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战威第四

战威,即作战的威力,也就是战斗力。本篇主要论述构成战斗力的精神因素,也提到了增强战斗力的物质因素。作者认为增强作战威力,首先在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特别强调士气,故详细地论述了提高士气的方法。其次也谈到正确使用一定的物质条件。

16、凡兵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之用,此道胜也。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破军杀将,乘闉发机,溃众夺地,成功乃返,此力胜也。王侯知此,所以三胜者毕矣。

[译文]

战争有用道胜的,有用威胜的,有用力胜的。讲求军事准备,判明敌人虚实,设法促使敌人士气沮丧而内部分化,虽然军队的组织形式完整但却不能用来作战,这就是以道胜。审定法制,严明赏罚,改善武器装备,使人人都有必战的决心,这就是以威胜。击破敌军,斩杀敌将,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强攻敌人城邑,粉碎敌人防御,占领敌国土地,功成之后,班师回国,这就是以力胜。战争决策者明白这些,就能完全掌握三种胜利方式的具体运用了。

17、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刑未加,兵未接,而所以夺敌者五:椩幻硎ぶ郏皇苊郏慧u垠之论,四曰深沟高垒之论,五曰举陈加刑之论。此五者,先料敌而后动,是以击虚夺之也。善用兵者,能夺人而不夺于人。夺者,心之机也。令者,一众心也。众不审则数变,数变则令虽出,众不信矣。故令之法,小过无更,小疑无申。故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未有不信其心而能得其力者,未有不得其力而能致其死战者也。

[译文]

将冲所赖以作战的是军队,军队所赖以作战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勇于战斗,士气沮丧就会溃败。在军队还未行动,双方还未接触时就能够压倒敌人的条件有五个方面,一是朝廷的决策英明,二是将冲的选拔得人,三是进入敌境的迅速突然,四是本国防务的坚强充实,五是列阵决战的指挥正确。这五个方面都要先分析敌情,而后行动,用以实击虚的办法去压倒敌人。善于用兵的人,能压倒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压倒。压倒敌人,在于将帅的机智。号令是用来统一军队行动的,对军队情况不了解,号令就会经常变更,经常变更的号令,纵然下达了,大家也都不会相信。因此,下达号令的原则是,有小的缺点不必变更,有点不明确也不须重申。所以,上级没有可疑的命令,大众也就不会无所适从;行动没有犹豫不定的事情,大众就不会三心二意。从来就没有不取得大众衷心信任,而能得到他们自愿效力的,也没有不取得大众自愿效力,而能使他们拚命作战的。

18、故国必有礼信亲爱之义,则可以饥易饱。国必有孝慈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古者率民,必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先亲爱而后律其身。

[译文]

一个国家必须有崇礼守信相亲相爱的风气,民众才能忍饥耐饿克服困难。国家必须有孝顺慈爱廉洁知耻的习俗,民众才能不惜牺牲去捍卫国家。古代君王治理民众,必须先以礼信感化他们,然后用爵禄鼓励他们;先以廉耻教育他们;然后用刑罚督促他们;先用仁爱抚慰他们,然后用法律约束他们。

19、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士,如心之使四肢也。志不励,则士不死节。士不死节,则众不战。励士之道,民之生不可不厚也。爵列之等,死丧之亲,民之所营,不可不显也。必也,因民所生而制之,因民所荣而显之,田禄之实,饮食之亲,乡里相劝,死生相救,兵役相从,此民之所励也。使什伍如亲戚,卒伯如朋友,止如者墙,动如风雨,车不结辙,士不旋踵,此本战之道也。

[译文]

将帅指挥作战,必须用自己的表率行为来激励部队,这样才能象头脑指挥四肢一样的灵活自如。战斗意志不加激励,士兵就不会为国家效死,士兵不为国家效死,部队就没有作战能力。激励士气的方法,就是使民众都过富裕的生活。官职的等级,死丧的抚恤,是民众所追求的,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根据民众的生活需要制定保障措施,根据民众的功绩给予表彰奖励,使他们在田地体禄方面得到实惠,起居饮食方面得到照顾,邻里互相鼓励,死生互相帮助,战时携手应征入伍,这就是激励民众的办法。使同什同伍的人,象亲戚那样互相关心,上下级关系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军队驻止下来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的坚固,行动起来就象急风暴雨一样的迅猛,战车一往直前,士兵绝不后退,这就是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则。

20、地所以养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战所以守城也。故务耕者民不饥,务守者地不危,务战者城不围。三者,先王之本务,本务者兵最急。故先王专于兵有五焉: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备用不便,则力不壮;刑赏不中,则众不畏。务此五者,静能守其所固,动能成其所欲。

[译文]

土地是用来养活民众的,城塞是用来保卫土地的,战斗是用来防守城塞的。所以,注重农业生产的,民众就不会受饥荒,注重边疆守备的,领土就不会被侵犯,注重机动作战的,城市就不会被围困。这且件事是古代君王立国的根本问题,而其中军事问题又最为紧要。所以古代君王特别注意军事方面的五个问题:粮食储备不充分,军队就难以行动;奖赏待遇不优厚,民众就得不到鼓励;武士不经严格挑选,部队就不会坚强;武器装备不充实,战斗力就不会强大;赏罚不公正,民众就不会畏服。能够注意到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防守时就能守必固,行动时就能战必胜。

21、夫以居攻出,则居欲重,陈欲坚。发欲毕,斗欲齐。

[译文]

要由防御转入进攻,防御就要稳定,阵地就要坚固,发起进攻要使用全部力量,战斗行动要协调一致。

22、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所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

[译文]

实行王道的国家,注意增加人民的收入;实行霸道的国家,注意增加武士的待遇;没落的国家,只图增加中上层贵族们的财富;濒于灭亡的国家,只图增加君王自己的库存财物。所以说,只满足上层而忽略下层,其祸患是无法挽救的。

23、故曰,举贤任能,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词而得福。又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圣人所贵,人事而已。

[译文]

常言说,选用贤能,不须选择吉日良辰,也会顺利。法令明确,不必占卜吉凶,结果也会圆满。尊重功劳,不必祈祷也会得福。又说,天时有利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圣人所重视的,只在人的作为罢了。

24、夫勤劳之师,将不先己。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劳佚必以身同之。如此,师虽久而不者不弊。

[译文]

勤劳的军队,将帅与士卒同甘苦,不先顾自己。天热不张伞,寒冷不加衣,路险必然下马步行,部队的井挖好了自己才饮水,部队的饭煮熟了自已才进餐,部队的营垒筑成了自己才休息,将帅必须与士兵同劳佚,共甘苦。这样,部队虽然长期作战,也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而不致衰竭疲弊。

猜你喜欢
  周书·微子之命·佚名
  哀公·孔子
  序卦卷十·孔颖达
  第七章 32·辜鸿铭
  第五章 20·辜鸿铭
  提要中·冯复京
  卷三十八·王道焜
  卷九·郑伯谦
  祭义·姚际恒
  《联 语》·太虚
  佛教与国际反侵略·太虚
  呈五次中央执监会国民政府请愿文·太虚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佚名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四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李开先

    【四娘子引】(老外上)朝暮近龙颜,谬掌万里兵权。堪笑匹夫谋浅,挑怨速祸,轻生觅死,击鼓动金銮。(白)缚虎在牢笼,谁能轻撒手?使碎自己心,笑破他人口。前日一计成功!捉住林冲,悔不速杀,被他娘子击鼓诉冤。朝廷准批开封府辨理。府尹杨清

  •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欧阳修

    李麟,裔出懿祖,于属最疏。父濬,历润、虢、潞三州刺史,以诚信号良吏。开元中,终剑南节度按察使,赠户部尚书,谥曰诚。麟好学,善文辞。以父廕补京兆府户曹参军,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累擢兵部侍郎,与杨国忠同列,国忠怙权,疾之,改权

  • 卷八十八·列传第十八·脱脱

        萧敌烈(拔剌) 耶律盆奴 萧 排押(恒德 匹敌) 耶律资忠 耶律瑶质 耶律弘古 高正 耶律的琭 大康乂   萧敌烈,字涅鲁衮,宰相挞烈四世孙。识度弘远,为乡里推重。始为牛群敞史。帝闻其贤,召入侍,迁国舅详稳。统

  • 卷三百六十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甲子,夏國遣芑良嵬名濟、昂聶張聿正進助山陵馬一百匹。   己巳,太皇太后諭輔臣曰:「民間保馬宜早罷,見行法有不便於民者改之。」(此據政目八日事【一】,今特書之。)   詔緣邊禁

  • 卷八·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八晋 常璩 撰大同志古者国无大小必有记事之史表成着败以明惩劝稽之前式州部宜然自刘氏祚替而金德当阳天下文明不及曩世逮以多故族祖武平府君汉嘉杜府君并作蜀後志书其大同及其丧乱然逮在李氏

  • 春秋战国异辞卷八·陈厚耀

    晋史晋世家周成王封其弟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字子于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晋侯子宁族是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为成侯成侯子福是为厉侯厉侯之子宜臼是为靖侯靖侯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六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天授·周绍良

    №天授001【盖】失。【志文】大周太州郑县少灵乡□义里故上骑都尉张君墓志君讳愁,字容,咸林郡人也。□祖张罗因高辛氏,应德天日,名诸翼振,公□山河,廿有七。本自南阳,源流枝派,夙□黄公□册预□知音。惟君廉□勇

  • 张文襄公选集一·张之洞

    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折(奏议)台防重要敬举人才片日本商务可允球案宜缓折(光绪六年十月初一日)窃惟日本擅灭琉球,中国屡行责问,彼遂赂我两岛,而因以推广商务,改立新约为请。近闻其使臣屡催总署,迫我速结。臣以为此不可不审也。

  • 卷二十四、兄弟猜忌及大臣之逐戮·黄鸿寿

    圣祖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世宗即位,命贝勒胤祀、十三阿哥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召抚远大将军十四阿哥胤禵驰驿回京。封胤祀和硕廉亲王,胤祥和硕怡亲王,胤祹多罗履郡王,二阿哥胤礽子弘晰多罗履郡王。先是,康

  • 四年·佚名

    (甲辰)四年清雍正二年春正月1月1日○丙子朔,以沈埈爲執義,趙尙慶爲正言,姜必慶爲校理,徐命淵爲承旨,李眞儒爲大司成。○江原監司鄭思孝,狀褒原州牧使崔昌敏,治績、賑政爲一道最,吏曹覆啓請加資,許之。1月2日○丁丑,流星出畢星下,又

  • 曾子疾病第五十七·戴德

    曾子疾病,曾元抑首,曾华抱足。曾子曰:“微乎!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然而君子之务,尽有之矣;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鼋、■以渊为浅,而蹶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

  • 卷三·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三     明 王樵 撰大禹谟孔氏曰禹称大大其功谟谋也○许氏曰三谟皆陈于帝舜之前乃舜典之别篇禹谟自格汝禹以下舜晚年事以禹王天下故在臯益之前○呉才老谓此书不专为

  • 问疑品第二·佚名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见诸无量大众雲集。见佛世尊现大胜妙希有之相。作是思惟。今者世尊,为何事故。先现此相。我有疑事。今应当问。何以故?如来世尊,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如是无量大众

  • 皇帝的鼻烟壶·迪克森·卡尔

    作者是(美)卡尔。1931年他与一位英国女子结婚定居英国。在英国期间,卡尔除了创作推理小说外也活跃于广播界。他为BBC编写的推理广播剧“Appointment with Fear”是二次大战期间BBC非常受欢迎的招牌节目。美国军方因而破

  • 南涧甲乙稿·韩元吉

    诗文别集。南宋韩元吉(1118—1187)撰。 二十二卷。 元吉有 《南涧诗余》已著录。元吉原有集七十卷,又自编词一卷名《焦尾集》,久佚。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 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词,厘作二十二卷。卷一至七

  • 三论元旨·佚名

    三论元旨,原不题撰人名。据卷首序文及书中内容看,作者似为晚唐五代时岩泉隐居之士。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道宗〉、〈虚妄〉、〈真源〉三章,论述修心契道,见性成真之旨。大抵以唐代道教重玄哲学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