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三十五

书籍十四

校刊

重刻十三经一部

皇上嘉惠士林式彰

文治乾隆十一年

特命开经史馆选择词臣校正十三经注疏刊为善

本每卷各附考证凡三百二卷

皇上御制序 班固氏曰六学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汉代以来儒者传授或言五经或言七经暨唐分三礼三传则称九经已又益孝经论语尔雅刻石国子监宋儒复进孟子前明因之而十三经之名始立自宋易汉唐石刻之旧五经始有板本及明南北监板行而笺疏传义胪列具备学士家有其书传习弥广顾训诂繁则蹖驳互见卷帙重则豕亥易讹或意晦於一言之舛或理乖於一字之谬校讐疎略疑误滋多承学之士无所取正我

列祖相承右文稽古

皇祖圣祖仁皇帝研精至道尊崇圣学五经具有成书颁布海内朕披览十三经注疏念其岁月经久梨枣日就漫漶爰勅词臣重加校正其於经文误字以及传注笺疏之未协者参互以求其是各为考证附於卷後不紊旧规刊成善本匪徒备金匮石室之藏而已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传曰经籍者圣哲之能事其教有适其用无穷朕咨采勅几实无审定之暇亦无鉴古之识而惟是缉熙逊志日就月将则有志焉而不敢不勉继自今津逮既正於以穷道德之阃奥嘉与海内学者笃志研经敦崇实学庶几经义明而儒术正儒术正而人才昌恢先王之道以赞治化而宏远猷有厚望焉重刻二十二史一部

皇上以经史竝重既校刊十三经注疏复

命校刊二十二史每卷各附考证凡二千七百三十

一卷

皇上御制序 七录之目首列经史四库因之史者辅经以垂训者也尚书春秋内外传尚矣司马迁创为纪表书传之体以成史记班固以下因之累朝载笔之人类皆娴掌故贯旧闻旁罗博采以成信史後之述事考文者咸取徵焉朕既命校刊十三经注疏定本复念史为经翼监本亦日渐残阙竝勅校雠以广刊布其辨譌别异是正为多卷末考证一视诸经之例明史先经告竣合之为二十二史焕乎册府之大观矣夫史以示劝惩昭法戒上下数千年治乱安危之故忠贤奸侫之实是非得失具可考见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扬子云曰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岂不在善读者之能自得师也哉

性理大全一部

康熙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加意正学

命重刻性理大全凡七十卷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惟古昔圣王所以继天立极而君师万民者不徒在乎治法之明备而在乎心法道法之精微也执中之训肇自唐虞帝王之学莫不由之言心则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性则曰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盖天性同然之理人心固有之良万善所从出焉本之以建皇极则为天德王道之纯以牖下民则为一道同风之治欲修身而臻上理舍斯道何由哉朕荷

太祖

太宗积累之休缵承

世祖章皇帝鸿业夙夜祗惧嘉与海内期登隆平每思二帝三王之治本於道二帝三王之道本於心辨析心性之理而羽翼六经发挥圣道者莫详於有宋诸儒迨明永乐间命儒臣纂集性理大全一书朕常加繙閲见其穷天地隂阳之藴明性命仁义之旨掲主敬存诚之要微而律数之精意显而道统之源流以至君德圣学政教纪纲靡不大小兼该而表里咸贯洵道学之渊薮致治之准?也岁月旣久版籍残缺特命礼臣重加补订以备观览爰制序於卷端朕方精思格言探讨緖论以遐稽乎古帝王心法道法之微亦欲天下臣民究心兹编思降衷之理安物则之恒庶几咸尽其性以复臻乎唐虞三代熙皥之治云尔

重刻通典一部

重刻通志一部

重刻文献通考一部

乾隆十二年

皇上命经史馆诸臣校刋杜佑通典凡二百卷郑樵通志凡二百卷马端临文献通考凡三百四十八卷卷首恭载

皇上谕旨 汲古者竝称三通该学博闻之士所必资也旧刻譌缺漫漶且流布渐少学者闵焉今载籍旣大备矣十三经二十二史工具告蒇其内府所藏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善本命经史馆翰林等详校而付劂氏一仿新刻经史成式以广册府之储钦此

皇上御制通典序 稽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及累朝名物制度因革损益之详纷纶浩博散见典籍未有统贯唐宰相杜佑於为淮南节度书记时始出己意捜讨类次勒成一书名曰通典为类八为书二百卷自唐肃代间上溯唐虞虽亦稍据刘秩政典及开元新礼诸书要其网罗百代兼综而条贯之斯已勤矣厥後郑樵广之作通志马端临续之作通考三书竝行於世朕以其历年久远颇有残缺特命重为校正刋刻以广其传通典实先告竣朕惟三书各有意义郑樵主於考订故旁及细微马端临意在精详故间出论断此书则佑自言徵於人事将施有政故简而有要核而不文观其分门起例由食货以迄边防先养而後教先礼而後刑设官以治民安内以驭外本末次第具有条理亦恢恢乎经国之良模矣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为国家者立纲陈纪斟酌古今将期与治同道而不泥其迹则是书实考镜所必资岂以供博览而已哉爰掲之以告读是书者

皇上御制通志序 宋郑樵氏以宏通之学思欲极古今之变会通於一仿历代史例采正史及百家杂录为纪传为谱为略所撰二十略者包罗天人错综政典该括名物上下数千年首尾相属用功亦良勤矣观其诋诃司马迁班固之失高自称许谓足以尽学者之能事岂不卓然雄视着作之林而後人复历举其疎漏如马端临通考之所议者则亦不能为之讳也夫博物洽闻之士殚毕生之精力从容几研囊括贯串勒为成书宜其援据精而条理密顾纪事纂言尚不免於纰缪若此岂非所谓多而不能无失者欤而况设局分曹成於衆手动淹岁序举後忘前亥豕鲁鱼触目而是任操觚者其可不知所惧也乎甚矣夫着述之难也好古者类矜三通旣重刻通典通考工竣爰出内府通志善本校而付之剞劂以广考索之助而序之如此

皇上御制文献通考序 朕允儒臣之请校刋三通通典旣竣即以文献通考付之剞劂是书曾蒙

皇祖圣祖仁皇帝命礼臣补订残缺

御制序文梓行宇内顾简帙繁重年久不无漫漶今悉仿十三经二十二史成式刋订盖至是家有其书矣朕惟会通古今该洽载籍荟萃源流综统同异莫善於通考之书其考核精审持论平正上下数千年贯穿二十五代於制度张弛之迹是非得失之林固已灿然具备矣夫帝王之治天下也有不敝之道无不敝之法纲常伦理万世相因者也忠敬质文随时损益者也法久则必变所以通之者必监於前代以为折衷大哉我

圣祖之序曰有治人无治法师古者师其意不师其迹诚体此意而因其可因损益其所当革因时以制宜理得而事举则是编也诚考据之资可以羽翼经史禆益治道岂浅鲜也哉是为序

古香斋?珍四书五经一部

古香斋?珍史记一部

古香斋袖珍纲目三编一部

古香斋袖珍古文渊监一部

古香斋袖珍朱子全书一部

古香斋袖珍渊监类函一部

古香斋袖珍初学记一部

古香斋袖珍施注苏诗一部

古香斋袖珍春明梦余录一部

谨按我

文治覃敷昌明正学设书局於

武英殿凡纂修诸书告成专司刋刻

颁行海内乾隆十一年

皇上校镌经史卷帙浩繁梨枣余材不令遗弃爰仿

古人巾箱之式

命刻古香斋袖珍诸书凡四书五经十三册史记一百三十卷纲目三编二十卷古文渊监正集六十四卷朱子全书六十六卷渊监类函四百五十卷徐坚初学记三十卷施宿注苏轼诗四十四卷孙承泽春明梦余录七十卷谨类识於末

国朝宫史卷三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九·魏徵
  卷六十九 夏録四·崔鸿
  卷九·张预
  第七十七回 撤军院复归统一 开国会再造共和·蔡东藩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运动家之如夫人·李定夷
  肯綮录·赵叔向
  卷九·曾巩
  诸葛忠武书卷九·杨时伟
  永明王朱由榔传·张廷玉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梁启超
  晋纪十八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四年(戊戌、338)·司马光
  卷第廿四·太安万侣
  卷七·郭良翰
  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店小二上,云)造成春夏秋冬酒,醉倒东西南北人。若是空心吃一盏,登时螫的肚皮疼。小可人是个卖酒的,在此开着个酒店,但是南来北往经商客旅。做买做卖,推车负担,都来我这店里吃酒。我这酒店,十分兴旺,是这牛员外的酒店。他闲常不

  • 卷三百六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三金钱花类七言絶句金钱花         【唐】卢 肇轮郭休夸四字书红窠写出对庭除时时买得佳人笑本色金钱却不如金钱花         【唐】来 鹏也无棱廓也无神

  •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欧阳修

    陈夷行,字周道,其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由进士第,擢累起居郎、史馆修撰。以劳迁司封员外郎,凡再岁,以吏部郎中为翰林学士。庄恪太子在东宫,夷行兼侍读,五日一谒,为太子讲说。数迁至工部侍郎。开成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

  • 厯代通略卷三·陈栎

    宋【东都汴京】宋太祖其圣矣乎【赵氏名匡胤在位十七年建隆三干德五开寳九庚申至丙子寿五十岁陵名永昌】后唐明宗天成丙戌即位【天成二年】焚香祝天愿早生圣人为生民主明年丁亥太祖即生【生于洛阳夹马营】越三十有四年

  • 第一节“庆春”·老舍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第一节“庆春”①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

  • 卷一百三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三月庚辰朔○癸未应天府言新河圩岸为风涛冲啮四十余丈 皇太子命工部修筑○乙酉 车驾次济宁鲁王肇煇来朝赐钞币并米一千石○敕四川都指挥李敬比威州蛮为寇已调官军剿捕须严戒约无俾误伤善良○己丑巡按河南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一·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壬午朔奉差御史孔贞一等<锍-釒>请勘合上以奸贼未得未许出差辅臣已遵旨拟票因言外差缺人废事甚多即捕奸一事亦外差所宜并力者城差若缺需次新授之官亦可充员遂以两票上○辅臣以 福王婚礼纳徵发册

  •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甲申传信录卷八·钱士馨

    桑郭余铃陈同父以桑维翰蹈郭子仪之辙,借兵复雠,而因咎唐太宗之失。语在龙川集中,不赘述。西平复雠之义,有似于桑、郭,而功业不同,故曰『余铃』。借兵复雠吴三桂字长白,南直高邮人,辽东中后所籍。父勷,字西瓖,并起家武科。以军功

  • 箴膏肓·郑玄

    汉 郑玄 撰何休曰古制诸侯幼弱天子命贤大夫辅相为政无摄代之义昔周公居摄死不记崩今隠公生称侯死称薨何因得为摄者箴曰周公归政就臣位乃死何得记崩隠公见死于君位不称薨云何且公羊宋穆公云吾立乎此摄也以此言之何得

  • 第十二 符言 5·王诩

    【原文】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①,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②之处安在?右主问③。【注释】①天之、地之、人之:指三才之道,幽邃深远,必问于贤者方可行之。陶弘景注:“天有逆顺之纪,地有孤虚之理,人有通塞之分。有天下者,宜皆

  • 大雲初分解脱转福德藏法门健度第八·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智甚深入无畏行法王法门。唯愿如来。广分别说。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解脱一切恶法法门虚空藏法门。甚深安入法门。细针法门。海不动法门。智灯法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澄观

    第二一心所摄门中。然此一门乃含多意。且分二别。一推末归本门。二如来于此下。本末依持门。今初依论三观。初约相谛。即当第二第一义谛观。论生起云。云何第一义差别如是证第一义则得解脱彼观故。此明修观所以。以第

  • 毗尼心一卷·佚名

    律中名教有八种。学戒法第一 师徒法第二 众僧法第三 行道忏悔法第四 行道修善法第五 发道资缘法第六 信施檀越法第七 护持法藏第八学戒法第一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至涅盘。为诸钝根

  • 新加坡风土记·李钟珏

    域外地理著作。清李钟珏撰。一卷。钟珏,优贡, 上海人。 光绪十三年(1887)因觅友去新加坡,以所见闻著是书。约七千二百字。对新加坡地理方位、形状、所辖、交通、开发、历史、四至、海口炮台、居民册籍,博物馆、医院、

  • 黄帝阴符经心法·佚名

    金末胥元一注。三卷。经文采用四百一十四字本, 分三章。卷上发明天理章, 卷中开示养生章,卷下胜欲复命章。主旨在明天理,绝私欲,外则人事和悦,内则心神安静,乃养生入道之门。胥注以儒家理学之旨解《阴符》,承朱子《阴

  • 元史·宋濂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10卷,系明朝宋濂、王祎等编著。书中内容从宋开禧二年(1206年)起到明洪武二年(1370年)止,记载了165年元之历史。洪武二年,李善长、宋濂、王祎等奉诏,征汪克宽等 16人为纂修,据元十三朝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