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狩见闻录全文

  靖康二年二月初七日,晨起,密报李石、周训、吴开、莫俦来奏事,即引对。石奏曰:“皇帝令起居上皇,缘金人坚欲上皇出郊,前次虽已得辞,今又请到南薰门厂舍拜表,乞皇帝归。若表到寨中,皇帝便可归内。金人意欲成本朝一段好事,恳请亦无他意。”又密奏曰:“得旨,爹爹、娘娘请便来,不可缓,恐失事机。”徽庙沉吟曰:“军前别无变动否?卿无隐也。朕爵禄卿等至此,无以小利误朕大事。苟有他变,我亦擘划,恐徒死无益。”石等曰:“倘或不实,甘受万死。”徽庙曰:“朝廷既不令南去,又围城时聋瞽我,不令知,以至于此。今日之事,妄举足则不可,卿等无隐。”石曰:“不敢乱奏。”徽庙即令中使,请显肃皇后。时后已到拱宸门外办被复、厨檐,邀徽庙同行。后与徽庙语少刻,即索道服欲出。姜尧臣等进曰:“虽云邀驾只在门里,第恐虏情诈伪不测。更宜圣裁,此足似未可移。”徽庙曰:“适皇后在禁中得官家语,令暂到门首。端的如此,怎不去得?”内人与近侍皆大哭。徽庙曰:“纵或有非意,亦知此事终在。若以我为质,得官家归保宗社,亦无辞。第恨我揖逊如礼,退处道宫,朝廷政事,并不与闻。惟一听命,未尝犯分。自处若此,获报乃尔,有愧昔人多矣。”顾左右曰:“从我者听。”左右皆泣从。又取常御佩刀,令丁孚佩之。乃乘肩舆,与显肃皇后出延福宫,由晨辉门而出。

  将至南薰门,双扉俱启。徽庙曰:“此必番使迓。”方欲由就西厂舍,导从围掩车舆出门。徽庙顿足舆中曰:“事果变矣。”呼丁孚取佩刀,而孚出门时已为金人搜去。至东御园门,有番使来传二帅起居,云到寨食罢相见,帘端视久之。申初,到南郊斋宫,止于大王位。从人皆拦于西城门外,并不许随从。惟姜尧臣、徐中立、丁孚等得在左右,虏人目为祗候人。徽庙到郊宫,虏人遣代太师、沙少师等三人来奏。徽庙取向日张珏投降本朝文字,并张珏缄首,一宗处分。徽庙对来使云:“当日张珏投降,初未有不受之约,故纳珏不疑。继得山西军前移文要珏,即斩首以献。不谓细故,上国指以为衅。今城破国亡,祸变及此,何文字之有!况已尝移文上国,死生一切惟命,不必以此为目也。”虏唯唯,自后更不复来取。金国凡有计议,只在渊圣皇帝御前奏禀,隔数日一遣人,起居徽庙。在寨二十余日,徽庙自制札子一通,令与相国。其略云:“顷以海上之盟,谓欢好可以万世。尝招收张珏,继蒙须索,即令戮以为献。意罪不至甚,而大兵踵来,乃指以为衅。某即逊位,避罪南下。归后块处道宫,恬养魂魄,未尝干与朝政。而奸臣伺隙,离间父子,虽大兵南来,亦不相闻报。致烦天讨,宿甲临城,至城破时,始知三关败约之所致。盖嗣子不能奉承大国之约,某亦失义方之训。事遽至此,咎将谁执?尚有血诚,祈回洪听,某愿以身代嗣子,远朝阙庭,却令男某等,乞一广南烟瘴小郡,以奉祖宗遗祀,终其天年。某即甘斧钺,一听大国之命,诚迫意切,■〈马禺〉待台令。”札子去后,一日有番使来云:“承示文字,但三关之盟,初不恁地。止说子孙不绍,社稷倾危。虽承札子,却不敢背元约。更容取上伴指挥,请上皇心下不要烦恼,但且宽心,抱此札子。”徽庙令附进南京行在讫。徽庙又制奏表,自即位、逊位,凡宫禁深密,处廷政事之失,一一剖析,深夜焚之。是夕,徽庙梦与太后同载入宣德宫,奏乐整肃,觉来犹闻其余音。至晓,令报后知。

  三月初七日,闻张邦昌僭位。徽庙曰:“邦昌若誓死节,则社稷增重。今尸君之位,犹且庶几。但所系至重,既立异姓,则吾事决矣。”因泣下沾襟。明日,臣下有进诗者,曰:“伊尹定归商社稷,霍光终作汉臣邻。”徽庙且读且骂曰:“待其归商兴汉,则吾已在龙荒之北矣。不达事机,犹有如此者。”

  先是三月二十九日,有语分路去。徽庙同二太子由河北路,渊圣同国相由河东路,约会于燕京。是日,渊圣欲肃王同行。肃王坚辞云:“去岁奉旨出使,不曾避免,久违膝下。”泣请甚确,始复免去。复以岐王从行,以肃王曾奉使虏中,人情稔熟,故要同去。次日,徽庙率渊圣、二后、诸王、妃嫔、帝姬、驸马等望城拜城中,辞违宗庙。徽庙伏地,气塞不能起,景王掖起之。六宫无长少俱哭,震泰烟门动。虏人说,此日日色昏惨,风声如号,移时方止。是晚,报来日启程。渊圣同皇后、太子来拜违,泣下别去,自别不知见。

  四月初一日起程,分路刘家寺。初见二太子,又要显肃皇后以下妃嫔、诸王、帝姬皆出见。席地坐定,遣王汭译奏。徽庙云:“自古圣贤之君,无过尧舜,犹有揖逊,归于有德。【此处文字有脱漏】历代革运,这事上皇心下煞理会得。本国比取契丹,所得嫔妃、儿女,尽分配诸军充赏。以上皇昔有海上之恩甚厚,今尽令儿女依旧相随,服式官职,一皆如故。”因劝酒曰:“事有远近,且放心,必有快活时。”徽庙但致谢曰:“当日为兄弟,今日为囚虏,岂非运数?尚赖太子保佑,全活千口。近尝求代嗣子,远朝大国,望为主张。”太子曰:“上伴不肯。”徽庙曰:“两朝主盟,惟某获罪,非将相之过,实某罪在天。故请以一身仰答天谴,愿不及他人。”太子曰:“此意甚好,莫到燕京别有文字来?”于是酒五行,二太子面请王婉容位帝姬,与黏罕次子作妇,许之。饭罢,归寨。自此不相见,但日送鸡、兔、鱼、肉、酒、果。徽庙答以病在车中,无心饮酒食肉,愿早承来旨。燕王以途中乏食薨,时殓以马槽,犹露双足,就寨外焚化。徽庙敕令人,坚欲携行。徽庙止,至晚,徽庙伏其骨哀甚。曰:“吾行,且相及。”时执兵虏人,亦皆泣下。

  过洺州,二太子请徽庙看围场。饭后,遣马并紫伞来迎,同行于田野中,看围猎。已而马皆负所得狐、兔。忽有二人,在徽庙马前立。太子指曰:“此上皇故臣郭药师、张令徽。既见,二人皆再拜,令徽即退,药师独扣马跪奏曰:“念臣昔与上皇为君臣,向在燕京,死战数回,力不能胜,遂归金国,有负上皇恩德。”言讫泪下,又再拜。徽庙宣谕曰:“天时人事,理合如此。但当日欠一死耳!”太子曰:“药师煞忠于南朝。”徽庙曰:“药师未尝抗御大兵,而收功过厚,豢养至此,卒贻大祸。”太子曰:“此人不忠于天祚,则必不共于南朝。”徽庙曰:“是,是!”

  徽庙过河数日,宣谕曰:“我梦四日并出,此中原争立之众。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否?”臣曰:“本朝德泽在民,至深至厚。今虽暂立异姓,终必思宋,不肯归邦昌,幸宽圣念。”又曰:“我梦想不妄,第记此梦。”次日,宣谕臣曰:“我左右惟尔后生健步,又备知我行事。我欲持信寻康王,庶知父母系念于彼,及此行艰难。”勋曰:“仰赖天威,可以伺便,冒围而出。愿不辱命,得达圣心。”是晚下程,徽庙出御衣衣衬一领,拆领,写字于领中。曰:“可便即真,来救父母。”并押计九字,复缝如故,付臣勋。又索于懿节皇后,得所戴金日环子一只,云是今上皇帝在藩邸时制,以为的验,及皇太后信令。臣勋见上奏之,诏诰丁宁,且泣且嘱曰:“无忘吾北行之苦。”又以拭泪白纱手帕子付臣,曰:“见上,深致我思念泪下之痛,父子未期相见。惟早清中原,速救父母。此外吾不多致语言,气已哽吾颈矣。俟到燕山,尔乃去。”懿节皇后初取环子与沈押班,令付臣,曰:“到时传语大王,愿早如此环,遂得相见,并见吾父幸道无恙。”皇太后以下皆哭。徽庙圣训曰:“如见上奏,有可清中原之谋,急举行之,无以予为念。且保守宗庙,洗雪积愤。”又宣谕曰:“艺祖有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用宦官,违者不祥。故七圣相袭,未尝易辙。每念靖康中,诛罚为甚。今日之祸,虽不止此,要知而戒焉。”徽庙又令奏上云:“恐吾宗之德未泯,士众推戴时,宜速应天顺民,保守取自家宗庙。若不协顺,记得光武未立事否?”又宣谕:曾密赐上马价、珠犀合子等物。又上曾说,欲决河灌渡河番人等事,以为密验。

  臣在虏寨,临行日,恭奉皇后宣谕,令奏上曰:“主上再使军前,欲就鞍时,二后洎宫人送上至厅,有幼女名招儿,见四金甲人状貌雄伟,各执弓剑,拥卫上体。女指示众,众虽不见,然莫不畏肃。太后当时悟曰:‘我事四圣香火谨,必有阴助。’今陷虏中,愈更虔事。自后夜深,必四十拜乃止。”更令奏上,宜严崇奉,以答天贶。臣扈从时,太后未知主上,即使尝用象戏局子,裹以黄罗,书康王字贴于将上,焚香祷曰:“今三十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字八九宫者,主上必得天位。”一掷其将,果入九宫,他子皆不近。太后手加额,喜甚。臣下拜。即奏,徽庙大喜,复令谓太后曰:“瑞卜昭应异常,便可放心。卿等可贺我!”臣等皆再拜。太后因此以子代将不易。

  道过尧山县,进早膳。有燕人百余人,守徽庙所乘车,语臣曰:“上皇活燕民一十余万人,我辈老幼感恩不已,愿识天表!”因具以奏。徽庙为揭帘见之,皆罗拜曰:“皇帝活燕人十余万,阴德甚多,即见回銮,不须忧抱。”徽庙曰:“汝等知当时救护之力耶?吾获谤不少,今困厄反甚于汝辈无食时,岂非天也。”燕人各嗟惋而去。徽庙在路中苦渴,令摘道旁桑葚食之。语臣曰:“我在藩邸时,乳媪曾啖此。因取数枚,食甚美,寻为媪夺去。今再食,而祸难至此,岂非桑实与我终始耶!”

  至真定府,徽庙乘马,与二太子并骑入门。前有引旗写:“太上皇帝。”府中两街居人,见旗皆恸哭,虏人不较也。舍于府园净渊庄牛门,请徽庙看打球。自二太子以下,皆入球场。徽庙与肃皇后在厅上看打球。罢,行酒。少顷,侍中刘彦宗具传太子之意,跪奏云:“闻上皇圣贤甚高,欲觅一打球诗。”其请颇恭。徽庙云:“自城破以来,无复好怀。”遂作一诗,写付彦宗。曰:“锦袍骏马晓棚分,一点星驰百骑奔。夺得头筹须正过,无令绰拨入邪门。”彦宗捧读称叹,即与太子。又番语,似讲解其义。太子点头,令讽诵数遍,乃起谢。徽庙亦谢其恭也。

  二圣既出城郭,于南郊大王位,虏排长木为障,障外有兵,每数步一窍,容人看外,外亦窥内。虏日以肉菜、米面、内人相博易,闲语曰:“南朝有兵到某所矣。”次又曰:“主上提兵十万在河北,每金人车马过河,即夺去,大军所以未敢离此。”语讫,即故睨左右,如金人旁来之状,色有畏而不敢留者。人递以奏上,众皆喜,为不日救至。又数易倚墙器械,却用郊礼尽木枪戟。复有病人,如伤中包裹,卧于墙下。云:“西南有钱相公兵四五十万来,刀枪将去阵上,强壮人皆往迎敌。”会天大风,乔贵妃制绛红袍,备缓急兵至,即以衣徽庙,为出奔之计。每十数日,即他语,一新栅中观听。临行,犹传有兵相尾,然了无来音。后乃知计,姑以缓圣心及愚众人。虏谋多此类。

  徽庙北狩日,乘平日宫人所乘牛车。牛五头,两虏牵驾,不通华语。次显肃皇后,次厨及本殿一行内人车,伏计八百六十余量。自过河,经浚州,城外虏骑约拦百姓,不得看。惟卖食物数人近前。臣以银二两,博换饮食。卖人知是徽庙,即尽以炊饼、藕菜之类上进,反银而去。自过此州,即行生路。步人斫窠木,骑军曳枝梢,水浅则填以为柴路,深则叠以为甬道。跋涉荒迥,旬月不见屋宇。夜泊荆榛或桑木间,艰难不可言。虽大雨亦行,泥深没胫。车牛皆屡死,坏亦不容补,死就脔其肉而去。人行稍却,则落后军马,从而剿除。至暮下程,即以车前辕内向,绕三面,匝如射帖。又斫枝梢,缭以为鹿角,持兵备外,严于出入。旋凿井及打柴草,分给造饭。然近水处,不肯住坐。一行苦乏水迟饭,大半委顿。自后习知,遇有水处,即遂车房院内人,各下车取水,负薪而从。自后稍得趁明造饭,饭罢即支散路粮。徽庙与显肃皇后共破一羊,粟一斗。诸王、帝姬及閤分,或四位破一羊,或六位破一羊;米则计口,人给二升。惟皇太后、懿节皇后,别有馆伴二人,早暮必来瞻见圣容。如未见,须候见乃退。余房院无馆伴。至真定府,方得入城,歇住两日,尽换牛。盖自京至真定,牛多无草吃,极疲悴,死者十四五,至是故换。过真定府、中山,行稍缓,日亦行五六十里。

  臣勋向在龙德宫,因奏事宜春殿。闲暇,恭承徽庙宣谕四事,亦附于后。

  徽庙在襁褓时昼卧,忽卧处屋栋中折,欲堕复续。其声达前殿,乳媪急抱徽庙起,梁即堕所卧榻上。

  哲宗晏驾,太皇使缚秦玠等二侍医于宁福殿前,将付有司。已而迎徽庙入立,二医见徽庙过,惊曰:“此八彩之眉,一人之尊也。使王趣上于后,安能久耶!”左右因以奏太皇,太皇释之。

  政和丁酉,徽庙梦虏人数百,列坐宣和殿下。既寤,不自得,因令禁止番装。宣和间,燕人归朝,因曲宴郭药师、及赵政、韩正等数辈,复令近侍列坐宣和殿下以禳之。

  宣和七年南郊,是日阴重,侍卫寒肃。薄晚,徽庙密祈晴霁。不食顷,阴云自卷,从北去。东西一缕云收之痕如界,移时天地清彻,星斗灿然。徽庙顾侍卫者曰:“从来郊祀,未有景贶若是之异者?”遂制称谢密词曰:“雨露未沾,念密云之直上;馨香旁达,彻夕月之当中。”

猜你喜欢
  卷第九十二·胡三省
  ●卷八·徐锡麟
  卷之六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一·佚名
  ◎国会寿终正寝·刘以芬
  一○三五 军机大臣奏查《一统志》内张照业经增入谨将原书黏签进呈片·佚名
  九四九 军机大臣奏遵旨询问纪昀等《三藩纪事本末》有无违碍等情片·佚名
  绎史卷一百三十·马骕
  第六章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李叔同
  平安传·张廷玉
  卷二百七·杨士奇
  北洋海军章程第三·佚名
  卷一百十七·雍正
  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叙  陈子亦峰,予戊于江南所校士也。闱中得生卷,议论英,而真意恳挚,决其为宅心纯正之士。亟荐于主司,果膺魁选。谒予于桃源署斋,温尔雅。与谈经史,悉能根究义理,贯串本原。诗古文解,皆取法乎上,必思登峰造极而后止

  • 卷八·方夔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富山遗稿>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八 宋 方夔 撰 七言律诗 杂兴四首 其一 我亦山林澹荡人笼禽饮啄失天真客求妙墨多辞病儿欠寒衣屡诉贫夜雨书檠翻汗竹秋风野饭配丝蓴文章固是平生志

  • 卷二十六·韩一·佚名

    三晋已破智氏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贵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贵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王

  • ●一六、宫中的机构·秦翰才

    满洲国皇帝直属的辅弼机构有五个: 参议府 祭祀府 尚书府 宫内府 侍从武官处 参议府备皇帝作政事和法律上的咨询,祭祀府专管神庙和祀典,其官署不在内廷,姑且不说,光说尚书府、宫内府和待从武官处。 “尚书府典守御玺、国玺,

  • ●五、过去的四十年·秦翰才

    民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霹雳一声,日本投降,满洲国也就随着崩溃。这年溥仪恰是四十岁,现在就给他过去的四十年,作成一个年表(宣统三年以前月日都用阴历,中华民国元年以后月日都用阳历。满洲国正朔原也用阳历,不过溥仪生日所谓

  • 一四七九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四七九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五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各官去

  • 台湾图·王之春

    台湾右山图澎湖之东,水程四更抵台郡鹿耳门;进口,又一更至郡城。其境坐东南、面西北,延袤一千五十二里(乾隆甲午年丈量得实);与闽之福、兴、泉、漳四郡对照(分注各港口下)。西面一片沃野,沿海至山最阔处不逾百里,建一郡四县。在籍

  • 卷一百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田制後魏文成帝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主客给事中李安世上疏曰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

  • 爱民第十二·佚名

    天生万民,而立之君,君则民之天也。天之养物,以治阴阳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寒暑不时则疾疫,风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也。刑罚不时,则民伤;教令不节,刚俗弊。故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

  • 春秋辨义卷首一·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经义一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葢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庻人不议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又

  • 卷四十四·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四十四明堂位第十四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明堂位者以其记诸侯朝周公於明堂之时所陈列之位也【案周公盖佐王以朝诸侯非诸侯朝周公也且据目録以

  • 扬之水·佚名

    ——人间亲情的怪圈【原文】扬之水①,不流束楚②。终鲜兄弟③,唯于与女④。无信人之言,人实迂女⑤。扬之水,不流束薪(6)。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注释】①扬: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束:捆扎。

  • 大般若經第二會序·欧阳竟无

      [一]唐西明寺沙門玄則製   觀夫委契中道攄妙軌於無垠.流賞一歸漾玄津於有截.何嘗不首情而汲悟卽事以   排疑.疑繁而誨自廣悟初而訪逾篤.所以重指鷲阿再扣龍衆.慧命相聚則善現居宗.   法忍爲羣則妙祥端首.旣

  • 生经卷第五·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梵志经第四十五  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尔时世尊。晨旦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分卫。次第求食。即时转行到梵志舍。时彼梵志。遥见世尊。威神巍巍。诸根寂定

  •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二·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尔时阿难白佛言。文殊师利法王子。问佛世尊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耶。佛言。阿难。如是如是。文殊师利法王子。问我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所以者何。诸佛世尊。皆转广博严净不退转轮法。阿难白佛言。

  • 黄氏菊谱·黄省曾

    黄省曾,字勉之,举嘉靖乡试,从王守仁,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驰终身于书无不览,详闻学、近古无比。有《四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崇山人集》等,菊谱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夷门广赎》丛书,民国间上海

  • 太上十二上品飞天法轮劝戒妙经·佚名

    题“太极真人传左仙翁”。元始天尊劝戒,以消十二大恶业

  •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金刚场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