀那一天恐怕会有灾祸吧!我看到了红黑色的妖气,这不是祭祀的祥瑞,是丧事的气氛。恐怕会应在主持祭祀者的身上吧!”二月十五日,举行大的祭祀。叔弓主持祭祀,在奏籥的人进入时,突然死亡。撤去音乐,把祭祀进行完毕,这是合于礼的。

楚国的费无极嫉妒朝吴在蔡国,想要除去他,于是,就对朝吴说:“君王唯独相信您,所以把您安置在蔡国。您的年纪也不小了,可是地位低下,这是耻辱。一定要求得上位,我帮助您申请。”又对位在朝吴之上的人说:“君王唯独相信朝吴,所以把他安置在蔡国,您几位比不上他,而在他上面,不也很难吗?不加考虑,必然遭到祸难。”夏季,蔡国人赶走了朝吴,朝吴逃亡到郑国。楚平王发怒,说:“我唯独相信朝吴,所以把他安置在蔡国。而且如果没有朝吴,我到不了今天的地步。你为什么去掉他?”费无极回答说:“下臣难道不想要朝吴?然而早知道他有别的念头,朝吴在蔡国,蔡国必然很快飞走。去掉朝吴,这就是剪除蔡国的翅膀。”

六月初九日,王太子寿死了。

秋季,八月二十二日,王穆后去世。

晋国荀吴领兵进攻鲜虞,包围鼓国。鼓国有人请求带着城邑里面的人叛变,荀吴不答应,左右的随从说:“军人不辛劳而可以得到城邑,为什么不干?”荀吴说:“我听到叔向说:‘喜好、厌恶都不过分,百姓知道行动的方向,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有人带着我们的城邑叛变,这是我们所最厌恶的。别人带着城邑前来,我们为什么独独喜欢这样呢?奖赏我们所最厌恶的,对所喜欢的又怎么办?如果不加奖赏,这就是失信,又用什么保护百姓?力量达得到就进攻,否则就撤退,量力而行。我们不可以想要得到城邑而接近奸邪,这样所丧失的会更多。”于是让鼓国人杀了叛徒而修缮防御设备。包围鼓国三个月,鼓国有人请求投降。穆子让鼓国人进见,说:“看你们的脸色还好,姑且去修缮你们的城墙。”军吏说:“得到城邑而不占取,辛劳百姓而损毁武器,用什么事奉国君?”穆子说:“我用这样的做法来事奉国君。得到一个城邑而教百姓懈怠,这个城邑又哪里用得着?得到城邑而买来懈怠,不如保持一贯的勤快。买来懈怠,没有好结果。丢掉一贯的勤快,不吉祥。鼓国人能够事奉他们的国君,我也能够事奉我们的国君。合理就不出差错,喜好、厌恶都不过分,城邑可以得到而百姓懂得道义之所在,肯拼命而没有二心,不也是可以的吗?”鼓国人报告粮食吃完、力量用尽,然后占取了它。穆子攻下鼓国回国,不杀一个人,将鼓子鸢鞮带回国。

冬季,鲁昭公到晋国去,这是由于平丘那次盟会的缘故。

十二月,晋国的荀跞到成周去。安葬穆后,籍谈作为副使。安葬完毕,除去丧服。周景王和荀跞饮宴,把鲁国进贡的壶作为酒杯。周景王说:“伯父,诸侯都有礼器进贡王室,唯独晋国没有,为什么?”荀跞向籍谈作揖请他回答。籍谈回答说:“诸侯受封的时候,都从王室接受了明德之器,来镇抚国家,所以能把彝器进献给天子。晋国处在深山,戎狄和我们相邻,而远离王室,天子的威信不能达到,顺服戎人还来不及,怎么能进献彝器?”周景王说:“叔父,你忘了吧!叔父唐叔,是成王的同胞兄弟,难道反而没有分得赏赐吗?密须的名鼓和它的大辂车,是文王所用来检阅军队的。阙巩的铠甲,是武王用来攻克商朝的。唐叔接受了,用来居住在晋国的地域上,境内有着戎人和狄人。这以后襄王所赐的大辂、戎辂之车,斧钺、黑黍酿造的香酒,红色的弓、勇士,文公接受了,保有南阳的土田,安抚和征伐东边各国,这不是分得的赏赐还是什么?有了功勋而不废弃,有了功劳而记载在策书上,用土田来奉养他,用彝器来安抚他,用车服来表彰他,用旌旗来显耀他,子子孙孙不要忘记,这就是所谓福。这种福佑不记住,叔父的心哪里去了呢?而且从前你的高祖孙伯黡掌管晋国典籍,以主持国家大事,所以称为籍氏。等到辛有的第二个儿子董到了晋国,在这时就有了董氏的史官。你是司典的后氏,为什么忘了呢?”籍谈回答不出。客人退出去以后,周景王说:“籍谈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吧!举出了典故却忘记了祖宗。”

籍谈回国后,把这些情况告诉叔向。叔向说:“天子恐怕不得善终吧!我听说:‘喜欢什么,必然死在这上面。’现在天子把忧虑当成欢乐,如果因为忧虑致死,就不能说是善终。天子一年中有了两次三年之丧,在这个时候和吊丧的宾客饮宴,又要求彝器,把忧虑当成欢乐也太过分了,而且不合于礼。彝器的到来,由于嘉奖功勋,不是由于丧事。三年的丧礼,虽然贵为天子,服丧仍得满期,这是礼。现在天子即使不能服丧满期,饮宴奏乐也太早了,也是不合于礼的。礼,是天子奉行的重要规则。一次举动而失去了两种礼,这就没有重要规则了。言语用来考核典籍,典籍用来记载纲常。忘记了纲常而言语很多,举出了典故,又有什么用?”

猜你喜欢
  卷二十四 论语六·黎靖德
  读诗略记卷三·朱朝瑛
  洪范明义卷下之下·黄道周
  第七章 29·辜鸿铭
  原序·黄伦
  左传折诸卷首上·张尚瑗
  卷五·顺治
  卷二·朱熹
  序·柯尚迁
  管子轻重一·马非百
  卷八十三·佚名
  佛说六道伽陀经·佚名
  佛说孙多耶致经·佚名
  勿慕见境·印光
  十住毗婆沙论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谌·唐圭璋

      谌字子信,阳羡人。著有潜泉蛙吹集。   渔父词   嘉熙戊戌季春一日,画溪吟客王子信为   亚愚诗禅上人作渔父词七首   兰芷流来水亦香。满汀鸥鹭动斜阳。声欸乃,间鸣榔。侬家只合岸西旁。   其二   翁妪齐

  • 我底记忆·戴望舒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 卷二百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四戴叔伦酬崔法曹遗劒临风脱佩劒相劝静胡尘自料无筋力何由答故人敬报孙常州二首衰病苦奔走未尝追旧游何言问憔悴此日驻方舟远道曳故屐余春会高斋因言别离久得尽平生怀将赴东阳留上包

  • 卷九·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九明 黎民表 撰五言排律登六榕寺塔得微字宝铎摇青汉金轮逼紫微衆香攅绣栱九级敞琼扉仙乐飘空下天花襍雨飞万形纷崒嵂千仭转高巍槛頫霆相激棂开月吐辉侵云看树小入海见山稀侧足应防险观心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九·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六月庚辰朔○辛酉礼部奏国家内设大学以教育天下之英才外设儒学以作餋民间之俊秀二百年来名世多从此出迩者国子监学舍倾圮生徒止二百人又四方读书缀文之士争务剽窃以图捷径于是教化学术悉为虚文而朝廷不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佚名

    弘治五年八月己亥朔晓刻火星入鬼宿犯积尸气星○辛丑赐鲁府辅国将军当氵□仙-亻当氵凤当潣诰命冠服如制○裁革广西北流县县丞主簿各一员○内阁大学士丘浚复两疏乞致仕 上曰朕擢卿重任当勉图尽职岂可累以目疾求退今后凡

  •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八·佚名

    万历九年十一月辛酉朔以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刘斯洁为南礼部尚书○户部奏河南府起角□羊太仓额银四万四千七十余两计少五百九十六两锭数不依部题法马全用私铸据总督刘思问科道万象春等审究情节系知府赵于敏扣克所致宜通

  • 一三九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三九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各官

  • 一○七八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并挖出字迹数目折·佚名

    一○七八 云南巡抚刘秉恬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部数并挖出字迹数目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云南巡抚臣刘秉恬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

  • 卷八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 朱批赵弘本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云南按察使【臣】赵弘本谨 奏为恭谢 天恩叩请 圣训事【臣】於雍正六年二月初八日接奉部文知照奉旨云南按察使员缺着贵东道赵弘本补授钦此【臣】闻

  •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三国子监国初置国子学正四品衙门设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乐典书典膳等官後添设祭酒司业典簿改典膳为掌馔洪武八年置中都国子学十五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中都国子学为中都国子监从四品衙门职专

  • 广言·孔鲋

    晏、明,阳也。旰、晏,晚也。算、丽,数也。叜、艾,老也。佥、皆,同也。交、校,报也。舒、布,展也。扬、翥,举也。索、略,求也。获、干,得也。奚、害,何也。里、度,居也。周、浃,匝也。充、该,备也。列、厥,陈也。轓、辀,舆也。废、措,置

  • 原序·陆陇其

    四书讲义困勉録原序稼书先生既防定四书大全辅以蒙引存疑诸解羽翼传注深切着明而遗箧中复有困勉録前后二编即先生自题大全序所云万厯以后诸家之説则别为一册者也其髙弟席子汉翼昆季并梓以行余得受而读之喟然叹曰先生

  • 春秋輯傳卷五·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五明 王樵 輯僖公元年春王正月左傳不稱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復入不書諱之也公羊傳公何以不言即位繼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稱子何臣子一例也 穀梁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正也

  • 卷十四·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十四宋 吕本中 撰文公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传毛伯衞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公羊传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即位矣而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原文】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2),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③。 是故志微、瞧杀之音作(4),而民思忧;啤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5),而民康乐;粗厉、猛起、奋末、广賁之音

  • 园池第十三·桓宽

    【题解】园池包括山川园池,是属于最高统治阶层的私房财富。它的规模大,而且遍布全国各地,又不纳入国家赋税之中;因此,园池的收入,是一笔很大的数字,连国家的赋税,也不能与之比拟。这笔收入,除了为抗击侵扰的战争提供经费外,对巩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一·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 慧琳  入楞伽经十卷 玄应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 慧琳  菩萨神通境界经三卷  大萨遮尼乾子经七卷 慧琳  密严经三卷 慧琳  后译密严经三卷 慧琳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