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事第二十九

昔荀悦有云:"立典有五志焉:一日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退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干宝之释五志也,"体国经野之言则书之,用兵征伐之权则书之,忠臣烈士孝子贞妇之节则书之,文诰专对之辞则书之,才力技艺殊异则书之。"于是采二家之所议,徽五志之所取,盖记言之所网罗,书事之所总括,粗得于兹矣。然必谓故无遗恨,犹恐未尽者乎?今更广以三科,用增前目:一曰叙沿革,二曰明罪恶,三曰旌怪异。何者?礼仪用舍,节文升降则书之;君臣邪僻,国家丧乱则书之;幽明感应,祸福萌兆则书之。于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阙。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但自古作者,鲜能无病。苟书而不法,则何以示后?盖班固之讥司马迁也,"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又傅玄这贬班固也,"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其所失也。"寻班、马二史,咸擅一家,而各自弹射,递相疮。夫虽自卜者审,而自见为难,可谓笑他人之未工,忘已事之已拙。上智犹其若此,而况庸庸者哉!苟目前哲之指踪,校从来之所失,若王沈、孙盛之伍,伯起、德之流,论王业则党悖逆而诬忠义,叙国家则抑正顺而褒篡夺,述风俗则矜夷狄而陋华夏。此其大较也。必伸以纠摘,穷其负累,虽擢发而数,庸可尽邪!子曰:"于予何诛?"于此数家见之矣。

抑又闻之,怪力乱神,宣尼不语;而事鬼求福,墨生所信。故圣人于其间,若存若亡而已。若吞燕卵而商生,启龙而周灭,厉坏门以祸晋,鬼谋社而亡曹,江使返璧于秦皇,圯桥授书于汉相,此则事关军国,理涉兴亡,有而书之,以彰灵验,可也。而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目为鬼神传录,其事非要,其言不经。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盘瓠,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无是可也。又自魏、晋已降,着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说。而斯风一扇,国史多同。至如王思狂躁,起驱蝇而践笔,毕卓沈湎,左持螯而右杯,刘邕榜吏以膳痂,龄石戏舅而伤赘,其事芜秽,其辞猥杂。而历代正史,持为雅言。苟使读之者为之解颐,闻之者为之抚掌,固异乎记功书过,彰善瘅恶者也。

大抵近代史笔,叙事为烦。榷而论之,其尤甚者有四。夫祥瑞者,所以发挥盛德,幽赞明王。至如凤皇来仪,嘉禾入献,秦得若雉,鲁获如。求诸《尚书》、《春秋》,上下数千载,其可得言者,盖不过一二而已。爱及近古则不然。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瑞弥多,政逾劣而祥逾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而为丰;刘、石应符,比曹、马而益倍。而史官征其谬说,录彼邪言,真伪莫分,是非无别。其烦一也。

当春秋之时,诸侯力争,客擅雄伯,自相君臣。《经》书某使来聘,某君来朝者,盖明和好所通,盛德所及。此皆国之大事,不可阙如。而自《史》、《汉》已还,相承继作。至于呼韩入侍,肃慎来庭,如此之流,书之可也。若乃藩王岳牧,朝会京师,必也书之本纪,则异乎《春秋》之义。夫臣谒其君,子觐其父,抑惟恒理,非复异闻。载之简策,一何辞费?其烦二也。

若乃百职迁除,千官黜免,其可以书名本纪者,盖惟槐鼎而已。故西京撰史,唯编丞相、大夫;东观着书,止列司徒、太尉。而近世自三公以下,一命已上,苟沾厚禄,莫不备书。且一人之身,兼预数职,或加其号而阙其位,或无其实而有其名。赞唱为之口劳,题署由其力倦。具之史牍,夫何足观?其烦三也。

夫人之有传也,盖唯书其邑里而已。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项籍之先世为楚将,石建之后廉谨相承,此则其事尤异,略书于传可也。其失之者,则有父官令长,子秩丞郎,声不着于一乡,行无闻于十室,而乃叙其名位,一二无遗。此实家谍,非关国史。其烦四也。

于是考兹四事,以观今古,足验积习忘返,流宕不归,乖作者之规模,违哲人之准的也。孔子曰:"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其斯之谓矣。

亦有言或可记,功或可书,而纪阙其文,传亡其事者。何则?始自太上,迄于中古,其间文籍,可得言焉。夫以仲尼之圣也,访诸郯子,始闻少之官;叔向之贤也,询彼国侨,载辨黄能之祟。或八元才子,因行父而获传;或王大夫,假赵良良而见识。则知当时正史,流俗所行,若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书,虞、夏、商、周春秋、杌之记,其所缺略者多矣。

既而汲冢所述,方《五经》而有残,马迁所书,比《三传》而多别,裴松补陈寿之阙,谢绰拾沈约之遗,斯又言满五车,事逾三箧者矣。夫记事之体,欲简而且详,疏而不漏。若烦则尽取,省则多捐,此乃忘折中之宜,失均平之理。惟夫博雅君子,知其利害者焉。

荀悦五志语在荀《纪高祖》第一。

班讥司马见《探赜》篇。此处多采一句。

传玄贬班《晋书》:傅玄字休奕,御史中丞。迁太仆。撰论经国九流及《三史》故事,评断得失,各为区例,名为《傅子》,为内、外、中篇。

笑他人二句陆机《豪士赋序》中语。

指踪《史记萧相国世家》: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吞燕卵郑氏《商颂谱》:有氏之女名简狄,吞卵而生契。《殷本纪》:简狄为帝与喾次妃。《尔雅释鸟》:燕,燕。

启龙《外传郑语》:宣王之时,童谣曰:"弧箕服,实亡周国。"有夫妇鬻是器者。夏之衰,褒神化为二龙,王请其藏之,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发之,流于庭,童妾遭之而孕,育而弃之。鬻弧服者取之,以逸于褒,是为褒后。《周本纪》亦载之。

厉坏门《左》成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鬼谋社《左》哀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疆。旦而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孙缰为政。必去之。"及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缰好弋,说之。因访政事,有宠,使听政。梦者之子乃行。八年:宋灭曹。

江使返璧注见《书志》篇。再按:前注"郑客",乐资《春秋后传》作"郑容"。

圯桥授书事在《史记留侯世家》。裴《注》:徐广曰:"圯,桥也,圯音怡。"李奇云:"上、下邳人谓桥为圯。"按:"圯桥"二字连用,似误。然其后《杂说》中有"江目桥为圯"之文,知其非失考也,特随俗通用耳。

王乔左慈见《采撰》篇。

君盘瓠《后汉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未有君长。乃共令各乘上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君。君死,魂魄世为白虎。盘瓠,见《断限》篇。

语林笑林《隋经籍志》:《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启撰。《笑林》,见《因习》篇。

世说俗说《世说》即临川所撰,见《尚书》家。《隋经籍志》:《俗说》三卷,沈约撰。

驱蝇《魏志注》:《魏略》云:王思性急,常执笔作书,蝇集笔端,驱去复来。思恚怒,自起驱蝇,不能得,还取笔掷地,踏坏之。

持螯《晋书》:毕卓字茂世。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膳痂《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之孙邕,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疮痂落床上,取食之。灵休大惊。答曰:"性之所嗜"。灵休疮痂未落者,悉取以饴邕,遂举体流血。南康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互与鞭,鞭疮痂,常以给膳。

伤赘《南史》:朱龄石字伯儿。少好武,不事崖检。舅淮南蒋氏,才劣。龄石使舅卧听事,剪纸方寸,帖着舅枕,以刀子县掷之。相去八九尺,百掷百中。舅畏龄石,终不敢动。舅头有大瘤,龄石伺舅眠,密割之,即死。按:伤赘,即割瘤也。

嘉禾《书序》: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之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秦得若雉《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来也常以夜,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号曰陈宝。按:"雄鸡",《汉书郊礼志》作"雄雉"。

鲁获如《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麟者仁兽也,有王得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

呼韩入侍《汉宣帝纪》:甘露二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三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呼韩邪单于稽侯来朝,赞谒称藩臣而不名。上自甘泉宿池阳宫,蛮夷君长夹道陈。上登渭桥,咸称万岁。

肃慎来庭《孔子世家》: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肃慎贡矢石,长尺有咫。《后汉书》: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晋文帝纪》:"肃慎来献石、貂皮等,天子命归于大将军府。按:《魏志陈留王纪》景元三年,肃慎遣使重译入贡,即其事。又《晋武纪》:咸宁五年,肃慎来献矢石。

黄能之祟《晋语》: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平公有疾,韩宣子赞授客馆。客问君疾。对曰:"今梦黄能入于寝门,人杀乎?抑厉鬼邪?"子产曰:"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今周室少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邪?"《左》昭七"黄能"作"黄熊"。二传皆无叔向问语,《史通》似误。

谢拾沈遗谢绰《宋拾遗》十卷,见《书志五行》章。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 前秦録三·崔鸿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蔡东藩
  卷第一百九十八·胡三省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书成进·阿桂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王祎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第五章 财产·吕思勉
  第四册 崇德元年二月·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六·佚名
  第13章 何梅协定以后·冯玉祥
  弇山堂别集卷十二·王世贞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61.周勃夺军·林汉达
  纲鉴易知录卷四八·吴楚材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九·袁枚

      班史称河间献王云:“夫惟大雅,卓尔不群。”盖盛称贤王之难得也。本朝文运昌明,天潢之裔,皆说《礼》敦《诗》。前已载瑶华主人、檀樽世子诗矣。今又接到豫亲王世子思元主人诗文四册,殷殷请益。其好学虚怀之意,尤可敬也。

  • 卷三·王灼

    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它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唐史云: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凡十二遍。白乐天《和元微之霓裳羽衣曲歌》云:「由来能事各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自注

  • 白莲集卷十·齐己

    唐 释齐已 撰猛虎行磨尔牙错尔爪狐莫威兎莫狡饥来吞噬取肠饱横行不怕日月星皇天产尔为生狞前村半夜闻吼声何人按剑灯荧荧西山叟西山中多狼虎去嵗伤儿复伤妇官家不问孤老身还在前山山下住君子行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

  • 《词综》(卷二十一)·朱彝尊

    宋词六十九首天香龙涎香王沂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

  •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闻一多

    鲜艳的明星哪!——太阴的嫡裔,月儿同胞的小妹——你是天仙吐出的玉唾,溅在天边?还是鲛人泣出的明珠,被海涛淘起?哦!我这被单调的浪声摇睡了的灵魂,昏昏睡了这么久,毕竟被你唤醒了哦,灿烂的宝灯啊!我在昏沉的梦中,你将我唤醒了,我才

  • 卷一百七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七十八碑类五言古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唐】高 适吾友吏兹邑亦尝懐宓公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作者无愧色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 列传二百十·纪昀

    列传宋 【一百十四】○宋一百十四宣缯薛极陈贵谊曾从龙 郑性之 余天锡许应龙 林略徐荣叟刘伯 正 李性传 陈韡【崔福】宣缯薛极陈贵谊曾从龙郑性之余天锡许应龙林略徐荣叟刘伯正李性传陈韡 【崔福】△宣缯宣缯庆

  • 杨椿传·魏收

    杨播弟杨椿,字延寿,本字仲考,太和年间与杨播一起都蒙高祖赐改。杨椿性情宽容谨慎,开始被拜授为中散,典掌皇家马匹,因端慎小心,专管医药,迁任内给事,与兄杨播一起侍奉宫室。杨椿又领兰台行职,改授中部曹,杨椿析查诉讼很是公正,高祖

  • 庞京周·佚名

    庞京周先生小传庞先生京周吴门之望族也幼延师读性●慧过目即成诵不喜经史偏向科学父老皆惊叹曰此子将来必为新人材之杰出者九岁入苏垣唐家巷两等小学(斯时学校犹多以地为名者)十三岁卒业入草桥中学辛亥入学生军为军中年

  • 此木轩四书说卷九·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孟子二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节孟子所述庾斯之事葢是一时之宜于公义亦无所害但以此为例则不可要当权其轻重而处之唐应徳论之云使孺子无疾庾斯以私恩故不敢抗或至国危如何为庾计辞于君弗敢将焉可矣愚谓此言有

  • 卷六·朱鹤龄

    <经部,书类,禹贡长笺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六      吴江朱鹤龄撰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郭璞注自汉南至衡山之阳】释名荆州取名于荆山孔传北据荆山南尽衡山之阳【蔡传北距南条荆山南尽衡山之阳】正义

  • 卷二百一十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三十四善现,一切法空清净故苦圣谛清净。苦圣谛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法空清净。若苦圣谛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法空清净故集灭道圣谛清净。集灭道圣谛

  • 佛说三品弟子经·佚名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共会说经。贤者阿难从坐起白佛言。愿欲有所问。唯天中天解说。欲决狐疑。佛言善哉。恣所问。多陀竭当为汝解说之。阿难问佛言。优婆塞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一卷·冥祥

    法师讳袆。字玄奘。俗姓陈。汉大丘长仲弓之后。本居颖川。后徙河南。子孙因之为缑氏人焉。高祖湛魏清河太守曾山魏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祖康齐国子博士转司业。又转礼部侍郎。文惠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长八尺。美

  • 卷五·性音

    宗鉴法林卷五 集云堂 编 应化圣贤 南岳慧思大师 因志公令人传语曰。何不下山教化众生。目视云汉作么。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教化。 五祖戒代志公又传语云。更说道理看。 报慈遂征云。且道是

  • 日下旧闻考·于敏中

    城镇志。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稽考北京历史、城坊、名胜、建制、宫廷、岁时风俗的大型史料集。于敏中等编纂,共八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出版。该书为清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弘历派窦光鼐、朱筠等根据《日下旧闻

  • 南斗延寿灯仪·佚名

    南斗延寿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南斗六真君,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获福,延生保命。南斗六真君即:明德宫大圣南斗天府司命上相镇国真君、洞文宫

  • 蓬山密记·高士奇

    高士奇是康熙帝十分喜欢的词臣。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本文写的是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高士奇随驾入京的见闻,有助于人们了解到更加生活化的康熙皇帝。此次归乡后不久,高士奇于6月病故,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