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初,《大明会典》成,内阁自李东阳而下至翰林、春坊皆升职。瑾以为破坏祖宗制书,妄增新例,毁其书,悉追夺各官升职,惟东阳不夺。瑾又欲挫抑文学官,乃捏旨谓翰林官不识事体,摘十余人姓名,升调两京各部属官,令其拓充政事。朝野哄然。

逆瑾又欲革天下巡抚官,云旧制所无,天顺间亦曾革罢,遂将各处巡抚都御史取回。后与内阁议不可,止将腹里巡抚革去,其漕运及边方都御史俱不革。又欲将各衙门添设官及提学、兵备悉行裁革,后内阁议提学不可革,从之。

华容刘尚书大夏既致仕,逆瑾知其受知先朝,常欲按致于法。又被同年焦芳忌嫉,会广西土官岑猛先年被大夏与都御史潘蕃奏迁福建,至是厚赂得复。瑾遂以迁徙土官为非法,通逮至京,欲寘刘等重辟。下之廷议,诸大臣不敢吐一语。独屠都御史滽曰:“刘大夏此何罪,必欲致之死?当拟‘不应’。”瑾怒骂屠恶语:“汝党刘邪?”明日大臣以屠议奏。瑾谋于焦芳并刘宇,宇又素嫉刘者,乃劾刘某轻将夷人迁徙,与潘蕃俱发边戍。瑾初拟广西边卫,焦曰:“是送二人归也。”乃定肃州卫。刘赴肃州时,故旧皆避不来会。独乡人严仲宏赠诗,和答之。《过六盘山寄李阁老》末句云:“寄谢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归自六盘和前韵》末句云:“凭谁寄语中州子,前度刘郎今已还。”中州子指芳、宇二人也。

刘瑾既止各边送银,又禁商人报纳边储,遂大匮乏。因询国初如何充足,浅识者以为国初屯田修举,故军食自足,后为势家所占,以此军不自给。瑾遂慨然修举屯田,分遣郎中胡汝砺、御史杨武、少猛颜颐寿等往各边丈量屯田,以增出地亩甚多及追完积逋者为能,否则罪之。又命散银于近边州县百姓,买米陪脚耗运送边仓交纳。奉行苛刻,人不聊生。其增屯田,每至数百余顷,悉令出租。大理少卿周东在宁夏与都御史安惟学比较屯粮,严加刑于军官妻子,人心愤怨。千户何锦等遂与安化王谋起兵,传檄以诛瑾等为名。瑾祸自是起矣。

浙江绍兴府勘报经明行修者四人,内余姚三人。逆瑾以为谢阁老迁所私,执送锦衣卫镇抚司问。其一人妄招,词连谢,因及洛阳。刘瑾以为奇货,可聘宿忿,笑曰:“今入我彀中矣。”言于上,必欲置谢于边戍。赖李阁老曲为辨析,令其为民。

江西南城、万安二县人萧明举等因事叛归满剌加国,充本国通事,伴送进贡番夷,道杀其数人,而私货财。为逻者所得,瑾寘之极典。因其党以江西事激之者,乃将二县人俱照余姚县例,不与做京朝官。又欲将江西科举解额止与三十名,后不果行。

逆瑾用事,中外愤怨。有托名黔国公及魏国公檄书,皆以诛瑾为名。又有以应天府上元县生员狄元出名,指斥瑾罪恶数事,吏人誊写,于公生门下鬻之。为瑾逻卒捕得,下狱拷讯所从,展转攀指,竟不知其由。乃遗官校诣上元县求之,亦无狄元名姓。说者以为“狄元”者,夷狄胡元也,寓意如此耳。又一日早朝罢,有文书一卷,书瑾等数人过恶,委于丹墀。侍班御史奏请查究,上退坐东角门内,留百官不放班。瑾等自下陛,而诘何人所为,俱不承认。诸人冒暑忍饿跪久,有仆地者。瑾谓卷在五品以下官班内,即令常校将下班三百余人送镇抚司究问,亦无所得。时晒死者已三四人矣。

正德五年庚午,逆瑾日益专恣骄横。霸州、文安诸处响马强贼生发。瑾不胜忿,欲速除之。用人言,遣御史有能干者专理捕盗事,许带家小随任。宁杲辽东人,于真定;柳尚义湖广人,于天津;薛凤鸣南直隶人,于淮阳。责以殄除贼寇,保障地方,有功升赏。薛凤鸣尤善射,尝在归德与守备指挥石玺会饮,用伶人歌舞为乐。瑾之逻卒奏之,即传旨降凤鸣为徐州弓手辱之。尚义在天津,稍收敛。惟杲奏立什伍连坐之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系盗贼于真定城,辄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月不绝。由是奸宄益多。内官张忠侄张茂为大贼窝主,杲亲往捕获,斩之,啖其心以取媚权势。霸州人刘六、刘七、齐彦名辈因是鼓众为乱。后杲与尚义皆升佥都御史,仍管捕盗事。

陕西宁夏指挥何锦、千户周昂、丁广等谋作乱,杀死巡抚都御史安惟学、镇守太监赵弼、总兵姜汉等,谋立安化王寘鐇为主,出给印信票帖,招诱诸路军马,以诛刘瑾为名。且曰:“非敢窃窥神器也。”事闻,特起致仕左都御史杨一清提督军务,都督神英领兵,太监张永总督。永至中途,即闻游击将军都指挥仇钺已入城将寘鐇擒获,及斩杀周昂、丁广等。事闻,即敕神英班师,仍令张永往宁夏安辑。永既回,欲因是以倾瑾。八月初,永将至京献俘,瑾令且止良乡,拣日迎接。不从,轻骑来京。至十三日,永入自东长安门,上亲宴劳。永乘间出怀中疏,奏逆瑾一十七事。上犹豫未决,永又因太监张雄、张忠共诉于上,谓:“瑾激变宁夏,心不自安,阴谋不轨,其形已具。若少迟,我等皆为齑粉,陛下安所之乎?”上允其奏,命牌子头往召瑾。众劝上亲行,至瑾宅近地观变。时漏下三鼓,瑾方熟寝。令牌子头先入,瑾问曰:“上安在?”对曰:“在豹房。”瑾披衣出,谓家人曰:“事可疑矣。”出门,有牌子头数人执瑾就内狱,黎明送锦衣狱,会集廷臣,拷出瑾包藏祸心、私制兵器、伪造宝印、改制牙牌、袖中藏刀等项违法事情,及搜出暗封同谋吏部尚书张彩、锦衣都指挥杨玉、石文义等王爵文簿。乃坐瑾极刑,凌迟三日。仇家争食其肉,须臾而尽。悉诛其党,抄没财产若干。京师内外咸颂永功。内阁李东阳、杨廷和亦奏瑾恶,以为旬日之间,二难交作,悉底于平,且归功于永等。遂封永兄张富为泰安伯,弟容为安定伯,魏彬弟英为镇安伯,马永成弟山为平梁伯,谷大用弟大为永清伯,封义子朱德为永寿伯,各给券世世承袭,食禄一千石。荫李东阳、杨廷和、梁储、杨一清子各一人为锦衣卫世袭正千户,俱疏辞,改中书舍人。杨一清升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荫兵部尚书王敞子为锦衣卫百户。时刘瑾虽诛,而政权仍在内臣。魏彬掌司礼监印,决大政。马永成等又奏,有旨:“凡朝廷大事,须彬等同议。”时东阳、廷和、梁储、费宏四人在阁,以“穷苦无菜”四字为题,各作长诗以献永。东阳为《穷字诗》,拆点画,为句极巧。永大悦,命工刊装锦轴送人。未久,山东盗起,人以为穷苦之应,遂秘不以示人。东阳又属杨一清作《平定宁夏碑》,颂永功德,后亦不复作。

刘瑾既诛,有旨:“凡瑾所坏事情,着科道官指实来说,悉与改正。”又云:“百官缄默顺从,皆非得已,且干人众,都不查究。”杨一清旋改吏部,孙交为户部尚书,何鉴自刑部改兵部尚书。魏彬奏起李鐩,复为工部尚书。刘瑾流毒尚在,天下盗贼蜂起,而朝政乖宜,赏罚未当。山东、河南、江西、四川诸处盗贼并起,而天下不胜烦扰矣。

张彩素负才名,为刘尚书大夏所爱,尝称为可当边方巡抚。及焦芳荐于逆瑾,每见瑾必谈论移时,瑾皆喜纳之,骤升佥都御史坐院,寻升吏部左侍郎。未几,刘宇入阁,以彩代之。彩尝劝瑾:“今天下诸司官有馈送公礼物者,非取于官库,则敛于小民,取怨贻患,所当知之。”瑾大开纳,遂禁察馈遗者。适山东巡按御史胡节回,敛馈未至,瑾侦知之,摭下锦衣狱捶死。少监李查、侍郎张鸾、指挥赵良差往福建回,敛银二万馈于瑾。瑾收其银于承运库,李查降长随,赵良降南京百户,张鸾以不知敛银,令致仕。其银因馈送得罪者甚多,剥削之弊,一时少息。彩又言于瑾曰:“公左右用事者,多骗财坏事。”瑾遂逐去之。其他救正颇多,衣冠之祸亦为少减。然彩在吏部,惟知敬瑾。其共谋同事者,以为瑾疏同类,皆采教之,心多衔嫉。初,刘宇在兵部,武选郎中杨廷仪为心腹。宇迁吏部,即调廷仪为考功郎中,亲信之。及宇入阁,廷仪不为彩所亲,有所私求,彩皆不听。廷仪深憾,乃谮之于其兄廷和。又故事,吏部推用大臣,必密谋于内阁。彩以事权在瑾,内阁不得预,多忽之。李阁老东阳等以为废内阁之权,共为不平。及瑾被系,亦捕下都察院狱,议以交结近侍,符同奏启,斩罪。适赦免死。内阁后令改拟同刘瑾谋反罪,彩竟死狱中,仍令挫其尸。然以非真谋反,止流其子弟母妻于岭南,不诛。彩为郎中时,杨一清尝荐彩“谙晓韬略,堪任边方都御史。”及宁夏之变,一清致仕居镇江,彩荐于瑾,起用,同张永征宁夏。及彩被罪,一清心怜,亦不能救。

抄没逆瑾货财,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百万锭,银八百万又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六百两,宝石二斗,金钟二千,金钩三千,玉带四千一百六十二束,狮蛮带二束,金银汤■〈古上皿下〉五百,蟒衣四百七袭,牙牌二匮,穿宫牌五百,金牌三,兖袍四,八爪金龙盔甲三千,玉琴一,玉宝印一颗。以上金共一千二百五万七千八百两,银共二万五千九百五十八万三千八百两。

猜你喜欢
  列传十·薛居正
  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赵尔巽
  第八十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废昏君太后登殿·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七十九·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第三五○验充名单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三--八·佚名
  三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奏请将未竣十种书籍特派总裁专办折·佚名
  锦里耆旧传卷二·句延庆
  庾信传·令狐德棻
  王弘传·李延寿
  王安中传·脱脱
  干文传传·宋濂
  卷二十二下·徐一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唐·唐圭璋

      唐字公述。“全”已见。   南乡子   朝觐俯尧阶。宠拜新恩天上回。欢动边城十万户,民怀。荣见旌旗却再来。   清晓敞铃齐。庭下鸣鼍绮宴开。红袖两行频捧劝,金□。利市应销十二钗。

  • 洪驹父诗话 全文·洪刍

     一、太白赠杜甫诗   世谓杜[子美]①集中赠[李]②太白诗最多,而李集初无一篇与杜者。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李集有《尧祠赠杜补阙》③者,老杜也。其诗曰:'我觉秋兴逸,谁言④秋气⑤悲?山将落日去,水与⑥晴相⑦宜。.....

  • 卷三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三十五目録【起五十七字至五十八字】谢新恩南唐李煜阳台梦【又一体】解昉鹊桥仙【又一体】黄庭坚倚西楼无名氏荷叶铺水面康与之家山好无名氏河传【

  • 卷三百五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古遗小集韩性同字伯循别号古遗与陈石堂同里而及其门入元不仕岳王墓妖星隳地芒角赤龙剑悲吼风萧瑟中原王气挽不回将军一死鸿毛掷秦家小儿真戏剧播防

  • 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脱脱

        徽宗三   二年春正月甲子,制:上书邪等人并不除监司。   二月戊子朔,蔡京复太师致仕,赐第京师。庚子,以婉容崔氏为贤妃。   三月戊午朔,定国公栱薨。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

  • 卷五 王莽·王夫之

      〖一〗   王莽未灭,而刘歆先杀,歆未死而族先灭,哀哉!刘向之泽不保其子孙,而从学之门人与俱烬也。甄丰也,王舜也,皆推戴莽以分膏润者也。鬼夺其魄,而丰以乱诛,舜以悸死,于是而知鬼神之道焉。推戴已成而心不自宁,此心之动,鬼

  • 卷五·舒赫德

    辛未上谕内阁曰前任临清州知州王溥现交吏部防议处自有应得处分今据呈闻有夀张奸民滋扰情愿回东协同印官帮办等语王溥准其前往山东交与大学士舒赫徳令伊自备资斧聴差遣事竣后视其如何出力再行奏闻请防同日杨景素奏

  • 续录卷四·昭梿

    ◎内务府大员定制,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绅伍,故国家百余年来,内府大员罕有奇伟勋绩可称最者。惟金恪恭简自内府司员进登六卿,以勤慎受纯皇帝知久,长铨水部。然当和相赫濯之时,惟日馔美食,结

  • 雍正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杜防传·脱脱

    杜防,涿州归义县人。开泰五年(1016),提升为进士甲科,累迁起居郎、知制诰,人们都认为他有宰相之器局。太平年间,迁政事舍人,拜枢密副使。重熙九年(1040),夏人侵犯宋。宋派郭稹前来告知,请求出面与夏讲和,皇上命杜防出使夏国调解

  • 卷二百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封建考【五】异姓封爵一【臣】等谨案我朝封爵之制亲亲而外次及勲臣所以隆报功之典广世禄之恩也兹所纪载首满洲次蒙古又次汉军其间以王公侯伯子男为经以八旗为纬若汉人以军功封者则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七 洪武十九年春正月戊午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谨身、华盖二殿,皇太子宴外戚、东宫官属于文华殿。 辛酉,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亚兰匏等上表,贡马百二十四匹、琉黄万一千斤,赐亚兰

  • 卷三·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三 明 姚舜牧 撰 魏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诗序刺褊也其民机巧趋利由其君俭啬褊急

  • (九)·钱穆

    朱子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盖仁有流动发越之意,而其用则慈柔。义有商量从宜之义,而其用则决裂也。”今按:仁义刚柔之辨,古已有之。朱子此条极允惬。《小戴礼》言,东方之人仁,西方之人义。今日中西文化正可以此说之

  • 东坡全集·苏轼

    150卷,宋苏轼撰。今考轼集在宋世原非一本。邵博《闻见后录》称,京师印本《东坡集》,轼自校,此本毁于靖康之乱。《书录解题》称有杭本、蜀本,又有轼曾孙峤所刊建安本,又有麻沙书坊大全集本。当时以苏州居世英刊本为善,今亦无

  • 翠渠摘稿·周瑛

    七卷。《补遗》一卷。明周瑛(1430—1518)撰。周瑛,字梁石,号翠渠。莆田 (福建)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知广德府、南京礼部郎中、四川参政、右布政使。著有《翠渠类稿》。此本乃其门人林近龙所选录,故名《摘稿》。

  •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汪宗沂

    汪宗沂辑。一卷。汪氏从《水经注》《环宇记》《晋书》《文选》《通典》《北堂书钞》、杜牧《注孙子》《玉海》《御览》等史籍中辑录出关于诸葛亮八阵战法的资料,内容涉及八阵图遗迹,八阵布列及各部分的名称。后附《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