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六
嘉靖十一年三月庚戌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庆云侯周瑛祭  裕陵 ○以  献皇帝制含春堂诗傅训三篇御书大篆  上所制祖诗敬一四箴钦天记颂及内府书籍赐尚书王琼王宪从其请也 ○壬子升户科都给事中蔡经为大仆寺少卿 ○以庄浪灾诏总督唐龙巡抚赵载核实赈济 ○癸丑礼部奏王府庆贺奏  累朝皆有体式凡  皇帝表文例称  圣旦奏称  万寿圣节  皇太后压于  太皇太后表文例称令旦不压于  太皇太后亦称  圣旦奏称圣节  皇后表文例称寿旦奏称令旦令节今诸王府所奏错乱徽称有乖名分请以徽称体式申谕诸王以后不许违错报可 ○赐巡抚狭西副都御史刘天和母太恭人秦氏祭葬以天和有边功故也 ○海西呕罕氏河等卫女直都督禇羊哈等入贡宴赉如例 ○湖广武昌府地震 ○裁革江西吉安府吉水县税课局大使一员 ○命安乡伯张坤坐团营立威营 ○赐故都督同知夏助祭葬如例以其子时贤袭授指挥使 ○甲寅原任太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孚敬应召至京诏进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余官如故孚敬辞  上曰卿四郊督视克尽勤诚辅赞朕躬多赖匡翊兹加恩非过典其即承朕命尽心供职勿辞 ○丙辰奉圣夫人刘氏卒特诏以侯伯夫人礼治葬事仍加祭四坛给坟地一区附坟田五顷夫人  上乳媪也
○丁巳升南京光禄卿冼光为南京大理寺卿
○戊午 庄肃皇太后令旦免命妇入贺宴诸王府人员
○己未升提督南赣汀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陶谐为兵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先是总督两广兵部右侍郎林富再上求去是时广寇未靖 上疑富有所规避下巡按御史核状以闻于是吏部言富既候勘必俟勘至遣代恐误机宜请如成文叶相例预遣官代之故有是命
○靖江王邦薴数请禄米欲全支本色户部谓非近例不许王请益坚且求亲诣阙廷奏状部言郡王禄米自弘治十六年会议裁减本折中半兼支遵行以久王乃妄意请乞词复倨嫚殊非藩臣之体上乃严谕邦薴禁其奏扰仍令巡按御史逮其辅导等官罪之
○辛酉命武定侯郭勋迎 皇地祗神牌奉安于 北郊
○是日经筵开讲
○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张孚敬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时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宪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汪鋐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翟銮户部尚书许赞刑部尚书王时中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蒋瑶通政司陈敬大理寺卿周期雍少詹寺兼翰林院学士张潮翰林院学士席春侍读学士吴惠郭维藩侍讲学士廖道南蔡昂为殿试读卷官
○壬戌广平府教授张时亨以进表至上言 皇考当有天下请更定庙号称宗仍自 皇上诞生之年追改钟祥天号以明 皇考授命之实又欲 皇上效古人刻木之义制为皇考圣像朝夕侍立决正万几仍请 圣母改衣帝服正位内庭 皇上执太子礼关决正事反覆数千言皆妄诞不经语礼部参奏其罪诏下法司逮讯时亨已出京乃命所在巡按御史提问谓时亨有心病诏革职闲住
○狭西左布政使汪珊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山西右布政使张衍庆为南京光禄卿
○升吏科左给事中魏良弼为都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王守俱为左给事中礼科左给事中董进第兵科给事中高金刑科给事中陈侃俱为右给事中良弼进第礼科儒金户科秀侃兵科守刑科
○礼科给事中李仁以论救户科给事中孙应奎下锦衣卫执送镇抚司拷讯已法司论杖赎还职诏仍罚俸一年
○癸亥 武宗毅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康陵 紫荆关地震 以三年秩满荫兵部右侍郎林富子万仞为国子生 命新宁伯谭纶掌南京前军都督府事 先是北虏自延绥求通贡市事下兵部议兵部言小王子进贡虽有成化弘治年间事例但其情多诈难以轻信宜命总制镇巡官察其真伪无何虏以不得请为憾遂拥众十余万入寇
○上怒其黜骜命兵部亟命征剿于是兵部尚书王宪等集廷臣议上平戎十一事诏皆依拟行之仍谕总制唐龙严明号令激发忠义务使远近并力相机剿杀以靖地方虏退之日即便班师不许疲众靡财有负委托
○甲子 上御奉天殿策试天下贡士制曰朕惟人君奉 天命以统亿兆为之主必先之以咸有乐生俾遂其安然欲后庶几尽父母斯民之任为无愧焉夫民之所安者所欲者必首之衣与食使无衣无食未免有冻馁死亡流离困苦之害夫匪耕则何以取食弗蚕则以资衣斯二者亦王者之所念而忧者也今也无几而食者众蚕者甚稀而衣者多又加以水旱蝗之为灾游隋杂冗之为害边有烟尘内有盗贼无怪乎民受其殃而日甚一日也固本朕不类寡昧所致上不能参调化机下不能作兴治理实忧而且愧焉然时有今昔权有通变不知何道可以致两旸时若灾害不生百姓足食足衣力乎农而务乎职顺乎道而归乎化子诸士明于理识夫时蕴抱于内而有资我者亦既久矣当直陈所见所知备述于篇朕亲览焉勿惮勿隐
○命署都督佥事牛桓充总兵官镇守贵州
○乙丑升湖广左布政使钱宏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
○三边总制尚书唐龙奏虏众住套警报日急各镇军需十分诎乏而甘肃尤甚乞发太仓银及淮浙盐引专遣大臣一员调度兵饷共图防御下户部会官议覆兵事贵豫虏众住套日久蓄谋已深军马蒭粮委宜设备请发太仓银三十万两两淮运司盐三十六万引遣侍郎张王□赞率属有才干官二三人赍赴各镇分拨籴买别发太仓银十万两淮浙盐十万引运赴甘肃令巡抚赵载自行调度仍假王□赞便宜权令与督臣协心共济毋相推委致误事机其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与挟接境饷道相通者听王□赞兼制以便转输议入得旨俱如拟张王□赞命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趣往毋怠
○丙寅升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胡缵宗为本司右布政使
○丁卯赐致仕大学士贾咏妻一品夫人张氏祭葬如例
○命刑科左给事中王守赴延绥随军纪功
○戊辰 上御奉天殿传制赐林大钦等三百二十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以早荒诏京卫并顺天所属官军月粮预支一月仍发京通二仓米一十万石粳米石银六钱粟石银四钱委官监粜以平榖价从御史孙锦奏也已复命五城御史严督火甲于平粜处所防守其有不逞之徒乘机攘夺者捕送法司治罪
○命固原总兵官刘文率所部兵三千人赴延绥策应
○己巳 皇后亲蚕于内院
○庚午 上谕礼部曰 郊庙大礼系国家重典朕于天地百神祀典俱已厘正惟 宗庙之礼尚袭同堂异室之制未能复古于心歉然朕稽 圣祖开国之初已尝建立 四亲庙实鉴于汉制之非具载大明集礼等书朕为子孙所当遵行今 太庙前堂后寝俱有定制不必更移其昭穆世数庙次卿等可会官相度两庑议处规制以闻
○升湖广按察司副使李锡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参政
○户部覆给事中高金等条奏经理库藏四事一择内臣以谨出纳内府各监局钱粮经理非人类多侵冒宜选廉静内臣令其管理有贪鄙衰庸者亟为汰黜一稽虚费以杜侵渔酒醋面局有岁派粳米麦豆此外又有匠役工食驴头草料耗费不赀宜将该局酒面止给米麦令其自造匠役量留供事余悉遣归农亩其造酱黄菉等豆半给本色应用半输折色输太仓济边仍以麦面饲驴省料豆三分之一一减耗米以苏民困各监局上纳粳米加耗过重民力不堪自今除上用白米每石加耗一斗其内监等官粳糯米每石止加耗五升一切水耗才□旭撒筛包等项耗米尽行除革已运在途者如数扣还抵补下年之额以后徵角□羊收受违例多索者罪之一发旧积以宽新徵库监茶盐收积数多易致腐浥宜行各该司府将芽叶二茶除原角□羊本色照旧上纳如系折色蹔贮太仓俟有缺乏召□收买仍行长庐运司将应角□羊内官监青盐蹔停二年待积盐支尽一并角□羊纳诏如议
○四川广西湖广所属长官宣抚等司土官各遣通把头目人等贡马以过期减赏如例
○改南京兵部右侍郎林庭为工部右侍郎升甘肃行太仆寺卿张原明为狭西右布政使
○诏户部议犒赏京营兵应援延绥者部议官给人银五两布二疋军给银人二两五钱布二疋俱于太仓银库支动仍发银万两诣中军听用得旨如拟其出征人马仍行兵部于东官厅听征人马内拣选三千令团营副总兵赵镇统领趣往应援已选营兵止得二千人益以保定兵千人付镇云 江西巡抚胡琏奏言该省田少人多粮繁差重每遇造册年分埋没影射奸宄百出所在州县虚粮日增多者万计少亦不下数千百石其他诡寄亲识潜认粮差飞洒都图零分升合犹细故也揆厥所由皆由图册苟简格式不一以滋多毙且如册中所载田地山塘有都图而无土名甚至并都图无之税粮有升斗而无正耗科则甚至并升斗无之田地有开除不注出卖主名税粮有收不注承买主名沿讹袭舛查核无从改窜那移靡所不可此虚粮之孔穴也臣愚谓宜总括群分画一格式如田山地塘必注都图土名他日户有逃绝产固可查税粮必注正耗科则他日田有更迁粮固不易开除必注某人出卖使难除捏新收必注某人承买使难顶冒由是诡寄飞洒诸弊皆可厘正虚粮包赔之害可除而逃亡可复矣事下户部覆琏所议造册制甚善请颁其式于各省令如法攒造以祛宿毙诏可
○癸酉以大学士张孚敬一品三年秩满荫其子逊业为国子生
○甲戌升刑部四川司郎中詹瀚为湖广按察司副使
○命彰武伯杨质佥书右军都督府事
○以辽东宁前锦义边墙工完赏镇巡等官银币有差
○乙亥先是 上御殿传胪诸进士皆集阙门一序班谬传令儒服首名林大钦及诸进士不服进士巾袍者百余人次名孔天胤以更服止掖门外诏问状鸿胪卿王道中以为礼部失于晓谕 上切责部臣夺司官俸一月礼部言已尝先期揭示实以序班妄传遂致错误道中乃欲曲庇属官厚诬本部非朝廷设官相临之体诏道中对状切责而宥之序班孙士约等下法司逮问大钦天胤等俱免究
○吏科给事中雒昂荐原任尚书罗钦顺赵璜王承裕都御史姚谟侍郎何瑭通政马理祭酒崔铣皆海内名德当世所推宜及时召用以究其蕴复言尚宝司卿李楠太仆少卿穆孔晖并忠信端方不宜置之散地诏责昂狥私妄举姑夺俸一年
○丙子礼部尚书夏言奏雩坛在泰元门外道里回远车驾经由无驻跸之所祭时请设幕次雩坛既祀 上帝礼当升烟俗为祈水不宜用火乃为坎瘗非礼臣等以为雩祀焚帛宜用燎坛请于雩坛门外壝一内神路左方建燎坛一座灵星门外之左空地一区可设幕次诏从其请遂名其坛门曰崇雩
○丁丑授一甲进士林大钦为翰林院修撰高节为翰林院编修第二名孔天胤以王亲例不得官于朝吏部言二甲进士外授则知州从五品今天胤一甲宜正五品乃授狭西按察司佥事
○戊寅大学士张孚敬等言 太庙先年祭祀但设衣冠 皇上改行出主诚合古礼但遍诣 群庙躬自启纳不免过劳请自后 太祖神主 皇上躬自安设 群庙帝后神主令内外捧主诸臣一体安设 上从其请诏捧 帝主大臣以太常官佐之捧 后主内臣以神宫监内侍佐之著为令○南京刑科给事中王希文等劾巡抚贵州都御史刘士元巡抚湖广都御史凌相巡抚山东都御史邵锡巡抚顺天都御史王大用总理河道都御史李绯南京粮储都御史毛思义太仆寺卿盛仪南京大寺寺丞林希元俱奉职无状当罢时相锡绯三人业以他事去职矣部覆思义宜致仕士元仪宜闲住大用希元性识虽偏其才尚可留用俱从之 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刘栋为河南右布政使猜你喜欢 卷九十七 志七十二·赵尔巽 卷三百五十五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第三十五回 拒唐师李达守危城 中辽计杜威设孤寨·蔡东藩 卷之三百三十五·佚名 ◎腹中花蛇·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一·纪昀 通志卷一百二十一下·郑樵 一一二八 署江西巡抚舒常奏覆本年并无呈缴《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金佗续编卷三·岳珂 卷十三·傅恒 天皇·周绍良 晋出帝本纪·欧阳修 卷四十九·佚名 一三八、接子考·钱穆 132.范缜反对迷信·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十六·吴景旭- 巳集上之下 杜诗 引坐 陈无功曰晋以后有宫人叅随侍朝故杜诗云戸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至朱梁革易遂沿后世肃观 吴旦生曰唐制天子坐朝宫人引至殿上故郑谷入阁诗亦云导引出宫钿也文昌杂録云天祐二 
- 第四折·郑廷玉- (净扮银匠上,云)自家是个银匠,打生活别生巧样。有人送来的银,半停把红铜掺上。自家是个银匠,清早晨开开这铺儿,看有甚么人来?(邦上,云)自家李虎的便是。自从昨日偷了十把银匙箸,将状元店里九只金钗换了。我如今没盘缠使用,我去 
- 卷十七·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苏 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应举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佑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着书 
- 卷十四·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四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五言絶句春日雨余春水涨岸岸溪流平鸟今朝至仓庚树防鸣舟中晓望夜泊葑溪上朝过黄石桥波光浮防灔红日起层霄新燕燕来营旧垒檐底双双语桞絮舞闲庭杏花三月雨江楼闻 
- 卷二百五十八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起神宗熙寧七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十一月乙未朔,上批:「劉定昨馳往涇州體量弓箭手、蕃部當賑濟否,至今多日,深慮過時,或致逃徙、餓殍,宜速具以聞。」九月九日遣定。 上批:「累降指揮,令軍器監具可用戰車制度聞奏 
- 卷一·钱俨- ○武肃王上 武肃王姓钱氏,讳镠,字具美,杭州安国县人(即临安县)。唐武德中陪葬功臣潭州大都督巢国公九陇八代孙也。大中六年壬申二月十有六日,生于本县之衣锦乡勋贵里。曾祖讳沛,唐宣州旌德县令,累赠吏部尚书、左仆射,追 
- 卷三 景帝·王夫之- 〖一〗 甚哉名义之重也,生乎人之心,而为鍼铓剑刃以刺人于隐者也。故名以生实,而义不在外。苟违乎此,疑在肘腋而先战乎心。夫欲有所为,而无可信之人,必危;有可信之人,而固不敢信,必败。吴太子之谏王濞曰:“王以反为名,此 
- 二五三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续行查出不应存留各书请毁折·佚名- 二五三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续行查出不应存留各书请毁折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二日闽浙总督臣钟音、福建巡抚臣余文仪谨奏,为续行查出不应存留各书,请旨销毁事。窃照钦奉上谕,查缴违碍书集,前经闽省委员查出《石秋子录》、《众 
- 英宗本纪·宋濂- (一)英宗睿圣文孝皇帝,名叫硕德八剌,是仁宗的嫡亲儿子。母亲庄懿慈圣皇后,出自弘吉剌氏,于大德二年(1298)二月初六生英宗。仁宗想立他为太子,他却进见太后,极力推辞说:“我年幼无才,况且还有兄在,应立兄长,我愿辅佐他。”但太后 
- 何乔新传·张廷玉- 何乔新,字廷秀,江西广昌人。父亲何文渊,是永乐十六年(1418)进士。授御史职,历任山东巡按、四川巡按。乌蒙奸民什伽与知府禄昭妻子私通,他害怕被杀,诬告禄昭反叛,朝廷下诏发兵讨伐。文渊下檄文停止调遣军队,而且替禄昭澄清冤屈 
- 卷一百五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九雍正十三年八月上谕九道初一日署陕西总督刘於义奏销囬营兵丁买补营马一案奉上谕陕省兵丁自出征以来颇为効力其买补营马准照军需马匹之例以十三两报销以示朕加恩兵丁之意至 
- 卷二名例律·窦仪- 【四门】律条十六并疏格敕条八起请条二八议请减赎犯罪事发以官当徒除名免官免所居官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 
- 251.夏完淳怒斥洪承畴·林汉达-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 
- 气质·张载- 变化气质。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居仁由义,自然心和而体正。更要约时,但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中礼,则气质自然全好。礼曰“心广体胖”,心既弘大则自然舒(大)[泰]而乐也。若心 
- 致范古农李经纬居士书·太虚- 两居士均鉴:佛学书局得二公主持,前途当可有美满之成绩!然鄙意若循旧式,必难将佛学打入思想界之中心,引起人普遍的研究,故今拟为各科目及方法,并拟担任之人,冀分别函请,而佛教法要一书,尤为需要(代禅门日诵),拟由古农居士编纂,然亦非 
- 四分律卷第三十二(二分之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受戒揵度之二尔时世尊作是思惟已,默然而不说法。时梵天王于梵天上,遥知如来心中所念已,念:“世间大败坏,如来今日获此妙法,云何默然而住,令世间不闻耶?”尔时梵天如力士屈申臂顷,从彼而来到如 
- 台湾采访册·佚名- 地理杂志。清陈国瑛等撰。二册不分卷。国瑛等均属台湾搢绅,共谋宏扬乡邦,协力为修《台湾府志》而分途采访,采访者有陈国瑛,黄本渊、曾敦仁等17人。于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成册。约十二万字。按列星分野、气候占验、疆域 
- 中庸·子思- 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教育学著作,《礼记》中的一篇。郑玄考证为孔丘之孙子思所作。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中庸”一般认为是折中、调和、平庸、保守的意思。共33章。系统地论述了学习过程。1.把教、道、性联系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