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清报律

清政府 1908年  

《大清报律》为中国第一部新闻法,两次颁行。第一次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颁布。因报界抵制,遂由民政部修改,交资政院议决,1911年(宣统二年)重行颁布。正文42条。另有附则3条,共计45条。民国初年尚有援用《大清报律》者,1914年《报纸条例》颁布后始失效力。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

第一条 凡开设报馆发行报纸者,应开具下列各款,于发行二十日以前,呈由该管地方官衙门申报本省督抚,咨明民政部存案。一、名称;二、体例;三、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之姓名、履历及住址;四、发行所及印刷所之名称、地址。

第二条 凡充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者,须具备下列要件;一、年满二十岁以上之本国人;二、无精神病者;三、未经处监禁以上之刑者。

第三条 发行、编辑得以一人兼任。但印刷人不得充发行人或编辑。

第四条 发行人应于呈报时分别附缴保押费如下:每月发行四回以上者,银五百元;每月发行三回以下者,银二百五十元。其专载学术、艺事、章程、图表及物价报告等项之报,免缴保押费。其宣讲及白话等报,确系开通民智,由官鉴定,认为毋庸预缴者,亦同。

第五条 第一条所列各款,发行后如有更易,应于二十日以内重行呈报。发行人有更易时,在未经呈报更易以前,以代理人之名义发行。

第六条 每号报纸均应载明发行人、编辑人及印刷人之姓名、住址。

第七条 每日发行之报纸,应于发行前一日晚十二点钟以前;其月报、旬报、星期报等类,均应于发行前一曰午十二点钟以前,送由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随时查核,按律办理。

第八条 报纸记载失实,经本人或关系人声请更正,或送登辨误书函,应即于次号照登,如辨误字数过原文二倍以上者,准照该报普通告白例,计字收费。更正及辨误书函,如措词有背法律或未书姓名、住址者,毋庸照登。

第九条 记载失实事项,由他报转抄而来者,如见该报自行更正或登有辨误书函时,应于本报次号照登,不得收费。

第十条 诉讼事件,经审判衙门禁止旁听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一条 预审事件,于未经公判以前,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二条 外交、海陆军事件,凡经该管衙门传谕禁止登载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三条 凡谕旨章奏,未经阁钞、官报公布者,报纸不得揭载。

第十四条 下列各款,报纸不得揭载:诋毁宫廷之语,淆乱政体之语,扰害公安之语,败坏风俗之语。

第十五条 发行人或编辑人,不得受人贿嘱,颠倒是非。发行人或编辑人,亦不得挟嫌诬蔑,损人名誉。

第十六条 凡未照第一条呈报,遽行登报者,该发行人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七条 凡违第二、三条及第五条之第一项与第六、七条者,该发行人处三元以上、三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八条 呈报不实者,该发行人处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十九条 第四条末项所指各报,其记载有出于范围以外者,该编辑人处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条 违第八条第一项及第九条者,该编辑人经被害人呈诉讯实,处三元以上、三十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一条 违第十、第十一条者,该编辑人处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二条 违第十二、第十三条及第十四条第四款者,该发行人、编辑人处二十日以上、六月以下之监禁;或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三条 违第十四条第一、二、三款者,该发行人、编辑人、印刷人处六月以上、二年以下之监禁。附加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其情节较重者,仍照刑律治罪;但印刷人实不知情者,免其处罚。

第二十四条 违第十五条第一项者,该发行人、编辑人经被害人呈诉讯实,照所受贿之数,加十倍处以罚金;仍究其致贿人,与受同罪。

第二十五条 违第十五条第二项者,该发行人、编辑人经被害人呈诉讯实,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之罚金。

第二十六条 违第十五条者,除按照前两条处罚外,其被害人得视情节之轻重,由发行人、编辑人赔偿损害。

第二十七条 违第十二、第十三条及第十四条第四款者,得暂禁发行。

第二十八条 暂禁发行者,日报以七日为度。其余各报,每月发行四回以上者,以四期为度;三回以下者,以三期为度。

第二十九条 违第十四条第一、二、三款者,永远禁止发行。

第三十条 违第十二条致酿生事端者,得照上条办理。

第三十一条 呈报后,延不发行或发行后中止逾两月者,如不声明原委,即作为白行停办。

第三十二条 违犯本律所有应科罚金及讼费,逾十日不缴者,得将保押费扣充,不足再行追缴,仍令补足保押费原数。

第三十三条 禁止发行及自行停办者,准将保押费领还,注销存案。

第三十四条 凡于报纸内撰发论说、纪事、填注名弓者,不问何人,其责任与编辑人同。

第三十五条 报纸以代理人之名义发行时,即由代理人担其责任。

第三十六条 除第一条第三款及前两条所指各人外,所有报馆出资人及雇用人等,应均无涉。

第三十七条 凡照本律呈报之报纸,由该管衙门知照者,所有邮费、电费,准其照章减收,即予数送递发。其未经按律呈报接有知照者,邮政局概不递送,轮船、火车亦不为运寄。

第三十八条 凡论说、纪事,确系该报创有者,得注明不许转登字样,他报即不得互相抄袭。

第三十九条 凡报中附刊之作,他日足以成书者,得享有版权之保护。

第四十条 凡在外国发行报纸,犯本律应禁发行各条者,禁止其在中国传布,并由海关查禁入境。如有私行运销者,即入官销毁。

第四十一条 凡违犯本律者,不得用自首减轻、再犯加重、数罪俱发从重之例。

第四十二条 凡违犯本律者,其呈诉告发期限,以六个月为断。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律自奏准奉旨文到之日起,限两个月,各直省一律通行。

第四十四条 本律施行前发行之报,均应于三个月内遵照补报,并按数补缴保押费。

第四十五条 本律施行以后,所有前订报馆暂行条规,即行作废。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六 王舒(子允之) 王廙(弟彬 彬子彪之 彬从兄棱) 虞潭(孙啸父兄子 斐) 顾众 张闿·房玄龄
  齐本纪下第五·李延寿
  ●卷二十六·赵翼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八·姚之骃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中兴五论序·陈亮
  水彩画略论(1)·李叔同
  五六 武人的总办·周作人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司马迁
  梁台传·令狐德棻
  唐介传·脱脱
  别儿怯不花传·宋濂
  徐世淳传·张廷玉
  卷四十一·阿桂
  九议·辛弃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一故事·梁章钜

    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版于寝

  • 卷七百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一赵铎【一作驿诗一首】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审梦西【一作南】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咫尺真容近巍峩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

  •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三十一·范晔

    第五伦 曾孙种 钟离意 宋均 族子意 寒朗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其先齐诸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伦少介然有义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甲午朔○总理河道漕运工部尚书朱衡劾奏管理曹濮副使柴涞怠缓不任事宜从调处并乞申饬河道漕运二臣协心共济无分彼此仍行各滨河巡抚驻劄近地以便咨确且亲督所属共图成绩诏从之○戊戌 恭让章皇后忌辰

  • 通志卷一百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魏韩暨【韩宣】崔林 髙柔 孙礼 王观 辛毘 杨阜 髙堂隆 满宠 田豫 牵招 郭淮 徐邈 胡质 王昶 王基 王淩 毋邱俭【文钦】诸葛诞【唐咨】邓艾【州泰】

  • 七八二 军机大臣奏查勘总目之汪如藻等请以应升之缺列名在前片·佚名

    七八二 军机大臣奏查勘总目之汪如藻等请以应升之缺列名在前片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查乾隆四十三年四库馆五年期满议叙,所有提调、纂修各员,请旨酌量加恩。奉旨:着以应升之缺,列名在前升用。钦此。今查勘总目之编修

  • 御制题胜朝殉节诸臣録【有序】·佚名

    昨以胜国殉节之臣各能忠于所事不可令其湮没不彰特勅大学士九卿防稽考史书核议予諡入祠以昭轸慰其建文诸臣之死事者并命甄议兹大学士等议上録其生平大节表著者予以専諡余则通谥为忠烈忠节次则通谥为烈愍节愍统计一千六

  • 辛庆之传·李延寿

    辛庆之字余庆,陇西狄道人。辛姓世代为陇西大姓。父辛显宗,官至冯翊郡守,赠雍州刺史。  辛庆之少年时就因文采出众被征召到洛阳,对策取得第一,授官秘书郎。时逢..朱氏叛乱,魏孝庄帝令司空杨津为北道行台,指挥太行山以东的军

  • 十三年·佚名

    (丙子)十三年清光緒四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十三〉初一日,癸巳。詣勤政殿,親上致詞箋文表裏,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歲籥聿協於三元,壽先五福;寶算彌邵於兩殿,慶湊一時。欽淑化之齊隆,頌蕃釐之竝至。恭惟孝裕

  • 卷二十【起文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起文公十六年尽十八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十有六年春季孙行父会齐侯于阳谷齐侯弗及盟注及与也夏五月公四不视朔注

  • 卷一百四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一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四十一【宋板】谨按第四十一卷明堂位防下宋板备矣而足利学后人所补至丧服小记者为重复尔又按补本无第四十卷题目盖其所

  • 卷二十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九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二父以斩母以齐家无二尊父 释曰周公设经上陈其服下列其人即此文父已下是为其人服上之服者也先陈父者此章恩义并设传曰为父何以斩衰也父至尊也者言何以者问比例以

  • 商书·太甲中·佚名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

  • 卷二十一·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八以此无缚无著解脱心善根。於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修习普贤菩萨行业智地。以此无缚无著解脱心善根。於一法中。悉分别知一切诸法。於一切法中。亦知

  • 阿惟越致品第十五·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当何以比。当何以观其行。当何以相。当何从知是阿惟越致菩萨。佛言:阿惟越致菩萨。如逮得禅者不动遥如罗汉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无终不动。佛说本无闻不言非。空是中本无入本无。是所本无

  • 僧教育之目的与程序·太虚

    ──二十年七月在北平柏林教理院讲── 本院自去年改组为世界佛学苑教理院以来,由台源、常惺诸法师担任其事,观一年间经过之成绩,颇堪告慰。唯太虚因应务各方,未能在院尽教导之责,对于台、常、各法师抱歉之至!现在在座虽

  • 半江集·赵宽

    明代诗文别集。赵宽(字栗夫,号半江)著。初由赵宽邑人王思诚在正德间刊刻,凡12卷。前有正德十年(1515)王守仁序、正德十一年费宏序。王守仁序中叹惜其遗稿散佚。嘉靖末在三江毛太史故第发现赵宽手稿1册,其子赵禴掇拾补辑,

  • 占察善恶业报经·佚名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婆伽婆住耆阇崛山,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说甚深根聚法门。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请问方便,佛令转问地藏菩萨。地藏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之法,次示一实境界。二种观道,及示善巧说法,安慰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