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十三

乾清门一等侍衞武勒徳奏称前经奉

防奉天宁古塔黑龙江等处新满洲索伦打虎儿等有欲来京归族居住者着乾清门侍卫等具奏钦此钦遵在案数年以来居住人等蒙

皇上加恩赏给搬家银两今不肖人等欲来京归族居住者甚多【奴才】等询问伊等内有竝未呈明该处大人只回明佐领等官而来者伊等身系披甲而不在该管大人处告假来京揆此或在该地方妄行非法不能度日希图徼幸来京居住亦未可定【奴才】等在京居住二三十年伊等真假无凭查考仰请嗣后若有来京归族居住者令其呈明该将军详细查明声明缘由用印文咨送来京该旗大人查明将应令居住者奏

闻令其居住如此则不肖人等妄希徼幸之弊可除矣奏入于雍正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奉

防这所奏甚是交领侍衞内大臣照所奏行

兵部议覆据监察御史巴什泰奏称官职补服俱有定制不便混行穿用今部院郎中等官系五品职衔如兼叅领则俱用三品孔雀补服如兼佐领则用四品云雁补服再由文职而兼武职由武职而兼文职者若文职较小而武职较大大槩照武职品级而改用文职补服者颇多仰请嗣后文武兼衔之员如文职衔大则用文职补服武职衔大则用武职补服如文武职衔相当仍用文职补服至陞转之官员俱着照依现任品级遵行等语应如巴什泰所奏嗣后凡文武兼衔者若文职较大则用文职补服武职较大则用武职补服倘文武职衔相当则用文职补服至陞转之文武官员俱各用现任品级补服再由武职兼文职者武职品级较大仍令穿用武职补服不得滥用品级相当之文职补服其由文职兼武职者均照此例遵行仍交都察院歩军统领查旗御史等不时严查倘有不照现任品级混行穿用者即行查叅交部治罪又据奏称武职都司佥书系正四品守备系正五品今京营守备不论大小职衔槩用四品顶带京营既皆如此则外省有似此者亦未可定伏乞

勅令兵部行文歩军统领及各省督抚提镇各严饬所属官弁若系加都司佥书衔者准作四品外其署守备事管守备等官俱着用五品顶带补服至于应关俸薪银两亦照此例支给等语亦应照巴什泰所奏行文歩军统领及各省督抚提镇各严饬所属官弁嗣后系加都司佥书衔者准用四品顶带外其署守备事管守备者俱着照依定例用五品顶带如仍有混行穿用者俱照违背禁令律罚俸一年其各上司俱照不行详查例罚俸六个月再武职官员既定有照依品级关给俸薪银两之例遵行已久应毋庸议

奏入于雍正十三年二月十一日奉

防依议

兵部议覆据总理阿尔泰军台马羣总管五十四等奏称看得各处来文其封套鲜有双层厚纸多系单层薄纸是以字画显露驿站递送易致磨壊倘有事故关系匪轻等语除【臣】部照依所奏遵行外行文知防各衙门八旗嗣后凡递送军营一应公文俱用双层厚纸封套钉封递送倘有仍用单纸透字封套不加钉封者承收之处即将封套驳回该部将承办官员照例议处书吏等照例责革又据奏称兵丁自家中寄送衣服物件应照从前奏准之例一次不过六百觔或作木箱盛贮递送或用皮包裹递送如此不但道路无磨坏遗失之患且于兵丁大有裨益等语亦应照所请嗣后有寄送军营包袱可行文工部制造木箱长三尺六寸寛一尺七寸髙二尺三寸于接榫处四面用铁叶钉裹将包袱装入仍照原奏一次不过六百觔令其递送如此庶寄送军营之包袱无磨壊遗失之患而押送官兵亦免赔补疎忽之咎实于兵丁大有裨益

奏入于雍正十三年四月初一日奉

防依议

顺天府府丞周绍龙奏称伏查直省州县岁科考取童生例由各学廪生出具保结方准录送学臣该廪生当堂识认以杜顶冒等弊遵行已久惟八旗童生例由各旗都统考送【臣】接礼部劄付方准府考录送学臣每逢歳科两试各旗只派章京一员识认每旗童生不下百十余名其中旗分与浑托和包衣佐领所辖不一章京一员临时仓卒安能一一详审且因循已久八旗内章京亦有不到者【臣】甫经到任留心体察府试该童是否名册的身【臣】实无凭稽查就中读书向上者固不乏人而希图幸进顶替之弊恐亦难保必无以【臣】愚见各该童生报名旗考照汉学例取具本旗廪生认结都统将名册一齐送部【臣】及学臣考试时令满学敎官二员带领各廪生当堂识认倘有顶替将廪生一体治罪现今旗考已过【臣】府试与学臣录科俱已届期伏祈

皇上谕令八旗都统补取各该廪生认结限十日齐备送至礼部【臣】接准礼部劄付考试廪生当堂识认似属妥协是旗考时歴经各旗叅佐领保送【臣】与学臣考试又有各旗廪生认结则弊窦可以肃清于八旗人才实有裨益矣

奏入于雍正十三年六月十二日奉

防这所奏是着照所奏行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都统侯朱震奏称遇有委署歩军校缺出如本旗无拖沙喇哈番以下世职或世职内无胜任之人即于骁骑校内拣选委署或骁骑校员缺另行委署办理如果行走勤慎遇歩军校缺出奏请实授等语查委署歩军校一缺有稽查看守之责必得能管辖之人始于事有裨益应如朱震所奏如本旗有可委署之世职仍遵旧例办理外如本旗内并无世职及世职内不得胜任之人即于护军校骁骑校内拣选贤能之员带领引

见委署伊等所遗员缺照例另行拣选委署如此则委署歩军校得人而管理佐领下事务亦可不致迟悮此委署歩军校如果勤慎黾勉遇有歩军校缺出该歩军统领保送即行带领引

见实授

奏入于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奉

防依议

八旗都统等议覆据翰林院侍讲学士伊尔敦奏称每年出牧以后各佐领下留肥马二匹原以备官差之用若与跟大人之领催等混行乘骑一月之内按班奏事三次另有应奏事件则至每月数次虽肥马亦必至于疲瘦遇有出差则领马者因臕欠不收拴马之人无奈恳求贴给银一二两令其领去又兼骑至逺途俾受辛苦若至倒毙则又费钱粮买补查领催等跟随大人乃偶然之事即令其骑用官马似属不合嗣后若遇此等之事不许混乘官马等语查留旗之官马乃众马之内挑其臕肥者以备官差之用闗系紧要即使果有官差必待兵部印文方行办给不可擅用且各旗俱有跟大人查堆以及传事人等之马乃镶红旗违例动用留旗肥马传给跟班之领催等混行乘骑殊属不合将此交与该旗大人查明叅奏外嗣后照伊尔敦所奏将跟班之人永不许擅骑额设之马

奏入于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奉

防依议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司马迁
  卷二十五 雍熙元年(甲申,984)·李焘
  ●卷二百六·徐梦莘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八·李衷纯
  卷十五【八则】·岳珂
  通志卷二十·郑樵
  一一六九 大学士阿桂等奏为遵旨酌议《皇朝通志》内武职官阶封典情形折·佚名
  一〇五 去乡的途中二·周作人
  卷二十四兵志四陆军·黄遵宪
  卷七十四·佚名
  169.刘禹锡游玄都观·林汉达
  卷7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春秋战国异辞卷首下·陈厚耀

    右春坊右谕徳陈厚耀撰春秋战国通表下通鉴以三家分晋为战国之始今从之其次秦于周从六国年表也周 秦 晋 齐 楚 燕 魏 韩 赵 鲁 郑 卫 宋 越九鼎震 王命韩防赵籍魏斯列为诸侯 赵追尊父献子为献侯 燕湣公

  • 第三卷 田赋考·缪荃孙

    建康府田赋田 数乾道旧志,通管田七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亩;景定辛酉,五县俱到,挨究实数,见管田实计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亩三角二十六步。上元县山田四十一万五千九百二十一亩一角四十七步。圩田二十万三千九百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下·袁枢

    宋 袁枢 撰鲜卑防邉汉桓帝永夀二年 初鲜卑檀石槐勇徤有智略部落畏服乃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栁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縁边北拒丁零东郤夫余西撃乌孙

  • 永宪录卷三·萧奭龄

    雍正二年岁在甲辰。祭酒张廷璐请广宣圣谕广训。以宏教化。疏言。翰林院侍讲学士觉罗逢泰已请在京八旗每月宣讲。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照又请行之于试士训蒙。臣更请令各省将军、提、镇转饬所属武职宣讲。则兵丁黎庶均沾圣

  • 第八章 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由汉武帝至王莽】·钱穆

    要明白西汉文治政府之意义,先应注意到当时的一般情态。一、西汉初年之社会古代封建社会,到战国已逐步消失。军人、游仕、商人,不断由平民社会中跃起,他们攀登政治舞台,而攫得了古代贵族之特权。秦代统一政府在此种剧变过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 洪武四年秋七月辛亥朔,《存心录》成。上览之,谓诸儒臣曰:“朕观历代贤君事神之道,罔不祗肃,故百灵效祉,休徵类应,及乎衰世之君,罔知攸敬,违天慢神,非惟感召灾谴,而国之祸乱亦由是而致。朕为惧,每临

  • 克艰第九凡十四章·湛若水

      大禹克艰,其克己之原乎!其修身为政之本乎!   仕鸣问:“知行合一,信斯言也?”甘泉子曰:“曷曰知乎?曷曰行乎?知者行之几,行者知之实。孟子曰:“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然而知行并进也夫。”

  • 卷三·孙复

    <经部,春秋类,春秋尊王发微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防卷三宋 孙复 撰庄公名同桓公子庄王四年即位庄諡也胜敌克乱曰庄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庄继威天子命也闵僖亦如之三月夫人孙于齐夫人文姜不言姜氏贬之也其言孙于

  • 卷三·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三      元 刘玉汝 撰 邶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

  • 第35章&nbsp;问丧·戴圣

    父母亲刚刚断气,孝子要脱下吉冠,露出发笋和裹髻的帛,光着脚,把深衣前襟的下摆掖在腰带上,双手交替捶着胸口痛哭,那种悲伤万分的心情,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真是五内如焚,一点水也喝不进,一口饭也吃不进,一连三天都不生火,所以左右邻

  • 问辩·韩非

    或问曰:“辩安生乎?”对曰:“生于上之不明也。”问者曰:“上之不明因生辩也,何哉?”对曰:“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若其无法令而可以接诈、应变、生利、揣事者,上

  • 我对人类心理认识前后转变不同·梁漱溟

    人们总认为我是个学者,或说我是个哲学家,是国学家,是佛学家等等。其实我全不是。我一向拒绝承认这些。我从来无意讲学问,我只是爱用心思于某些问题上而已。我常常说我一生受两大问题的支配:一个是中国问题,再一个是人生问题

  • 卷四十八·道世

    △诫勖灾第四十八(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以立像表真,化俗彝训;寄指筌月,出道常规。但以妄想倒情,沿流固习;无思悛革,随业飘沦。是以《涅槃经》云:“为善清升,譬同爪土;为恶沈滞,喻等地尘。”良由六贼俱至,十使交缚。或比行厕画瓶

  •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太虚

    释迦本师说其以十二本愿所成东方功德净土,摄十方有缘众生,随愿往生,大致同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特殊之处在供养礼拜药师如来及称诵其名号经典者,现在能免除病难、灾横、增福、延寿,与弥陀之专接往生者异。故吾国佛殿,皆供设

  •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总目·妙叶

      卷上  极乐依正第一  斥妄显真第二  诃谬解第三  正明心佛观慧第四  道场尊像念佛正观第五  辟断空邪说第六  开示禅佛不二法门第七  示诸佛二土折摄法门第八  劝修第九  卷下  劝戒杀第十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六·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释正论品正论者。正名为圣。圣有二种。一世圣。二出世圣。论名核实。一核事实。二核理实。此品是先王旧法世世相传。先王传力尊相。力尊相传于信相。信相又传其子。其子又传于后世。世世正

  • 卷第八·佚名

    翻梵语第八&middot;世界名第四十二&middot;国土名第四十三&middot;城名第四十四&middot;邑名第四十五&middot;聚落名第四十六&middot;村名第四十七&middot;寺舍名第四十八&middot;堂舍名第四十九&middot;处所名第五十

  • 卷第二十九·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九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穴/(丬*臬)]言 序曰。虚空世界。一梦场也。三乘四教。一梦法也。诸佛众生。一梦中人也。梦中之人。据梦场受梦法。又安保其不梦梦乎。故有梦中而言其不梦者。正大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