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百八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一

赵铎【一作驿诗一首】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

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审梦西【一作南】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咫尺真容近巍峩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传声教唯皇矣英威固邈然惭无美周颂徒上祝尧篇徐元鼎【诗一首】

太常寺观舞圣夀乐

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盛德流无外明时乐未央日华增顾眄风物助低昂翥凤方齐首高鸿忽断行云门与兹曲同是奉陶唐严巨川【诗二首】

太清宫闻滴漏

玉漏移中禁齐车入太清渐知催辨色复听续余声乍

逐微风转时因杂佩轻青楼人罢梦紫陌骑将行残魄栖初尽余寒滴更生惭非朝谒客空有振衣情

仲秋太常寺观公卿辂车拜陵

南吕初开律金风已戒凉拜陵将展敬车辂俨成行士庶观祠礼公卿习旧章郊原佳气引园寝瑞烟长卤簿辞丹阙威仪列太常圣心何所寄惟德在无忘

吕炅【诗一首】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礼圣来羣彦观光在此时闻歌音乍远合乐和还迟调朗能谐竹声微又契丝轻泠流簨簴缭绕动缨緌九变将随节三终必尽仪国风由是正王化自雍熙

刘公兴【诗一首】

望凌烟阁

画阁凌虚构遥瞻在九天丹楹崇壮丽素壁绘勲贤霭霭浮元气亭亭出瑞烟近看分百辟远揖误羣仙图列青云外仪刑紫禁前望中空霁景骧首几留连

王卓【诗一首】

观北番谒庙

肃肃层城里巍巍祖庙清圣恩覃布濩异域献精诚冠盖分行列戎夷变姓名礼终齐百拜心洁尽忠贞瑞气千重色箫韶九奏声杖移迎日转斾动逐风轻休运威仪盛丰年俎豆盈不堪惭颂德空此望簪缨

石倚【诗一首】

舞干羽两阶

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欲称文德盛先表乐声新肃肃行初列森森气益振动容和律吕变曲静风尘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巳知天下服不独有苖人

叶元良【一作亮诗一首】

御制段太尉碑

多难全高节时清轸圣君园茔标石篆雨露降天文义激忠贞没词伤兰蕙焚国人皆堕泪玉府已铭勲揭出临新陌长留对古坟睿情幽感处应使九泉闻

裵大章【诗一首】

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

邢茅虽旧锡邸第是初荣迹往伤遗事恩深感直声云孙方庆袭池馆忽春生古甃开泉井新禽绕画楹自然垂带砺况复激忠贞必使千年後长书竹帛名

崔宗【诗一首】

恩赐耆老布帛【一作李绦诗】

涣汗中天发殊私海外存衰顔逢圣代华发受皇恩烛物明尧日垂衣辟禹门惜时悲落景赐帛慰余魂厚泽沾祥咏微生保子孙盛明今尚齿欢洽九衢罇

郑馥【诗一首】

东都父老望幸

銮舆秦地久羽卫洛阳空彼土虽凭固兹川乃得中龙顔觐白日鹤发仰清风望幸诚逾邈怀来意不穷昔因封泰岳今伫蹑维嵩天地心无异神只理亦同翠华翔渭北玉检候关东衆愿其难阻明君早勒功

吴叔逹【诗一首】

言行相顾

圣人垂政教万古意常传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荣辱当於已忠贞必动天大名如副宝【一作实】至道亦通玄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孟翺【诗一首】

言行相顾

将使言堪复常闻行欲先比珪斯不玷修已直如弦跬步非全进吹嘘禀自然当令夫子察无宿仲由贤正遇兴邦际因怀入署年坐知清监下相顾有人焉

郑昉【诗一首】

人不易知

如面诚非一深心岂易知入秦书十上投楚岁三移和玉翻为泣齐竽或滥吹周行虽有寘殷鉴在前规寅亮推多士清通固赏奇病诸方号哲敢相反成疵冬日承余爱霜云喜暂披无令见瞻後回照复云疲

袁求贤【诗一首】

早春送郎官出宰

仙郎今出宰圣主下忧民紫陌轩车送丹墀雨露新趋程犹犯雪行县正逢春粉署时回首铜章已在身鸣琴化欲展起草恋空频今日都门外悠悠别汉臣

孟匡明【诗一首】

饯王将军赴云中

一师凭庙略分阃佐元戎势亚彤弓宠时推金印雄关山横代北旌节壮河东日转前茅影春生细柳风饮氷君【一作传】命速挥涕饯【一作别】筵空伫听隂山静谁争万里功

李子昂【诗一首】

西戎即叙

悬首藁街中天兵破犬戎营收低陇月旗偃度湟风肃杀三边劲萧条万里空元戎咸服罪余孽尽输忠圣理符轩化仁恩契禹功降逾洞庭险枭拟郅支穷已散军容捷还资庙算通今朝观即叙非与献獒同

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一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二十·彭定求
  吴舜选·唐圭璋
  ●第四出 晚绣·孟称舜
  第一出 传概·洪昇
  姚燧·隋树森
  五集卷八十七·乾隆
  金陵百咏·曾极
  卷三十三·梅鼎祚
  古诗镜卷二十二·陆时雍
  卷六·乾隆
  卷四百七十三·陈廷敬
  卷四十八·徐倬
  卷九·沈季友
  章泉稿卷三·赵蕃
  秦韬玉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爰园词话·俞彦

    词所以名乐府之故诗词,末技也,而名乐府。古人凡歌,必比之钟鼓管弦,诗词皆所以歌,故曰乐府。不独古人然,今人但解丝竹,率能译一切声为谱,甚至随声应和,如素习然。故盈天地间,无非声,无非音,则无非乐。词得与诗并存之故词于不朽之业

  • 卷之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十二·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四十二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三十九 魏臣 辛毗 杨阜 高堂隆【栈潜 张茂董寻】 谨案辛毗杨阜高堂隆传俱阙止存栈潜张茂附传二篇议赞亦全阙 任城栈潜字彦皇【原

  • 九○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发下《满洲源流考》错误处改正并请议处承办人员片·佚名

    九○一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发下《满洲源流考》错误处改正并请议处承办人员片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四日本日发下《满洲源流考》内错悞之处,蒙皇上指出,惶悚无地,除将原书遵旨改正外,所有承办此书之候补司业曹锡实及未经校正之

  • 宋宝祐四年登科録卷三·佚名

  • 崔亮传·李延寿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成人,魏中尉崔琰的后代。父亲崔元孙任尚书郎。青州刺史沈文秀反叛,宋明帝派崔元孙讨伐,被沈文秀杀害。  崔亮的母亲房氏带着他到历城投奔叔祖、冀州刺史崔道固。十岁时又依靠叔父崔幼孙。家境贫困,他

  • 姚洪传·欧阳修

    姚洪,本来是梁的小校。自从董璋当梁将,洪成为璋的部下。后来归唐当指挥使。长兴中(930~933),派洪率千人戍守阆州。董璋造反,派人送信招洪,洪接到璋的信甩到厕所里。后来董璋的军队攻占阆州,捉住姚洪,璋说:“你当健儿,我对你很好

  • 卷之九十三  議處安南事宜(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議處安南事宜,一卷,不著撰者姓氏。所載為毛伯溫疏文、兵部揭帖及韶旨一通。) 兵部為遵奉明旨,以議處安南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參贊軍務、太子賓客、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毛伯溫題。 (「參贊軍務太子

  • 序·李叔同

    当你累到无力,内心深处总是渴望一份安宁与平静,随着这份渴望走下去,我们真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精神之家,这个家不在别处,也不是一间屋一座院,它是一种自在静心的感觉,是一种抛开浮华和纷争,回归内心的简单和宁静。生命起始

  • 先贤任子遗书序·任不齐

    余自童稚时,先君即以我祖先贤遗语授余,今五十余年,珍怀箧笥中。经甲申之变,兵燹流离,南北奔驰,即签道屡厄,未尝不携以自淑也。虽篇章寥寥,教业攸关,其崇正儒术,阐发正道,一依先圣为旨,岂若诸子百家之支离无归乎?若曰公孙龙子之辨也

  • 恸 福 善·太虚

    福善:我在宁波因得了本光和松月的信,说你十二晚突然得病沉重,所以十七日虽大雪缤纷,春寒陡峭,多人挽劝缓行,我卒决然登了江亚轮船,于翌晨在苇一方丈等码头迎接的汽车中,回到了相别将两月的玉佛寺。一进寺门,苇一等要我先归自寮

  • 石雨禪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雲門宿古廟中,拾得洞山寶鏡,圓明清淨,鑒照十方,佛來、魔來,面目全露,末後以光明藏囑付石雨禪師。余舟過鏡湖,寶光露現,鏡中相見,眉目宛然,乃知雲門猶在也。鏡裏機緣無容久薀,特為拈出,以示諸方。海▆道人黃端伯題。

  • 刘随州集·刘长卿

    诗文别集。十一卷,其中诗十卷。唐刘长卿撰。《刘随州集》在宋代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十卷,一为十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云:“诗九卷,末一卷杂著数篇而已。”又云:“建昌本十卷,别一卷为杂著。”宋椠十卷本,后世少见,

  • 箴友言·赵青藜

    《箴友言》为清乾隆元年进士赵青黎所著,一千余字,约十余段语录,“寥寥数则耳”。书名箴友,可见“在当时必实有所指”。现在,这些话是写给谁的,已不可考,但由于那些文字“直谅多闻,其沾溉于后世者不少,岂斤斤为一人发者?”这就道

  • 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1932年湖风书局出版单行本时易名为《田野的风》。作品描写了大革命前后广大农村中剧烈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党领导下早期农村革命运动的面貌,显示了中国农村革命斗争的伟大力量。作品描写了大

  • 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说劫尽七日出时相状,警人精进,早求解脱,中阿含七日经同本。

  • 十吉祥经·佚名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

  •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记咒并画法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