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二

朱批赫硕色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十五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恭报微【臣】受事日期仰祈

睿鉴事窃【臣】等一介庸愚荷蒙

皇恩钦命廵视台湾於雍正五年十一月初二日恭请圣训初四日自京起程【臣】夏之芳复遵

旨领齎部铸学政关防均於雍正六年二月十二日到

台循例於驻劄公所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受事讫伏念台湾远隔海洋地方紧要【臣】等入境受事自当亲历廵查小心体察其应行事宜容【臣】等次第料理外所有受事日期理合缮摺

奏明伏乞

皇上睿鉴谨

览奏知道了勉力和衷尽职莫效禅济布等寡廉鲜耻无知妄为虚负朕之委任也

雍正六年五月初六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恭报台湾雨水情形米谷价值仰慰

睿怀事窃查台湾地广人稠历年风雨调和收成丰稔地方相安无事【臣】等於到任後凡系天时风雨民间种植一切事务饬令地方官十日一报以资见闻兹据各该县报到三春雨水调匀麦收约八分有余目下插秧之时甘霖叠沛四野沾足农民欢呼正在及时耕种至各处米价每石一两至一两二三钱不等民食充足地方安静理合

奏报上慰

睿怀谨

据奏台郡麦巳收获雨水及时米价平减朕怀曷胜慰悦

同日又

奏为敬陈台地事宜仰祈

睿鉴事窃【臣】等奉

命廵视台湾钦遵

训旨於到福建省城之日向督【臣】高其倬请出

钦交条奏台湾诸摺敬谨详看随於到任之後悉心体察逐一采访查得台湾负山面海地方辽远形势险要实属闽广江浙诸省之屏障其间番民杂处而外来之民尤纷杂难齐奸良不一最易生事廵防兵丁亦不尽守法文武官弁祗循故例就事完结不能杜絶弊端【臣】等以为法不严密积弊不能尽除谨将愚见所及胪列四条敬为我

皇上陈之

一宜严定处分以重稽查也查内地渡海例给印照从厦门出口至鹿耳门入口皆由同知查验已经例有处分近有一等棍徒不雇客船并不从厦门鹿耳门出入贿约多人置买船只出沿海小口偷渡到台各口汛亦有拏解者亦有贿纵反为指引者及犯事逐水或有故回籍亦并不问其渡台来历是根本不清终难查核【臣】等请嗣後给照来台者令海防同知并各地方官注明册内其从前来台者亦於保甲牌内注明来台年月遇有事故

一宜严定条例以惩奸匪也台民刁健每多冒险为非近来严禁偷渡赌博奸窃结盟等事而犯者不少总因台民犯事不过枷责逐水该犯狡狯性成逐水未及数月又顶替夹带过台仍然为害再犯再逐循环不已弊终不絶【臣】等请嗣後初犯法者重责枷?将该犯面上刺字解回本籍收管面

一宜互相查察以肃军纪也台地兵丁皆三年更换而内地各营拨遣换班之兵不尽过台每有半途贿买顶替者凡熟习台湾积惯生事之兵前期换回转眼复来到台查点不无容隐【臣】等请嗣後凡换班兵丁到台皆令台湾道会同该总兵副将对册查点如有一名顶替先将押送武弁议处再将兵丁重责刺字逐水并咨回本营革除本兵及

一宜添设官员以密防守也查台湾一府内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开垦巳久人民凑集文武员弁驻劄相近耳目易周惟彰化一县地方空濶谷邃山深奸民易匿其地文官止同知知县典史各一员知县有刑名钱谷之责典史力微不能远廵止靠同知一员廵查七八百里崎岖之地实难遍及【臣】等请於彰化县之东南沿山一带并彰化县之西

稽查亦易遍矣

以上四条刍荛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前三条果能照所奏实力奉行朕不为台郡顾虑矣但可保必不能而亦必不肯也所以不批嘉是二字雍正六年八月十八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敬陈台地雨水谷价仰慰

圣怀事窃查台湾各属地方自春入夏雨水调匀早禾已经收获惟七月望後雨泽稀少晚禾正在须雨之时【臣】等率同该地方官设坛祈祷屡次得雨而未能普徧及八月十三四日大沛甘霖四野沾足据各该县飞报前来全台俱经得雨晚禾秀茂农民称庆秋成已在望矣至近来米谷价值据各该县禀报米价每石一两五分至一两二三钱不等谷价每石四钱一二分至五钱不等民食充足地方安静理合缮摺奏

闻上慰

圣怀谨

晚禾得雨朕怀深慰但一切奏闻惟以无欺隐不粉饰为要

同日又

奏为敬陈台地事宜仰祈

睿鉴事窃【臣】等奉

命廵视台湾到任以来日夕冰兢凡遇关系地方事务时加访察今有愚见所及三条不揣冒昧敬为我

皇上陈之一清查奸匪宜责成业主也一操练兵丁宜严查器械也一澎湖兵米宜就近存贮也以上三条皆因台地孤悬海外素属岩疆必令有备无患永为保固之计【臣】等受

恩深重日思报效敬将刍荛之见直陈

君父之前如有可采伏乞

皇上饬下督抚详议施行为此缮摺奏

闻谨

览所奏三条甚属可嘉候另有谕旨

雍正六年十一月初四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恭报台地收成分数米谷价值仰慰

圣怀事窃查台湾所属地方自春及夏雨水调匀惟七月间雨水稍觉愆期至八月即连得大雨田禾沾润各种稻谷以及麻豆芒蔗一切杂粮俱已成熟今值收获之时据台湾县详称收成计有七分米价每石一两三钱零谷价五钱零凤山县详称收成计有七分米价一两二钱零谷价四钱零诸罗县详称收成计有八分米价一两二钱零谷价四钱零彰化县详称收成计有八分米价一两零谷价三钱零各等因到【臣】等查田地有近山近水之别故收成分数不等米谷有运费多寡之分故价值亦复不一然就通台合算俱属丰稔米价亦平所有台湾全郡收成分数及米谷价值理合具摺奏

闻仰慰

圣怀谨

据奏通台丰稔则米价即应大减今每石至一两二三钱仍属昂贵是何故耶

雍正六年十二月初六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六年十二月初一日据台湾县详称该县东安坊粮长报称本坊居民魏连妻陈氏於本年十一月十四日一产四男经该县取结详报到【臣】衙门又於本月初五日据该县详称本县东安坊士民等报称本坊居民杨绍芳夀登一百七岁例应举报随经该县确查取结亦详报到【臣】衙门【臣】等查台湾久沐

国家养育深恩历年海不扬波时和岁丰人民皆安居乐业今添丁则一产四男养老则年逾百岁皆由

圣朝久道化成太和洋溢之所致也【臣】等目覩太平嘉

瑞理合缮摺奏

闻伏乞

皇上睿鉴谨

类斯例应题奏之事何必多此一番渎陈耶

雍正七年正月十八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本年正月十五日准督【臣】高其倬咨文内开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准都察院咨开奉

旨赫硕色夏之芳着再留台湾廵视一年钦此移咨到

【臣臣】等随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谢

恩讫伏思【臣】等奉

命出廵一年以来毫无报称兹复蒙

天恩再留一年闻

命之下益切悚惶惟有和衷料理实心办事竭尽愚诚

保固海疆以仰酬

高厚於万一为此缮摺恭谢

天恩伏乞

皇上睿鉴谨

勉力尽职以期无负朕之委任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本年正月初三日【臣】等访得台湾府属之凤山县地方有傀儡生番杀人一事随即行文该府并该营弁确查去後续据该府详称番民旧有一定界限因雍正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凤山县长兴庄管事邱仁山等领本庄佃民越界侵入傀儡山开水灌田致被傀儡生番潜伏杀伤邱仁山等一十二人复追入竹叶庄杀伤佃民张子仁等二人当经该县勘明旧定番界并亲行相验据称长兴庄开水之处并竹叶一庄实系界外番地庄民擅入番界以致被杀等因到【臣】衙门【臣】等查番民地界久立定限不许民人侵入番界己经屡行严禁兹愚民贪开水利擅入番界被杀虽与生番出山扰害不同但杀伤人命至一十四人之多亦渐不可长除一面饬令该地方文武官弁设法缉捕凶番并移知该督抚查参失察职名外所有生番杀人缘由理合缮摺奏

闻谨

此事系内地佃民有以自取其祸率因地方官平时不行实力严查之所致即尔等亦安能辞疎慢之咎业既生出事端饬令设法缉捕究有何益前於汝等出京时朕谆谆训诲但当划清界限使生熟番夷及内地百姓各安生理两不相侵始可免意外之虞尔等岂遗忘此谕耶明者远见於未萌智者防患於无形若似此逐案推求随时整饬皆属事後之补救亦恐不胜其烦总之汝辈庸流因循不振者多实心任事者少奈何

雍正七年三月十六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奏

闻事窃查凤山县长兴庄民邱仁山等被生番潜出杀

伤一十四人已经【臣】等据实摺

奏正在移知该督抚并经镇【臣】王郡道【臣】孙国玺酌量剿捕间又据凤山县报称本年二月初一日生番又行潜出杀伤熟番七命等因前来随经该镇道一面申报该督抚一面拨遣官兵并番丁民壮於二月十六日前往山猪毛山里目等社搜捕凶番去後今据领兵文武各员陆续报称进山搜捕数次杀死生番七人擒获生番二十人即於三月十四日将兵丁番壮撤回各等因具报到【臣】衙门【臣】等除饬令该地方官将所擒生番是否杀人凶犯分别审拟详报该督抚定案外所有剿捕生番缘由理合缮摺奏

闻再【臣】等查海疆重地知县一官必得勤谨廉干实心办事之员方能胜任今署凤山县知县彭之昙到任月余不能严加防御竟致生番屡出伤人及至拨兵剿捕在该县境内而该县置若罔闻全不料理反乘此时通详告病借以谢过似此怠玩推诿殊为溺职若仍姑留海疆官员从此效尤何以整理地方除一面移知该督抚另委贤员署理外所有溺职知县彭之昙理合一并附参伏乞

皇上睿鉴施行谨

所奏是此等劣员岂可姑容况台郡险远非内地可比官弁尤为切要但须平情处之毋得过苛

同日又

奏为敬陈台地事宜仰祈

睿鉴事窃【臣】奉

命出廵一年以来悉心采访凡关地方事务皆思斟酌调剂随时措置保护海疆兹有台地尚须斟酌事宜谨据愚见所及为我

皇上陈之

一番民界限宜定例严禁也查台地番民共处止可令其各安本分不可令其互相固结在熟番纳饷当差甚属醇良独生番性极蠢顽好以杀人为事从前虽经画界禁止民人出入而生番之害不能尽絶【臣】等细察情形闻向来内地奸民间有学习番语娶其番妇认为亲戚居住生番界内并将盐铁火药等物贩卖与番及今不为严禁将来关系不浅【臣】等愚见请嗣後更定严例画定生番界址不许番民出入贩卖物件一切火药盐铁尤宜查禁将生番社内通事一概革逐如有擅入生番界内并贩卖违禁物件者定例置以重典其地方

一试用人员宜量?海疆也查台湾远隔重洋所有道府县以及佐贰等官遇有陞迁事故离任者委员署理海上风信靡常一时不能骤到每致人缺虚悬似此海疆重地恐有贻误【臣】等已移知该督抚必令署事与离任之员人文一齐并到以免员缺久悬之患但【臣】等细思地属岩疆非得历练之员难以胜任与其临时委署不若预使练习可否於本省拣发人员内令该督抚选其老成廉干者预发一二人令其先驻台郡给与本职额俸平常无事凡地方人情风土既可亲切见闻或有要紧公务聼道府委派协办一遇有陞迁事故离任之缺即着署理试看果能胜任该道府申详督抚酌量

题请实授其不称职者令回内地或竟行揭参该员委署之後再详明督抚拣发以便将来遴委如此

以上二条【臣】等因海疆重大起见如果刍荛可采伏乞

皇上敕下督抚详议施行谨

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九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奏

闻事窃照台湾地方於本年七月二十六日海风大作飘失船只人口吹倒房屋经【臣】等飞饬详查去後兹据台湾府彚报内称各处仓厫完固禾苗茂盛无损查得南北一带海口击破民船一百余只溺死船户水手二百余名又府治木城吹倒一百三十余丈台湾县各坊里吹倒瓦房二百余间溺死二人余者俱无伤损凤山县吹倒草瓦房七十五间诸罗县吹倒房屋三十八间人口无损击碎民船一十只飘去塭丁六人己经将被风穷黎设法赈济加意抚恤其彰化一县澎湖一岛风小无损各等因到【臣】又据台湾镇【臣】王郡咨开安平镇水师各营击碎营船三只大坏二只微损一十五只溺失兵丁一十一名并礮位军器等物又南北陆路墩台营房倒坏十有五六各造清册细数到【臣】衙门【臣】等正在具

奏间又於闰七月二十三日海风复起府城以南风势尚小据淡水同知报称府城外海边击破民船三只溺死水手十二名北路海丰等港共损坏民船一十七只溺死十一人各处吹倒房屋数十间正在确查又诸罗县报称该县禾苗无损临海地方吹倒房屋三十四间压死人一名击碎民船十一只溺死水手三名又彰化县报称该县禾苗仓厫并无伤损倒坏番房二十八座压死番妇二口又城内外草房共吹倒八十余间人口无损又澎湖通判报称本月十三日风势狂烈民间房屋吹塌甚多人口幸俱无损商哨等船湾泊澳内者多被风击坏并飘出各处正在查验又澎湖水师副将报称营船多飘散打坏拖搁案山并营房兵丁飘损之处正在确查等因各到【臣臣】等随饬令各该管衙门加谨料理安插并一面移知督抚外所有两次被风情形理合具摺奏

闻谨

览奏知道了台郡被风情形已据署督史贻直备悉奏闻矣

雍正七年十月十五日廵视台湾吏科给事中【臣】赫硕色兼理学政监察御史【臣】夏之芳谨

奏为报明台地收成分数米谷价值仰慰

圣怀事窃查台郡收成分数据该府详据台湾县报称该县收成东北俱八分五厘县南九分西临大海并无田亩凤山县报称该县收成县东八分五厘县北八分县西七分五厘南临大海并无耕种诸罗县报称该县收成县东八分五厘县南九分县

山县每米一石银八钱二三分谷价四钱诸罗县每米一石银八钱四分谷价四钱彰化县每米一石银七钱八九分谷价二钱二三分通台民食充足地方安静理合具摺奏

闻仰慰

圣怀谨

同日又

奏为报明看操日期仰祈

睿鉴事窃查台湾地属海疆水陆军务关系甚重每年旧例於秋冬间閲看水陆两操兹据安平镇副将祁进忠移送该镇三营兵弁船只清册到【臣臣】等随於九月初九日公同閲看水师兵丁操演又据台湾镇【臣】王郡移送该镇三营将弁兵丁清册到【臣臣】等随於九月十一日公同閲看陆路兵丁操演水路军务尚属整齐嫺熟其盔甲器械现今奉

旨另行修理更换巳据提【臣】蓝廷珍委员遍将各营清查另造补换俟换齐之日【臣】等再细行查看至澎湖水师二营前据该副将陈勇报称闰七月大风船只多受损伤现经设法修理等因前来【臣】等正在行查并委澎湖通判王仁协同该副将查閲确报俟船只修完册报到日另期閲操合并声明为此具摺奏

闻谨

日前据称营船多被海风损坏果如所言一介武弁将设何法以修理耶所奏朕殊不解

朱批谕旨卷七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四·脱脱
  卷三百六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五·赵尔巽
  卷一百十四 景祐元年(甲戌,1034)·李焘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八·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七 独行传一·纪昀
  卷之五十·祁韵士
  六八 日本的衣食住中·周作人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 第四十八·班固
  常善传·令狐德棻
  卷四十七·佚名
  第三章 秦汉兴亡·吕思勉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五·佚名
  四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675_1 【喜秀上人相访】郑谷   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   忧荣栖省署,孤僻谢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   卷675_2 【夕阳】郑谷   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

  • 提要·姚合

    《极玄集》二巻,唐姚合编。合有诗集已著录。合为诗刻意苦吟,工于点缀小景。搜求新意而刻画太甚,流于纎仄者亦复不少。宋末江湖诗派皆从是导源者也。然选録是集乃特有鉴裁,所取王维至戴叔伦二十一人之诗,几一百首,今存者凡九

  • 死节传第二十·欧阳修

    语曰:“世乱识忠臣。”诚哉!五代之际,不可以为无人,吾得全节之士三人焉,作《死节传》。○王彦章裴约刘仁赡附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府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末帝即位,迁濮州刺史

  • ●卷二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四。   起靖康元年正月八日甲戌,尽十日丙午。   八日甲戌郑望之与金人吴孝民来。   上御崇政殿引见差知枢密院事李梲借工部侍郎郑望之为计议使副再使於斡离不(入作斡里雅布)军前。   郑望之奉使录曰

  • 大业杂记 全文·杜宝

      大业元年,敕有司于洛阳故王城东营建东京,以越国公杨素为营东京大监,安德公宇文恺为副,废三崤旧道,令开□栅道。时有术人章仇太翼表奏云:“陛下是木命人。雍州是破木之冲,不可久住,开皇之初有童谣云;修治洛阳还晋家。

  • 第四十三回 审食其遇救谢恩人 吕娥姁挟权立少帝·蔡东藩

      却说惠帝闻母后宣氵㸒,与审食其暗地私通,不由的恼羞成怒,要将食其处死。但不好显言惩罪,只好把他另外劣迹,做了把柄,然后捕他入狱。食其也知惠帝有意寻衅,此次被拘,煞是可虑,惟尚靠着内援,日望这多情多义的吕太后,替他设法

  • 卷第二百八十一·胡三省

    后晋纪二〔起强圉作噩(丁酉),尽着雍阉茂(戊戌),凡二年。〕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九三七)〕1春,正月,乙卯,日有食之。〔考异曰:实录:「正月甲寅朔,乙卯日食。」十国纪纪:「蜀乙卯朔日食。」盖晋人避三朝日食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二·乾隆

      宋  理宗皇帝  【癸己】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春正月金主守绪济河使完顔博索攻卫州与防古兵战大败金主走归徳博索伏诛金主遣使徴粮于归徳总帅什嘉纽勒緷送粮千五百石至蒲城【即春秋蒲邑注见前】东六军给粮尽

  • 大明太宗文皇帝宝训卷之四·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谕群臣○洪武三十五年六月甲戌上谕群臣曰我皇

  • 卷之六十六·佚名

    光绪四年。戊寅正月。丙寅。以神灵显应。颁广东佛冈厅田公神庙扁额曰珠江昭佑。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明春奏张家口局存军装等件。请再展限一年。仍由蒙台行走。当经降旨允准。兹据额勒和布等奏称。巴里坤苏

  •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宋)孙甫 撰○睿宗景云年论曰古之人君即位必踰年而改元者先君之年不可不终也继大位不可无始也一年不可二君也先君之年不终则后嗣急于为君而忘孝心矣继大位无始则布政立事无以正本矣一年二君则国统不一而民听惑矣典法如

  • 司马光传·脱脱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像成年人,听到人讲说《左氏春秋》,喜爱上了这部书,回去给家人讲解,就能讲述其中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一次,一群小孩在庭院

  •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五都察院二出巡国初命监察御史巡按刷卷等项诸司职掌所载法制甚详其後若清军提学巡城巡关巡茶马巡盐巡河捕盗盘粮等项添差渐广各有勑谕并合行事宜则散见於各部本事之下今各项事例仅举其略

  • 卷四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八礼部七皇太后上尊号仪洪熙元年定告祭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上亲告太宗皇帝几筵大行皇帝几筵上册宝前期礼部移文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一日内侍官於

  • 大学或问·胡广

    或问大学之道吾子以为大人之学何也曰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曰敢问其为小子之学何也曰愚于序文已略陈之而古法之宜于今者亦既辑而为书矣【即今之小学书】学者不可以不之考也曰吾闻君子务其远者大者小人务其近者小者今子方

  • 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太虚

    我中国有眼耳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也没有一个不曾念过几声阿弥陀佛的;那二万万的妇女们,至少也有一万万的人常念著阿弥陀佛,更不消说得的了。照这样看起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岂不是我们中国的人连著眼耳口鼻

  • 笔花医镜·江涵暾

    综合类著作。清江涵暾撰。四卷。涵暾字笔花,归安 (今浙江吴兴) 人。早年为官广东,中年始潜心医学,遂采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参以己见,于道光四年(1824) 撰成此书。约五万字。卷一总论四诊八纲,辨

  • 朝鲜纪事·倪谦

    是编乃景泰元年谦奉使朝鲜颁诏纪行之作。自鸭绿江至王城,计一千一百七十里,所历宾馆凡二十有八,语意草略,无足以资考证。时朝鲜国王、世子并称疾不迎诏,谦争之不得,亦无如之何。盖新有“土木之变”,正国势危疑之日也。亦足见